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蜂巢访谈 | 隆中对:卜镝 · 刘野 · 郝量三人谈

卜 镝   2016

Bu Di  2016

艺术家| Artist:卜镝 | Bu Di

开幕时间| Opening:2016.9.30 16:00

展览时间| Exhibition Dates:

9.30.2016 - 11.3.2016


隆中对

卜镝 · 刘野 · 郝量三人谈

刘野:儿童期对成年期的影响,不管是有意识或是无意识状态,都是非常重要的。你很小的时候就全国成名,我记得大概7、8岁。你自己如何看待在儿童时期的绘画经验?

卜镝:三岁开始,从事美术教学的父亲按照他的方式,培养引导我开始学习绘画,方法之一就是阅读。我从小看保罗·克利的画册,那时也没有说一定可以理解,但他作品中的纯真感,对当时还是儿童的我而言,距离很近,有契合度,同时通过简单的线条,我有能力达到表达的相似度。

对我影响很深的艺术家还有米罗和张光宇。米罗《农场》的图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可以将现实中的农庄、植物、土地甚至田埂和昆虫都归纳到他个人的语言之中。而张光宇的《大闹天宫》和《西行漫记》,完成了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归纳到他的视觉系统之中。

小时候并不愿意出名,出名都是压力,随之而来的还有任务,比如在学校画板报、在少年宫绘画表演种种,因此少了很多其他孩子游戏的时间。


张光宇《西行漫记》封面  

郝量你的艺术启蒙和很多人不同。在中国,解放后学院系统内的启蒙教育属于苏派,是以素描、色彩、速写、创作为训练系统,而你由于家学的缘故,则直接进入了现代主义的范畴,而后又没有经历所谓学院教育。这些经历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卜镝:最初接触并不了解现代主义,但确实是世界美术史发展之中最为成立的,那时更多的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接受信息。

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院教育,80年代末,受社会事件的影响,留学不成也错过了考美院的机会。我也为考美院做过准备,在地下班画过素描。那时很反叛,受了米罗的造型影响,完成的素描作品不是考前培训那套体系,老师认为这样行不通,我却反问老师,“你知道米罗吗?”。

 


米罗《农场》 胡安.米罗Joan Miró(1893-1983年)

刘野:因为你父亲的原因,你虽然没有接受学院的教育,但在家里受到了专业的艺术影响,而且是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这在那个信息匮乏的年代是非常不寻常的。

郝量:你的父亲卜维勤对你影响很大?

卜镝:绘画是一件艰苦的事情,家里得有人鼓励你,不鼓励就放弃了。

刘野80年代时,卜镝的父亲编了几套书,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个是《肯特版画选集》,还有比利时的艺术家麦斯·莱勒的版画集,我至今还保留着这些书。从书籍装帧的角度看,这些书也非常好看。


《肯特版画选集》  编者:卜维勤

卜镝:麦斯·莱勒比珂勒惠支的作品更打动我的是天真的那部分。我父亲早年还编辑过《毕加索陶器艺术》,那时中国对毕加索的介绍还很少。

回到为什么喜欢张光宇的作品,最欣赏的还是他的概括能力。我也很喜欢古埃及时期的造型语言,也是高度概括。直到现在,我的绘画也没能脱离他们的影响。


《毕加索陶器艺术》 编者:卜维

刘野:这也是一个人的知识背景,因为你是喜欢古物的人,对古文明非常感兴趣。而且你对于中国文物的收藏,都是从西方视野进入中国的文明的理解,并非是中国传统中生长出来的,很不一样。张光宇那一代艺术家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也非常了解现代主义艺术。

卜镝:相比古罗马的雕塑,为什么童年更喜欢古埃及的艺术,一方面古埃及艺术二维平面的部分更吸引我;另一方面是线条或者说是线描的模拟与完成度更高。小时候在北京的首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第一次看到大量的国外的画册,尤其一本介绍埃及图腾卡门的画册,特别喜欢,就从临摹开始;之后还临摹过北魏线描,图像都是棺床上的线刻。这种用线造型的方式,从童年时最初的便捷延续到现在。

