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铁和动车及其车票

简单地说——高铁票是动车票的一种。

      其中原因,请听我慢慢道来:

      动车:是指高速动力机车,是高速动力列车本身的名称。

      高铁:是指高速铁路系统,不仅仅指列车,也包括路轨系统,供电系统,调度系统。

      人们往往把在一般铁路上行驶的动力机车叫做动车,把行驶在高速铁路上的动车叫做“高铁”

      同样的动力机车在一般铁路上行驶的速度会慢一些(200-250公里/小时),在高速铁路上的速速快一些(300-350公里/小时),所以,票价也不一样。

      在车次标号上,在一般路上跑的动车是“D”字打头;在高速铁路上跑的动车是“G”字打头,这也更加误导人们把一部分动车乘坐“高铁”了。

      我们局外的老百姓把动力机车的车票称为“动车票”和“高铁票”两种,但是铁路部门的人还是统称为“动车票”,知道了这点,您就不必感到奇怪了。

总结一下:

      “高铁”是一种高速的动车,“高铁票”是一种高级一些的动车票。“高铁票”和“动车票”在格式上,外观上是相同的,只不过“高铁票”的价格贵一些。

      建议去购票的时候最好是说车次编号,可以说要买D***次的车票,或者G***次的车票,这样大家都就明白了,不至于误解。

  动车和高铁有什么区别?动车和高铁票价差别大吗?

       高铁和动车,长得也差不多,跑得也都很快,不过高铁比动车快。高铁票价比动车的票价贵。 铁道部目前定义:动车指代时速在200公里级别的铁路线路;高铁指代时速在300公里级别的铁路线路。目前,动车有1000多个车次,高铁动车有500多个车次,城际高铁有100多个车次。 

  二者之间的区别,既体现在轨道上,又体现在车型上。但彼此之间又有联系:二者同属于CRH系列,也就是“和谐号”,但具体车型有所不同;G开头的“高铁”的轨道(高速铁路)可以跑动车;但动车却并非只运行在高速铁路上。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你在网上直接搜索这个问题的答案,许多专业人士会告诉你“高铁”=“高速铁路”,是一条路,而动车则是一种车。“路”怎么能跟“车”相比呢?完全是两码事儿嘛!

  这种解释当然专业。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大家已经默认了G=高铁,D=动车,所以我们在这里就没有采用这种区分,而是从更实用的角度来解释问题。

  准确来讲动车是一种列车车型,高铁则是一种高速铁路的线路类型,而中国的动车和高铁却指两种不同的列车车型。

  根据国际铁路联盟规定,高铁,即高速铁路,指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铁路。但在我国,铁道部规定高铁满足专用列车控制系统、动车组列车时速达250公里以及新建的专用线路这三个条件的铁路。

  动车是指采用动力分散原理运行的列车,动车不同于以往依靠机车牵引的普通列车,动车的车厢也有动力,因而动车的噪音以及震动相较于普通列车会小一点。

  目前我国以“G”开头的高速动车以及“C”开头的城际高铁是高铁,而以“D”开头的动车不是高铁。

      目前中国动车组有CRH1 CRH2 CRH3 CRH5型车,而高铁用的动车组为CRH2C CRH3型车。

      从根本上说动车和高铁都是动车组,只是速度以及运行的线路不同。高铁时速300公里以上,动车组时速200-250公里;高铁有新建的专门运行线路,高铁列车在高速铁路上运行,而动车组则与普通列车在既有线路运行,动车则可能在普速铁路上运行,也可能在高速铁路上运行。动车和高铁在车型的选择上是不同的,一般而言,高铁使用的车型时速更高,所以安全要求更高。

  动车和高铁有什么区别

  严格意义上,动车是列车车型,高铁是铁路线路类型。

  动车组指的是列车的类型。它是中国独有的叫法,区别于以前的普通列车。一般情况下,普通列车是靠机车牵引的,车厢本身不具有动力;而动车车厢本身就具有动力,运行时,不光是机车带动,车厢也会“自己跑”,这样就可以把动力分散,运行速度也就更快。同时,与普通列车相比,动车组的震动和噪音都偏小。所以动车是和普通列车相区别的列车车型

