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错误的相对论

现代实验证明,量子纠缠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光速,所以光速是自然界最高速度的相对论结论被证明是错误的。根据证伪原理,只要有一个特例,即可否定相对论。但是,相对论仍然被当做现代科学的基石。说明人们对相对论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本文就是要全方位揭露相对论的错误。

一.相对论的出发点就完全错误

首先,相对论从光速不变的假定出发,力求证明所有物理定律都是不变的,这种确定论的观点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宇宙膨胀论说明宇宙是变化的,任何基本粒子都有半衰期都有寿命也证明由它们组成的物质都是变化的。物理规律不变吗?天下没有不变的绝对真理。就拿万有引力定律来讲,当两个物体的大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非常接近时,即使在同一坐标系也不正确了。如果再考虑旁边还有其他物体就又要修正了。所以不变都是假定的、近似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是永恒的。确定论肯定是错误的。

其次,爱因斯坦认为“一切科学,不论是自然科学抑或心理学,其目的都在于使我们的经验互相协调并将它们纳入一个逻辑体系。” 在《物理学的进化》的23页说,“我们企图理解实在,多少有些象一个人想知道一个合上了表壳的表的内部机构。他看到表面和正在走动着的针,甚至还可以听到滴答声,但是他无法打开表壳。…他永远不能把这幅图跟实在的机构加以比较,而且他甚至不能想象这种比较的可能性或有何意义。”说明他认为只能靠逻辑推理才能认识世界。而不是实事求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但是数学的抽象和物理实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距离。数学理论只要符合逻辑推理就是正确的,至于是否符合实际它是不能保证的。所以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哥德尔已经证明,一个具有公设的系统,必定是不完备的。也就是说,如果想找一个终极的真理,绝对不能依靠逻辑和数学,因为如果使用逻辑和数学,则必定会有一些结论是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的。所以相对论存在诸多错误就不足为怪。

第三,相对论的基础是场论,场论的错误科学界有所共识。它主要是为了避免超距作用的存在而假想出来的。我已经上面论文中已经证明物质都有意识,在意识指导下物体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作用,这种作用是一切作用力的基础,因而容许超距作用的存在,场论便失去存在的理由。场论主要为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服务,电磁场实在也是一种虚构。因为磁场的南北极是不能单独存在的,与电场不对称。磁场实际上是由环形电流产生的,推论到极限点的时候根本不可能存在环形电流,所以电磁场互相变化是不可能的。电磁场主要为电磁波的存在而假设的,我们可以进一步说明电磁波也是一种虚构。如所周知,光子是粒子是不争的事实,因为不能解释它运动过程有波动性而假设了波动粒子二象性。事实上因为光子分阴阳,它们在运动过程中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作用,不能沿着一条直线运动就很自然。有阴阳就有四象,四象就是波动。所以光子的波动就是德布罗意波。通常我们做干涉实验都用单色光,会产生干涉条纹。如果在中间加入起偏镜则干涉条纹会变化甚至消失就说明电磁波波动理论是错误的。运用电磁场理论解释不了这个实验结果。这样场论就失去存在的理由。相对论的大厦犹如建筑在沙滩上。

二.光速到底是变化还是不变

狭义相对论的一个基本假定就是“真空中的光速不变”,这个假定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证明光速不变的事实具体有四个:①恒星光行差。②恒星都是一个一个的小圆点。③恒星都静止。④太阳光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前面三个论证犯有基本逻辑错误。都把巨大的恒星当做一个点光源。点光源只能发射同一频率同一速度的光,因此光速不变已经包含在这个假定当中了,这样问题就变成恒星是不是点光源了,说恒星是点光源显然是错误的。恒星只能在使用万有引力定律时因为与别的星球距离遥远而当成“质点”,但是绝不是点光源。就拿太阳来讲,它是一个巨大的天体,发出各种可见光的光源,不可能为单色光。即使是单色光,球体各部分到地球观测点的距离各不相同,如果观察者同时看到它们发出的光线,显然速度不同。更加遥远的恒星这种速度差别虽然更加微小,但是一定有差别。再加上望远镜改变光路,观察者眼睛都有“弛豫时间”,照片感光也有一个过程,所以观察到的肯定包含许多不同速度的光线,所以这样的证明是不可信任的。根据人眼睛观察,连电影动作到底是连续的还是不连续的都分不清,光速有点变化,靠观察肯定分不出。其次,上述观察结果都要假定观察者的位置基本固定的,实际上地球有自转还要围绕太阳旋转,太阳要围绕银河系旋转,银河系也不断旋转,因此要保持恒星与地球上观察者的相对位置不变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如果因为两者相距遥远可以忽略地球上观察者位置的变化,那么根据运动相对性原理,恒星当然也可看着不动。这三个论点都是逻辑推演的结果,是不可靠的。中国古代就有两个小儿辩日的故事,谁是可信的?逻辑推演的结果常常是不可靠的。

