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照片】尚小云天津演出,亲王亲自接待


从很早开始,梨园界就有“北京学艺,天津唱红”的说法。戏曲史论专家、天津文史研究馆馆员甄光俊说:“自京剧诞生,由于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原因,天津一直是京剧前身——‘皮黄’艺人的集散地。早年许多艺人,在天津这座‘戏曲大码头’实践锻炼,得到了爱戏、懂戏的天津观众的检验,很快便脱颖而出。”这些艺人就包括后来被北京观众誉为“京剧老生鼻祖”的程长庚、享有京剧“老生新三鼎甲”美称的谭鑫培、“四大须生”之一余叔岩以及一代“武生宗师”杨小楼等。


民国年间,天津是很多戏曲演员的风水宝地,众多名家来去频繁,为天津人奉上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演出。



尚小云演出京剧《能仁寺》舞台照片(照片由天津市档案馆提供)




天津曾是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位有代表性的京剧旦行演员的常来常往之地,上世纪20年代后期,他们成为“四大名旦”后,到天津献艺越发频繁。天津市档案馆中留存着一张尚小云当年在天津演出《能仁寺》的照片,照片中,剧场看台座无虚席,演员身后也站满了观众,而从观众的表情中,能读出他们是何等如痴如醉




甄光俊介绍,尚小云可谓天津戏曲舞台的常客。1931年2月,重新修葺的法租界北洋大戏院开业,尚小云应邀前来献艺,演出《玉堂春》《十三妹》《峨嵋剑》《珍珠扇》等剧目,陪他扮演各种行当的王又宸、侯喜瑞、闫岚秋、裘桂仙、诸如香、慈瑞泉等,都是红极一时的京剧界大腕。甄光俊说:“尚小云每次莅津唱戏,总会带几出新排或翻改的剧目,献给天津观众。就在同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尚小云和他的伙伴们再次莅临北洋大戏院,所演出的剧目里就多了《云亸娘》《林四娘》等一些新戏。”


1932年11月,尚小云又在天津春和大戏院演出,与之同台合作的有王少楼、周瑞安、芙蓉草、马富禄等,无一不是响当当的名角。这次莅津唱戏,尚小云把刚排完的《前度刘郎》带到天津首演,真诚地征求天津观众的意见。巧的是,尚小云此次在天津演出期间,赶上了中国银行经理卞白眉的太夫人寿辰,卞家邀约名角举办堂会,尚小云以《秦良玉》在日场压轴,而梅兰芳在晚场演出《宇宙锋》,当天可谓名角荟萃。


有趣的是,尚小云每次来天津唱戏都有一个习惯,“他总要先到庆王府作礼节性拜访,庆亲王载振会亲自接待。那时,庆王府以银元数千、衣料几匹、私家酿制的好酒几坛,馈赠尚小云和戏班艺员。在尚小云演出期间,庆王府固定有包厢一间,不管府里是否有人去看,包厢是必须预留的,他人不得乱占。”




和尚小云相似,梅兰芳一生中曾多次到访天津,其在天津最著名的一次义演是1936年在中国大戏院,与程砚秋合作举行冬赈义演,为天津慈善事业募捐。当时,张自忠会见梅、程二人,对他们表示感谢。作为梅兰芳生前的重要活动地,他在天津留下了很多故事,也成就了一段为世人津津乐道的师生缘分




甄光俊说,当年人称“小梅兰芳”的“四小名旦”之一李世芳,小时候在天津明星戏院看了梅兰芳所演的《洛神》,一下子被梅先生的古装扮相和飘飘欲仙的表情动作所吸引,从此迷上了京剧。


之后,他进入著名的京剧富连成科班,梅兰芳破例将其收在门下。1936年梅兰芳与奚啸伯到中国大戏院演出,为了培养这位入室弟子,他把李世芳也带到天津。刚刚落成使用的中国大戏院给梅兰芳一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38年,富连成科班到天津演出,李世芳演出《霸王别姬》《宇宙锋》《廉锦枫》《红线盗盒》等“梅派”剧目,还在“武丑”叶盛章所演的《酒丐》里扮演王翠娥。他的唱腔特别传神,一些武功技巧也表演得干净利落,与叶盛章配合得严谨默契,受到天津观众的热烈欢迎。


