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怀庆:空间与时间的超越 |《当代油画·表现性绘画研究专辑》

艺术的创造力本来源于有质地的生命,
表现性绘画语言
更是直观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以其极大的
主观性着眼于人类精神
与体验的直接表现,
追求形式上的最大自由,
凭借主观精神进行内心体验,
并将这种体验的结果化为一种激情,
舍弃细节描写,
追求事物的
深层 “幻象” 构成的内部世界。


 巢1
布面油彩
230cm×300cm
2020



王怀庆艺术的六个“向度”

贾方舟 | 文

王怀庆是从中国本土成长与成熟起来的一位中国艺术家。他的艺术经历了从具象、意 象、抽象再到“物象”的全过程。王怀庆不只在艺术的本体意义上展开他的工作,更重要的 还在于他在艺术的本土化进程中所做出的贡献。他睿智地从传统文化资源中找到了自己艺 术的出发点,从而使他的艺术与传统文化既保持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又具有一种批判的姿 态。王怀庆从80年代中期以后,就在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和木结构家具中获得启示与灵感,并 从中找到确立自身艺术的基本方式。在此后的三十多年中,他一直在对这些具有传统文化基 因的形式因素进行结构主义的“解读”和解构主义的“试验”,他的作品从空间到平面,又 再度延伸到空间,更加证明了他在自觉地经历了现代性历练之后的当代性选择。因此,在中 国当代艺术家中,王怀庆无疑是一位思路清晰、指向明确、成就很高的艺术家。他通过自己 的艺术努力,以大开大合、深入简出的个人化方式,把中国传统文脉成功地“切换”到当代语 境中来,使上千年的中国文脉顺畅地延伸到当代。其功绩赫赫,有目共睹。

“纵横”展览现场

2
布面油彩
300cm×230cm
2020

在王怀庆三十多年的艺术探索过程中,呈现为一种“多向度”延展,即在同一时期的不同 作品中暗示出不同指向,探索的不同向度如几个环环相扣的“链”,有条不紊地将他的艺术 思考完整地呈现于他创作的全过程,如果一定要做出分期,那么只能从艺术家空间意识演 变的角度粗略概括为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具象时期”、90年代的“平面化时期”和新 世纪以来的“重返空间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他一步一个脚印,坚实而有力,沉着而自信。直至把“木结构”变成他的创作“母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这样,他的作品 一幅幅、一件件、在不同向度的探索中衍生而出:

 巢3
布面油彩
230cm×300cm
2020



 巢4
布面油彩
300cm×230cm
2020

向度一:建构。

建构是王怀庆走向平面的第一步。建构过程中,他面对的仍然是 一个对象世界,不同的只是从构成视角将这个对象世界的空间意象淡化,只呈现一种 结构关系结构本身的美感,是基于艺术本体的一种建构

“纵横”展览现场


向度二:重构。

如果说以“建构”为向度的作品还没有离开对象世界的结构关系,即它还 可以还原为现实中的某种意象,那么在以“重构”为向度的作品中,已经没有“还原”的可 能。艺术家已经不再只单纯将一个对象平面化,而是将来自于现实的“原形”在平面中加以 整合、重组和再造。

 巢5
布面油彩
300cm×230cm
2020

向度三:解 构 。

“ 解 构 ” 作 为 一 个 新 的 向 度 , 无 疑 是 滋 生 于 “ 重 构 ” 。在 进 入 “ 解 构 ” 这 一 新的向度之后,画家完全放弃了完整的“物形”,把物象拆解,将其零件化、碎片化。从而成 为一种碎片和零件的抽象组合,甚至碎片化到“无结构”的状态。

黑石白水
布面油彩
250cm×600cm
2020

向度四:介入与越出。

这一新的向度,是王怀庆做出的一次大的跨越。“介入”指的是在画 布上直接使用木制品或木板,“越出”指的是被解构的“碎片”从画内走向画外,越出画布的 局限,使墙面和画面相呼应,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开放的、无限延展的局面。预示着画家以一 种极为开放的姿态不断向画外空间探求的愿望。