至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测量不出太阳光速变化,一方面是他们测量精度不高,另一方面他们是根据光是电磁波的认识进行的,上面我们已经说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光是光子。

我们还可以从实际测量方式方面来考虑。速度是导出单位,它的测量必须依靠尺和时钟,其标准单位应该是米和秒,请问这世界上有绝对精确绝对不变的米和秒吗?如果没有又如何保证光速测量的结果其数值绝对不变呢?如果按照现行的米和秒的标准规定,它正好是按照光速不变来制定的,于是测量结果已经由测量标准保证了,这样的结果可信吗?真空概念也与爱因斯坦的时空观互相矛盾。

光速不变也意味着光速是最高速度,量子纠缠现象是对这一结论的否定。其实用易经观点来看,宇宙之间根本不存在不变的事物。

(具体讲,光子是物质就应该具有物质的共性—即质量,设光子质量为m0, 在太阳表面发射后受到太阳的引力作减速运动。根据牛顿定律C12-C02=2as  C0为光子在太阳表面速度。C1为发射后到达地球的速度。a为光子受到的加速度。s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按牛顿定律又有F=m0a=GMm0/r2  a=-GM/r2   代入上式有C02-C12=(C0+C1)(C0-C1)=2C0(C0-C1)=2GMs/r2 这里M为太阳质量,r为太阳与光子之间的距离。当然这里a 是一个变量,随r 从R变化到R+S,考虑到光子接近地球时还受到地球引力加速,精确计算很困难,我们简略地用中间值 r=(R+S)/2 估算,这样上式两边同时除以C02有 

⊿C/C0=GMs/C02(R+S)2/4 代入

G=6.67428×10-113·千克-1·秒 -2 M=2×1030千克

R=69.5×107米  s=1.5 ×1011 米,有⊿C/C0≈8×10-7    

试问:从太阳到地球经过s=1.5 ×1011 米距离,光速才衰减为⊿C/C0≈8×10-7 ,地球上做测量时s能够取多少?地球上还有什么能够比太阳对光子的吸引力更大从而使光速衰减更加厉害的吗?把这个因素也考虑进去光速变化还要小若干数量级,地球人根本测量不出这种变化。测量不出这种变化不等于不变化。这也是产生错误假定的一个原因。)

三.爱因斯坦的时空观是错误的

同时的相对性被认为是爱因斯坦最伟大的发现,其实根本就是个伪命题。因为同时性本来就具有相对性,绝对同时同步的时钟根本不存在,又如何有绝对的同时呢。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蒙骗了许多人。比如“与孔子同时欧洲也出现了许多哲学家”,这个同时至少也有几十年的范围。要严格到数学点的精度根本不可能,所以,这个说法属于“吹毛求疵”。比如说,“火车中点发光”,中点在哪里,怎么证明那是中点,点有没有大小?都是凭空想象,靠逻辑推理,没有实际意义。

火车车厢中点发光,车厢中观察者认为光速相同距离相等两壁能同时看到。铁路路基观察者认为向前和向后的光速不相等,所以不能同时看到。但是如果不是中点发光,或者观察者不在中点,车厢内观察者也不会认为两壁同时看到。所以,一般说来要不同观察者无论在那个坐标系要同时看到任意地方的发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以此来否定共同时钟,说明不同坐标系具有不同时钟实在是非常片面的,没有道理的。这说明用观察者看到为标准,只有正好在火车中点的特殊情况下才能实现,一般情况下几乎都不能同时看到。观察者看到的时间是主观时间,不能作为客观标准。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论述。爱因斯坦在这里是用主观时间的概念偷换了客观时间概念;用同时的相对性来证明不同坐标系应该有不同时钟,是错误的。

