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潞河督运图》中的天津风物(三)——盐院衙门与单街子

共忆老城故事 记录迷失往事

深研古今文化 寻回心灵家园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关注“老城E刊”

为您推送更多精彩内容!


按语

       “盐院衙门与单街子”是《潞河督运图》中的天津风物系列文章的第三讲,这一系列文章是高伟老师多年考证的成果,曾多次举办专门讲座,目前经整理后的文章正在今晚报连载,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本刊连载的内容是高老师特别提供给老城E刊的讲座稿,内容相对要比报载的更全面内容更丰富,为更好的让您了解《潞河督运图》上的景物,本刊连载时加配了多幅图片进行说明。


从侯家后沿南运河下行不远处,就到了一个小弯道,此地也有个摆渡码头,北岸称“院门口”,南岸称“单街口。运河的弯道使北岸形成了一块三角形地带,就在这块三角地上坐落着一座庄严肃穆、坐北朝南的官衙,面朝南运河,背倚河北关下,两根高大的旗杆托举着巨大的刁斗,飘扬的龙旗宣示着国家的权力。大门对面耸立着厚重敦实的照壁,照壁两侧的“拒马”彰显着国法的威严。东西辕门两边高大的鼓手台,二道门口站着穿宝石蓝官服的门官,目送着刚刚登船离岸开启一年一度巡盐之旅的巡盐御史一行。这座官衙就是在天津历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巡按长芦盐课察院衙门”,是皇上委派的“巡盐御史”办理直隶山东河南盐政的公署。清嘉庆十年(1805)重修《长芦盐法志》卷二十载“巡盐御史署,在天津三岔口西北岸。初,长芦巡盐御史署在京师。御史每岁一巡直隶、河南、山东盐。天津向葺户部饷司衙门为御史巡舍。康熙七年(1668)御史孟戈尔代疏请移驻天津。雍正二年(1724年)商众鸠工重建,共屋百二十二间。西偏有五圣神祠,东旁有熏风烈日祠。御史莽鹄立莅此留任,立有敬事堂、绎志轩、环水楼、皆制记勒石。”这一段文字是说“巡盐御史”的衙署,原本在北京,清康熙七年奉皇上旨意迁到天津,利用原饷道衙门改建而成。雍正二年,天津盐商们集资重新修建,共有122间房。御史莽鹄立雍正二年在天津出任巡盐御史时,还特地在东辕门外立石碑记载此事。

上图 盐院公署东辕门外的三块石碑(图右上角)

《潞河督运图》的画面里,作者完整地画出了盐院的东辕门外三通石碑的细节,其中一通是雍正二年巡盐御史莽鹄立亲自撰书的《重修长芦盐院公署记》碑,另外两通分别是莽鹄立撰写的《环水楼记》碑和《天津县志》中记载的雍正四年巡盐御史顾琮撰写的《环水楼记》碑。

天津百姓嫌“巡按长芦盐课察院衙门”字太多,记不住,简称为“盐院衙门”,门前摆渡也被称为“院门口”。后来又进行过多次维修。乾隆四年(1739年)编纂的《天津府志》也记载了维修后的《盐院衙门》规模,计有:照墙一座,东西辕门、东西旗杆台、东西鼓手台二间、大门三间、仪门三间、大堂五间、抱厦三间、二堂三间、三堂三间、环水楼三间、楼下房三间、厢房六间、公所五间(东辕门外)巡捕厅三间(公所东)赍奏厅八间(西辕门外)书院六间(巡捕厅东头)号房二间迎宾馆三间关帝庙三间(在二门西)、皂快房六间(在大堂前)、吏厅三间(二堂西院)、科房六间(在二堂后)、住房十四间(在环水楼东首)、书房三间(在环水楼西)、厨房三间(在书房后)、箭亭三间(在环水楼后东)、群房十四间等112间。


