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瓶一花,呈现中国传统诗画之韵


中国传统插花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而“瓶花”是自宋以来中国插花艺术约定俗成的称谓。


常年从事瓶花教学的国内知名瓶花艺术家徐文治,结合历代典籍文献和绘画、瓶花作品,从文化、历史、生活、工艺、艺术、设计、美学、鉴赏等角度,深入解读唐宋以来的瓶花理论,还原中国瓶花艺术的本来面目,写成《瓶花之美》一书。


在书中,作者还通过研读经典,厘清中国传统瓶花的艺术旨归与审美标准,进而探索瓶花艺术在当代空间规划中的应用。本书堪称中国传统插花初探之作。


选读

 

我总结中国瓶花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趣,一个是适。

 

趣首先是生趣,也就是说要把植物本身生长的趣味插出来,做到“各具意态”,这是最起码的一步。“俯仰高下,疏密斜正”是构型的原则,每一个枝子,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都要达到“各具意态”。“意态”就是它的“生趣”——植物怎么生长的,我们能不能表现出来。表现出来,会觉得非常美,表现不出来,花就是死的。植物自然生长的姿态,就是它同环境抗争的结果,是它生命的姿态,呈现出来的是活泼泼的美的姿态。


第二个是意趣。用巧意来取舍它,驾驭它。插得有没有意思,这就是修养。在生趣的基础上,要插出来属于个人的意趣,也就是个人对这一枝条的生命的感悟和取舍。

 

第三个是艺趣。大自然的花在枝条上盛开本来就很好,为什么还要折下来插花呢?因为大自然的花不是为了美而开,花开是为了繁衍。而我们插花,是把它最美的一面表现出来,我们要用艺术的眼光驾驭它。在解决了生趣、意趣之后,将其提高到一个艺术的层面。

 

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说:“插花要像在田野上一样。”“如花在野”不是说插的花像在田野上东一簇西一簇,而是说花要像在田野上活着一样。

 

这是“趣”。怎么才能达到“趣”呢?我提一个概念:“适”。

 

适,我觉得首先要“适其境”,插花先要回到环境里。插花是为了美化我们的环境的。


首要出发点就是环境,没有环境其他都无从谈起。与环境不协调,插花就没有意义。

 

第二要“适其趣”。我们上面提到,“趣”很重要。我们通过合适的手段把趣味、修养体现出来。

 

第三,更高的境界是“适其道”。道即天道,大自然的法则。在绘画史上,南北朝时期,第一个谈绘画的人叫谢赫,他提出了著名的“六法”。第一法就叫“气韵生动”,画画不管是用毛笔画,还是用指头画的,还是用刷子画的,不管画的是动物,还是人,都不重要,首先要看画的对象让人感觉是活的,虽然是画在纸上的,要跟我在园子里碰到的一样。插花也是如此,能不能把两种花材,甚至五种、十种,插出来活的感觉,同时表现出趣味,将它的神韵描绘出来。

 

这是分开来讲。其实我们要把所有东西揉在一起,从环境,从趣味,从它的精神面貌,从它的更高的审美标准,一次完成,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绘画角度讲,某一段画再好,用笔再好,整个画面达不到“气韵生动”,就是死的。同理,插花上,某一段枝子插得好,没用。整件插花作品要气韵生动才行。这才是中国的“瓶花”所要追求的。

 

每一件作品都是如此,没有初学、高阶之分,每件作品都会遇到新的问题,每件作品最终完成都是艺术品。


这就是我们谈到的中国“瓶花”,看似没有标准,是说没有俗的标准,没有一定框架框住你,实际它有很高的标准。

 

我们插的花要像画,要讲留白,讲意趣。这就是中国文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诗意的认识。通过一个诗性的情怀去看待这个世界。所以,评论一幅山水画,都会说,有没有诗意。平淡无奇,没有寄托,没有体现出来让人可游可居的感觉,就不能成为一幅好山水画。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中国传统“瓶花”诞生之后,理论达到一定高度,自然就会借鉴诗、画的标准。它就是文人审美的一个延续。

 

袁宏道说:“插花不可太繁,不可太简。多不过二种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要像画坛高手画一幅画那样经营一件瓶花作品,才是最好的。在明代的时候,所有文人的观点都是这样的。中国瓶花的趣味,就是中国传统诗、画的趣味。有没有诗情画意,对古诗词理不理解,古诗词体现出来的审美的标准,都可以寄托到瓶花作品中。

 

同时,又有人提出来插花与绘画是有区别的。明代有一个叫范景文的人,有一首诗叫《瓶花影》:

 

与画难同看,曾无粉墨遮。

描时聊取似,插处却宜斜。

灯背深笼幕,蜂回懒报衙。

天机传灭没,绝胜镜中花。

 

瓶花的影子与绘画是不能等同看待的,因为它没有粉墨可以掩饰,不像绘画那样可以渲染。画枝条既可以向左边画,也可以向右边画。插花不可以,选取的枝条就是这样长的,有它天然本性,向左边长的不可能向右边插。画画的时候取其相似就可以了,插花却要疏密斜正、俯仰高下,以斜取势。

 

瓶花与传统诗画有紧密的联系,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有其自己的特点。钱谦益写了一首诗说:“懒将没骨貌花丛,渲染繇来惜太工。”因为它没有人工的机巧,它和绘画是不一样的。传统瓶花从诗、画中得到很多审美的养分,那只是一个精神性的审美标准,它和绘画的区别在于,没法随意发挥,必须在枝材的现实的枷锁里面去发挥,去找出它的意态,找出它审美的状态,能表现出画的境界。它比绘画更难,它有特殊的要求,有现实的制约。枝材的要求,趣味的要求,审美的要求。功夫在诗外,插花的功夫也在插花之外。(有删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瓶花,中国人的极致生活美学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简史
王镛:诗性的升华 —— 樊萍的花鸟画
当插花遭遇断、舍、离 | 源花周品
用插花提高审美
* 【赏贴】文徵明【书法字帖;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