这种错误来源于他时空观。他似乎不知道“时间”是用来表示事物发生的前后关系与持续过程,同时性并不重要。他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四维连续统,不可分离的。既然不可分离,那么,每个空间点都有自己独立的时钟,没有共同时钟又如何谈论同时性呢?有共同时钟才能谈论同时性。爱因斯坦错误地把时钟当做一个能够提供相同时间间隔的工具,可以人为规定,否定时钟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不知道日复一日为24小时,年复一年为365天,不知道瑞士手表畅销全球,是地球人通用的计时工具。即使相对论也承认宇宙年龄为137亿年,也没有区分是属于哪个坐标系,也说明有共同时钟。反过来,即使是机械运动也没有必要将时间和空间绑架在一起。例如,奥运会“径赛”记录,就是根据共同时钟测出的t1t2⊿t ,决定名次,与举办地点无关。电视信号以光速实况转播,也与人们看到的先后无关。无论你在飞机上火车上看比赛的实况转播,都不会的比赛名次产生异议。他的错误主要是混淆了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区别。一个事件的发生的客观时间是唯一的,而人们看到的时间随光速和观察者到事件发生地的距离有关,因此人们主观看到的时间不同是不奇怪的。人们拥有共同的太阳,日出日落的规律也是共同的,虽然不同空间也就是地球经度不同的地方的人们看到日出的时间有先后,那只能决定地方时的不同,而一天等于24小时是约定俗成,地球人都承认的。不能因为不能同时看到日出就否定一天等于24小时的规律,否定共同时钟的存在。

所谓时间和空间是四维连续统的概念也是错误的。对某个空间点来说,一个时刻只能发生一件事,描述这一事件必须要用X1,X2,X3和T来表示,但是反过来,在T时刻的同时,在别的无数空间点必然也发生各种事件,T就必然公用。所以T不能只和某个空间点形成四维连续统。四维连续统的概念是错误的,它否定了共同时钟的存在。另外,根据四维时空观点,一个世界点,也就是 (x1 ,x2 ,x3 ,x4 ) ,也就是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只能有一个事件,但是又认为发光不需要过程,这样在发光点光子必然有两个速度,是0,也是c 。显然互相矛盾。说明爱因斯坦的逻辑推理常常互相矛盾,混乱不堪。

时间可以用来表示包括位置变化在内的各种变化,包括物体温度变化化学变化等等各种各样的变化,如果硬性把时间与空间捆绑在一起,则其他变化规律也将随地点改变而改变,显然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说起空间,首先要明确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或者宇宙到底是连续的还是不连续的。假如象“场论”和广义相对论所认为的,物质都有“质量场”,那就没有空间可言。因为所有物质都通过场连成为一体,没有定域性,还谈什么真空什么距离什么空间呢?只有物质以不连续的个体存在,才能有真空存在。空间是物体之间的距离,反映物体之间的远近关系。远近关系决定物体相互作用的强弱,象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所显示的那样。物体具有“定域性”,两者之间才有空间才有真空存在的可能性。只有当物体之间的距离很小,可以忽略时才能当做连续的。

因此,在空间概念上,万有引力定律明确规定,两个物体之间用距离远近表示两者关系的强弱。当物体大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相比显得很小时,可以把物体视作为质点。但是爱因斯坦把空间距离定义为一个物体上两点之间长度。显然这两点只能是几何点,不可能视作为质点。按照牛顿定律,两个物体之间可以存在真空。按照相对论,空间是物体的延伸,空间能够弯曲变形就是建立在这一认知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不可能存在真空。相对论好多概念实在都是前后矛盾的。

