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二学习心理学第10课:如何改变?

渐进式改变VS突发式改变

Stephen Covey他的博士论文的研究课题。看过去 200 年来成功学著作。他发现 1930 年是个分界线。

1930 年之前 19 世纪和 20 世纪初。自励在于性格改变。从内在改变自己。需要努力 挣扎 跌倒再爬起。经历苦难。一步步地改变 缓慢渐进地实现。

1930 年后变成了剧烈改变 从性格改变变成一 步奏效。想发财。如何结交权势 现在就做。秘密就是 快速改变立即改变 轻易的改变。

1930 年代 以来。我们看到人们幸福感不断下降。人变得更加抑郁 更加焦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们希望相信他们能发到一步奏效的办法。没有一步奏效的办法 需要时间去实现改变。

哈哈,看到这个论文我惊呆了。居然从1930后开始,大家都变得急躁了。连性格都想“一夜改变”和一夜暴富的梦想一样。

回到,自身,我也时常被一些来访者问倒,有没有一个“好”的方法,可以让位不再痛苦,焦虑,悲伤。

我“没有”

然后,她就走了。

我总算明白,为啥那些“神棍”会存在,因为他们确实会告诉大家,只要跟着我做这5步,你就会赢得成功的人生。

嗯,多好玩。多少年过去了,始终还是有人信嘛。

难怪巴菲特说,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好吧。

但其实改变的关键点并不在于你是一下子就改变了还是慢慢改变的。关键点在于,如何让“好”的改变持续下去啊。各位。

于是改变之前,你得问自己,你要改变的是什么?这个答案搞错了。改变可就很艰难了。

80 年代的时候 Langer。和 Thompson 曾做过一个实验。这个实验是这样的。他们找来一些学生或参与实验的人。然后问这些人。他们想不想要摆脱自己性格的某个方面。比如说古板 或者容

易轻信别人。或是冷酷 他们问这些人。想不想要摆脱这些性格。想不想在这方面变的更好。是不是真的能改变自己 即是说。如果改变对于你来说真的很重要。那你能不能最终变得不那么古板。不那 么容易轻信别人 不那么冷酷。这就是他们最初问的两个问题。想不想改善 想不想改变。第二个问题能不能改变。然后 在他们问了这些问题之后。实验还有第二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他们让这些人去评 估。评估下列正面性格 比如。言行一致对于你来说是否重要。值得信赖 是不是重要。以及被认为 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对于你来说有多重要。下面我们来说这个实验的有趣的结果。所有给这些正面 性格打高分的人。这些黄色的是正面性格。认为这些性格很重要的人。反而比较不容易去改变自己的负面性格。大家明白这其中的奥妙么?。也就是说 比如 。我想要摆脱古板的个性。我不喜欢自己那 么古板。但是 与此同时。言行一致在我看来是非常重要的品格。我反而不容易去改变自己的古板。因为在我的意识里 它们是相互关联的。对 我不想要古板下去了。同时我潜意识里有个小人却在说。 我想要言行一致。别摆脱古板 因为我把两者结合起来了。我把两者联系在一起了。因此不想舍其一。因为我不想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对于我来说两者是紧密相连的。

看到这个研究的时候,我才明白过来,为啥这么多年,我一直改变不了我不收拾桌位的问题。

上学的时候我的桌位就是最乱的,那时,老师都看不下去。很多人都提醒我。而我也下过一些功夫去改变。但一直未成功。我本身都觉得这样不好,但却一直改变不了。

现在我才明白过来。因为我把这种混乱和自由联系起来了。

我会觉得改掉了混乱就改掉了我身上自由散漫的性格。而我是喜欢我的自由散漫的。于是“乱”也一直维持着。

咨询过程中,我一直奇怪于,为何有些来访者,明明问题理清楚了。现状理清楚了,方法论理清楚了。但她就是不改变。

直到我更仔细的去看到她究竟卡在哪里了。她才不情不愿的说,“我觉得我没有心理问题”

于是我明白了他们痛苦,想要解决,但真的有解决的方法,他们又担心,跟着解决的方法走,就承认了自己是有问题的。于是你和她说情绪的时候,她一直问你,有什么方法,你和她说问题的时候,她又告诉你,我的情绪怎么样。

So,这不是作孽么?

我同样也明白了,为何咨询师给建议的时候要极其谨慎,因为,问题不出在方法建议上,而是她有没有看清楚她要变的是什么。要摆脱的是什么?保留的又是什么?

