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告别疫情焦虑,进入“人在线,心在岗”的工作状态

很多单位陆续开启了远程办公,于是,朋友圈就有很多“今日开启家中复工”!的宣告,在家办公,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昨天晚上,小艾向我描述了在家办公第一天的感受。

小艾满怀期待的复工,就因为自己的心神不宁而失望收工了。

今年春节,因为疫情的原因,绝大多数人都没出去旅游聚会,只好在家里宅了十多天,看看新闻、微信微博各种信息,刷刷手机半天就过去了;再陪陪家里人、弄个家务做个饭,半天又过去了;还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一想好像又没做什么事……这就是假期中的“焦虑”常态。

为了抗击疫情,同时也考虑到健康防护,很多单位都选择了在家远程办公,这样上班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我们平时上班,在公司里,大家都坐在一起,抬个头就能看到伙伴们在做什么,有个小问题随时就可以和同事沟通解决。而居家在线办公,就是在自己家里,现实中只有自己在推进事项解决问题,难免会有些不习惯。

在家办公,也难免做不到家人不打扰。我有时候关上门想事情的时候,家里人也是一趟趟地推门进来看看,或是敲门要跟你说个事,思路总被打乱,心情也很烦躁。

这个局面如何破?

我们面对在家远程办公的环境时,要做好这几件事:

如果公司要求在线办公,在家里上班的出勤时间应该在公司上班时间一致,这个时间段,最好不要安排家里的事情,也跟家人解释和沟通清楚,不要被打扰。

我曾经在门上张贴过这个‘告示’,简单有效。

如果家里有老人和孩子,也要让他们知道并理解,同时,也可以给他们安排些相应的活动,比如老人可以看电视或者做做家里的事情,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安排些相应的游戏或活动,这样,在同样的时间段,大家各自做各自的事情,互不干扰。

和家人沟通这个动作,实质上也是告诉自己“我明天要在家上班了”,当内心和头脑里都清楚地记得这个安排之后,清晨起床、早餐安排、班前准备等各事项就会有条不紊展开,不会手忙脚乱。

我在假期的时间表是这么安排的:

8:30—11:00

思考工作或看书时间 

11:00-11:30

午饭准备时间

11:30-13:30

午餐、家务和休息时间

13:30-16:00

思考工作或看书、看电影时间

16:00-17:00

锻炼时间

这个时间分布,能够把工作、锻炼、阅读或是看电影等所有的事项全部包括,还兼顾了日常家务,实际运转了一周多,效果挺好。

规划时间表,最大的好处是,让自己知道在哪个时间段要做什么事情把各项自己计划内的事项都管理起来,不遗漏事项也不浪费时间,劳逸结合,平衡生活。

当然,我们上班后的时间表,应该就不会存在上班时间会有锻炼的项目,在上下午各自不同的工作时间里,要明确地标识我们具体做哪些工作和任务呢?想清楚,把他们都写到本子上,或是你手机上的备忘录、日事清里,提醒自己当天要完成的任务清单。

在家办公,看似是自己一个人,实质上是整个团队在协同工作,只不过团队中的伙伴都在各自的家里,而非在办公室、在相邻的工位上。

在抬眼无法看到团队伙伴的情况下,对于临时发生或是突发奇想这类的事情就很难即时响应,同样的,我们也会有一些非自己能够决定的工作时间,比如开会或临时工作。

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养成三个好习惯

上班开始要进行工作任务沟通,在团队中养成“日工作沟通”的习惯每天上班后用半小时启动团队会议把当天团队的工作以及每个人的具体工作任务都明确下来,会后各自推进,需要临时沟通和协调的事项,可以利用视频、电话或其他工具。下班前再用半小时,大家在把当日工作成果在团队内部进行反馈,这样便于信息共享、同步工作进度。

 

考虑到远程办公的特点,就更需要提前做好工作规划和统筹,例如安排会议或邀请其他伙伴参加的沟通,至少要提前2天通知大家,便于做好日程的安排。

做好规划和统筹的前提,需要对工作目标(符合SMART要求的成果)界定清晰,同时要对完成工作目标的工作任务进行详细的分解,否则规划与统筹就是一纸空谈。

当我们接收到会议安排的通知、或是工作任务安排的信息后,第一时间要回复“收到”。当每个工作伙伴都是隔屏远程工作的时候,大家回复“收到”的动作就格外重要,我们要让发出者知道我已经获知了相关通知的信息。如果你正好是通知的发出者,也一定要统计下大家的确认信息,确保参会人员了解。

