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植物染色的色彩魅力
    很多种植物可提取色素,加工成天然染料(其他天然染料还有矿物,贝类,昆虫等),使纤维和其他材料着色。这些植物就称为“染料植物”。色素可含在植物不同部位,根部,枝叶,树皮,花朵,果实,甚至果壳。在过去相当长时间,植物染料一直被广泛应用于纺织,食品,皮革等。近代随着工业化的需求,合成染料以其丰富的色泽和稳定的染色牢度得到广泛使用;然而合成染料在生产过程中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地球石油资源的消耗、合成染料的原料问题,以及一些合成染料对人体产生的危害等问题已暴露出来。天然植物染色又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从环保角度看,染料植物资源的研究开发已成为一种趋势。我国拥有悠久的天然染料使用历史。那些与我们渐行渐远的染料植物将再现辉煌。

 

         广义上,凡含有着色物质的植物都可以称为染料植物,着色物质有很多类,如

混合类胡萝卜素类(栀子黄);

类黄酮类(槐花黄、青茅草黄、杨梅黄、红花红、紫杉红、紫苏色素、紫玉米色素、甘草色素、黑加仑色素、桑椹红色素等);

花青素类(葡萄、番茄红素、接骨木果、覆盆子、红甘蓝等);

醌类(茜草红色素、紫草红、紫草色素、紫蓝红色素、紫草素、虎杖色素、凤仙花红色素、决明子红色素等);

多酚类(茶黄色素、多穗柯棕、儿茶黑色素、金樱子棕、石榴根黑、槟榔子黑、棕儿茶树皮黑、栗树皮黑、木包树皮黑、杨梅树皮黑等);

二酮类(姜黄素、黄油树脂(姜黄浸提精油)等);

吲哚类(靛蓝、酸枣色素、酸枣皮色素、枣红色素、大枣红色素、长叶牛膝色素等);

生物碱类(黄柏、甜菜红、商陆色素、落葵红);

叶绿素类(叶绿酸、叶绿素、叶绿素铜络盐、叶绿素铜、叶绿素铜钠、叶绿酸铁钠盐、叶绿素锌钠、茶绿树、绿茶粉、竹叶色素、菠菜色素、草莓绿色素等大多数绿色植物)。

但是上升到资源层面,是指其中的着色物质含量足够高、染色牢度稳定,具有可开发的蕴藏量或可人工大规模栽培的这一类植物。

   

     植物染料是天然染料中应用历史最悠久,应用面最广的染料。早在公元前25世纪印度就已经用茜草与蓝草对纤维进行染色,与此同时生活在埃及与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的人们,也已使用植物染料对织物进行染色并且掌握了植物染料的媒染技术,已经能够用植物染料染黄、红、绿等色。

 

       植物染料的染色在中国古代又称草染,早在夏代,就使用蓝草来进行染色。并且人工种植。从染料的制备,染色都有整套的工艺技术。商周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草染工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从染草的品种、采集、染色工艺、媒染剂的使用等方面,都形成了完善成熟的管理制度。商周时期,使用的染草主要有:蓝草、茜草、紫草、荩草、皂斗等。秦汉时期,染料植物的种植面积和品种不断扩大。已经出现规模种植。植物染料的制备到南北朝时已经相当完备,可供常年存储使用。至明清两代,染料植物的种植,制备工艺,印染技术等方面均到鼎盛时期。清代,植物染料不仅自给自足,还大量出口。

 

     合成染料的崛起,逐渐取代了植物染料。植物染料现在仅散存于浙江,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内蒙古,新疆等地少数民族地区,如苗族的亮布,云南白族用当地的黑豆草染秋香色,水马桑染茶黄色,水冬瓜皮染咖啡色,麻栎果壳染黑色和灰色。海南黎族的黎锦染色等,是我国开发利用染料植物资源的宝贵遗产。 


按颜色分类,是指按纤维或织物染色后的颜色对应天然染料进行分类:

   

按染色性质分类可以分为5类:

    还原型:某些植物染料不溶于水,需要使用还原剂使其溶解使之上染纤维,然后再氧化复变为不溶性而固着在织物上的染料。如靛蓝的染色是先将不溶于水的靛蓝在碱性溶液中还原成可溶性的隐色体靛白,使之上染纤维,然后将织物透风氧化,再复变为不溶性的靛蓝而固着在织物上。

