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子昂的“自我炒作”

王学政刻

  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天资聪颖,诗文出众,然而却连续两次进京会试落地。与一般的人落榜后要么灰心丧气、要么继续回家闭门读书不同,陈子昂并没有马上离开京城长安,他深入了解了这一科的录取情况,分析自己屡试不第的原因。这一研究收获不小:原来唐代科举,不仅看卷面水平,还看“行卷”。所谓行卷,就是主考官评分,可以参考考生平时的其它作品以及文坛知名度来综合打分。

  这么一个规定,就让考生与考官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微妙。考官如何能了解考生的其它作品?一是,考生确实有名气——在那个信息闭塞的时代,想出名可没那么容易,这种情况肯定是少数。二是,考生与考官相熟有关系,大部分人还得走这条路。古代科举封卷糊名制度,始于宋朝,唐代的考卷还是全开放式的,这就导致考官只要看到某些“关系户”的名字,便会给予一定的感情分,这就让科举很难做到公平。

  陈子昂想:自己既没名气又没关系,考不中也就不足为奇了。弄清楚这些情况,他没有骂天骂地,而是马上行动起来。一天,长安闹市中,一老翁售卖一把胡琴,开口就要一万钱,而且不讲价,引来众人围观。就在这时,陈子昂走到老翁跟前,二话不说掏钱就把琴买了下来。众人惊讶,就听青年说:“诸位想听琴,明日请驾临寒舍。”这下大家的胃口都被吊足了,谁都想听听这“万钱琴”是个啥声音。次日,众人如约而至,来听他弹琴;谁想,他操琴在手却无意去弹,而是感叹道:“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言罢将琴摔得粉碎,举座皆惊。陈子昂随即拿出文集分发给大家。众人看过,均赞其文采。如此一来,“陈子昂”三个字在长安不胫而走,这一回算是出了大名。第三次科举,他顺利考中进士,并很快得到武则天的青睐。后来,他的官声也相当不错。

  有人说,陈子昂是唐代自我炒作的第一人。但在唐代科举那种特殊规则下,有真才实学、有理想抱负的陈子昂,不采取这种办法,又如何出头呢?当时摆在众考生面前的无外乎两条路:要么拉关系,要么整出名。家境颇为殷实的陈子昂,并没有选择前者,而是通过炒作,提高了知名度,让公众了解了自己的水平。这么做的目的,不过是为自己争取一个能被客观评价、公正对待的机会,如此炒作,实属无奈之举。

  (本栏长期征集“日知录”三字篆刻,投稿邮箱:rizhilu999@163.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子昂初入京
陈子昂碎琴买名
为炒作自己,砸千万元名琴,这位作家为出名摊了血本
此人弃武从文,写下一首诗无人能敌,却被小小县令害死在家乡
唐代诗人陈子昂:买天价胡琴摔只为显才华
古人靠什么上热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