童年不断重复的某些行为,或许会在某个阶段暂时消失,但最后还是会生长出来。最初绘画的训练,就是把这张画画满。对于至今,我不会逃离特别满的画面结构,回头看,这种绘画特征与童年的经验不无关联。


卜镝/ Bu Di 

2015-3#

2015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0×200cm

郝量:卜镝的绘画方法与当下的流行不同,区别于来源自图像的构成方式,更是一种独立的组织画面的语言。

刘野:卜镝是用自己的方法论翻译世界,同时用现实来翻译他自己的方式。他会使用现实中的某些对应物,但仅仅作为一个辅助翻译的方法。

卜镝:我其实挺反对用图像绘画,这是一种过于容易的方式。作为现成的方式,可以对任何图像进行套用和修改。有一阶段的绘画,我是从局部开始,不断蔓延生长,然后往回收,再进行调整。


卜镝/ Bu Di 

2016-6#

2016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0×200cm

郝量:阅读你的绘画,令我联想到中国传统的画法。在文人画中,很多大家的方法论成立,核心就在于收缩画面的绘画能力。如董其昌、王原祁都是从局部开始推导,所以他们很多作品一定是要布局布满,依靠其中的咬合关系来平衡画面。这与你的绘画有相似之处。

卜镝:咬合这个词特别准确。那天我们看的王原祁作品,中景之中的某座山似乎是多余的,但在整体画面中恰到好处,因为之间是存在推进关系的。其实就是一种综合知识的能力,对世界的理解力建立在文学、音律等之上。


卜镝/ Bu Di 

2015-10#

2015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0×200cm

刘野:世界只是卜镝的一个借口。题材对他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他不需要在现实中找到自己的感受。卜镝是先决定要画画,然后转去现实中寻找借口。是生活模仿艺术,而不是艺术模仿生活。

郝量:文人画是将元明时期的传统与对自然的尊重极端化。元时期的绘画还没有成熟,依旧依靠现实世界带来的提示。中国绘画到后期程式化之后,方法论本身变得很重要。往往西方很多艺术家,也是先认定了方法,并不认定要画的对象是什么。

卜镝:回到自己的绘画,在基本形的构建中,比如在局部寻找方块结构,是因为两个方块最容易产生某种对比关系。如保罗·克利的绘画,其间看似都是小方块,但其中已然存在着明暗和对比关系。我在绘画中也会去寻找这种关系。

郝量:这就好似特定的细胞组织,你将所有内容都翻译成细胞,这是你理解的绘画语言。看你近三年的创作,似乎从组织编织的绘画方式,越来越走向归纳,在近期的工作中,更为明确。

刘野:归纳,就是画面元素之间建立关联。我感到卜镝绘画的关联性是建立在复杂和间接的基础上,有时甚至表现为冲突,画面的元素没有用简化的方法处理,保留了画面的丰富性。

卜镝:所谓归纳,不是少,而是隐藏在画面之后,完成某种程度的少,可能引发更多的感受,这就是绘画的魅力。


卜镝/ Bu Di 

2015-13#

2015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0×180cm

郝量:近期作品中,画面看似抽象的结构,其间夹杂一些具象的物,画面之中往往峰回路转,其中的层次更为丰富。

刘野:有些接近中国古代文人造园的理念。

卜镝:对,用中国古代文人造园的理念营造画面结构和线索。我也参照宋元绘画,中国中世纪宋元对世界的理解力是最强的。我会思考,如果将宋元时理解世界的方式放置在今天,我应该如何应对?在有的画面中,我会去按照雕塑的方式绘画,看似完成一个雕塑的大结构,实际是按照平面处理的。绘画完成了我对头脑中对所有事物反射结果的影像过程。同时,云、山石、树木在头脑中是流动的,如云遮盖了山,又露出。我在平面之中完成这一过程,头脑中变化的影像是我创作的过程。


卜镝/ Bu Di 

2016-4#

2016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180×180cm

郝量:还有一点变化,以前你特别重氛围,而在这三年的作品中,似乎在去氛围化,画得特扎实,但其中能感受到掌控力的变化。又是如何从之前那么成熟的语言推至现在的方法的?