再做个温馨提示在线开会,一定要记得身着上班装。隔屏相见,我们同在工作状态。

有一次我陪妈妈去看急诊,当急诊台的护士看到妈妈走过来之后,就一直在询问“哪儿难受?什么时候开始的?除了这个症状还有其他的表现吗?”妈妈回答的有时候并没那么快,而病人却一个接一个的来,来了以后就急不可耐地问护士问题,恨不得立刻就得到结论。我印象非常深刻,当时那位护士只是用眼神和手势告诉其他的病人稍等下,然后接着问妈妈问题,同时拿出了血压计给妈妈测了血压,之后告诉我去二号诊室找王大夫。

我和妈妈离开的瞬间,护士转向下一位病人“你哪里不舒服?”。

我进到二号诊室发现屋里没人,我又翻过来问急诊台,这个时候那位护士正在和后面那个病人对话,她同样没有接我的问话,而是等她把病人安排好诊室以后,才回答我的问题。

急诊科是医院里最忙的地方,病人也不少,我发现这位护士她就是能很冷静地处理各种事,我好奇地问她怎么做到的?“我每次只和一位病人对话,接待完一位病人再接待下一位,我一整天一次只和一位病人对话”。

一次只和一位病人对话,这就好比一次只做一件事,当我们安静下来,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就会把那件事做完做好。相反,我们心神不宁、见异思迁、心浮气躁的时候,往往就出现“按下葫芦又起瓢”的情况,结果一天下来,时间匆匆过,事情却一件也没有完成。

上面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在规划好工作的前提下,集中精力,在有限的时间内,一次只做一件事,专心致志,就会有所成效。即便事情再多,在一个人身上,也是一件一件完成的。

做工作的时候,就专心做工作,陪孩子的时候就专心陪孩子,如果总是心猿意马,最后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当一件件小事都完结的时候,从本子上勾掉的那个瞬间,我就会有小小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它会让我觉得事情在顺利的推进,而且我相信,结果马上就可以达成!

有个著名的“三个石匠”的故事。

山脚下准备建一座教堂,有三个石匠在干活。

一天,有人从这里经过,问他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石匠说:“我在混口饭吃。” 

第二个石匠一边敲打石块一边说:“我在做世界上最好的石匠活。” 

第三个石匠目光炯炯地仰望天空说:“我在建造一座令人敬仰的大教堂。” 

 

十年之后,第一个石匠手艺毫无长进,被老板炒了鱿鱼;第二个石匠保住了自己的饭碗,他继续从事着他擅长的砌墙雕花的石匠活;第三个石匠却成了著名企业管理者。

三个石匠为什么命运迥然不同?前两位石匠对于未来并没有规划和目标,只看眼前;只有第三位石匠,不仅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而且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内心非常清楚当下正在垒砌的这块石头与未来成果“大教堂”之间的关联,不断实现自我,实现理想,最终成就了他的成功。

每年的春节假期,我都会找个时间,把一整年的工作梳理下。我会有一幅工作愿景图,我知道这一年我最希望达成的工作成果是怎样的,最希望突破的项目是什么。。。。这幅图,会一直刻在我的脑子里,它会告诉我工作中所有的事项当中,最重要的那几项是什么。

以终为始,通往那个愿景的阶梯也很清晰地搭建出来,当下走在哪个台阶,从这个台阶会通往下一步是什么。我清晰地知道,我当下做的每一步,都是为了实现我今年最重要的成果和愿景的,我带着满满的能量走在这个进步的阶梯上。

当我们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为什么做这件事情之后,就会神清目明,不再迷茫和困顿,在每一件细小的工作上,都带着未来成果和目标的能量,做好每天要做的事情,让我觉得当下的工作如此有意义,如此与众不同。

当我们把注意力都投入到工作中时

反而没有时间去关注更多的信息

焦虑,也悄悄地离开了

此刻,复工的序幕已经拉开,还犹豫什么呢?

快快行动起来

一起进入到“人在线,心在岗”的工作状态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新冠肺炎隔离病房护理团队工作细节
【今日苏氏】5月18日:为你速递各地苏氏风采!
火线抗疫35天 她被按下工作“暂停键”——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护理组长陈春丽及团队
养老院工作日常,个人的经验之谈
90后护士闵育丹的防疫心声
如何成为一个靠谱的护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