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无为,方可无所不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意思是道永远是不做作的,而它又无所不能作为。侯王如能遵守道的无为法则,天下万物将按自身规律正常发展。社会正常发展而又重新私欲大作,应以道的真朴去治理它,那样人们又会将无欲无求,无欲求必然会清静无为,天下万物将自归安定。老子再次强调治国之道在于无为,治民之道在于使民无欲。对于老百姓的违道作乱,不能采取刑罚之法,更不能采取武力镇压之法,而要以道的真朴和无欲去教化他们。

从老子把第一章提出道的概念,落实到他理想的社会和政治——自然无为至上。在老子看来,统治者能依照道的法则来为政,顺其自然,不妄加干涉,百姓们将会自由自在,自我发展。在前些章老子提到道法自然,自然是无为的,所以道也是无为的。静、朴、无欲都是无为的内涵。统治者如果可以依照道的法则为政,不危害百姓,不胡作非为,老百姓就不会滋生更多的贪欲,他们的生活就会自然、平静。老子的道则是非人格化的,它创造万物,但又不主宰万物,顺任自然万物的繁衍、发展、淘汰、新生,所以无为实际上是不妄为、不强为。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达到了无不为。第二句将道便引入人类社会,谈到道的法则在人类社会的运用。老子根据自然界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要求“侯王若能守之”,即在社会政治方面,也要按照“无为而无不为”的法则来实行,从而导引出“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的结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第37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
道德经详注第三十七章
(76)【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名-手机财富中文网
第三部分 法道(下)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原文及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