卜镝:对别人和自己都特别喜欢的画我一只保持警惕,得心应手的事不爱做。我拿这辈子做绘画这件事,就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最初从线条方式入手,之后觉得形成某种趣味化的特征,个人语言鲜明,但发展一段时间,发现趣味化对我来说依旧不够严肃,其中自由设想的成分太多了,缺少相对的控制。艰难感对我而言,挺珍贵的。对于线条的熟练和能力,是从童年就开始训练,而产生影响的,但我也始终想同熟练与惯性保持距离。

刘野:我觉得卜镝最本质的变化,还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从最初根据自己天生习惯性的绘画,到深入之后,完成理性的思考,和更高的追求。人类的自然属性不一定是最有价值的,有时就是需要斗争。从某种程度而言,我认为他现在进入一个相对理性的阶段,开始试图归纳,让画面叙述感降低,这都是感性升华后对理性的需要。当一个艺术家不仅仅依靠感性来工作的时候,就说明他到了另一个阶段。

郝量:之前画面的感性,在我看来,有时显得太过冗长,其中叙事的层次显得单薄。但现在的画面中,有一种峰回路转的余地,叙事感更为丰富。而且我觉得卜镝是一个感性且很强大的人,能量不停燃烧。我跟他接触了几年,发现他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质,反而是学院出来的艺术家不具备的,就是学习能力。很多人对于绘画和艺术的认知在学院的那几年就已经止步。而卜镝所有的工作都是在不停的进行图像和方法上的更改。


卜镝/ Bu Di 

2014-11#

2014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180×180cm

刘野:这就涉及到一个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问题。学院的学习是一种被动学习,所以大部分艺术家,经过多年学院被动甚至很糟糕的学习以后,其实丧失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卜镝虽然意外没有接受学院教育,但最后对他并不是一个坏事,因为他一生都要靠主动学习来使自己进步,需要调动自己的感受力的一面。然后不断观察,他并不是迎合某种学院的标准。或许对于他来讲,虽然中央美院不是他的学校,但是或许,MoMA的展厅就是他的课堂。

郝量:由于你这种学习轨迹,我发现你的收藏趣味也和很多人不同。收藏古代艺术的藏家基本上分两种,一是宫廷趣味,对于豪华和权利的享受,二是文人文脉。而你更倾向于一种融合式的趣味。你收藏石刻、珐琅器,同时也收藏造像。

卜镝:收藏是对一段历史的了解。我更喜欢碰撞产生的美学作品,如丝绸之路艺术是民族融合之下的文化产物;佛教艺术也是因无意识的交流而形成现在的面貌的。我只按照自己的审美趣味收藏,不局限于年代、材料、工艺这些线索。

郝量:恰恰是因为这种趣味,或许,你画面中吸纳中国传统绘画时显得更为含蓄和隐晦。我特别反对对于传统绘画表面效果的直接模仿,这种停留在图像变换的状态是一种特别危险的东西。但我在你的画中,分别看到董其昌、范宽的影子,有一种对于空间营造方式和节奏的含蓄探讨。

卜镝:我尽量避免东方图示和东方情节。画山也不是山。我的绘画中,有些可以看到传统绘画的山法,甚至细节的皴法。但回看传统艺术家,如董其昌,是活在16世纪的人,没见过今天的艺术。我们在当下看过这么多新的东西,不能简单的往回找,应该思考他们身处时代对世界的理解和其掌握的规律。另一个原因,是我不愿意用某一件作品去说明传统,我是把绘画这件事,拿后半辈子干,这件事比画一张画重要。


卜镝/ Bu Di 

2016-2#

2016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0×200cm

刘野:文明之间的交融,是一件有挑战意义的事情。如果王原祁能见到凡艾克的绘画,是否会成为更伟大的画家呢?

