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柑橘黄龙病危害防控关键点分析及实证

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是世界柑橘生产中所遇到的一种最为严重的毁灭性病害。它发病快、危害严重(幼树感染1-2年就会死亡、老龄树感染3-6年就会丧失结果能力或死亡),目前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柑橘均发生此病,我国有11个省市受到黄龙病危害(范国成等,2009;IOCV, 2017)。据2015年农业部种植业司的统计,全国发生黄龙病的柑橘面积超过150万亩,已成为制约我国柑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子。

全世界发生柑橘黄龙病的国家均在不同层面、不同方面开展与黄龙病防控有关的研究(范国成等,2009;程春振等,2013;IOCV,2017),但是迄今还未选育出抗病种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黄龙病仍然处在不可治的阶段(IOCV,2017)。本文详细分析了黄龙病危害防控关键点,并以实例进行佐证,期望为规范我国柑橘黄龙病防控操作、提高黄龙病防控效果、促进柑橘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1. 黄龙病危害防控关键点
1.1 正确识别黄龙病症状
柑橘黄龙病黄化症状容易与一些缺素症状混淆,如从病株枝条上抽生的新叶表现出小而尖、脉间组织黄化或褪绿的花叶症状,极似缺锌或缺锰状(Gottwaldet al., 2007)。这种混淆症状经常会产生两个方面的后果:一是把黄龙病病株误看成缺素症状,果农不愿意清除病树;二是一些不法商贩为了推销产品而利用治疗缺素效果大肆宣传可以治疗黄龙病、混淆视听、干扰黄龙病的正常防控。因此,田间正确识别黄龙病症状是成功防控黄龙病的前提。

图1 柑橘黄龙病感染的叶片(A)和果实(B和C)的典型症状
黄龙病田间症状主要从梢、叶和果三个方面去识别。初发病期,一般是植株顶部少数新梢叶片黄化(黄梢),中后期抽出的新梢上的叶片则似缺锌、缺锰症状。虽然黄龙病感染的叶片有斑驳、黄化和花叶3种类型,但是斑驳型是黄龙病所特有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从叶片基部和侧脉附近开始变黄,逐渐扩大形成黄、绿相间的不对称斑,黄绿斑块之间界限模糊,同时叶片脆、表面起蜡而光滑

