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社联动”汇集社区治理正能量

作者:陈雨薇


  作为苏州市中心城区,姑苏区内拥有户籍人口74.66万人、流动人口28.47万人。老年人口、外来人口、弱势群体密集的特点,给该区社会治理带来严峻挑战。针对这一特点,姑苏区通过构建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机制,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推动社会建设发展。


资源整合,构建新型社区服务体系


  社区是青少年除学校之外接触最多的社会场所,如何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社区服务,关系着青少年能否更好的融入家庭、融入社会。“但社区在这方面缺少具体思路,所以我们决定引入专业机构来实施服务。”金阊街道负责人说。


  街道以白莲社区、彩香二村北社区、三元一村社区为试点区域,由专家学者和专业社工“策划”,将专业教育理念与方法引入社区服务,为广大社区青少年提供体系化、专业化服务,帮助青少年走向自立、自助和自强。


  1月15日,由金阊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苏州汀斯社工事务所联合打造的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计划“成长延伸线”试运行。一个活动三方联手搞,如今,这种以社区为基础、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为骨干的“三社联动”服务机制,在姑苏区实现了推广。


  “传统社区服务更多依靠社区居委会履行职能,而‘三社联动’构建了一种合作格局,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组织良性互动、协调互补、合作共治的基本公共服务方式。”姑苏区民政局相关人士表示,在“三社联动”治理模式中,社区、社会组织及社工三者互联互补互动,其中,社区提供运作平台,起到了基础作用;社会组织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激发了社区服务活力;社工提供专业化、个案化服务,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机制创新,推进政府购买服务


  一只只圆柱形的不锈钢小盅里,放着由饭店大厨制作的半成品饭菜,社区盖上外罩加热四五十分钟即可食用……飘香四溢的觅渡社区老人食堂里,30多位老人排队从志愿者手中接过刚刚蒸熟的饭菜,围坐下来,边吃边聊,有说有笑。2012年11月,葑门街道在觅渡社区试点引入“骆驼担”餐饮管理公司,将老人一日三餐交给企业。2013年2月底,街道在辖区10个社区推广,先后建立起7个配餐点,并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出全国首个“就餐险”,为老人的健康加了一份保证。如今,街道每天的“骆驼担”订餐量达到200多份。


  “骆驼担”助餐服务的成功实践表明,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是“三社联动”的前提。专家指出,“三社联动”重在联,关键在动。怎么联、怎么动,政府必须肩负起主导作用,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成为主要抓手。


  为确保购买服务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姑苏区加快政府职能转移、购买服务步伐,由区编办牵头,根据市级相关文件精神和政府各部门职责,编制了《姑苏区政府向社会转移职能指导目录》;由区民政局牵头,编制了《姑苏区首批具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能力的社会组织建议名单》;由区财政局牵头,编制了《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及履约试行办法》。


  政府购买服务,是否有社会组织能够承接是关键。近年来,姑苏区建立资金补助、购买服务、公益创投和公益项目推介四大扶持政策体系,在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上做足文章,初步形成发展有序、门类齐全、层次丰富、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最新统计显示,该区登记备案社会组织超过2796个,其中注册登记806家,备案社会组织1990个,等级社会组织近90家,每万人拥有的社会组织达37.4个。


服务升级,满足居民多样需求


  景德公益坊内,二十多个孩子正在认真地做着作业。两三个孩子的旁边都坐着一名大学生志愿者,为小朋友辅导功课。这是姑苏区合众社会工作事务所开展的“心灵成长·伙伴行动”——沧浪街道外来家庭青少年综合服务项目,通过组建外来人员子女成长辅导义工服务队,对30多名有需求的外来人员子女开展一对一或多对一的个性化陪伴式学业辅导活动。“通过这一项目,让外来家庭的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关心,进一步促进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庭参与社区融合。”项目负责人金笛是社工专业的大学生,从事公益工作多年,主持这样的项目已经得心应手。


  在姑苏区,像金笛这样的大学生社工还有很多。与普通社区工作者相比,“金笛们”更擅长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解决问题,给需要服务的人群更全面帮助。姑苏区通过实施社工人才关怀培养“3U”计划、“群英工程”等社工培养项目,加大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培养力度。目前,该区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有1079人,每万人拥有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已达14.5人。


  服务能力升级,不仅要靠专业人士,还需要环境优化。姑苏区在调查中发现,社区普遍存在牌子多、检查多、考评多、台账多、盖章多等“五多”现象,社区干部近三分之二的精力用于参会、迎检和做台账,哪里还有时间服务百姓?针对这一现状,姑苏区开始花大力气清理整合基层创建、挂牌、台账等事项,为社区“减负”。姑苏区相继出台“两份清单”,把社区承担的486个工作小项目减少到189个小项目,从而使社区将更多的精力解放出来,结合居民需求实际提供多样化服务。


出处:《新华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市姑苏区“三社联动”是怎样进行的
“社区 社工 义工”三社联动模式
【海滨街社工站】“五社联动,关爱一老一小”社会工作宣传活动
三社联动视角下如何做好青少年服务? | 社工案例计划
报告:全国社会工作者总量上升 持证者增至53.1万
社区社会工作暨“三社联动”座谈会上政府、专家都说什么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