郝量:你有一个工作上的特征和当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工作方式不同。大家现在讨论所谓绘画,或是讨论现实与历史,或是从知识及理论生成的方式切入。而你的工作方法,我个人认为更接近于现代主义画家的工作方法,与形式和美术史的关系更加紧密。

卜镝:最近看吕克·图伊曼斯的书,他谈他要逃离现代主义。对我而言,中国的传统都还没梳理清楚,现在就要往出跳,目前我还没有这个能力。传统有着强大的基础,才有今天的艺术。我也观察当下的艺术,如影像、新媒体,但与我的关系仅仅存在于补课性的梳理。我对于传统的观察,并不意味着我一定要逃避到自然主义之中,再造传统绘画中的具体情境,我更愿意进入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中,重新思考。

原本我认为,创作是一个发现的过程,现在,我觉得创作是建立在对各种知识的综合理解的具体反映上。

刘野:有效率的方法不一定是有价值的方法。很多人临摹中国画的效果,就看似成为一种具有合理性的有中国特点的方式。我认为,这种思路还是惰性在起作用。这种套路,既好解释,有明确的概念,又比较容易取得效果。像卜镝,他从根源去探索,选择了一条困难的路。作为一个艺术家,不要去寻找容易的解决方案而是应该多设置一些障碍,生命力会更强。卜镝的绘画或许不完美,但同时具有一种开放性和可能性,比那些貌似已经完美了、没有可能性的作品,更有期待。

郝量:比起展示框架清晰的近期作品,你更看重展示作品线索的完整性。

卜镝:这与工作方法相关,其中存在一种生成感,自身的经验和新加入的思考是被压制与消化吸收的过程,阅读的内容不同,在画面的体现也就不同。绘画是无法欺骗人的,知识量及理解度能否与世界对等对话,就在画面之中。画画首先不能骗自己,到一定程度,顺手顺心之后就会变得自欺欺人。好作品是拿生命耗出来的。


卜镝/ Bu Di 

2015-7#

2015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180×200cm

刘野:艺术是一个游戏,但不是一个那么容易玩的游戏。艺术和人的内心最深处发生关系,而人的内心就是一个无穷无尽的黑洞。

郝量:艺术家的可贵之处,就是一辈子只干一件事。有些人或许是打深井,而有些则属于开疆拓土型。

我觉得,绘画是在艺术的门类中,是最有伦理观的。美丑、结构、形式、平衡,经过上千年中每个时代在调整修正又回归。所以,关于绘画的判断是复杂的,不是一个简单好恶就可以定义的。也不是建立在审美趣味上,通过协调社会资源,就能达成的。

卜镝:绘画不能偷手。中国传统说,绘画是看个人的修养的体现。过程中,会有错误,要有进一步的解决方案,这都是建立在固有经验判断之下的,有些步骤是无法跨过的。

一个艺术家,一生都要学习,工作也是学习的一种方法,只有死亡以后,才停止学习。而不是从一开始就找到一个完美的结果,然后一生享受这种完美。艺术是一个需要不断修正自己的过程。最典型的是马列维奇,当他走到黑色方块时,到达了极致,但他没有停止享受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是往回走。


卜镝/ Bu Di 

2015-11#

2015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0×200cm

郝量:我有一个个人的看法,我自己特别反对或者抵触绘画过度理论化或过度庸俗化/普及化,这两个极端都是病。绘画是有门槛的,这才是绘画的生命力所在。

刘野:过度理论化会导致绘画过于概念,失去生命力。过度普及化又会是绘画沦为一种娱乐工具。

卜镝:真正形而上的绘画,一定是少数人的。那些发自内心对社会和世界的理解的变化,投射到了绘画之中。随着美术史的书写,而成为后人所看到的,这之中也会发生偏差和选择。

郝量:我很爱看古代画家自己写的画论,非常朴素,中国文人画的讨论方法其实很接近后现代之后的理论结构,并不明确,但都是内处自发产生的。艺术讨论有时候特像什么?隆中对,诸葛亮见刘备,都得是内行,从而达成共识。