  目前在中国,动车有CRH1、CRH2、CRH3、CHR5、CRH6、CRH380等不同型号(没有CRH4,因为“4”是“死”的谐音,被认为不吉利;每一种型号下又有小的划分,比如CRH1A、CRH1B等;CRH6还没有正式投入运营),中文名是和谐号,英文名是CRH,就是“中国高速铁路”(China Railways Highspeed)的简称。事实上,不管是在中国的“高铁线路”上也好,还是在所谓的“动车线路”上,所跑的车都是动车车组,区别在于型号不同而已:CRH1、CRH2(除CRH2C)、CHR5这三个型号都是200公里级别的,设计的营运时速在200KM/H,最高营运时速为250KM/H;CRH2C、CRH3、CRH380这几种型号是300公里级别的,设计的营运时速在350KM/H左右,最高为380KM/H。

  所以,动车指的是车的类型,而高铁是铁路线路的类型,严格意义上,两者不是同一个概念。但是,在中国,动车、高铁又分别代指不同的铁路线路类型。

  铁道部目前定义:动车指代时速在200公里级别的铁路线路;高铁指代时速在300公里级别的铁路线路。

  在中国有三种类型的时速在200KM/H以上的铁路线路,分别叫:动车组(车次命名“D”打头,“动”的拼音首字母)、高速动车(车次命名“G”打头,“高”的拼音首字母)和城际高速(车次命名“C”打头,“城”的拼音首字母)。在速度上,动车组是200KM/H级别的,高速动车和城际高速都是300KM/H级别的。

  那么,到底动车组算不算是“高铁”呢?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1.国际铁路联盟定义,时速200公里以上就可以称为高速铁路。2007年4月18日,140对、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国产动车组在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时首次闪亮登场。当时对此的宣传是,“中国,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高速列车”。

  2.但是,在不久之后,随着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定义又起了变化。铁道部有关人员表示,按照2008年世界高速铁路大会的定义,“高速铁路”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新建的专用线路、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列车、专用的列车控制系统。所以,在铁道部目前的定义里,“D”打头的动车不算“高速铁路”,“C”打头的城际高铁和“G”打头的高速动车才算是“高速铁路”。

  综上,在现在的中国,动车和高铁指代两种铁路运行类型,动车的时速在200公里级别,高铁的时速在300公里级别。目前,动车有1000多个车次,高铁动车有500多个车次,城际高铁有100多个车次。

  铁轨区别:一个是有砟,一个是无砟

  无砟铁轨见不到小石子

  一般而言,动车在有砟铁路上,高铁在无砟铁路上

  动车的线路类型:

  1.对既有线路实行电气化改造

  2007年,铁道部开始了第六次铁路大提速,全年一共开了257对“D”字头的动车,涉及京哈、京沪、京广等18条线路。而这些动车所行驶通过的线路都不是新建的,都是通过对既有的线路实行“电气化改造”来提速。因为中国的动车都是电力动车,需要从外部电源和牵引供电系统获得电能,因此要通过铺设额外的供电轨道或者高架电缆的方式来供电,这就是所谓的“电气化改造”。当然,对这些既有线路的改造还包括建立全封闭的铁路、一些地方的铁轨迁移等工程。有关数据显示,被改造的既有线路总长为6003公里。

  2.新建的电气化线路

  “7.23动车特大事故”发生的甬台温线是2009年才通车的新修线路,但是它的设计时速是200KM/H,因此,在上面跑的仍然是“D”字头的动车。还有些铁路,虽然被称为高铁,但是在上面跑的也全部是动车,例如福厦高铁,在上面通行的都是D6201等车次的动车。

  还有一种特别的动车行驶的线路类型,在下一部分具体叙述。

  高铁的线路类型:

  新建的无砟轨道。,是岩石、煤等碎片的意思,无砟轨道指的就是没有小石头的轨道。京津城铁被称为中国首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所谓真正意义,是指京津城际铁路采用了大量国际领先的建设技术,包括大面积无砟轨道技术、500米钢轨工地焊接工艺等。武广高铁、京沪高铁、郑西客专等高铁线路也基本都采用的无砟轨道。而不管是既有线路改造的,还是新建的线路,动车所行驶的线路则一般都是有砟轨道为主。

