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书选读】约瑟夫·科苏斯《哲学之后的艺术》的重要性
userphoto

2022.12.09 上海

关注

约瑟夫·科苏斯《哲学之后的艺术》的重要性

(比利时)蒂埃利·德·迪弗 著

约瑟夫·科苏斯于1969年发表了一篇广为流传的宣言《哲学之后的艺术》,文中不仅没有费心思去防止形式主义意义上的审美判断,而且也没有阻止贾德所寻求的“有趣”或者“有趣性”(interestedness)。在趣味和类似的有趣之外,只保留定义(作为艺术的)艺术的一个循环命题:

艺术作品是一个同义反复,因为它是对艺术家意图的呈现,也就是,他是在说,那个特殊的艺术作品是艺术,而这只能意味者对艺术的一个定义。所以,这是艺术,先天地为真。

所以,特殊的形式品质,诸如一幅画的平面性,或者一个“特殊物品”的整个格式塔、冷酷无情的材料,都是多余的。从理想角度说,人们必然完全省掉物品,以排除逻辑或观念之外的任何判断的可能性:

没什么奇怪的是,带着最少固定形态学的艺术,是我们借以破解艺术这个通用词的性质的范例。

因此,科苏斯为艺术要求一个超越物性的、语言学性质的条件:

艺术作品是分析命题……人们开始认识到艺术的“艺术条件”是一种概念状态…换言之,关于艺术的命题不是事实的,而是语言学性质的——也就是说,它们不描述物质行为,甚至不描述心灵对象;它们在表达艺术的定义,或者艺术定义的形式结果。所以,我们可以说艺术在逻辑上起作用。

既然艺术是一个同义反复,那么对这个逻辑来说就没有特殊性,这既不依据一种媒介,也不依据脱离或附加于绘画和雕塑的一种新的,特殊的“能力范围”。科苏斯的概念论只考虑到一般艺术:

现在,成为艺术家意味着质疑艺术的本质(nature)。如果有人在质疑绘画的本质,他就不可能在质疑艺术的本质……因为艺术这个词是一般的,而绘画这个词是特殊的。绘画是一种艺术。

科苏斯《一把和三把椅子》

这就是为何称作绘画的“这种艺术”应该被摈弃,新的一般的概念艺术让它变得非法和陈腐。但是,一般越是彻底地与特殊相隔离,它同现代主义绘画,特别是同斯特拉黑色画和铝粉漆画的联系就越阴险地潜回文本中,以类似贾德的拒绝的外形潜回文本:

约翰斯和莱因哈特(Reinhardt)很可能是最后两位画家,也是最后两位合法的艺术家。

他在这里加上的附注里,回响着一个弗洛伊德式的口误:

当然还有斯特拉。但是斯特拉的作品由于要成为绘画而被大大弱化,贾德和其他艺术家很快就让它们显得陈腐。

科苏斯的拒绝甚至比他的“理论”更加挑明了这一点:概念艺术不是从极简艺术线性发展而来的,而是对源自单色画的那个困境的更彻底的重新修订,这迫使许多被格林伯格式学说喂养大、觉得不可能在斯特拉之后再继续画画——不管这是否有理——的画家,去区分现代主义和形式主义,并且依赖前者更优的逻辑去反驳后者。在《哲学之后的艺术》里,科苏斯无情地攻击格林伯格,控诉他是“趣味批评家”——这是真的;还拒绝他的形式主义,控诉他在接受“一种仅仅依赖于形态学根据的艺术定义”这是不公平的,因为格林伯格没有一种艺术定义。实际上,科苏斯从准单色画的另一位画家阿德·莱因哈特(此人与约翰斯一起是最后的画家,他也准备把他们看作合法的艺术家)那里得出自己的作为同义反复的艺术“定义”。但是,他更多的是从莱因哈特的写作和态度中,而非从他的绘画中,得出这个定义。人们能想象得到,由于来自文章的推断允许他绕过绘画,所以莱因哈特的“艺术中的艺术”作为“艺术本身”,很容易变成科苏斯的“艺术作为观念本身”。对特殊的否定显然对立于莱因哈特,就像它对立于斯特拉。