所以,你要改变的话,可能得多花点时间,来分清楚你真正想要的改变,以及确定要留下些什么。以及看到哪些能改变哪些又不能改变。

心理学 ABC 理 论。是分析能改变的不能改变的如何改变的一个工具。

ABC 理论 A 代表情感 情绪。B 代表行为 行动。C 代表认知 思维。

情感 行为 认知 乘以渐进式和突发式。一共有六种变化的方法。

幸福快乐的影响因素:

1,遗传:

人群分布是在一个正太曲线上的,有些人一出生,就是微笑的乐天派。有些孩子一出生,就处在容易焦虑的那端。也许是遗传也许是先天气质。

Tal说,他一出生处在偏焦虑的那端。我问了我妈,她说我一出生,就情绪比较反应慢和少一点。我大概在中间。

那这点,占50%。也就是大家说的天赋吧,你能跳多高,长多高,遗传其实起了一定的决定作用。好在只有50%。但好玩的是,如果你有天赋,但不去努力练,你可能会无法发挥天赋哦。

就像乔丹确实能跳很高,但如果从小他各种去玩而不是练习投篮的话。那也没有乔丹了。于是有天赋你更得努力,因为你不能浪费你的天赋。没天赋,还不去努力。嗯,我也没啥话说。

2外部环境

当然了 外部环境很重要。我们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国度。还是受人压迫 带来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但 总的来说 外部环境只要不过于极端。比如无家可归流浪街头 其实影响不大。在差异方面只有 10%的 作用 因此。遗传作用 50% 外部环境包括居住地。包括收入 天气等等。另外这个不包括。有季节性情感异常的患者。对于他们来说 有没有阳光太重要了。我现在说的是大部分人 不包括有。季节性情感 异常的人 因此除去极端案例。外部环境的作用不大 大概是 10%。

3剩下的 40%是由意向活动决定。

意向活动包括我们的所作所为所想。我们对世界的诠释 和我们关注的焦点。简而言之 就是这 门课的内容

那渐进式的改善情绪的方法,其实是,培养“专注力“

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冥想,正念训练。

每天10分钟,关注一呼一吸。

其实这点中国人应该很有感觉,我们的佛法,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解决专注力的问题。尤其是禅宗,它几乎讲求,一举一动都要专心致志。这点,如果一生练习,确实有好处。成年人的问题,便是太容易分心,虽然分心也有好处,但也有不好的地方。

建议大家练习一辈子“冥想”吧,这样才能从更深的基础上改变情绪

突发式方面。高峰体验。

我们时常会说,痛苦使人成长。那是因为,创伤后,除了会得PTSD之外,更多人其实会从创伤后成长。

但不可能自己主动找创伤吧。

于是要想突发式的改变情绪。

可以试试,体验“神入”般的高峰体验。

这个简单解释起来,就是,那种你在做一件事情,享受的忘了时间空间和你的存在。是一种极度的专心和放松。

就像,你高中的时候,某一天,写一个数学题,写着写着。写完后,你好像有些恍惚,刚刚过去了多长时间?

或者玩游戏的时候,玩着玩着,自己都和游戏融为一体。

大概是,仙侠剧中,人剑合一的状态吧。

这个,需要多去体验更多新的可能性,去创造。方向是,艺术,美,创造更能出现高峰体验。

我一直想,咨询的时候创造给来访者这样的体验,但好难。哈哈。

我们需要花时间去发掘 这种天赋。制定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当我们有所追求 做自己爱做的事情。做自己觉得有意义 重要的 事情。我们更容易获得高峰体验

A情绪

B行为

C认知

渐进式改变

正念冥想

每天做感恩练习等等

不断说服

突发式改变

高峰体验

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行动

直接去做,想到了就去做

行为和认知可能要下节课再说。

Tal最后居然跳了一段舞蹈。老实说确实不太好,但我觉得好开心。

Tal说,这是他的恐慌区。但恐惧的对立面是Nothing。

我突然感动到了。是啊,我们有很多的恐惧,恐惧上台演讲,恐惧和陌生人说话,恐惧自己做不好,如今快要高考,肯定也有人在恐惧高考,恐惧未来。

但你如果不作些什么,其实恐惧就是恐惧。

除非你做点什么实质的行动。才会出现新的东西。

就像Tal备课后想了很多恐惧的东西,大家会嘲笑他,会怎样,但他如果被恐惧说服,如果不跳的话,其实学生完全不知道有什么发生了的。

只有他接受了恐惧也带着恐惧上台了。也去跳了这场舞蹈。才会发生点什么。

哦,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我们除了让自己改善情绪,还要,允许自己是个人。

允许自己有恐慌,有焦虑,有悲伤,有痛苦。这些都是正常的。

允许过后再去做一些让自己舒服的开心的事情就行了。不必花时间恼怒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些负面情绪。没有为什么,因为没有这些情绪的,就不是人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为什么要力推“积极心理学”?它到底有什么用?
完善性格
《哈佛幸福课》积极心理学|23节全文汇总
《积极心理学》第四课:积极的环境能改变人
我快乐一整个月的秘密都在这儿了
哈佛幸福第十课 如何去改变?(笔记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