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间中医“竹梯”(26)精气神学说(三)

   

4、民间中医的神与魂魄


(1)民间医学源于天地日月:

我们的祖先将太阳真气(能量)称为“阳”,把月亮真气(雨露)称为“阴”,并联系人体阴阳之气的特点、量的多少、光的强弱,运动时间等方面,分成一阳、二阳、三阳;一阴、二阴、三阴六个层次来讨论。


《黄帝内经》记载:“厥阴为一阴,少阴为二阴,太阴为三阴;少阳为一阳,阳明为二阳,太阳为三阳”,是为三阴三阳学说,后世医家一直遵循发挥。

东汉名医张仲景在著《伤寒论》时,据“三阴三阳学说”将治疗“大流行传染病”的经验总结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辨证”系统。一部《伤寒论》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将中医推向了一个历史新高点,因此,他也被誉为“医中之圣”。


这个“三阴三阳”就是无形的多维信息系统:正能量、免疫力是阳、是神;负能量,病原体为阴、为鬼。道医又把这三大病因称为“三尸虫”(比喻为隐藏在意识形态的寄生虫),专门吃耗人体的精气神(正能量)
古圣先贤凭内观察觉和形象比喻定为:上焦的尸虫如瓢虫取名彭琚 ;中焦的尸虫如蚁虫取名为彭质;下焦的尸虫如蛴螬取名为彭育(如下图所示)


并指出这三种“尸虫”(病因)的主子就是“贪欲”。分工为:上尸贪宝物,私心特重,见人家有好的东西都想变为自己的;中尸贪吃喝,只要是不出钱的美味佳肴,都想大吃大喝;下尸贪美色,看到美男美女,都想占为己有。

大意是说,人的欲望越多,“三虫”就越多,相应的精、气、神耗费就越大。为了治这些病,古圣先贤总结了许多经典大药。如《黄帝内经》、老子《道德经》、《太上感应篇》、《孝经》、《因果录》等等,即现在的传统文化。

以此“经典大药”来对照,今天被“三虫”侵害的“病人”更多了,贪钱贪物的贪官,多为财富而“病”死;贪吃贪喝的奸人,多为“富贵病”而“病”死;贪色过度的风流人物,多为虚寒癌症而短寿。其病例不胜枚举……


中医认为,这些人生来均健康聪明,只因脾藏意”,藏的是恶意,利欲熏心,一意不择手段,奋力攀升;只想一夜暴富,不要底线。导致正能量耗尽,这不等于自招“万虫吃耗”他(她)的精气神吗? 

中医主张治未病,就是防范于未然,防止精气神受到伤耗;中医提倡养生,就是养护生命正能量;过去称职业医人为“先生”,昭示提醒医生“先保护患者生机”(免疫力),而不是“找病治病”、更不是“以药行商”。

2)民间医对神与魂魄的理解


古中医善于内观技术,诊病以内观技术,从形象看神气,分辨、预测主体的生机趋势;“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癥结”(《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先生全靠治病的内功艺术,得心应手,奥妙无穷而成为国医大家,绝不是靠“证书”为业。

药也有神气之说:中药的寒热(阴阳)性味呈一种真气,经过“君、臣、佐、使一锅熬”而成汤剂服下后,药气马上“归经”运动,靶向性地在人体病结部位发挥作用,会使病灶处经络豁然贯通,这种真气或叫“神”。


《黄帝内经》说“得神者生,失神者死”“心藏神,心为君主之官”。由此,神也可看做是心功能但这个不仅仅是心脏,而是心态、意志、情绪;这个神是否能够独立存在?民间医认为可以,但需要长期修炼……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肝藏魂,肺藏魄”,是说分别是肺的功能。民俗有三魂七魄的说法,传统九宫图是左三右七,中医生理相应是左肝三魂右肺七魄“太极”所示的宇宙气候运转是左升右降,中医生理相应是肝气宜升,肺气宜降,这都是天人相应的


五脏五神中其它两神”,是后天生成的,后天肌肉和脑髓(对应脾肾)发育完全后,才有意志(意识现。神魂魄意志是五分法,古典是“形与神俱”的两分法所以,这里的题目只讨论神与魂魄。

从古人造字来看:字象征云气一个人的精神清明,如云气蒸蒸上升便是魂。在白天的活动谓之精神在梦中的活动便是灵魂。


”字形声会意。在肉体生命中的活动力,包括荷尔蒙、维他命维你命、维我命的气肌肉蛋白质等,加起来就是它的作用。俗话说一个人气魄、魄力等,就是这个东西

衰老,变得骷髅一样,就是魂魄分开了年轻时魂魄总在一起。道家则认为:在时,魄在肉体生命中普遍存在死后魄就归沉于地。因此,民俗说属阳是影,魄属阴是形


老年人常常睡不熟,特别易醒,俗话说“前半生睡不醒,后半生睡不着”。从生理上讲,年老血虚失养,心肾不交就失眠了;从文理上讲是魂魄两个分开了,阴阳不济,就睡不着了。

传统文化的法,人睡着时,魂归藏在心肾中很安祥如果魂在后脑,就会做梦我们看到中国古典戏剧里,人做梦时有一个身影出去了,那就指的是魂;