空间是三维的,反映物体之间存在上下、前后和左右关系。因为空间是三维的,所以表示物体之间的距离要用三个参数表示。通常人们用欧几里得空间笛卡尔坐标系来表示距离。但是数学的抽象和物理实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距离。数学理论只要符合逻辑推理就是正确的,至于是否符合实际它是不能保证的。坐标系也是数学抽象,它的“点线面”等等概念,也是根据实际抽象而来的。例如实际当中坐标系原点的选取就不可能是一个数学意义上的点,因为它代表“参照物”,参照物和其他物体之间的距离比较起来要足够小,才能当做“质点”,即一个点。随之所谓单位长度至少要比质点大很多,这样才能符合实际。坐标系确定了,别的物体和原点之间的距离就成为该物体的位置,这样位置和距离就等同起来了,都能表示空间。空间的实质是人们用来表示物体之间的远近关系的,不是物质,不能受力,不能变形。

四.洛伦兹变换

爱因斯坦的逻辑混乱一方面表现为,两个速度不同的坐标系的观察者因为主观感觉不同时,就断定两个坐标系没有共同时钟,而不知道按照这个逻辑,即使是同一坐标系也没有共同时钟。因为同一坐标系内,如果在原点发光,则有X=CT ,显然不同X对应不同的T,应该也没有共同时钟。但是他承认同一坐标系有共同时钟。说明他的逻辑推理相互矛盾,是错误的。按照这一推理,要么都存在共同时钟,要么都不存在共同时钟。洛伦兹变换却认定同一坐标系有共同时钟,而不同坐标系没有共同时钟。再加上光速为常数也是错误的,所以洛伦兹变换不能成立。所以所谓尺缩钟慢效应是错误的。再加上运动是相对的,两个坐标系的相对速度应该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没有快慢之分,尺缩钟慢也应该彼此彼此。

那么,R=CT 或者 R2= X12+X22+X32=C2T2  这个导出洛伦兹变换的公式是不是完全错误的呢?事实上也不尽然。因为从牛顿力学的观点看,或者从伽利略变换来讲,C不是不变的。但是从天文角度讲,因为C变化很小,可以当做不变。反过来,R在天文角度来讲,倒确实存在尺缩效应。因为在天文范围,连地球乃至恒星都可以当成一个点,那么牛顿力学使用的尺就更加不知道会缩成为什么样子了。显然,用尺来作为长度的测量标准其误差可能会达到天文数字。这时用CT作为长度单位就显得适用而合理。这是相对论在天文方面取得成功的奥秘。

五.狭义相对论是削足适履

狭义相对论的假定有两个:一是光速不变;二是狭义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是错误的,那么狭义相对性原理是不是正确呢?我们以前就讲过,天下没有不变的东西,没有不变的真理。狭义相对论是由洛伦兹变换推导出来的,洛伦兹变换错误了,狭义相对论当然也必然错误。所谓物理定律不变,就是要求改变物理测量的基本单位,也就是米和秒的大小,使测量数据仍旧维持物理公式正确,显然是削足适履。尺缩钟慢效应就是削足,符合公式就是适履。

六.广义相对论的错误

广义相对论的一个基本假定就是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都是恒量并且相等,但是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都是恒量并且相等并不一定能导致引力和惯性力相等。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相等只能说明质量所代表的惯性在“保持大小不变”和“保持方向不变”时是等效的。众所周知,人们测量物体质量使用“天平”和“弹簧秤”是不同的。引力是随着高度和纬度变化而变化的,测量结果是不同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地球有自转。我们都知道地球24小时自转一周,角速度很小,但是v=ωR   R为地球半径,所以地面上物体转动的线速度v 还是很大的。因此物体会产生离心力 F1=v2/R=ω2R ,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为F2=GMM/R2  所以用弹簧秤测量到的“重力”为F2—F1 ,显然F2 随R2 增加而减小。相反F1  随R增加而增加,所以物体所处高度越高,用弹簧秤秤得的“重力”为F2—F1 越小。天平则没有这个毛病。如果将物体以一定速度送上太空,当 地球引力F2 =F3=Mv2/R 等于物体离心力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引力质量是产生引力加速度的常数,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时,惯性质量是产生离心加速度的常数。因为引力和离心力平衡,而处于“失重状态”也说明加速度也两者平衡,证明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两者相等。“失重状态”时引力和惯性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显然不能等同。说明广义相对论出发点也错了。

