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职称改革方向判断:以考为主,师德前置

有教师感到疑惑:金融、财务、工程、卫生等绝大多数行业的职称需要通过考试取得,唯独教师职称却采用评审的方式。这是为什么?

众所周知,凡涉及利益分配的规则,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人为因素越多,越难实现公平公正。封建社会自隋唐打破门阀制度以科举取士,被认为是人才选拔方式的巨大进步。虽然考试并不能保证百分百准确遴选出优秀人才,但却是相对最公平的方式。

我国的教师职称制度是借鉴原苏联模式,不说带有原罪吧,但引入之初,就有很多不科学合理的地方。这些年也有过几次修修补补,终因利益固化难以撼动,成效不大。

拥护职称评审制度者声称,教师的专业能力不仅包括学科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包括实践经验、管理能力等,德能勤绩,要综合起来评价。用考试的方式评价教师是片面的,而且可能导致教师为评职称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应付考试,这会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偷换概念,评价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不等同于评价教师。整体评价教师是否优秀,确实需要全面考察德能勤绩。但职称仅是专业技术能力的认定,不应该将太多东西附着其上,否则便背离了职称制度的初衷。

以“考试评价太片面”为由否定职称考试,然后选择评审的方式,要么是思维懒惰,要么是别有用心。只要对考试内容进行优化,通过职称考试是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价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的。而职称评审制度几乎一无是处:证书、论文、案例、荣誉等等,每一个评分项都可以造假,导致整个行业充满了肮脏与戾气。胸无点墨、毫无建树又无贡献者却评了高级,这种情况比比皆是,罄竹难书,不赘述。

也有老师担心:通过考试取得职称,对年老教师不公平,怎么考得过精力旺盛的年轻人呢?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首先,取得每一个等级的职称考试资格是有年限规定的,任何人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次,考试内容除了学科知识,还应考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而这些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所擅长的。

通过考试取得职称,可以促进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毋庸讳言,我们很多老师,随着资历的增长,知识却日渐退化。教师和医生是两个相似度较高的职业,医生越老越值钱,教师却越老越遭人嫌弃,虽然有其它客观因素影响,但教师没有主动或被动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基于以上分析,我判断:教师职称改革的方向,一定是“以考为主,师德前置”。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部、人社部教师职称改革,增加教师的教龄分权重!
没论文也能评职称、青年教师直聘为副教授……高校职称改革动真格
“指挥棒”转向,高校教师怎么看
教师职称改革的正确方向是什么?
面试观点:师德纳入职称评审,办法细化方可落实
职称怎么“评”出好老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