(图

1A)。因此黄龙病症状识别当以斑驳叶片为主要指征,若斑驳病叶出现“叶基先黄化、斑块左右不对称、界限不明显、病叶脆而滑”的四个特征,则基本上可以确定感染黄龙病菌。
黄龙病发病初期果实一般不表现典型症状,当病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果实明显小于正常果、畸形(果形不对称),果蒂有橘红色的环印(正常果蒂是浅绿色)。橘类在成熟期常表现为蒂部深红色,底部呈青色,俗称“红鼻子果”(图1B),橙类则表现为果皮坚硬、粗糙,脱绿不完全,俗称“青果”(图1C)。
1.2 采用无病毒容器大苗
存在病源和传播媒介木虱是黄龙病危害橘园的两个必要条件。柑橘黄龙病病原已确定是一种限于韧皮部、需复杂营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Bové,2006)。特定橘园中的柑橘黄龙病病菌主要来源于带病苗木或接穗,或者带菌柑橘木虱的取食感染(程春振等,2013)。因此新建园采用无病毒苗是降低橘园病源和黄龙病危害风险的一个重要关键点。由于幼苗到开始坐果需要较长时间,如果能够采用无病毒容器大苗(2龄以上,株高>1m),当年种植第2年即可坐果,这样可以大幅度减少幼苗生长过程中黄龙病危害防控难度和降低黄龙病危害风险。
1.3 仔细清理园区
及时仔细清理园区是减少橘园中病源的另一个重要关键点。采用了无病毒苗木并不能保证果园就不会感染黄龙病病菌。无病毒苗只能保证橘园起始环境干净,但是园中病源还是可能来自于带病木虱的取食感染,因此需要经常仔细清理园区,具体包括新建园病树清除、经常巡查果园并及时清除病树和冬季园区清理等三个方面。
新建园或重建园,一定要先彻底清除园区内所有柑橘树(包括病树)或木虱的中间寄主植物,如九里香等。清除时期最好在春季萌芽之前,清除之前全园喷施杀木虱成虫的药剂(如菊酯类等广谱性农药),砍除的病树在园内集中烧毁,树桩涂抹草甘膦原液或沥青、柴油等,防止新梢萌发。
果园日常管理过程中,要经常巡查果园,发现黄龙病典型识别症状的(疑似)病株要及时挖除、烧毁,随后补栽无病毒容器大苗,确保果园完整、健康(将果园发病树控制在3%以内)。无病毒容器大苗贮备在果园边缘相对隔离的简易防虫网室内,贮备3-5%的果园种植总株数即可。
果实采果后到翌年春梢萌发前,正常的果园管理需要进行冬季清园活动。此时可以结合清园,全园仔细喷施杀木虱的药剂,随后剪除和烧毁晚秋梢和冬梢。
1.4 建立生态隔离系统
木虱是园区内传播黄龙病病菌的主要媒介,不同树之间黄龙病菌主要通过木虱成虫、若虫取食来传播 (Grafton-Cardwell et al., 2013)。黄龙病的流行与木虱的分布密切相关,园区内木虱在100-200 m的近距离较易扩散,成虫可飞7m高,并随台风或强对流天气迁移可达千米以上,但是高海拔生态因素可以限制木虱的扩散(谢钟琛等,2009;Grafton-Cardwell et al., 2013)。因此利用或建立良好的生态隔离系统,可以有效阻断或延缓木虱的扩散,也是成功防控黄龙病传播的一个关键措施。
生态隔离系统包括两个方面,即园区生态隔离和园内小区的生态隔离。园区生态隔离是指新建或重建园环境相对独立,有高山隔离或有1000 m以上的生态林带隔离,其内无其他柑橘园或九里香等柑橘木虱中间寄主植物。园区内小区生态隔离是指将果园划分为不同种植小区(约3000m2),每个小区周边种植2-3排杉木等非木虱中间寄主、直立且分枝较密的植物,作生态防护林,以限制木虱迁徙。
1.5 干净捕杀木虱
柑橘木虱是柑橘植株之间的黄龙病病菌传播的主要媒介(Grafton-Cardwell et al., 2013)。多数地区,柑橘木虱以成虫在叶背越冬,基本上不迁徙。当气温上升到18℃以上,木虱成虫就会在嫩梢上取食,雌成虫在交配1天后就开始产卵,2-4天后卵很快就孵化为若虫,若虫经过11-40天就会变成成虫(吴定尧,1980;Grafton-Cardwell et al., 2013)。成虫和若虫聚集在嫩梢上取食:一方面带毒成虫通过取食,会将黄龙病细菌传给健康植株,另一方面若虫通过取食带病嫩梢,体内病菌相对浓度就会迅速增加、成为带毒若虫;带毒若虫变为成虫后则扩散到其它嫩梢上取食,通过传毒危害其它新梢。如果在生长季节园内不停有新梢抽生,木虱就能够不断在嫩梢上产卵并孵化出若虫,产生世代重叠现象,不仅造成果园内木虱种群迅速扩大,同时通过多次循环取食,使黄龙病传播加快,5-10年就可毁灭橘园(Gottwald et al., 2007)。在没有冬梢和冬季温度较低地区,木虱就会以成虫形态在叶背越冬(图2)。

