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不懂心理学,是因为你没明白这3点(文末微课福利大赠送)

小明语录:

 学习心理学最大的敌人就是极端化思维。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具有极端化思维的人,都不适合去学习心理学,因为心理学是多范式的学科。

今天讲心理咨询的实操,心理咨询实际上从学习的难度来说是非常难的。

因为心理咨询实际上做的是人的工作,人性本来就很复杂,再加上心理学对于人的研究是很不足的。

01

为什么说心理学看起来不够科学?

心理学要研究人的现象、人性、人的本能、人的大脑,这些难度都非常大。目前为止为什么说心理学在很多学科看起来不够科学?就是因为它还没有达到完全科学的标准

学懂心理学是怎么回事儿?

从一个更高的维度上来看心理学,这样更是方便学懂心理学是怎么回事儿?

虽然大家都想学心理学,对心理学有很强的好奇心。应该说学习心理学的确也很吸引人,但是实际上心理学是被人误会最多的学科。

比如说到数学,说到物理学,说到任何一个学科,一般大家都不会想着要去随便的跟别人反驳几句,说我给你讲讲物理学,一般不敢随便跟别人去抬杠。

但是心理学这个学科很奇怪了,你会发现在网上,每个人都可以谈心理学,所以这是心理学比较有意思的地方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心理学的感受,每个人都在谈心理学这是互联网时代特别特殊的一个现象。

1920引进弗洛伊德

在互联网时代之前心理学还是象牙塔里面的一个学科,也是有专业的一个学习设置。

一般而言,比如在大学里面,其他专业的学生可能对心理学这个学科最多只了解一个人-弗洛伊德。

他会说你们是不是学弗洛伊德或者你们是不是知道弗洛伊德,因为弗洛伊德当年在国外出名之后,大概是1920年左右,他的书被翻译过来引进到中国。

80年代时髦的学习=弗洛伊德

在上世纪80年代,78年改革开放,然后恢复高考,80年代大学生就开始拼命的要赶英超美,要学习西方,要赶过西方。

那时候引进了西方的哲学、社会学科比较多,包括弗洛伊德、尼采,像当时80年代那批大学生,几乎是人人必读,大家有兴趣去了解。包括很多人,像陈忠实写《白鹿原》,也同样还专门研究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

对于80年那代人来说学习弗洛伊德是很时髦的东西,但是大家对于心理这个学科还是有基本的尊重的。因为大家知道可能我只知道弗洛伊德,其他的我都不知道。

被互联网拉下神坛的心理学

到了互联网时代,心理学被拉下神坛:每个人都在谈心理学

各种各样打着心理学旗号的培训,打着心理学旗号的网文,每个人都在谈论一个本该专业的领域。

这件事有利有弊,从好处上来说就使得每个人都了解了一部分心理学,从坏处上来说,人们对心理学的误会就变得更深了。

02

心理学和其他学科不一样的范式

因为心理学和其他学科都不一样。比如:你学过小学数学,学过中学物理,你可以跟一个物理学专业的博士探讨一些问题。因为你对物理学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你的认知是在科学的范畴内的。

但是心理学这个学科的弊端就在于互联网把心理学变成一个平民教育,所有人都在学心理学,由于心理学专业的特殊性,使得大众对心理学的理解变得更加的错误

心理学的研究范式

因为心理学它不像物理、数学,有单一的学科研究角度。

心理学研究一个现象,它有一些固定的范式。

如果想要真正的进入到专业心理学领域,可以订阅一本专业的心理学期刊。比如说《应用心理学》,这类的专业心理学的期刊。期刊上的每一篇论文上都会提到这篇研究使用了什么样的心理学的研究范式。

研究问题的范式

比如说心理学有个叫做大脑旋转,也叫做心理旋转。意思就是在大脑里面想象一个物体在旋转。

人的大脑在做这样的心理旋转的时候,大脑的注意力的资源就被高度的占用,所以通过这个心理旋转的实验,可以测试大脑的很多功能,这就是一种研究问题的范式。

荣格当年做过一个:我说一个词,马上让你联想下一个词,叫做语词联想。而语词联想也变成了心理学研究的一种范式。

心理学还有一些研究范式,比如:当你产生一些感受的时候,立即报告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它也是一种研究心理学问题的范式。

所以心理学研究问题的范式有很多种,但是研究一个范式必须要符合科学的标准

心理学实际上是很复杂的,也很深。特别是心理学专业里面的《人格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这些都是心理学里面很深的学科。