上图 《长芦盐法志》里盐院衙门的插图

上图 《长芦盐法志》里的插图和督运图中的盐院对比

    我们看到,《长芦盐法志》中的盐院平面图和《潞河督运图》画面里的盐院衙门是高度吻合的。《重新天津府志》卷24载:“咸丰十年(1861年),盐政裁缺,新设三口通商大臣,仍以为署。”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天津被迫开埠,涉外事务陡增,“巡盐御史”显然不能胜任此职。故清政府裁撤“巡盐御史”一职,设“三口通商大臣”管理涉外政商事务,此处衙署又改为“三口通商大臣衙门”(三口指天津、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清同治九年(1870年),天津发生“天津教案”事件,朝廷震怒,三口通商大臣随之被裁撤,所有的洋务、通商、海防等事务,皆由直隶总督代为兼理,这座衙门又被改为“直隶总督行署”。


上图 清末被遗弃的盐院公署遗址

    为什么叫行署而不称督府呢,因为当时的直隶总督在保定府办公,只在通航季节暂到天津署理事务,冬季封河后仍回保定总督府办公,天津的衙门只是行馆,故称“直隶总督行署”。院门口摆渡改为浮桥后,每逢漕船船队到津的季节,浮桥开闭,人船争渡的矛盾十分突出,清末到李鸿章入驻“行署”后,每日过浮桥进城议事深感不便,尤其是丰水季节,拥挤造成百姓溺毙之事时有发生,为此,李鸿章请外国公司于1882年在“院门口”东侧架起了一座钢结构大桥,因不能开启影响帆船行驶,运司等衙门极力反对,只好作罢迁移到子牙河上。1888年又在原地建了一座推拉式开启的钢结构大桥,因附近有一座金华园茶楼,此桥就被称为金华桥。这座桥是天津第一座可开启的钢结构大桥,为天津架设开启式钢桥起了示范作用,因而被载入中国桥梁史册。


上图 建于清光绪十四年的推拉式金华桥,旗杆处为直隶总督行署


上图 清末已弃置的直隶总督行署

    从《潞河督运图》画面上看,盐院衙门就坐落在居民区内,衙门两侧都是民居,百姓们荷粮挑担从衙门门前经过,步履轻松,能看出当时“衙不扰民”的社会氛围。一年一度重要的盐政督查巡视已经启动,巡盐御史到山东、河南等地的巡盐带走了大部分随员,衙署内略显冷清。东辕门外,有一院门,院里应该是公所和巡捕厅。院门旁有一座小酒馆,酒幌高挑,酒馆掌柜坐在柜台的后面等待着顾客上门。酒馆门前的空地上,几个少年正在玩“藏猫猫”的游戏,欢快的笑声惊动了刚从院门里出来的几位衙役,他们纷纷驻足扭项,观看这些游戏的孩子们,试图分享孩子们欢乐的情绪。一条摆渡船刚刚驶离院门口的码头,摇向对岸。远处停泊着一排打鱼的小舟,吸引着过路的行人停住脚步上前观看。能够感觉到社会的安定与平和,历史上的乾隆盛世,国泰民安,在这个画面上一览无遗。


上图 盐院与单街子

    每年的巡盐御史出巡,是一件很壮观的事,场面十分隆重。这主要是由巡盐御史的职权不断扩大形成的。长芦巡盐御史设立之初,主要是为了监管盐务、整肃盐法。明中后期,逐渐演变为都转运盐使司的上级管理机构,开始参与盐务的管理。后来,河道管理也归巡盐御史兼理。对辖区内的漕运河道疏浚修筑,保证运输畅通安全。同时还要提督所属军卫有司,禁治豪强、革除奸弊、查抄私盐、督收税钞、点视驿站、缉捕盗贼、盘检马船等。


上图 可以载货可以客运的明代马船,私盐贩运大多用此船


上图 粮店街衙役督查私盐

    清以后,巡盐御史的职权更是有增无减。除去监督管理长芦、山东盐业的生产和销售,督催引课,稽查私盐。还要监管举劾属地相关官员,对各衙门官吏、胥役严加约束,要恪遵法纪,不得作弊生事,扰害商民。不得委官察盘,借名访恶,取赎科赃。“所属行盐司、道、府、州、县官员有怠玩溺职,贪取侵课,干涉盐政,能在地方处理最好,来不及处理要马上奏报。上图画面中,粮店街一带稽查私盐的衙役们到各斗局子稽查私盐,就是地方官们配合御史巡盐出巡督查的突击行动。