  在无砟轨道上,普通铁路中常见的枕木被混凝土枕取代,枕木下的小石头也不见了,而是直接将铁轨铺在一个高强度混凝土板上。一般来说,动车组时速达到250公里以后,在车尾部会形成强烈的气旋风,如果是“有砟轨道”,那些碎石子会被掀起来,给列车运行造成极大危险。从这个方面来说,“无砟轨道”适用于时速超过250公里的高速铁路。在国际上,无砟轨道近年来也运用得非常多,比如,在日本新干线上铺设了2700多公里的无砟板式轨道。无砟轨道对控制沉降的要求更高。所以在最新的京沪高铁,干脆采用了80%以桥代路的方式,用建筑超高层建筑的方法来打地基,同时在轨道板和钢轨之间垫了三层东西,以便发生沉降的时候通过调整垫片来弥补。当然,到底对于沉降的防止效果如何,需要时间来检验。

  例外:在高铁线路上混跑着“D”字头的动车

  今年年中,在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铁、京沪高铁这些线路上,动车和高铁混跑了。比如在京沪高铁上,G1和D35次同样是从北京南到上海虹桥的车次,但是速度不一样,前者比后者快了四个多小时。混跑被认为是在照顾乘客,让大家有不一样的出行选择。可是,问题在于,混跑之后列车的速度不同,对调度和运控的要求相当高。这次出事故的D301次是从北京到福州的,全程要跑13多个小时。D301是今年7月1日才新开的,前身是老京福动车D371/2次。以前在京沪线上的动车都改走京沪高铁了,D301也如此,先走京沪高铁、沪宁高铁、沪杭高铁,然后再转到普通的铁路线上。但是,信号系统在高铁线路和动车行驶的线路上是不同的,所以在高速路段上,D301用CTCS-3系统(这是基于时速300公里及以上的高铁信号控制系统)行车,然后在杭州到福州段切换至CTCS2系统(基于时速200公里的动车信号控制系统)行车。有日本专家指出,多种信号系统会带来安全隐患。

  硬件区别:列控设备、监控设备的不同

  还在建设时的甬台温线

  速度更高的车,安全要求和措施上更高

  前文已经指出,动车和高铁在车型的选择上是不同的,就算同样在京沪高铁上跑,D字头和G字头的车,车型一定不同。一般而言,高铁使用的车型时速更高,所以安全要求更高,比如对转向架和挡风玻璃的性能要求都更高。

  另外,除了自主创新的CRH380系列车型外,CRH1、CRH2、CRH3、CRH5都有原型车,合作的外资公司也不同——CRH1是和加拿大庞巴迪,CRH2是和日本川崎重工,CRH3是和德国西门子,CRH5是和法国阿尔斯通CRH5车型比较特殊,一般用于跑北方比较寒冷地区的线路,其余的就常见了。

      上文提到了高铁线路上的混跑,在有的高铁上,D字头的车用的是CRH1的车型,CRH1是没有气密性的,所以在过隧道的时候乘客的耳朵会有负压感,身体不适,而这条高铁线路有200多个隧道。在不同的线路上车型的选择其实对安全性、舒适度等很关键,所以也有铁路内部人士对CRH1型的车被用来跑隧道多的线路的做法非常诟病。

  中枢神经——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不同

  列车的列控系统最近饱受关注,这套系统被称为列车的中枢神经,负责列车的通信信号和调度,也就是说,要避免发生追尾,它非常重要。中国动车上装的都是CTCS系统(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参照的是欧洲的ETCS标准。不同的是,时速200公里级别的线路上用的是CTCS-2级别,而时速300公里级别的线路用的是CTCS-3级别,也就是动车上用的是CTCS-2级别,高铁上用的是CTCS-3级别。而它们之间的不同在于:

  1.传送信号的方式不同。CTCS-2用的是轨道电路和应答器,而CTCS-3用的是更为先进的GSM-R无线通信系统。

  2.信息搜集范围不同。CTCS-2只能控制8公里,而CTCS-3可以达到32公里

  3.高铁上一般有备份的部件。高铁的计算机上一般重复配置系统的一些部件,当某一部件发生故障或损坏的时候,冗余配置的部件便会自动介入并承担故障部件的工作,以减少系统的故障时间。比如在武广高铁的动车上,CPU(中央处理器)就有两个,一个不行了,还能马上启动另一个。