图2 木虱田间传播黄龙病菌过程
木虱在传播黄龙病病菌过程中表现出两个明显特征,一是木虱冬季主要是以成虫在叶背过冬、基本上不会活动,二是木虱成虫喜欢在叶腋和小于2cm的嫩梢上产卵、木虱成虫和若虫基本上只能在嫩芽、嫩梢上取食(吴定尧,1980;Grafton-Cardwellet al., 2013;谢秀挺等,2016)。因此,要想成功扑杀木虱,必须抓住两个关键时期,即采果后到翌年春梢萌芽前、新梢抽生期。在这两个时期喷药扑杀木虱,尤其是结合冬季清园扑杀木虱,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陈贵峰等,2010)。另外,木虱成虫和若虫一旦带毒则可终生传毒,在健康植株嫩梢上剌吸5或24小时后,就可将病菌传给健康植株(Gottwald et al., 2007),因此扑杀木虱必须干净彻底、不能心存侥幸。为了达到该目的,在抓住两个关键时期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采用两个关键技术,即高效的喷药技术和可靠的控梢技术。高效的喷药技术不仅需要有高效的喷药设备,如风送式喷药机械,确保良好的雾化杀虫效果和短时间内能够完成园区喷药作业,同时还需要规范的株行距(窄株宽行)以及合适的树形(如扁圆形和主干形),以方便喷药设备通行、提高喷药效率和效果。
在我国南方(如广东、广西、赣南等地)的柑橘产区,由于气候适宜、雨水充足等因素,生长季节可以连续不断抽生新梢,一年有4-6次。如果没有合理的控梢技术,那么柑橘生长季节基本上不能停止喷施杀木虱的药剂,不仅造成很大的环境污染,而且也很难干净扑杀木虱,导致黄龙病危害防控失败。过去采用人工抹夏梢或采用杀梢剂等手段来控夏梢促整齐抽生秋梢等措施(李志强等,2006),虽然技术上可行,但是在劳动力缺乏、杀梢剂存在不良副作用的情况下,这些控梢技术却没办法在规模种植上应用推广。事实上,可靠的控梢技术可以通过产量、控肥和控水三结合来实现。温州蜜柑交替结果生产年通过大量结果、选择合适的肥料(低氮高钾+有机肥)和适当的用量,以及通过树冠下覆地布控水等措施,可以确保整齐抽生春梢、有效控制夏梢甚至秋梢抽生(刘永忠,2015)。在江西、浙江和广西等地不同柑橘品种的产区中,我们随时也可以发现一些植株没有或者很少抽生夏梢、秋梢的现象。这些事例说明其它柑橘品种通过产量、肥水控制的合理结合,是可以形成可靠的控梢技术。如果能够做到橘园一年整齐只抽1-2次新梢(春梢和秋梢),那么结合高效的喷药技术,完全可以做到干净彻底扑杀园区木虱,成功防控住黄龙病病菌的传播。
2. 黄龙病成功防控实证
2.1福建永春天马柑橘场芦柑黄龙病防控新技术
天马柑橘场面积500余亩,位于福建永春县五里街天马山,是福建永春著名的山地芦柑种植园、“永春芦柑”品牌的重要基地。自2005年以来,黄龙病在该基地迅速蔓延,到2012年底已有50%以上的橘树表现出黄龙病典型症状、基本上不能再进行经济种植。2013年在福建省农业厅、永春县农业局和国家柑橘产业体系的支持下,开始芦柑黄龙病防控新技术试验示范。通过全园清理、彻底烧毁病树,建立完善的生态隔离系统,定植无病毒大苗,动态更新病树,采用矮密早丰产栽培技术和快速灭杀木虱等技术,不仅使果园的黄龙病得到有效控制(目前为止未发现明显症状植株),而且使果园快速投产、见效益,提高了果农防控黄龙病的积极性。2015年定植第3年株产平均达21.5kg,2016年定植第4年株产平均达41kg,>75cm的大果率为86%。
华中农业大学和农业部果树专家组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组织相关专家对天马柑橘场300余亩“黄龙病疫区(山地)柑橘种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进行现场考察。专家们通过认真考察,均认为该黄龙病防控综合技术(模式)易于操作、实用性强,能够有效防控柑橘黄龙病。2016年来自于黄龙病疫区的考察专家将该技术总结为集防护林隔离、无毒大苗定植、动态更新病树、全园快速灭杀木虱、矮密早丰栽培等五措并举的“永春模式”。
2.2福建平和琯溪蜜柚黄龙病防控技术
福建平和县处在黄龙病疫区,虽然柚类比较耐黄龙病(Nariani et al., 1973),但是管理不当,仍然会感染黄龙病(Gottwald et al., 2007; 谢钟琛等,2009)、失去经济栽培价值。福建平和琯溪蜜柚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种植面积有70万亩,产量超100万吨。如此大的规模在黄龙病疫区一直能进行经济栽培,除柚类本身较耐黄龙病因素外,更多与他们的一套栽培管理防控体系有关。该防控体系的核心是“注重冬季修剪和清园(减少病源)、以果控梢、联防联控(切断传播途径)”。平和果农经过多年的栽培经验积累,整个产区的果农在病虫害防控各关键期进行群防统治。在春梢抽生至老熟期间,统一打2-3次药,防治木虱和其它病虫害;通过二次环割(11-12月份环割促花芽分化、谢花2/3