古人说“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庄子·齐物论》)。就是说人睡熟了,魂交于肝,归于安宁;睡醒了,神气充沛那形态就像花一样张开了。所以,中医治失眠,不是去安眠,而是调理气血,交通心肾,如“交泰丸”(黄连六份、肉桂一份为丸)就是阴阳相济的配伍。

3)民间医对三魂七魄说的运用


前面已经知道原神的概念,在人体生命医学中,“元神”是很重要的,她主管三魂七魄,脾、肝、肾等神奇系统方面,是人脑的“软件”部分,可以派生人体高智慧工作能力。

元神是每个人公平、慈善、修为的正能量。所谓“灵”就是元神,如《西游记》被物化了的孙悟空就是“心灵”;与元神相反的是后天“食神”负能量,如过度的欲望、无底线的贪求之类,如《西游记中的妖怪就是“贼邪”。


在华人文化圈内,都知道“灵魂”对一个高级生命的重要性。其魂有三:一为天魂,二为地魂,三为命魂;其魄有七,一魄天冲,二魄灵慧,三魄为气,四魄为力,五魄中枢,六魄为精,七魄为英。  

魂为阳,魄为阴。其中三魂和七魄当中,又各分阴阳。三魂之中,天魂为阳,地魂为阴,命魂又为阳。七魄中天冲灵慧二魄为阴为天魄,气魄力魄中枢魄为阳为人魄,二魄为阳为地魄……(详参道书《云笈七签》

藏密法:命魂又称为人魂,或者色魂。人类生命就是从此命魂住胎而产生的。命魂住胎之后,将能量分布于人体中脉的七个脉轮之上。而形成人的七魄。魄为人的肉身所独有,人死之后,七魄随之消散,而命魂也自离去,生命即以此告终。 


古人内观所知:七魄位于人体从头顶到胯下会阴穴中脉上的七个脉轮,七个能量场。其中天冲魄在顶轮,灵慧魄在眉心轮,气魄在喉轮,力魄在心轮上,并同时与双手心和双脚心相连。中枢魄在脐轮,精魄在生殖轮,英魄在海底轮。人体的七魄同由命魂所掌。

古中医认为:人体生病时往往是魂飞和魄散。所以,医生救治,就要用巧妙方法或适当药物防止其失散。在电视剧《封神演义》中,有救死收魂一段:姜子牙挺尸数日,南极仙翁来救,看到淡蓝色魂魄入体,漫漫就起死回生了。


过去传统先生查病,有说“某某人丢了魂”,出现了精神异常,大家都知道这个人病的不轻,需要有功夫的先生才能治好。许多古方书中,也常载有“收魂”的单验方,如孙思邈《千金翼方》中就列有《禁经》内容。

古代稳婆(医生)接生时,婴儿落地,哇的一声哭,说是“魂已入窍”,婴儿良好;若落地无声,就说游魂未入,还得“作法招魂”。如此等等,均说明魂是肉眼看不到的一种真气(参见李少波《真气运行法 》)……


凡欲望过重及心虛耗的人要设法理气调神,大多是巧妙地借用“祝由”或恐吓、说教等等“心理疗法”使其释怀、达到胸怀开明,心情乐观身体就会自然康复……

5、治未病、调神
现在社会生活节凑快,人们压力很大,夜生活、方便食品也很丰富,养成了很多人过度消耗的坏习惯,不由自主地消耗着自己的大“神”,造成精神不足,常常犯困,多睡懒觉,这是极大的生命浪费,不妨看看调神说:


据传统经典记载: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睡

1精足不思淫精指的是一个人的精力,如果一个人精力十足,他就会追求学业、事业,不会有那么多心思想一些男女无聊之事,这也说明身体达到了一种平衡状态。你看那些精力十足事业有成的人,他们都知道孰轻孰重

精足以鹿为代表(鹿一年只交配一次),鹿因精足,从幼鹿到成鹿,相貌都很年青可爱。这是爱好美容之年轻人的典范。


2气足不思食活一口气”,当我们高兴时就会兴高采烈养阳气气运丹田,体内精气神充足不会有明显的饥饿。因为精气可以促使体内达到一定的循环,从而保护人体内的各种器官。

气足以乌龟为代表,乌龟整年不吃仍可生存。乌龟因气足,生命力特强,为长寿之形象代


3神足不思睡神在这里是指精神状态,精神十足的话,就不会感到困倦。会发现经常打瞌睡,整天没精神的人就是精神不足的表现;相反,精神充足,其理自明,不用赘述。

神足以鹤为代表,鹤飞千里后,仅稍微休息,又可翱翔千里,故曰仙鹤。有“千年龟,万年鹤”之说,自有他的道理。


或许是一个巧合:鹿、乌龟、仙鹤这三家“寿星”都不是肉食动物。《黄帝内经》关于养生也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她并没有“饮食有营养、起居要舒服,值得新时代欲健康长寿的人们细细琢磨……
当然,人为高等动物,更懂得如何发挥本能?如何趋吉避凶?如何延年益寿!祖宗告诫:人三宝精气神,乃生命根本只有养足了精气神,才能生机旺盛;不生病,才能健康长寿?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养生精气神
一招呼降吸升法,任督二脉迅速通
《黄帝内经》:“心藏神、肺舍魄”,试试常做一个动作,安神定魄
一招呼吸降升法,任督二脉迅速通
为什么现代人到了50岁就开始衰老?原因竟然是少做了四件事
黄帝内经中关于人的精气神魂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