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渊青:一笔,有劲

黄渊青:一笔,有劲 

不管是认识黄渊青之前,还是在认识之后,都知道他是一个“有劲”的人。

记得最早认识黄渊青是从朋友圈开始的,有不少人收藏了他的作品,或者是黄老师的学生、是朋友。有一位画廊主还说黄渊青是他最喜欢的当代艺术家,因为首先,他是非常有趣的人。

有趣,确实是难得的。尤其是在这个套路遍地的世界。

但与此同时,有趣又被滥用了;当愈来愈多的人把“有趣”挂在嘴边,那么这就成了一件“try to be funny”的事情了。

那我们就不谈这个词儿了。但是黄渊青的作品确实有趣、有劲——有嚼劲儿。

采访那天,甫一踏进工作室,迎面就是一幅令人颇为忍俊不禁的水墨“涂鸦”——“这是手稿吗?”“画完了,这不都裱好框啦!”“看起来画得很开心,估计也是一口气画完的吧?”“那倒不是,诶,我就是画了几笔,放在一边,过阵子再画几笔……你看,都叠在一起了,就成这样了。”——什么事情都不说透,也不会一下子看透,留个空间。其画如其人。

《字与图 1》  87×32cm  水墨宣纸 2015年

比起已成他艺术名片的抽象油画,我倒觉得这些类似“覆盖”的行为艺术的水墨作品里,有黄渊青更多的小秘密。不过他暂时先不说太多,希望看的人自己能“咀嚼”最好。

《今年》 70 × 53 cm  水墨宣纸 2015-2017年

问起日常创作的灵感?黄渊青认真想了一会说,还真没有刻意去想灵感的事情,创作对他来说就是一种“画”,很自然而然的日常,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日常。所以很多人会好奇当年学微博理论与技术的理工科生怎么会跑去画画,其实他从小就写书法了,喜欢文艺之事。所以跨学科的学习对他来说对拓展艺术的视野极有帮助。

黄渊青油画作品细节的笔触

其实黄渊青是反想法、反观念的——对,看起来这很不“当代”。比如灵感啊观念啊,黄渊青更愿意谈实在的线条、笔法。

至于看起来很当代的“抽象艺术家”这个头衔,黄渊青也是淡淡地笑笑,问我:“你觉得呢?”

“大家都这么说。”我耸耸肩——因为我一向不喜欢拿学科分类式的头衔去套在某个艺术家头上的。

“嗯,其实我觉得并不怎么‘抽象’,我画的都是很实在的东西,有逻辑性。”这句话很显得他是理工科生出身的背景。

由逻辑牵引笔触,辅以意外。那些小意外就像小花火,令人惊喜。

“我画的时候并不会去想‘抽象’是怎么回事,所以你若问我什么是抽象我也说不清楚,所以是不是‘抽象’不重要。” ——即便如此,黄渊青依旧是中国当代艺术诠释“抽象艺术”的极佳案例。

《杂花图1》  70 ×85cm  水墨宣纸  2017 年

他和我聊得最多的就是中国画里的线条,一根线条就是一番乾坤,就是“一笔”,非常妙。线条本身会说话。

他欣赏石涛、黄宾虹,喜欢关良。你们觉得黄宾虹是“抽象”画家吗?——这个问题用在黄渊青这里,是一样的道理。关键不是你是怎样的风格,而是你在画什么。

黄渊青的油画作品

而熟练用油画画着“线条”的黄渊青,对材料的最大体会就是画在宣纸上,笔墨是渗透进去的,是“沉”是“含蓄”;而西方的油画画布,颜料是浮在画布上的,是“叠加”是“对抗”——呼应前面提到的“覆盖”——可见黄渊青艺术中一脉相承的思想,不应材质而有改变。

黄渊青的小楷,一定程度上已经经过艺术家的转换

前不久,艺术门画廊携黄渊青作品亮相香港毕打行空间,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同期。而在4月19-21日的德国科隆艺博会中,也将亮相。

