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屋·老树

每次回老家,我都要去看看那栋破旧不堪的老屋,看看那棵饱经风霜的老树,看看那生我养我的地方。

老屋以前是三间土坯茅草房,前后墙以及东西两山墙都是用“土砖”垒起来的,即墨方言称为墼(ji)。记得爸爸说过,五八年我爷爷复员回家后,将老屋翻修过一次,从后墙地基到小平口改用三层石头,东山墙则全改用石头砌筑,屋顶北面因为临街改为青瓦,南侧还是茅草。

记忆中的老屋前窗稍大点,黑色木框,后窗更小。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当年还在院子里盖了三间东厢房,南两间爸妈居住,北一间为大门连过洞。夏天,我们一家人经常在这里吃午饭,那时最好吃的饭就是妈妈做的手擀面、奶奶做的“古扎汤”。这三间老房子虽然简陋破败,却孕育了我最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老树有两棵,都是槐树。一棵在我家院子里,另外一棵在三爷爷的后院里,两棵老树分别在后院的两头,已经二百六十多年了。老树的主干部分已经干枯,但这丝毫不影响它年年抽枝发芽,每年夏季,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树冠特别大,能遮住多半条大街,很多外村人到即墨城赶大集经过村子时经常到我家大槐树下乘凉歇脚。为此,我爷爷在大树下放了两块大青石供路人休息。每当有路人在此休息,我爷爷奶奶就会端出水来给过路的人解渴,我们家是四村八疃有名的“大槐树里头”。

记得小时候爷爷经常给我讲老屋的故事,这幢老屋是他在跟其他兄弟分家抓阄抓来的。这幢老屋,可以说是风水宝地,六十代,我们家出了高中生,就是我的爸爸。在那个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年代还能上学读书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到了八零年左右,我的叔叔考上了大专,也是让我们全家为之高兴。其实,我认为真正的风水来自优良的家风:家庭和睦,做人厚道,与人为善,淳朴善良。

奶奶经常给我讲老树的故事,六零年闹饥荒时,多亏屋后院的那棵老槐树养活我们全家,当时没有吃的,靠着老树的树叶以及挖野菜维系生活,得以生存下来。所以,我们全家对那棵老树有着特殊的情感。

那些年,爸爸在村里的学校教书,妈妈和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从年头到年尾洗衣做饭 、下地干活、伺候公婆,还要喂鸡喂猪,从来没有闲时候。父慈子孝,和睦相处,一家人在老屋里度过了一段温馨快乐的时光。

结婚以后,我一直在城里居住。好像是在婚后第二年的冬天,爸爸突然来电话说:“老屋着火了!”声音中带着伤感、无奈、沧桑。我有些无语,竟然不知道怎样安慰父亲,更没有将这件事情告诉八十高龄的爷爷,因为我知道爷爷对老屋的感情是无法用文字来形容的。

婚后回家的次数少了许多,但每次带着妻子闺女回家,总是情不自禁的走向那幢老屋。说是老屋,实际上经过那次火灾已经变的面目全非。我站在废墟上给妻子、女儿讲老屋、老槐树的故事,讲我曾经在这里生活了十年、父辈们在这里生活了四十年、爷爷奶奶在这里生活了近六十年。

后来据妈妈说,爷爷从青岛回老家后曾经在老屋面前站了很久,默默无言,老泪纵横。再后来我回家看望爷爷奶奶时,爷爷经常跟我说的一句话就是:有条件时把老屋盖起来吧。

其实父亲对老屋同样有着深厚的感情,毕竟在这几间房子里生活了四十多年。在老屋读书、娶妻生子、靠教书育人来维持全家生计。记得我们搬到新房子后,老屋因年久经不住风雨侵袭的时候,父亲还经常组织邻居们进行维修,抢救那棵爷爷的爷爷都记不清年代的老树。

父亲很少提起老屋,可能上次老屋失火在他心里已经成为永远的痛。从此大家不愿意再提此事。

一晃又过去了许多年,爷爷奶奶先后过世,母亲也已于七年前去世。

老屋如爷爷所愿,已经翻新,而那棵老树,每年都会发出新绿,散发勃勃生机。

虽然我们不在老家,但老屋、老树却一直在我们心里,被我们用温情层层包裹,妥帖的安放,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因为那里是生养我们的地方,那里曾经有最美的人间烟火,那里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记忆。

而关于老屋、老树的故事,我们也将一年年、一代代的讲下去......

作者:王胜勋,七零后 ,老家即墨,现居青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树,老屋,老狗 | 作者:唐友明
【乡愁】晚秋 | 老屋
思远朗诵 《又见槐花香 》 作者:碑林路人
老屋
【灵璧美文】爷爷和他的房子
家乡的槐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