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司勾院
userphoto

2022.11.08 山西

关注

三司勾院是三司所属机构,是一种官署名称。

官署名。宋置,或称三司都勾院,为三司所属机构,掌审核各地上报三司的钱粮百物出纳账籍。主官为勾院判官,其下有勾覆官。三司分设盐铁、度支、户部使时,勾院亦分为三部勾院,由三部勾院判官主管。

<正>据《宋会要》记载,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高宗下诏,将太府寺诸军诸司专勾司。改名为太府寺诸军诸司审计司,亦称太府寺诸军诸司审计院。以南宋审计院为代表的宋代勾院审计,开创了中国古代审计的新纪元。

宋代在某些审计机构命名时,确实使用了审计一词,但在审计实践中,几乎不用"审计",而用审校磨勘勘会勾稽等词。现代意义的审计,是到近代审计法出现后才被普遍使用的。宋朝审计及相关概念,从法律法规上看,主要是财政、财务、财物的审计,考核、鉴证、评价官吏的效率、责任、效益等,并且显现出利益与权力交集时的经济监督和权力制约,实质上是一种国家审计,反映我国审计史具有国家审计的法制传统。

古代审计在宋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主要表现在:审计机构的专职化程度很高,且已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审计方法有较大发展,查账法中充分注意到账证、账账、账实的相符,比较分析法主要应用于对官吏经济政绩的考核;简式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已大致具备;审计对财政财务收支能进行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审核监督,事前审计范围扩大;审计专业技术官吏初步出现。宋代审计也难免存在账籍大量积压、没有勾考,审计官吏受贿枉法徇情,审计机构设置复杂多变、缺乏独立性等问题。

言及“审计”一词作为审计机构的首次命名,众必推宋代。审计司、审计院建置于宋代,也是目前比较一致的意见。然而宋代审计司、审计院建于何时,其具体沿革情形如何,却是众说纷云,莫衷一是。 宋代审计在我国古代审计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澄清宋代审计体制的本来面目,有助于研究如何建立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审计模式。

纵观我国我国古代审计的发展进程,可以发现其产生和发展都较早,并且在宋朝进入较为繁盛的阶段。而这种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受朝代演变过程中各朝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影响。宋朝审计的制度和体系在经历了一系列变革之后,到达了较为成熟的阶段,为财政的开源节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宋代尽管没有专门系统的审计法律、条例、办法,但是,赋税审计的法律是非常丰富的,在基本法典、行政法及许多专门法规、法令中,有大量的审计规制和法令,涉及传统法律的诸多形式,如律、敕、令、格、式,以及诏令、申明,甚至包括获得皇帝认同的大臣奏请等。若从形式和体例上看,宋代以及古代其他王朝,审计法都显得粗糙、简陋、分散,但是,就其规制对象、内容,以及法律效能而言,基本能够满足赋税审计的需要;从总体内容来说,各种相关审计的法律法规,相互配合,较为系统;从法规的功能和取向来看,表面上保障赋税的征收和增长,实质上考核官吏的经济绩效,维护财政的正常运行,以及经济上的中央集权。为此,宋代审计的法律是国家审计或政府审计的法律法规,这也是传统审计法律的本质属性。

从西周到宋朝,审计名称的演变以及代名词有哪些?

中国审计制度起源于夏商西周时期。

公元前21世纪,随着夏朝的建立,国家有了初步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因而便有了对各级官府及官员进行审计监督的必要,以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史记》中有关“会稽”的记载就是最原始的官员审计制度的反映。

据《周礼》记载,当时国家财计机构大体分为两个系统:一是掌握财政收入的“地官司徒”系统;一是掌握财政支出、会计核算、审计监督等的“天官冢宰”系统。行使审计职能的机构及其事务都是隶属于“天官冢宰”系统,不仅有了行使就地稽察之权的审计职能官员——宰夫,而且还建立了较为科学的原始的财计牵制制度。

春秋以至秦汉,审计制度得到初步发展,其标志是“上计”制度的形成和御史组织制度的建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经历了长期战乱后,上计制度逐渐衰亡,随着秦汉三公九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转变,审计制度进一步演变。首先,出现了负责官僚选拔考课的吏部,兼职进行经济政绩的审计。其次,出现了一个新的机构“比部”。

从隋唐到五代、两宋,是我国审计的确立和逐步走向成熟完善的重要时期,其基本标志是比部审计制度的发展,以及以比部为主导,御史监察为辅助,财计部门内部牵制及内部财务稽核为基础的审计监督网络的基本形成。南宋时,又出现了第一个以“审计”命名的审计机构——审计司。从此,“审计”一词,不仅成为我国审计机构的命名,而且成了我国财政财务监督的专用名词。南宋时,出现了第一个以“审计”命名的审计机构——审计司。从此,“审计”一词,不仅成为我国审计机构的命名,而且成了我国财政财务监督的专用名词。

元明清时期,古代审计逐渐趋于衰败。

我国古代审计制度的典型代表有哪些?

来源:审计署门户网站

       从出现国家审计萌芽的西周时期开始,近三千年的古代审计时期,审计制度不断探索、丰富并日趋成熟。其中上计审计制度、御史监察审计制度和比部审计制度是比较典型的三种古代审计制度。

上计审计制度。上计是指地方官本人或由其派遣的官吏向君主或上级有关官员报告任期内辖区内人户、田地、赋税、财物等方面的增减变动及相关情况。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上计审计制度成为统治者了解地方政治、经济、财政和社会状况的重要途径,也是考核官吏、整饬吏治的重要手段。

御史监察审计制度。御史监察审计制度是指监察和审计职责合一,由同一机构和职官负责。如秦汉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审计百官,唐代的监察御史分察巡按十道,其中第二、第三的籍账、赋役、仓库减耗等职能都属于审计,明清时期,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清代为十五道)与六科给事中被合称为“科道官”,也是监审合一的机构,既有纠察百官的职能,也有巡查仓库、巡查漕粮、巡查盐务等审计职能。

比部审计制度。唐代比部隶属于尚书省刑部,其职责是对中央各部门、地方、军镇等所有的收入、支出及物资等进行审计,是中国古代少有的专职、独立、常设又隶属于司法部门的审计机构。《唐律》中规定了勾检官(审计人员)的职责,《比部格》《比部式》和《勾账式》都是专门的审计法规,具体规定了被审计单位和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必须遵守的工作程式。

在古代审计史上,还探索过其他审计制度,如宋代在财政(物资)管理部门三司之下设置审计机构三部勾院都磨勘司马步军专勾司等,履行勾稽中央和地方账籍的审计职能。南宋建炎元年,为避高宗赵构讳,将诸军诸司专勾司改名为诸军诸司审计司,也称审计院,这也是我国审计史上第一次以“审计”命名的专职审计机构。此外,还有两汉时期丞相司直监督制度、元代检校和照磨官审计制度等。整体来看,绝大多数朝代都采取了多种审计制度相结合的监督方式,如秦汉时期上计制度和御史监察审计制度并行,唐宋时期“比部专审,御史兼审,三司内审”等。各类审计制度协调配合,在维护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秩序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审计观察 | 中国古代审计制度的发展脉络
从唐代御史制度看审计对国家财政的“免疫系统”作用
中国古代审计制度的沿革
明朝官员制度介绍,看完再也不担心会分不清明朝官职了
明代监察制度之浅析
历代巡视与巡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