刘野:中国古代画家的画论是一种非常朴素的哲学,而西方艺术家的理论更像是一种宣言。但无论如何,面对绘画,文字都是如此苍白。

卜镝:绘画是一门语言,但是它没法翻译,得自己理解,不能完全靠另外一种艺术形式翻译出来。

刘野:所有艺术形式之间,都无法替代。



艺术家简介 | About the Artist 

字输入文字

卜镝,生于1970年,自幼随父习画,受益终生。九岁时出版了第一本中国儿童画集,十六岁时在香港展览中心举办了对儿童及少年时期绘画创作的回顾展览。他也曾经历过一定程度的学院式训练,但禀赋让他与当时推崇的苏派绘画与现实主义艺术趣味保持了距离。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传统和古美术鉴赏的历练同时影响了卜镝;近几年,卜镝更专注于将自己对东方文化及艺术的理解及感悟用架上绘画的形式创作表现出来。

艺术家简介 | About the Artist 

刘野,生于1964年,他的绘画以一种童话般趋于透明、而又散发着色欲的语言,结合了西方抽象艺术中那份宁静的秩序感,在画面中逐渐地抽离了沉重、喧嚣得令人窒息的现实外壳,勾现出一种生命本身的脆弱、静谧与梦想。刘野式的抽象化并非对于物像的祛除,亦非生命原始冲动的解体,它可以视为个人对宇宙神秘性与静谧感的精神渴求经由抽象的结构流转到具像之中。




艺术家简介 | About the Artist 

郝量,生于1983年,因为年少时对古籍和玄幻的喜爱,郝量的艺术一直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吸取养分。他以绘画重述文本,以一种演绎的方式回望传统,而这便是他创作题旨的双重性所在:放大了玄幻叙事的小传统,同时追问了水墨本体的奥妙。他坚持传统绢本画制作,在画面中运用更多符号化的语言形式,赋予水、花、人、石更深的寓意,在残损的画面之中传达出当代人与传统文化似远又近的距离感。


编辑/ Editor: 徐烨 /  Yoyo Xu


当前展览 | Exhibitions on show: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Hiv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坐落于北京市798艺术区内,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拥有五个标准展厅,是中国最具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当代艺术机构之一。作为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机构,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旨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实现跨文化、超视域的多元话语交互,希望以优质的展览及艺术顾问服务构建中国最专业、权威的当代艺术机构,促进艺术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Hiv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was founded by XIA Jifeng and stated to operate as a gallery in 2013. Located in the renowned 798 Art Zone in Beijing, the gallery owns five exhibition spaces in a 4000m2 building. By representing outstanding artists and providing high quality artconsultant service, Hiv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is committed to building itself as one of the most professional contemporary art galleries in mainland China.

www.hiveart.cn

官方微信:HIVEART

官方微博:@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Instagram&Facebook: @hiveartcenter

电话/ Tel.86 59789531/30 传真/ Fax.86 10 5978 9536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06

E06,798 Art Zone,No.4 Jiuxianqiao Rd.,Beijing,China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郝量谈展览“秋思” | ARTFORUM采访
北京通州书画院院长郝邦义:章法笔墨结构所形成的意象 是中国画的本质
《艺展中国》郝跃先·一位首创在铝板上用丙烯作画的艺术家
摄影纪实之一 长城魂 行走长城绘画巡回展走进华中小镇
【Hi对话】陈飞×郝量晋级职业艺术家必须知道的N件事
水彩里的万里风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