艺术门香港毕打行空间现场

他不急不缓,沏着茶,聊着天。不装,不精明,倒是有上海人的实在和笃定。其实,拜访黄渊青工作室之前,我真的很担心他会和我大聊特聊什么是抽象艺术。之前碰到过不少所谓圈内“大咖”,聊得起劲了,总会把100年前的杜尚们拎出来说事儿,最后“得意洋洋”反问大家——“你们都没真正看懂杜尚的艺术到底伟大在哪里,诶,你们说说呀”——可是杜尚根本没把自己当艺术家好吗,他老人家的心思全在国际象棋上啊……

油画作品的细节笔触是很有“嚼劲”的

其实对于我们中国的当代艺术家而言,若要研究20世纪以来的现代艺术发展,与其想破脑汁去搞清楚杜尚的小便池为什么火(杜尚真的是下象棋的!),不如想想我们自己的视觉艺术走到20世纪,是怎样的发展?除了徐悲鸿引进的素描,除了留法派和留日派带回国的风风火火的技法变革,我们的艺术难道就没有从自身的形式和风格变法、从而走出新意的艺术家吗?有,我认为黄宾虹就是一个伟大的例子——肯定也不止我一个人认为。

提黄宾虹,并不是跑题。 而是提请一个语境,就是我们该如何看待诸如黄渊青这样也被冠以“中西结合”的艺术家的作品。如果仅仅是他用油画画笔写书法之类的说辞——现在也是表层化、符号化了。

黄渊青油画作品的细节笔触

而黄渊青表示,其实西方油画在我们眼里也被符号化了,我们以为他们不懂笔法,其实他们很讲究笔法,特别是法国人。而且,西方人普遍不需要特地去学传统——他们从小接受出色的美术馆教育暂且不说,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他们从小上教堂,有一种信仰的根基。相反,当代中国很多时候反而是离传统远了,所以现在我们要重提复兴传统,就是再不提就晚了,跑太远了。黄渊青认为,其实艺术没有“古今中外”之分,只有好和不好。就像黄宾虹自己当年在无锡国专做的演讲时所言:“西画家看不起国画家,国画家也看不起西画家,这是不合理的;其实中西绘画在最高层次上是相同的,他们之所以会彼此瞧不上,是因为还没有达到最高层次。”

黄渊青工作室

也问起黄渊青是否对灰蓝色调子有偏爱?他倒是没有发现这一点。因为觉得自己创作的时候颜色很多,并没有挑。当然他有自己固定的色彩搭配喜好——他认为颜色并不是独自存在的,而是搭配出来的效果。他对色彩搭配是有研究的。

《夏日》 86 × 34cm   水墨宣纸 2016年

中国画自古轻视材料,认为纸张本身就有“空间”而不是要刻意用透视去体现出来。而他希望的、也是正在实践的是将中国画特有的线条表现出力量和结构。黄渊青也会继续他的书法实践,不管是在哪种媒介上。这是一个经年累月的过程,是一场场的行为和覆盖,是一个连续性的实践过程。黄渊青总是不急不缓。

一席谈为尽兴,下回,想和黄老师多聊聊星座。

关于艺术家:

1963年出生于上海,中国当代抽象绘画领域的代表性艺术家。1985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系微博理论专业,后在上海师范大学进修二年。在求学期间黄渊青深受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和中国传统书法影响。他在1980年代对中国书法的开放性和自由主义的态度,再融合西方油画技法,让他创作出属于中国当代的「抽象书法」。

文:林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油画】黄建南艺术作品中的纯粹与本真,雅逸和拙,朴拙中寓雅,逸中求朴
水墨与油画的界限消失
读者欣赏·大师巨匠
【聚焦名家·常青】中国当代实力派艺术家系列报道常青作品第二辑(水墨篇)
东方艺术·大家|星推荐·王轶琼
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名家邀请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