     直染型:某些植物染料的天然色素对水的溶解度好,染液能直接吸附到纤维上,可以采用直接染色法染色的染料,如红花、冻绿等。

     媒染型:某些植物染料天然色素对水的溶解度颇好,染液成分虽然能直接吸附到纤维上,但染色牢度较差,需要采用助剂或媒染剂进行染色的一类染料。

     直染/媒染型:即可直接进行染色,也可利用媒染剂进行染色的一类植物染料。如黄柏、姜黄、栀子等。

其他类型:利用植物染料中天然色素对酸碱性的溶解度不同,使之在纤维上固着染色,如红花、郁金。

 

   我国染料植物资源丰富,介绍几种我国的明星染料植物:

    茜草: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茜草是茜草科多年生草质攀援藤本植物,茜草染色主要用其根,根呈紫红色或橙红色,红黄色,春秋两季皆可采收,但以秋季挖到的根质量较好,这时的根精壮,断面深红色,挖出后晒干储藏,用时切成碎片,用热水提抽。

    染色主要成分是茜素和茜紫素。是我国应用最早的红色植物染料。茜草是媒染性植物染料,染色时需加铝盐和铬盐媒染剂,媒染剂不同,所染得的颜色也不同,以铝媒染剂所得红色最鲜艳。如不加媒染剂,在丝、毛、麻上只能染得浅黄色。


茜草的茎呈四棱形,上面有倒刺。一不小心就要刺破皮肤。所以也称血茜草、血见愁。如此普通的植物历史上曾经是人类宠儿。秦汉时期,已经出现规模经营。个体种植的栀子与茜草就已经达千亩。

 

苏木:苏木中的染色成分是苏木素,在其木芯中含有较多色素,可以染红,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红色染料,苏木素为隐色素,能在空气中迅速氧化而成苏木红素,为媒染性染料,对棉、毛、丝等纤维均能上染,但必须经过媒染剂媒染,与其中的金属盐络合产生色淀才能有较好的染色牢度。

 


苏木,为豆科大灌木或小乔木。

 

红花:红花原产埃及,汉时传人中国,在全国各地普遍种植,以新疆种植面积为最。是红色植物染料中色泽最鲜明的一种。红花中可作为染料的成分是红花素,易溶于碱性溶液,为直接性染料,直接可在丝、麻、毛上染色得到鲜艳纯正的深红色。红花染色在民间应用很广。 


红花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外层苞片边缘具针刺,内层上部边缘具短刺,典型的菊科植物特征。

 

栀子:又名山栀,黄栀子,同属茜草科的明星染料植物,桅子果实染色性能良好,适于丝、毛、聚酯、聚酰胺纤维的染色。栀子色素可用直接法染成鲜艳的黄色,亦可用媒染剂染得不同色调之深浅黄色。如:铬媒染剂可得灰黄色,铜媒染剂可得嫩黄色,铁媒染剂可得暗黄色。我国古代种植栀子已有很长的历史,是秦汉以前主要的黄色植物染料。


栀子

 


栀子的果实中含有藏红花素、藏红花酸、栀子素及果胶等,用于染色的主要是藏红花酸。。

 

 

姜黄:我最早认识它是化学实验中用到的姜黄试剂,实际上日常生活中做为调料也能接触到它,咖喱的主要成分就是姜黄。根茎中含有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等染色物质,易溶于醇或醚中,对碱敏感,遇碱可变红,姜黄可直接染棉、毛、丝等纤维,用金属媒染可得各种不同的黄色(实际上是因为金属盐和姜黄产生化学反应生成不同物质所致),如:铬媒染得棕黄色,铝媒染得柠檬黄,铜媒染得黄绿色,铁媒染得橙黄色。用姜黄直接染色所得的织物,色光鲜嫩,染色牢度差。姜黄也是我国古代的黄色植物染料。

近年科学家从姜黄中提炼的物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认为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菌消炎、抗病毒和抗真菌的作用,甚至还能治疗癌症、糖尿病、关节炎、阿尔茨海默病以及其他慢性疾病。其医学价值也得到开发。

 


姜科著名物种--姜黄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根状茎深黄色,粗壮,末端膨大。分布于我国东南部至西南部。

 

 

 

菘蓝: 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江苏、安徽、贵州等地。现各地栽培。叶中含有靛蓝素为重要的蓝色染色物质。

       靛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青出于蓝,春来江水绿如蓝.....在成语古诗里就能寻到蛛丝马迹,可以说是植物染料中应用最早的一种,秦汉以前种植非常普遍。传说在夏代我国就已经开始种植蓝草,并掌握了它的生活习性。靛蓝是还原性染料,蓝草叶中含靛蓝素,用于染色时将其叶碾成靛泥,在其中加人石灰水,配制成染液,使之发酵,把靛蓝还原成靛白,靛白可溶于碱性溶液,然后使纤维上色。织物染色后经空气氧化可得到鲜明的蓝色。