错误的原因在于爱因斯坦只考虑竖直方向,也就是引力和惯性力方向一致的情况,以偏概全。假如物体运动沿水平方向运动,显然惯性力也在水平方向,这时便形成抛物线运动,运动轨迹要发生弯曲。光子在经过大质量天体时发生轨迹弯曲实在就是这个道理。但是爱因斯坦认为光子没有质量,不能受到引力,就将这种弯曲说成空间弯曲。但是他在用升降电梯论述光线受引力场作用而发生弯曲时又说光子有等效质量,两者自相矛盾。承认光是粒子具有质量则一切都归结为力学现象,光子受到大质量天体万有引力吸引,自然会改变方向。把物理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实在是故弄玄虚。

广义相对论还用到黎曼几何。黎曼几何纯粹是靠逻辑推理建立起来的,不完备的,经不起实际考验。虽然从逻辑推理来讲,它无可挑剔,但是它的假定的大前提是错误的。因为它不承认平行线的存在,说明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不可能保持不变。它不承认直线可以无限延长,说明直线的方向会发生变化。这些都是与几何学本身是不变的要求背道而驰的。所以黎曼几何只符合逻辑,不符合实际。欧几里得几何与黎曼几何只可能有一个符合实际,那就是欧几里得几何。空间可以被弯曲实际上是黎曼几何的假定。假如黎曼几何正确,那么牛顿定律就不成立了。因为不受到外力作用,物体也能够在黎曼空间改变方向作曲线运动即圆周运动。两个物体本来沿着两条平行线作惯性运动,在欧几里得几何空间不可能碰撞,但是在黎曼几何空间则肯定要发生碰撞。所以承认黎曼几何,则牛顿定律就不能成立了。

七.相对论的逻辑错误

相对论特别强调逻辑,把实际上会变化的物理规律通过所谓尺缩钟慢改变计量单位,从而改变数据,使得物理公式仍然保持成立,好像物理规律不变。然后用高深的数学方法混乱的逻辑推理来拼凑理论说明。看起来高深莫测,实际上更象魔术表演,华而不实。

首先,针对惯性定律,爱因斯坦认为,惯性定律要求一个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就是要求这个物体远离其他一切物体(否则必然受到万有引力作用),而后才能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又必须相对于其他物体也就是参照物才能体现出来。因此爱因斯坦认为这种伽利略定律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能在远离各个恒星的空间才能近似成立。问题是爱因斯坦忽视了“力”是一种“矢量”,在正交方向上是各自独立的。伽利略考虑到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和参照物地球平面的支撑力相互平衡,即外力合力为零,没有上下运动。也就是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作用正好相互抵消。但是在水平方向上外力(例如摩擦力)越小,物体速度变化越小,没有外力则保持静止或者匀速运动。这种推理完全合情合理,惯性定律在现实当中完全适用。乘坐公共汽车如果不知道惯性定律,一个急刹车准会让你碰得头破血流。

这种片面思维使他否定惯性定律。但是,在讨论广义相对论时,他把那个封闭的箱子挂到远离各个恒星的空间,以为那里就能远离一切物体。但是箱子挂在什么地方呢?又由谁来给箱子产生加速度呢?箱子外面的观察者是不是也要如影随行呢?一切都是想当然。

箱子里面产生引力场,不仅仅是因为有质量的存在,而是质量与加速度相乘产生惯性力。质量是标量,不可能对空间产生力的作用,使空间弯曲。即使产生弯曲,也不一定是向下面弯曲。当箱子向下运动而加速度为负时光线会向上面弯曲,如果只考虑质量场显然出现矛盾。如果把上下颠倒一下,则引力就变成斥力了。其实,只要承认物质都有意识,万有引力就是物以类聚表现,就是在意识指导下物质都有相互接近相互了解的动力。

这里显示出爱因斯坦对上和下的理解带有绝对的偏见。在远离各个恒星的空间,你用什么来确定上下?全凭主观臆断。有关静止质量的概念和两个物体相对速度有大小的概念都说明他对运动的相对性都有错误的理解。伽利略才是真正的相对论。

