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军制:唐代步兵编制详解
userphoto

2022.11.10 山东

关注

七军制:唐代步兵编制详解

唐代的军制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前期是承袭隋朝的府兵制,随着其军事 策略从进攻转向防守,招募士兵并长期驻守边关的募兵制逐渐发展起来,唐代前 期间实行府兵制,士兵平时统属于各个折冲府。

《新唐书》中记载共有六百三十四个折冲府,分为三等,府兵除战时征发和轮次 上番之外都在各自的折冲府生活训练。高宗、武后之后,募兵制渐渐起兴,所募 之兵除战时调动外皆分。隶十二卫。唐代对外征战不休,边疆屯防的士兵大者曰 军,小者曰守捉、曰城、曰镇,总之者曰道,天宝以前共有十二道、八十军、六 十九守捉、三十八城、三十九镇、一都督,这么多军队如果轮次征发十分不便, 因此也渐渐征募士兵在边疆长期驻守,成为之后方镇的起源。

非战争状态下的唐代士兵都驻扎在各自的折冲府或者镇戍驻所。府兵制时的 唐代士兵以三百人为一团,团下设六队,一队五十人,队下设五火,一火十人, 火就是最低一层的士兵编制了。骠骑则十人为火,五火为团,边疆军镇的士兵编 制《新唐书》没有记载,但是考察近代出土的敦煌吐鲁番文书可见,边军最低一 层的士兵编制也是火,一火十人,五火成队,八队成营,一营计四百人。

么作战时唐军的基本单位是 对了。杜佑《通典》中提到,士卒每五十人结成一队,五十人中。每三人齐心协力者结成一小队,三个小队结成一个中队,五个中队结成一个大队,即其中 45 人为战兵,其余五人分别担任押官、队头、副队头和左右傔旗,合计 50 人。队是唐军 最基本的战术单位,无论是训练、行军、结营、布阵、作战,都是以队作为基本 单位,是军队编制中最稳定的一级。

《通典》记载 的《李靖兵法》中有下营之法,假设以两万人为一军,则中军四千人单独为一营, 在正中心;左右虞候、左右厢四军每一千人作一营,共作六营,从六个方向拱卫 中军;六位总管之下还各领两个子总管营。以两万人为一军的标准行军道中有 三种不同级别的营:人数为四千人的中军营、人数为一千人的总管营以及人数或 为九百人或为八百人的子总管营。

七军制:唐代步兵编制详解

营上一级的作战单位是军,军也是唐代军队的最高单位了,“军可以指一道 的行军,也可以指一道行军下辖的若干军。由于每次行军的作战对象不同,任务 不同,规模、人数不同,因此每道行军下辖的军数也不尽相同。”典型的唐代 军制是《李靖兵法》中提到的七军制,即在二万人为基准的标准行军下划分出七

个军来,分别是:中军、左虞候军、右虞候军、左右厢四军。在不同的地方,左 右厢四军也可以称为前军、后军、左军、右军或者左一军、左二军、右一军、右 二军。七军制是以中军为核心、其余六军均匀对称分布的军制,其中中军四千人, 左右虞候军每军两千八百人,左右厢四军每军二千六百人,但是在实际的作战中, 军队的数量规模是随时发生变化的。例如,贞观十五年为防御薛延陀,朔州道行 军总管李世勣一道有六万人,骑兵一千两百人,灵州道行军总管李大亮一道则是 四万人,骑兵五千人,庆州道行军总管张士贵则领一万七千人,三道的行军人数、 骑兵数量都不相同。

七军制:唐代步兵编制详解

常备状态下,团级别以下并不分步骑,团级别以上,步骑分置,但仍然混编。

唐军从队一级开始以旗帜进行指挥,每队给一支旗帜,行动时旗帜负责引领 队伍,驻立时则立于队前,子总管一级则立四面旗帜,行进时引领各队,驻扎时 立在营帐旁边,总管和大总管一级则会立十面以上的旗帜,假如一军之中军营众 多,仅凭借颜色辨认旗帜很困难,就让各营在旗帜上画上不同的图画,然后教本 队本营的士兵辨认。战锋队另给异色旗帜,方便其在临战时辨别进退,驻队的旗 帜也与战队不同,专用来引领负重。

七军制:唐代步兵编制详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汉军制浅论(三):北军中候、城门校尉、执金吾等统领的禁军
三国军制
《世界军事战争史-056》罗马共和时期的军制(上)
古代的百夫长和千户是不是真的管一百人、一千户?
西夏其实很有趣儿——正说西夏史系列连载NO.19 制定军制(1)
当大唐铁骑遭遇阿拉伯精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