因巡盐御史每年对直隶山东河南督巡成绩显著,皇上又把户部属下的天津钞关划归盐院管理。雍正十一年,经直隶总督李卫奏准,将天津钞关移归“盐政鄂礼管理”。至乾隆元年。天津关税务正式交与长芦巡盐御史管理,并成为定制。本来清制规定“各省盐政、关差、织造固不可干预地方公务”,但是由于巡盐御史系“钦差御史”,“如朕亲临”,故从清中期开始担负“上达与闻”的使命。“不独鹾政利弊,兼有举劾地方官员,并察孥恶棍之责”,如“遇新异案件,及有关紧要者,即应就所闻所见据实奏闻”,且当“随时附折入奏”,不得“视非职所当言”,而“概行缄默”。

上图 单街子

运河的南岸,码头两侧停满了大小商船,岸边有一道路西达锅店街估衣街入口,东至卫城东北城角。因此路沿运河一侧坡长水缓,方便停船,只有路南一侧货栈商铺林立,直至北城根,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自前朝起就称“单街子”。单街子因地利成为自发的农副产品手工产品的集散地。著名的估衣街“晓市”的许多货船就停在这里。顾名思义,“晓市”即拂晓的市场。天不亮估衣街沿街就摆满了日用百货、干鲜果品、糖果玩具等批发摊位,天亮以后在沿街商铺开门之前,交易即停各自散去。



上图 单街子和金华桥

    这些货主大都乘船而来,在单街子上岸。天津城厢的杂货铺、果品店、小糖摊儿都来此上货,风雨无阻,热闹非凡。后来“晓市”逐渐向锅店街及周边胡同蔓延,渐成气候,形成固定摊位。巡捐局按摊收捐,每摊两元,各摊明确位置,“年年在此”,最终成为城北“四市”之一(鱼市、肉市、晓市、鸟市)。单街子也是一条重要的通道,从图卷画面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单街子之上,客流稠密,骑马的、坐轿的、扛包的、挑担的、逛街的、卖货的、巡街的、卖艺的、弹弦的、卖唱的,各色人等,不一而足。沿街商铺,高挑旗幌,招呼买主,殷勤备至。有酒馆、银号、油坊、饭馆、锅店、棉花店、瓷器店等。路口的空地上,一位说弦子书的艺人正在演唱,他精彩的表演吸引了许多游人驻足观看,不远处有一个卖中草药的地摊,地摊上摆放着人体的经络图和死蛇,几个药钵里放着不知名的中草药,一群人围在周围,听卖药者的介绍。不远处,邮差打马疾驶而过,店铺的伙计抬着酒坛为饭庄送酒,岸边的人们正注视着巡盐御史出巡的船队。我们从光绪年间留下的照片中,依旧能看到当年单街子的繁华喧闹。


上图 人流如织的单街子,远处高楼乃官银号

    南运河过了院门口,就要和北运河交汇了,此时的河道开始变得宽阔,河水也变得十分平缓。从江南裹挟着泥沙的浑水,就要和清澈的北运河水汇成东流渤海的海河,独特的两河水营养丰富,每天涨潮的海水还能带来渤海的渔产和大批的微生物,使三岔河口地区成为出产丰富的特色渔场。享誉国内的“金眼银鱼”、“紫蟹”、“纤板刀鱼”就产在这里。


本文图片由高伟提供

老城E刊所载文章敬请您欣赏、品评,如有意见、建议请您联系我们。

◆老城E刊需要与您共建,如有兴趣请您不吝赐稿,积攒一些时间我们会行印纸质文集赠予您共赏。

◆天津之城是移民之城,独善其身难成今日繁华,您如赐稿,内容可不限津城之内,津地、国内、国外传统城郭的掌故、游记皆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潞河督运图》中的天津风物之八 巡盐御史】
天津老城里的府署衙署
三口通商大臣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 卷一百五十七
元、明、清驻济宁司运衙门
吕 成 震||从分设到兼管:明代都察院十三道的运作体制及其演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