爱因斯坦根据光速不变推论出狭义相对论,在广义相对论又讲光线弯曲,也就是方向可变化。黑洞理论讲光线逃不出来。显然相互矛盾。但是爱因斯坦振振有词地说那是因为狭义相对论没有考虑引力。实际上是逻辑混乱。因为由光速不变推论出狭义相对论,而不是相反。假如是由狭义相对论推论出光速不变,那么广义相对论考虑引力,所以光速可变化,这才符合逻辑。再说,太阳光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是在没有地球引力场的情况下面做的吗?不是也作为光速不变的证据吗?

通过光电效应说明光是粒子,是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的根据。任何粒子都具有定域性,并应该有质量。但是相对论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光是电磁场,没有定域性,说光子没有质量,既然没有质量,就不受到引力场影响,光子运动过程中能量就不可能衰减。但是用波动说解释光波前进过程中却存在“能量衰减”,产生所谓“红移”, “波粒二象性”观点就显得自相矛盾。“波粒二象性”说明物质既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本身就违背逻辑规律。

红移说也是为满足光速不变这个主观假定而衍生出来的虚妄。无论从黑体辐射理论还是从量子力学的能级学说,都证明辐射出来的是分列的光子而不是连续的电磁波。光子有质量才能被引力吸引而作减速运动并消耗能量。电磁波和引力没有相互作用,应该不可能导致红移。既然光波在克服引力场时会引起红移,那么在介质中传播应该也克服阻力产生红移,而且红移量应该与在介质中的路程成正比,但是这些情况却都没有发生,光在介质里面频率保持不变。如果电磁波认定为横波,那就不可能产生多普勒红移。如果因为发射体远离而使波长增加,那就说明空间具有弹性,重蹈以太的覆辙。

相对论还认为光线的发出和被吸收统统瞬时完成,说光子没有质量,也就没有加速过程。但是在广义相对论说明光线在引力场作用下会弯曲时又说光子有“等效质量”,等效质量是不是质量?不管怎么说光子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而牛顿定律不起作用,有变化而没有过程都是不可思议的。即使我们承认光子没有质量,那电子总应该有质量吧,发光过程是电子由高能级跳到低能级,总应该有过程吧。再说瞬时如何定义,也是问题。在现实当中瞬时只能理解为极短的时间间隔,也就是过程很短。如果理解为数学上的一个点,那仅仅是一个抽象概念,现实当中根本不存在。

爱因斯坦关于质量的概念也非常混乱。他否定惯性定律,而质量正是惯性的量度。根据质能公式他又把质量分成静止质量和运动质量,物体什么时候处于静止状态呢?光子在发射和被吸收时被认为瞬时完成,没有过程,因而说光子没有静止质量,但是在说光线在引力场中弯曲时却又说光子有等效质量。在狭义相对论中说物体质量随速度变化而变化,即有运动质量。但是在广义相对论则把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都是恒量而且相等作为前提条件,真是混乱不堪。

其次,逻辑推理方式也假定了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合乎逻辑的,没有例外的,应该也不符合实际。因为任何规律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并存的。现代混沌理论也承认这一点。

广义相对论形成以后又逐步出现“暗物质”“暗能量”的说法,它们有没有“质量”或者“等效质量”呢?而且它们占据宇宙大约90%以上的比例。如果它们都能使空间发生弯曲,那现在的空间应该弯曲成为什么样子呢?现在相对论的有关计算有没有考虑它们的存在呢?

    相对论的出现非但没有消除科学乌云,反而增加了乌云,应该冷静地考虑它的正确与否。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这篇文章就可以用你的名义发表。因为我没有资格发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既然光不具有质量,为什么还会受黑洞引力的控制?
宇宙中的物体运行速度到底能达多高? 冷眼热风一百八十六
《相对论究竟是什么》:世界是一个迷人的谜,穿越也是有条件的
读书笔记59:相对论
《时间简史(普及版)》知识点整理
光没有质量,为何会被黑洞吸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