  尽管有这些技术上的不同,但是这两个级别在紧急制动方面都是一致的——列车与列车之间有自动闭塞区间,区间距离在10公里以上。如果前方列车停在线路上,后方列车会收到提示减速(黄色)的信号,如果没减速,列车会自动进入红色信号区间,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启动,列车会自动停车。

  但是,CTCS-2和CTCS-3都有出现故障的可能,比如CTCS-3虽然更为先进,还是会出现失去无线连接或者无线信号被干扰这样的问题。去年,武广高铁在株洲也发生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在一些地段,无线信号频繁被干扰,最后无线基站设备的生产厂家升级基站设备,问题才得以解决。

  机器设备可能会出问题,不会万无一失,但是不管是动车还是高铁,都有最后的一个“人工杀手锏”——响墩。这是一种在铁路上用的黑色信号弹,司机联系不上调度的话,可以跑到车后去,在一定距离的地方放上这个东西,后车从响墩上压过去时,会发出巨大响声,通过响声提醒火车前方有危险,必须停车。据悉,虽然技术进步了,但是这种古老的信号方法并没有被放弃。不过在几次严重的列车事故中,都没见到响墩被运用。

  总之,尽管这次动车事故上用的是级别更低的CTCS-2系统,但是,故障的原因仍然值得高铁警醒,不管是人为因素还是设备因素。

  高铁的沿线监控方式更多、更细

  在第六次铁路大提速之后,速度比较高的铁路(高铁、动车还有一些时速在120公里级别以上的普通铁路)都实行了全封闭的管理。不过高铁和动车在沿线的监控上还是有差别,从京津城际高铁开始才首次建立了高速铁路综合评价体系。

  一般而言,在监控上,高铁线路的监控方式、监控点都更多。比如武广高铁,全线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数据接收塔,像移动通讯一样,监测全线有无人、牲口等进入,这是无线监控。轨道上还设有有线监控。铁轨上几毫米的变形和下沉,都看得十分清楚,实行的是“双重监控”。

  不过,高铁的监控设备尽管更先进,也有需要升级的地方,比如,虽然京沪高铁上有目前中国最好的防灾预警系统,但是,有专家指出还是不够好,应该做到和沿途所有气象局的资料互联。如何做到铁路内部各系统,铁路系统和气象等有关系统的资源互联是需要改进的方向。

  “软件区别”:人员安排上的不同

  1.司机配班不同,但是都是单司机执乘。长距离的高铁上一般采用双司机配班,去程一个司机主要负责,回程又换班。动车上基本都只有一名司机,不是双司机配班,不过在一些长的线路上,一名司机开一段,到车站后换上另一名司机再开。

  事实上,在以前,铁路上都有双司机,一名正司机和一名副司机,但是在“铁路大跃进”之后,基本都变成了单司机,美其名曰提高效率。武广高铁上尽管有双司机配班,但仍然是单司机在执乘,不存在正副司机一说。双司机执乘制度被废除也为很多人所诟病。

  2.检修、防患方式的差别。武广、京沪高铁每天早上正式列车开行前,双向对开确认列车,也就是不载人的空动车组列车对线路进行安全确认;每10天左右即开行安全检测车,对线路进行全面“体检”;每天夜晚利用列车停驶的时间,对线路、接触网等固定设备进行不少于4个小时的检查保养。而有关专家说,这是学习的地铁的运营经验,应该成为一个严格遵守的制度。在动车上,每晚检修的制度也存在,但是并非覆盖了全部动车。

  另外,不管检修的频率如何,有一个问题不可忽视,就是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责任心究竟如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动车、高铁、城际三者的区别
动车与高铁 区别何在
动车和高铁有什么区别?
力争讲清城市群的轨道交通:动车、高铁、城际,D、G、C与和谐号
动车、高铁、城际、地铁与轻轨的区别
中国铁路:高铁、动车、高速动车的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