       叶中含有靛蓝的植物还有蓼蓝、木蓝、马蓝等。

 


靛蓝染色的蓝印花布色泽鲜浓,有着青花瓷般的朴素优美,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对蓝印花布情有独衷。在有些少数民族地区,靛蓝染色与传统染色工艺扎染、蜡染相结合,成为具有鲜明地方或民族特色的产品。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靛蓝,以植物蓝草为染料的中国蓝印花布,历史悠久闻名世界,承载着中国的纺织文化。它是用蓝草经发酵提炼制得靛蓝,然后在织物上印染制成。这一传统工艺,在江苏,浙江,云南,四川,贵州,广西乡村沿用至今,还保留着很多的传统吉祥图案,作为文化艺术产品,深受国内外旅游者的喜欢。

 


蓼蓝,蓼科,植株比红蓼要矮很多,野生于旷野水沟边。分布辽宁、河北、山东、陕西等地。现东北至广东均有栽培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

 


木蓝,豆科小灌木,有点象槐树,是很常见的大众绿化品种。

 


马蓝,爵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冻绿 :冻绿为鼠李科多年生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植物,又名山李子、绿子、大绿等。染料色素成分存在于嫩果实和叶、茎之中,称为冻绿,将嫩的果实或茎枝表皮,在水中煮沸制成染液,然后将织物放入浸透,拿出置于空气中,即逐渐呈现绿色,如果重复将织物浸染可得较深的绿色。也可以采用直接法在弱碱性浴中染棉和丝绸,还可以在弱酸性浴中采用还原剂来还原染色,得到蓝光绿色。用冻绿植物染料染得的织物色牢度好,尤其是丝绸制品,具有良好的耐光、耐酸、耐碱性。


冻绿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河北、江西、福建、江苏、浙江、四川、湖北、云南、贵州等省区。是古代为数不多的天然绿色染料之一,国际上被冠以中国绿。

 


冻绿成熟的果实。

 

 

 

 紫草:紫草科多年生草本,其根含紫色物质,染色成分主要为紫草宁及其衍生物,其中以乙酰紫草素含量最高。紫草宁须加媒染剂方可使丝、毛、麻等纤维着色。紫草加木灰和明矾媒染可得紫红色。  


紫草,有糙伏毛和平展的糙毛。生长于荒山田野、路边及坡地灌丛中,分布全国大部地区。

 


田紫草,这种常见野菜,就属于紫草科一种。

 


落葵也是紫色染料植物,嫩茎叶可食,可炒食、烫食、凉拌。其味清香,清脆爽口,如木耳一般,别有风味。俗称 木耳菜。

 


勿忘我,是紫草科的著名观赏种类。



琉璃苣也是紫草科著名物种。

 

麻栎

栎树,也称橡树或柞树,麻栎就是其中的一种,壳斗科栎属树木。皂斗--麻栎的果实,我国古代黑色植物染料种类有很多,以皂斗的应用历史最为悠久。以至于皂已经成为黑色的代名词。麻栎为多年生高大落叶乔木,皂斗(注:非皂角)含多种鞣质,属于可水解类鞣质。鞣质首先与铁盐在纤维上生成无色的鞣酸亚铁,然后被空气氧化成不溶性的鞣酸高铁色沉淀,所以染色牢度非常优秀。各种鞣质用铁盐媒染大都可得黑色。

    栎属的麻栎,辽东栎,蒙古栎,栓皮栎,波罗栎,锐齿栎,槲栎等都可放养柞蚕。同样在另一方面为纺织业做着贡献。

 


麻栎叶。

 

 

 麻栎青色的皂斗可以用来做染料。

 


麻栎成熟的坚果就是松鼠的美食了,也可以磨成粉为人类食用。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染料植物资源丰富,植物染料染色的工艺、技术在历史上都享有盛誉,常见使用的染料植物还有:红蓝花、槐米、稠李、忍冬果、野刺玫、石榴、柿子叶、莲子壳、薯榔、栓皮栎、薯豆、诃梨勒、臙脂树、灰木、黄荆、乌臼、飞龙掌血、檄树、黄金桂、水笔仔、墨水树、郁金、黄檗、荩草、紫甘薯、凤仙花、水冬瓜、圆叶鼠李、樟树、桑果、栾树、葎草、榕树、满山红、秋枫树、荷叶等等。不胜枚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然植物染料 -- 草木染
中国古代的植物染料种类及制取方法
植物染料及其分类
关于染布
草木染的历史
为什么说“草木染”低炭环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