李世芳与天津的缘分还远不止如此。1942年8月,李世芳挑班自组承芳社,该社名有继承梅兰芳先生之寓意,他与袁世海、耿世忠、张盛利一起在中国大戏院演出,其中有一出由其父李子健根据山西梆子名剧《百花亭》翻改成京剧的《百花公主》,无论是剧情细节还是表演技巧,无不令观众耳目一新。


那次承芳社在天津演出时间较长,连续演满两期,每期12天,尽管如此,中国大戏院仍再三要求延期,终因李世芳与济南签订合同在先,不得不离开天津。甄光俊介绍,对于李世芳的演出,天津观众予以充分肯定,有观众在报纸上著文,称赞李世芳“毫无一般伶人的习气”,还有人将承芳社的李世芳、袁世海、耿世忠、张盛利4位主演的名字连缀在一起,称作“世芳世海始终(世忠)胜(盛)利”,以表达对他们的喜爱之情。



甄光俊说,天津不仅造就了无数的专业京剧名角,票友队伍里也是人才辈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热爱京剧的外国人,参加票戏活动亦成绩不凡,例如德国籍梅派女票友雍竹君、法国医生米大夫等“洋票友”,在上世纪30年代的戏台上都曾显赫一时





雍竹君女士(图片由甄光俊提供)



雍竹君是中德混血儿,其母为华人,其父是德国人。雍女士生长在北京,自幼聪慧过人,能讲中、英、德、法等国语言,而且特别喜爱京剧。


她的父亲为她请来知名票友关广智,教她学唱梅派青衣。在她十八九岁时,已经学会不少出戏。关广智经常带她“玩票”,有时还让她到戏园子里登台。


甄光俊说:“雍竹君能说一口流利的京腔儿,却有着外国人的长相,声音与外貌判若两人。如果观众不看她的容貌,单听她的念白和歌唱,与地道的京剧演员别无二致。”《蔡元培日记》中曾记载雍竹君演戏的情景:“沈市长贻我大舞台戏券一张,赠何夫人及王济远各一,济远、梅槎同去。有所谓‘德国小姐’者雍竹君,演《四郎探母》中之公主,甚熟练。我等看‘坐宫’毕,已十时余,即归。”


雍竹君最初登台表演,都是与她的老师关广智合作,当年北平的一些商业电台时常播放他们合作演出的录音,很受听众欢迎。遗憾的是,由于体貌特征与西方人相近,师徒二人同台时形体颇不般配。甄光俊说,譬如演《四郎探母·坐宫》,雍竹君扮演铁镜公主,尽管唱段和做派都很到位,但穿着厚底靴扮演杨四郎的关广智,仍比人高马大的铁镜公主矮半头,令台下观众看着不够顺眼。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各地京剧界有到天津“闯码头”的传统,似乎不到天津接受戏迷检验,就算不上名角。因此,雍竹君在北京走红后,也到天津试演。她与彼时颇有名气的票友管绍华合作演过《四郎探母》《武家坡》《乌龙院》《汾河湾》等剧目。在名家荟萃的天津,观众对她也格外青睐,对此,甄光俊评价:“除了她确实唱得不错外,专门来看‘洋妞’唱京戏的人也不在少数。当时有人在《中华画报》上著文,称她是国剧女洋票第一人。”各地戏曲艺人都知道天津的戏迷群众看戏时喜欢挑剔,而雍竹君在天津演戏,尽管票价不菲,却格外有戏缘,颇受戏迷欢迎。


本报记者 肖明舒 专家支持 甄光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谈《顺天时报》刊出京剧史料的特点
辻武雄:近代日本研究京剧的第一人
名角为戏院带来高回报,梅兰芳100年前一期演出卖了近20万现大洋
一场难得一见的大合作戏
独辟蹊径的言菊朋(一)
中国京剧第一世家——记谭门七代?(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