左右进行环割减少第二次生理落果),结合科学肥水管理,保证树体充分挂果,实现以果压梢(蜜柚树夏秋季基本不抽生新梢),限制了木虱的繁衍和传播黄龙病病菌。也正因为如此,平和琯溪蜜柚在黄龙病疫区一直能够进行经济栽培。
2.3 广州阳春三河果场贡柑黄龙病防控技术
广东阳春三河果场位于阳春市合水镇河山村,原来是马水桔主产地,2011-2014年马水桔因黄龙病危害全部毁园。2015年在国家柑橘产业体系岭南柑橘试验站、广东省果树所、阳春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贡柑节本省力的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试验示范。该基地面积50亩,株行距1.5 m×2 m,全园配置肥水药一体化系统,树冠下覆盖地布防草控水。该基地2015年春种植,2016年投产,株产达到12.5kg/株。该技术在采用无病毒大苗的基础上,防控黄龙病的核心在于合理控梢+快速喷药技术,即通过水肥一体化+覆地布控制肥水达到控梢目的,同时在树冠上方安装用于打药的喷灌系统,确保短时间(约10min)内全园完成打药、迅速灭杀木虱。实际效果来看,橘园内木虱目前得到有效控制,贡柑实现安全生产。
3. 结论
黄龙病目前我国南方广东、江西赣州等地、以及全世界柑橘产业造成了重大损失(范国成等,2009;程春振等,2013;IOCV,2017),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管理部门、科研单位、生产企业或种植户都在防控黄龙病危害方面进行不懈努力,虽然有成功的经验、但更多的是失败教训,严重挫伤了柑橘种植者的信心。

图3 黄龙病危害防控关键点
目前许多柑橘生产者谈黄龙病就色变,黄龙病很容易感染健康橘树、会对柑橘产业造成毁灭性伤害,且迄今为止还没有有效的药剂可治疗,所以也把黄龙病称之为柑橘“癌症”。事实上,黄龙病更像柑橘上的“艾滋病”,虽目前不可治,但是可防、可控。本文分析表明,成功防控柑橘黄龙病核心在于减少/清除病源和切断传播途径(图3)。在黄龙病危害防控5个关键点中,正确识别黄龙病症状是成功防控黄龙病危害的前提,清理园区和采用无病毒苗木是减少/清除病源的两个关键措施,园区生态隔离和捕杀木虱是切断传播途径的两个关键点,而抓住两个关键时期和采用两个关键技术是彻底捕杀木虱的关键。
3个实证以及国内不同产区其它成功防控黄龙病的经验说明,采用系统观点、把握住防控关键点,是可以成功防控黄龙病危害、确保黄龙病疫区实现柑橘健康生产。

【本文由刘永忠撰写,得到华中农业大学邓秀新教授、彭抒昂教授、广东省农科院果树所曾继吾所长、福建永春张生才站长、福建平和朱东煌副局长、赣州柑橘研究所方贻文所长的大力支持。】

391次浏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橘园虫录——“地狱使者”木虱
【农技】控制好柑橘园木虱,才能保好梢、抑制黄龙病爆发
警惕,又一波木虱来袭.…
柑橘木虱上树后一定会染上黄龙病吗?带菌木虱传播更疯狂!
7-8月柑橘秋梢期,木虱防不住,小心大病毁园!
橘子树下的战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