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光 | 君子藏器




—刘光—

Liu Guang


字惜之,斋号怡斋,1984年生于河南濮阳。2004至2012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2008、2009、2012年分获书法专业学士学位、汉语言文学专业双学士学位、美术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书画》杂志编辑、书画院副秘书长,同时致力于书法技法、书法史的学习和研究。兼任《艺品》《少儿美术·书法版》杂志副主编,“铸山”公众号副主编。


作品、论文曾发表于《中国书画》《中国书法》《书法》《大匠之门》《艺术品》《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书法导报》《现代教育报》等,《台港文学选刊》《中华书画家》《中国艺术时空》《书画研究》《大河美术报》等杂志、报刊有专版推介。





行书范成大诗  27cmX17cm  纸本  2016年


行书金经白眼四言联  130cmX60cm  纸本  2016年



行书录前贤诗  20cmX12cm    纸本  2016年








我从1992年开始习字,后来非常偶然地走进了书法专业学习,现在从事书法期刊的编辑工作。不敢说有什么多深的感悟,因为对于学习书法来讲,断断续续二十余年的时间着实不算长,而我个人现在还处在吸收、消化、反思、进步的阶段,有的也只是一些体会,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行书录吴昌硕砚铭一则  19cmX15cm 纸本  2018年


学习书法,首先要有足够的敏感度,一般我们称之为“天赋”,这种天赋主要体现在能区分不同作品的格调高下,和书写时能体现出较高的控笔精准度这两个方面。对于一般的欣赏者而言,具备第一种能力便足够了,我们将这种能力称为书法艺术的“鉴赏力”。就我个人来说,我喜欢偏于静逸的调子。偏于动态的作品打动人靠的是笔墨技法、章法形式,而偏于静态的作品打动人则主要依赖于书写者深涵的修养、杳冥的心境和悠游的状态,以及书写工具的精良、称手。前人评标价柳公权的书法时说:“柳公权书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大致就是这种感觉,当然并不单指柳公权的书法风格。又如,唐代的张怀瓘在比较欧阳询、虞世南二人高下时说:“欧若猛将深入,时或不利;虞若行人妙选,罕有失辞。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好一个“君子藏器”!这或许就是中国古人所讲的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所以中国古人写字时要求先进入如对至尊、神怡务闲或者“散怀抱”的状态而后弄翰,是有道理的。


行书日课中秋帖  26cmX16cm 纸本 2016年


行书为善守道四言联  136cmX66cm  纸本  2016年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各种感官不断得到极限满足的时代。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不断被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所满足,但这未必是一件好事。古人说“五色令人目盲”,各种“极致”的感受令我们的内心难以沉静下来,所以我们愈来愈感受到难以和自己的内心沟通,人与人之间也难以有真正的触碰。在书法创作方面,当代的书家普遍偏离“书卷气”越来越远,追求大幅式和夸张的笔墨,追求盲目创新,进而刺激欣赏者的视觉,误导大众的审美,我觉得是很不可取的。当我们面对古人所留下的墨迹时,无论它经典与否,都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古人对文字那种虔诚的态度、对笔墨那种诚挚的感情,以及对传统发自肺腑的敬重。也正因此,我们在面对前人遗迹的时候,会油然生发“敬惜字纸”的情愫。我在评论一位朋友的篆刻作品时说:“(面对他的作品)我觉得我首先读到的是一种操守,具体来说则是一种敬重古人的态度、坚持主流的路线、不急不躁的状态以及寻求渐变的思路”,实际上,古代书法史的发展基本就是沿着这样的一个思路进行的,而我也在不断按照这个思路调整自己的学习。


行书清人诗  23cmX17cm  纸本  2016年


但静气并不是要追求刻板、呆滞。中国艺术讲求“微妙”(而不仅仅是“妙”的层面),要耐看,但同时要简洁,通过并不强势的外在形式承载无穷无尽的艺术韵味。这就很需要功夫了。它要求书写者对细微处也很敏感,对笔墨的控制要恰到好处,有变化而不失度。中国古人往往静中寓动,笔力含忍——这似乎是文人间约定俗成的——尽管不同人追求不同的“静”,比如,有的静气中流露出清新刚健的笔力,有的静气中展现出宽博雍容的气度,有的静气中折射出澄净蕴藉的韵味,有的静气中涵泳着生拙朴茂的厚度,等等,但都体现出“文质彬彬”的中和与典雅。这,就是中国书法的传统所在。


行书前贤诗  24cmX17cm  纸本  2016年


我们生活在一个并不太利于高雅这种格调生存的时代,因为我们当下的生活节奏、物质环境、人格素养等等和古人有着太大的差别。但无论如何,人要保有操守、追求格调——尤其对于艺术创作,因为它终究是要触碰到人们心灵内深处的。我希望我的创作能够坚持这样的路子,不断把更好的作品呈献给大家。


行书了解灭除七言联  60cmX15cmX2  纸本  2017年












师友篇:


欲写字不俗,最切实的方法便是与古人为伍,所谓“与古为徒”。刘光好临帖,亦好读书。他熟悉历代书家、书作,并颇有一得之见。他的书法,很大程度上获益于自己读书、思考的功夫。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邓宝剑



刘光给我的印象就是既爱琢磨,也爱咂摸。看书时认真琢磨,写字时仔细咂摸,这使得他能独立解决很多问题,同时也能写出很有味道的作品。我能体会得出,在这个过程中,他得到了很多的快乐。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洪智








行书论书一则  19cmX15cm 纸本  2017年


行书前贤诗  23cmX16cm  纸本  2016年












第一回现代国际临书展

《国韵》(中直机关书协会刊)创刊一(二)周年名家书画邀请展

“墨韵禅心”2014当代书法家心经作品迎春交流展

“笔墨菩提”当代优秀青年书法家心经联展

首届“太和之约”中国书画艺术高峰论坛

“笔墨友于”当代青年书画家四人展

“八零有约”全国八零年代书法家扇面邀请展

“满案江山”手卷作品邀请展(五十家)

“灼灼其华”各大院校学生提名展

“旗帜·道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书画展

第十八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全国首届金石拓本题跋精品展

“海岳风华”《中国书画》杂志社2016年书法邀请展

“河洛郑声”当代学人百家写联展

“写字·画画”当代青年书画家12人联展

“真如自在”当代青年名家佛教题材书画印联展

“而味”张翀、刘光、谷卿文房楹联展

“天下归仁”海峡两岸青年书画家邀请展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喜迎党的十九大书画展

“轻津扬楫”当代媒体人书法展

中国书法艺术大展

京津冀书法作品邀请展等





行楷书节录前贤梦江南  19cmX15cm 纸本  2018年


行楷书录静思语一则  19.5cmX15cm 纸本  2018年


行楷书录静思语一则  19cmX14.5cm 纸本  2018年



· E N 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弘扬艺术·德艺双馨》艺术家-陈万才
兰州著名书画家唐琏书法《四条屏》
书画家——王建阁
狂怪书生 | 郑板桥书法作品欣赏
经历三朝郑燮为官清正,写绝六分半书,自创“板桥体”
当代实力派女书画家9人联展作品赏(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