“纵横”展览现场

向度五:重返空间。

“重返空间”是王怀庆从画内向画外延展的必然结局。当他迈出这一 步的时候,已经预示着他从平面出走和重返空间已是注定的了。

“纵横”展览现场

知白2
布面油彩
300cm×230cm
2021

向度六:回到“物象”。

在近期作品中,王怀庆放弃“画”而直接采用“物”(劈柴)构成作 品,以呈现“物象”本身的硬度和凌厉的特质。

由上述六个不同向度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既有时间上的递进关系、又是在多重 时空中交叉展开的艺术探索,是多么清晰地呈现着王怀庆不断开拓出的艺术新境。


知白3
布面油彩
230cm×300cm
2021



“纵横”展览现场

某年某月末日
布面综合材料
200cm×120cm
2008



不改朱颜
布面油彩
165cm×200cm
2015



景物境悟
布面油彩
200cm×150cm
2014




“纵横”展览现场





王怀庆的意义(节选)

皮道坚 |

王怀庆的艺术是中国艺术由现代进入当代,自然而然生发出的本土当代艺术的成功范例。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的批评界、理论界对王怀庆艺术的关注与研究还不够。他的艺术是从本土文化里面生长出来的现、当代艺术表达,不是引进的,不是移植的,也不是嫁接的。在王怀庆的艺术中,尤其是从他以明代家具为题材的《大明风度》开始的一些近乎抽象的作品,再到新世纪以来创作的一些装置作品里,有非常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如书法、绘画、建筑、家具等,包括对空间的理解、探讨和表达。他的作品里如魏碑一般硬朗明快的书法元素、纯净空灵带有节奏感的空间分割,都具有浓郁的东方文化气质。他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运用,由解构再到建构,出神入化,我个人非常欣赏。他的一些作品往往以去中心化的构成带给人一种不匀称的动感,平面布局和谐而不躁动,并非仅只是一些抽象元素的表达,而是让人联想起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因而引人生发入思的激情。

他的作品有一种内省的气质,我们仿佛能感受到艺术家通过冥想修行的方式,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外部世界保持着一种和谐共处的状态。这和西方康定斯基的热抽象,蒙德里安的冷抽象,以及后来衍生出来的形形色色的抽象艺术,乃至抽象表现主义艺术都有着质的不同,有着非常浓郁的东方韵味和非常饱满的东方文化精神。王怀庆以他特有的纯净空灵、带节奏感的空间分割,创造出非常独特的空间的意味,最终达到一种空间与时间上的超越——也可以说他对东方文化的神秘性和超越性进行了新的演绎。

很难用抽象、具象,写实、写意、表现这样一些我们常用的概念和术语来讨论王怀庆的绘画,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得到他作品的精神内核和老庄哲学、禅宗思想所孕育的精神文化高度统一。在这一层面上说,王怀庆的艺术也是在新文化语境下,对东方传统文化之老庄哲学、禅宗思想的一种新的演绎。

王怀庆的作品在当下的意义,就是对时间性和空间性的现代认知。它们能引发我们对时间性和空间性的思考。我想这应该是王怀庆的艺术在精神表达方面最值得称道的贡献。





王怀庆

1944年出生于北京,曾用名王怀。北京画院国家一级画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9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1981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1987年至1988年,美国俄克拉马荷城市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个展

2010

“走进故园——王怀庆艺术展”苏州博物馆  苏州

“走出故园——王怀庆艺术展”西雅图艺术博物馆  美国

2012

“一生万——王怀庆艺术展”北市立美术馆  

2015

“出山——王怀庆展”兵库县立美术馆  

2021

“纵横——王怀庆艺术展”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北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艺汇】油画语言的魅力——张新权2008-2018作品精选
【油画】戏梦光影—王珂
贺羽绘画
绘画:无人知晓
这样的当代油画作品,这种风格你喜欢吗?
王音 绘画 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