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问:心理“大师”说永远不要在晚上做决定”,该信吗?

小明语录

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知道,生命最终的意义是什么,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尝试各种可能,去生活!找到自己最舒服的状态。

最近有不少人问我很多让人困惑的网文心理学问题,其中一个学员问,网上有个说法,心理学说千万不要晚上做决定,是这样吗?

01

直接给结论的都是假冒伪劣

如果有人认真看过大学通用心理学教材,会发现心理学绝对不会告诉你一个非常直接的结论。

心理学的任何结论都只是告诉你:按照某一个条件能做什么样的决策。

但凡遇到下结论的内容标题,都可以试着用演绎逻辑做个推理。晚上不适合,白天就适合做决策吗?

其实在打仗的时候,军事指挥员都是在熬灯夜战。

特别是我军擅长夜战,所以军事指挥员一直都是在晚上思考,看地图分析军情,怎么可能有晚上不适合做决策的说法呢?

说到底,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不适合做决策的人,任何时候都做不出一个好决策。

02

抓住两点观察

上学的时候一个心理学老师跟我说了两句话,要想搞清楚人就抓住两点,一个就是行为习惯,另一个就是认知模式。

把这两个东西搞清楚,你就搞清楚人了。

名人传记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人类精英,在一生中,行为模式是如何的。

毛主席遇到重大事情的时候,会熬一晚上,一直思考写作,而且他需要烟。林彪做决策的时候必须吃黄豆。

有的人做决策时必须要来回踱步,只有踱步才能进行思考。还有的人,擅长在讲话的时候思考,当他思考不清楚问题的时候,就会找几个人一起讨论,他的才思就突然开始涌现。

有的,越冷越能够思考问题。相反另外一个人要热水泡脚,让自己感觉浑身血液通透了,才能够进行思考。

有的人喜欢走到田间地头,跟一个普通人、一个老百姓、跟一个农民拉家常,就会启发他的灵感。还有一些人思考的时候要听音乐,听一会儿他就产生联想了。

有的人思考时候要屏蔽周围一切信息,先编一个白日梦进入,在白日梦里面设计他要思考的内容,进行想象,而白日梦就会慢慢脱离他的控制,这个梦境慢慢就成真了,这个时候才能够思考清楚一些有可能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突发的意外情况。
还有人在思考时候必须要做很简单的手工,比如说织毛衣、编筐子。
《新概念英语》里面说有这么一个人,他在一个小船上,任何人都找不到他。在船上无所事事时只能钓鱼。这时候,他就突然静下来了,能够进行思考了,能够进行决策了。
如果进行总结的话,你会发现每个人做决定时候主客观条件都不一样,每个人的用脑习惯不一样,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最适合做决策的时间、地点、某一种具体条件。

03

认知狭窄有助于思考

有的人坐在车上,看着两边飞跃而过的风景,就开始产生思考了。

因为从他眼前的景象让他认知和注意力变狭窄,实际上有点儿浅催眠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他能够集中注意力,能够思考清楚问题。

有的人又恰好相反,林彪每次思考战情几天之后,大脑异常兴奋,他静不下来睡不着觉。就要让司机拉他坐在车上来回颠簸,才开始入睡了。

有的人在思考时候,要借助某一种麻醉品,这种麻醉品不是特别强,比如说喝茶、喝咖啡、抽烟。

还有的人要嘴里面有东西嚼着,不管是嗑瓜子儿还是吃什么东西,只要能够让他的注意力一部分分心在这里,大脑就可以产生认知注意力的狭窄现象,有助于他做出决策。
因为做决策并不是说思考越丰富越好,它是要屏蔽无效的信息,然后抓住主要矛盾,这才能够做好一个决策。
有的人要绝对安静,屏蔽外界一切信息,集中注意力才能思考清楚。而有的人却偏要在嘈杂的地方,那种嘈杂的地方能够帮他把一部分无效信息自然性屏蔽住,反而有助于大脑集中注意力去思考关键的主要矛盾。
有一些修行人士是通过念经来思考的,因为他长期念经,大脑并不需要分多少心,反而注意力突然变集中了,突然能够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了。

04

找到行为习惯和认知模式

有一些人思考的时候,要借助一个感性材料,看一个泡沫剧,听一个感性的音乐。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突然想到了理工科需要数学计算的某一种思考。
有的人思考时候,他手上要拿个东西,比如说拿个扇子,这时候就能帮助他思考,没有这东西就无法思考。
有的人散步可以思考,有的人爬山有助于他思考,有的人慢跑有助于他思考,有的人要去看一看植物,闻闻花香,注意力能够集中了,开始思考了。有的人必须要登高望远,才能够产生有远见卓识的思想。
有的人受到环境的暗示和影响比较强烈,我们把这类人叫做场依存型的人。
有一些人是场独立型的人。场独立型人不太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个人在什么环境下,都可以很快让自己进入到思考和决策状态,但是场依存型的人对环境就很挑剔。

精英领袖,世界上伟大的人物,他们其实每个人都培养出了一套做决策、做决定和思考的习惯,这叫做行为习惯认知模式。

05

修改大脑图示

皮亚杰说人的思维图示有时是被语言改变的。就是换一种说话的方法,你会改变一种习惯的图示。

所以有的时候如果一个人在自己习惯性思维里面已经想不出办法的时候,你就要学着去用别人的语言试一试,可能会产生新的思考。

还有的人不是通过语言来改变,他通过行动改变,他换一个行为,换一个身体的动作,也会产生不同的思考方式。

比如说你长期习惯于某种身体动作,再去模仿别人的身体动作,别人的某一个行为的时候,会产生以前没有过的思考问题的角度。

心理学里面就有这种说法,有的是改变情绪,改变了认知;有的是改变行动,改变了认知;有的是改变身体的动作,改变了认知;还有的是改变了语言模式、语言习惯,就改变了认知。

我说到这里,你们还会再去相信网络上写的“不要晚上做决定”这样的假冒伪劣心理学吗?

这个学员跟我说,他学习这个心理学还花了一百多块钱,还有好多人都在学。

我只能说中国大众太缺乏真正的科普心理学了。而现在中国互联网上传播的几乎全是假冒伪劣心理学,以至于你讲科普,人家都不愿意听了。

这种假冒伪劣心理学对中国人可能要残害一两代人。因为父母学了很多假冒伪劣心理学,又用在孩子身上,就更糟糕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些效率比你高一倍的人,都是这样处理多个任务的
极简生活背后的心理学.docx
格局越大的人,越容易从图中看到一条狗?心理学解析:格局与思维模式
养成这些习惯,让你的判断力与决策力提升10倍!
认知心理学:第08讲,情绪与决策(一)
认知心理学:第9讲,情绪与决策(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