科苏斯作品

所以,概念艺术是对同样一种双重约束的另一种反应,60年代早期生活在纽约想要成为画家的人,口袋里揣着《艺术与文化》站在斯特拉的黑色画前,一定都会感觉到这一点。除了英国的“艺术与语言小组”(English group Ar-Language)的成员外,科苏斯在70年代早期是唯一的概念艺术的铁杆分子,而他所支持的那种概念艺术就是他本人所称的YCA(理论性概念艺术)(theoretical concep art),与他所贬称的SCA(风格化的概念艺术[stylistic conceptual art)那更诗意的标签相对立,不过,即使在并不分享科苏斯理论化倾向的概念艺术的代表中,之前是同家的艺术家的效量也相当可观。在1966—1968年间,在组约和其他地方,罗伯特·于奥(Robert Huot),约翰斯·巴尔代萨里(John Baldessari)、罗伯特·巴里、简·迪贝兹Jan Dibbets),梅尔·拉姆斯登(Mel Ramsden),劳伦斯·维纳,还有其他人在转向概念艺术之前,都制作出了“终极的”单色画,或者在空白画布上实行变化。他们的概念作品,只有参照被抛弃的技巧和绘画的媒介,才可以理解并得到评价,但这些艺术家的不幸是,绘画媒介恰恰是他们要逃避的东西,因为他们让作品基于现代主义绘画的“逻辑”,同时又拒绝让作品像绘画那样得到审美上的评价。有时候,就像维纳在他的《特殊声明》(Specific Statements)和《一般声明》(General Statements)中所做的区分,他们明确地参照了决定60年代艺术的那个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转变。人们总是根据从形式实验到概念探索的变化来解释这个转变。它实际是什么从来没有获得理解。直到现在,一般艺术——这个称号最适合近期以阿兰·麦克科勒姆(Allan McCollum)、哈伊姆·斯泰因巴赫(Haim Steinbach)、杰夫·昆斯(Jeff Koons)为代表的趋势,他们都在制作“一般物品”都还以其余绪搅起与格林伯格式形式主义的未决的争论。

虽然科苏斯很少被当作所有概念艺术家的发言人,但是他1969年的宣言《哲学之后的艺术》是这场未决争论的典型状态。这篇文章虽自利自为,令人厌恶,但他的推理在某种程度上是毫无瑕疵的,把贾德对形式主义的逃离推向其逻辑上的极致。“始自哲学家康德的那种自我批判倾向的强化和加剧”(格林伯格谓之现代主义),在科苏斯的同义反复中已经兜了一圈。从现代主义对于形式主义的这个荒谬胜利来看,人们可能认为科苏斯的最后结论会断定艺术的终结。完全不是如此。那篇文章反而宣布“哲学的终结和艺术的开始”。这可能意味着两件事——存在一种绝对的“美学与艺术的区分”,艺术现在等同于“艺术理论”,而美学归于趣味领域;这种区分有一个绝对的历史开端:

艺术功能作为一个问题,首先由马塞尔·杜尚提出。事实上,正是杜尚,我们才能信赖地赋予艺术以同一性……随着独立的现成品的出现,艺术把焦点从语言形式转到所叙说的东西上。这意味着,它把艺术的本质从形态学问题变成功能问题……(杜尚之后的)所有艺术(在本质上)都是概念的,因为艺术只在概念意义上存在。

编者注:本文题目为编者所加。该文为《杜尚之后的康德》中内容,该书由蒂埃利·德·迪弗著,沈语冰、张晓剑、陶铮译,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4年版。

编辑:zhutoumeire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约瑟夫·科苏斯的作品《一把和三把椅子》 | 一件作品
为何迷恋文字的人颠覆了艺术史?
当代艺术关键词100(系列)观念艺术
皮埃尔·约瑟夫·奥利弗·科曼斯的绘画
古风油画美人,细腻迷人,︱皮埃尔·约瑟夫·奥利弗·科曼斯的绘画
《图像与意义:英美现代艺术史论》丨学案与史学史的合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