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超级干货: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附代表图件)!


本文节选自 :潘桂堂等,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发表于《中国地质》2009年2月第36卷第1期


大地构造分区又叫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是大地构造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之一,可直接服务于资源预测需求,作为成矿地质背景或油气盆地分析以及地质灾害评估的基点。一个大区域尺度的地壳物质组成、岩石构造组合,以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场明显不同于相邻地域,这样的一个区域就是一个大地构造单元。构造单元既反映了地壳物质组构上大地构造环境(或大地构造相)的时空属性,又具有不同构造阶段的时空层次属性。


一、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的经典划分理念


  • 黄汲清先生等多旋回构造观


黄汲清先生《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是中国大地构造的首次系统论述。划分的一级中国大陆构造单元为地台或准地台和地槽褶皱系,并从全球构造角度将古生代以来的中国大地构造划分为古亚洲、特提斯和滨太平洋三大构造域。


任纪舜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将中国大陆块分为亲西伯利亚陆块群、古中华陆块群和亲冈瓦纳陆块群,将显生宙造山带概括为古亚洲造山区、特提斯造山区和环太平洋造山区,而将华南早古生代造山带也作为古亚洲造山区的一部分。其立论基点是中国各主要陆块,在新元古代时已形成了统一的古中国地台,其后的裂解只是手风琴式的开合运动,或是冈瓦纳大陆裂离,亚洲大陆增生。这一多旋回学说与板块构造相结合的构造模型迄今仍是广泛应用的主流。


  • 王鸿祯先生等历史大地构造观


王鸿祯先生等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审视中国大地构造演化,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划分和构造发展阶段,其立论基点从时间论是地质历史发展阶段论和灾变论,从空间论是全球构造活动论,认为中国主要的大地构造单元包括中朝、扬子和塔里木地台(克拉通)以及其间不同时期的造山带。板块边界并不在地台边界,应在遥相对应的古大陆边缘之间的分界带,这一大陆及其边缘的缝合带称对接消减带,大陆边缘的拉伸、张裂、地块移离形成弧盆体系的岛弧缝合带,称之为叠接消减带。将中国地壳演化划分为陆核、原地台、地台、超大陆和泛大陆以及陆内演化五大阶段,其中晋宁期(1000~ 830 Ma)和印支期(230~210 Ma)是地质最重要的造山期。强调地质历史与时空结合,奠定地表构造格架和单元细结构划分的基础。


  • 李春昱先生等板块构造观


李春昱先生等基于区域地质、地层古生物、岩石学及古地磁等多学科研究,划分了中国板块构造轮廓。将中国陆壳块体分别归属于7个不同古板块,并认为这些古板块之间被大洋分隔,强调大陆及其边缘海、大洋盆地,在地质时期均会作大规模漂移。 


并提出许多创新观点:蛇绿混杂带等是洋壳扩张、俯冲、碰撞的遗迹,指出 “哈萨克斯坦很可能原来是西伯利亚大陆的一部分, 在古生代初分裂出来,形成许多岛弧及沉积盆地带”,“古生代的哈萨克斯坦很类似于新生代的东南亚”。  “土耳其一中伊朗一冈底斯原是冈瓦纳古陆的一部分,在古生代末一中生代分裂出来”,“高加索之北、向东经科佩特山、兴都库什,进入西藏班公湖至滇西澜沧江,向南接马来西亚劳勿一文冬带,该沿线是冈瓦纳古陆与古欧亚板块最初的碰撞缝合带”。


  • 代表性大地构造图件


中国大地构造图》,地质出版社


《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任纪舜等,地质出版社


《秦岭花岗岩大地构造图》,卢欣祥教授编制,西安地图出版社


中国侵入岩大地构造图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编制


目前我国编制的有代表性的大地构造图件还有1:800 万 亚 洲 大 地 构 造 图,中国及邻近海域岩石固动力学图,中国大地构造相图,1:1000 万中国陆区地球动力学纲要图,西藏板块构造一建造图,青藏高原板块构造图,秦岭造山带大地构造图,西秦岭造山带及邻区大地构造图,1:150 万中国新疆及邻区大地构造图,青海大地构造图等等。



三、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原则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应该以上文中提到的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的经典划分理念,将板块构造—地球动力学作为理论指导,以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浆活动、变质变形等地质记录为基础,以成矿规律和矿产能源预测的需求为基点,以不同规模相对稳定的古老陆块区和不同时期的造山系大地构造相分析为主线,以特定区域主构造事件形成的优势大地构造相的时空结构组成和存在状态为划分构造单元的基本原则。


1、一级构造单元划分


陆块区、造山系、叠加造山(裂谷)系


依据:中国大陆地壳是由一系列不同时期多岛弧盆系转化为造山系的构造域围限华北、扬子、塔里木三大陆块;中国东部在中生代以来深部软流层上涌,区域岩石圈拆沉去根,引发地壳伸展形成叠加造山裂谷构造系统。


2、造山系二、三级构造单元划分


二级构造单元


结合带、弧盆系和夹持于其间的地块,是造山带构造单元划分的基本骨架。


三级构造单元


  • 在洋陆构造体制转换过程形成的俯冲增生杂岩带、蛇绿混杂带(弧弧碰撞带、弧陆碰撞带),近陆岛弧、弧后盆地、弧前盆地、洋内岛弧带或洋岛等; 

  • 在结合带或弧盆系中划出规模较小的裂离地块、陆缘弧、前陆和弧后前陆盆地、走滑拉分盆地、陆缘裂陷盆地或裂谷盆地等。


3、陆块区二、三级构造单元的划分


二级构造单元


依据陆块区不同演化阶段不同基底和盖层的岩石建造组合,划分出的陆块(含陆核)。


三级构造单元


  • 陆块区不同时期的地质记录可保存该时期基底陆壳物质的组成、物质来源和形成环境,包括表壳岩的火山沉积记录、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热事件等特征,将基底划分出的岩浆弧、裂谷等;

  • 依关键地质事件形成的大地构造相及沉积盆地的性质、类型、序列、时代和空间分布特征,对大尺度范围盖层细结构的划分出的被动陆缘盆地、陆表海盆地、碳酸岩台地、陆缘裂谷、陆内裂谷、断陷盆地、 压陷盆地等。



四、中国大地构造分区方案


  • 一级分区9个,二级分区56个,三级分区189个。

  • 一级区为造山系、陆块区;

  • 全国共划分为5个造山系:天山一兴蒙造山系、秦祁昆造山系、武夷一云开一台湾造山系、西藏一三江造山系、菲律宾造山系;

  • 4 个陆块区:华北陆块区、塔里木陆块区、扬子陆块区、印度陆块区;

  • 造山系的二级分区包括结合带、弧盆系、地块;

  • 陆块区的二级分区分不同时代、不同构造环境的古陆块。



刘训,游国庆,中国的板块构造划分

发表于《中国地质》2015年2月第42卷第1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概要
中国大地构造演化
中国的5个成矿域、16个成矿省、80个成矿区(附94个成矿区划分图)!
大地构造相划分与成矿作用(河北省为例)
李廷栋院士:关于发展洋板块地质学的思考
第一节 中国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