比如说考研,一般是要考《认知心理学》或者《人格心理学》。心理学专业很多论文和统计关系比较密切,所以说心理学专业收研究生或者博士的时候,喜欢收数学专业的人,或者是相关数学统计专业毕业的人。

如果是文科毕业,心理学的硕士或者心理学博士老师,那就不太愿意要。因为心理学有研究的因素,如果数学功底不够,后面做论文的时候会有很多麻烦。

03

大众理解的心理学&专业的心理学

专业的心理学其实和大众说的心理学区别很大的。比如说你们也认为自己学过一些心理学,或者认为自己多多少少了解一些心理学。

那你们了解的一些心理学为什么在专业的眼里看来就很不科学,或者说是认为它是一种错误的,我常用的一个词叫做假冒伪劣,为什么会这样去形容?就是不专业的心理学

原因在于大众现在了解的心理学的很多东西,它是心理学研究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某些东西,它是某一个研究或者某一个人物,在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中发明出来的,或者产生了一种理论。

但是心理学它的特点就是在心理学的形成过程中,历史上曾经有过很多人物,还有过很多研究者都提出过自己的一些理论假设。但它不一定能进入到科学的范畴。

进入到科学范畴的心理学一般就是要发表论文,然而进入到科学范畴的心理学,发表论文之后仍然不够科学。

比如说去年有个研究,研究了所有的论文期刊上的心理学文章,在期刊上发表过的都是正规核心期刊,不是网文,研究结果发现,这些正规的经过核心期刊发表的心理论文中有80%左右是不能重复试验的。

不能重复试验的意思就是它不够科学,达不到科学的标准。

心理学里面最常见的错误

所以可以看到为什么说大众学了很多心理学的东西,又运用到实践中了,这些东西曾经是心理学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但它不是科学,这样错误就会非常多,这就是心理学里面最常见的错误。

把相关当作是因果

举个例子,就是很容易把相关当做是因果。

比说你用了一款化妆品,用后你脸上的粉刺就变少了,然后你就说这款化妆品是有效的。这件事在心理学里面就认为是错误。那为什么错误呢?

原因在于从科学的心理学研究者来说,可能还有安慰剂效应人的心理本身就能创造出疾病,比如说安慰剂效应足够的话,你也会因为得到了安慰而感觉到心理变好,也会因为得到了安慰甚至脸上粉刺都会变少。

同样人也可以因为焦虑而脸上长出粉刺来,比如说有些神经性的过敏、神经性的皮炎,皮肤上就会长出很多皮疹。

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个人皮肤过敏,就立即会意识到这个人在生理层面上,可能有个敏感的神经的机制,或者说可能在人格倾向是比较敏感的,这都是有可能的。

小明老师·金秋送福利

免费参加小明读书会:

阅读小明老师原著书籍,

不懂的随时问,

和大咖面对面,

小明为你悉心解答,

教你最靠谱心理学。

免费听小明老师免费试听课:

120节(持续更新中......)限时免费微课随时听

精品中的精品课程

参加小明读书会

添加小助手:邢老师

微信号|kalleyxing1272

小明语录:

 世界在趋同,但每一个人却在努力维护自我的独特风格,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模仿他人获得成长、变老。世界是一个矛盾,这就是未来的样子。

小明老师著作

内容简介:
      自19世纪末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以来,精神分析经过了其后继者的进一步发展,逐渐发展到今天的新精神分析阶段。那么,新精神分析和传统的精神分析有什么区别?各精神分析流派对于精神分析的继承和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中国心理圈

手把手心理实操训练模式创始人

中国心理圈真正教实操的老师

赵小明导师

【专业成长经历】

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

12年临床精神分析受训经历

【学会任职】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文化心理组委员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儿童早期家庭教育专委会理事

【专业著作】

《聚英国》

《拆掉心里的墙》

《互联网心理学》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

《本土化音乐治疗与技术实操》

心理小说《寻宝图~南红教父》

《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

《和妈妈一起学逻辑学》

《心理安全员》

《新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师必知的100个核心概念》

【业界头衔】

今日头条2017年度心理自媒体金处方奖

今日头条2018年全国科普类自媒体排名12

央视财经频道《职场健康课》栏目嘉宾

央视少儿频道《极速少年》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少儿频道《异想天开》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少儿频道《萌娃运动会》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旗下网络媒体央视频,疫情期间特约连线心理专家 

作     者:赵小明

图文编辑:岳程鹰

审       核:段艳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人皆敢谈心理学,利还是弊?
如何学点心理学:关于非专业人士学心理学的一点建议
弗洛伊德 梦的延续
其实,心理学不适合自学…… |
听说张杰也在自学心理学,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心理学应该怎么学?
《这才是心理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