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365》--039.五音
 

·黄帝内经365· 

·第一章  生气通天·

·第八节  律吕·

 

三、五音(039

 

五音,指宫、商、角(jue)、徵(zhi)、羽。在《黄帝内经》中,将五音与五脏相配,成为藏象学说的组成部分,又是演绎“五运六气学说”的重要工具。在讨论五音之前,有必要与大家一起复习一下音乐的基本常识。

(一)音的一些基本概念。

 1、《周礼》八音。

《周礼·春官·大师》:“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说的是制造八音乐器的八种材质。郑玄注:“金,钟镈也;石,磬也;土,埙也;革,鼓鼗也;丝,琴瑟也;木,柷敔也;匏,笙也;竹,管箫也。”简介如下:

金音包括编钟、特钟、铙。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次序排列,一般有九枚、十三枚和十六枚一组的。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共有六十五件,分成三层八组挂在钟架上,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成套编钟。特钟又称镈(bó二声),一种大钟,相对于编钟而言,特钟特立悬挂,主要发宫音和商音。铙(náo二声),又称执钟、钲(zhēng一声)钟,形似钟而狭长,最初用于“击鼓进军,鸣钲收兵”。

石音包括编磬(qīng一声)、特磬。磬的形状象曲尺。“黄帝使伶伦造磬”,取片状石材制成,后来又出现了玉磬。编与特的意思与编钟、特钟同。

土音包括埙(xūn一声)、缶(foǔ三声)。埙是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大小如鹅蛋,有六孔,也称陶埙。据考证埙的历史已有七千年,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缶是一种瓦制的打击乐器。

革音主要指鼓。

丝音包括古琴、古瑟。古琴也称瑶琴、七弦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瑟之说。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分,象征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宽约六寸。弦数不等,以七弦居多,最初为五弦,内合五行,外合五音。瑟的形状似琴,最早的瑟有五十根弦,故又称五十弦,一般为二十五根弦,粗细不同,按五声音阶定弦。《诗经》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琴鼓瑟”,表明琴瑟是我国古代士人最喜欢的乐器。

木音包括柷(zhù四声)、敔(yǔ三声)。柷,古代打击乐器,状如方匣子,用木头做成。相传夏启制柷,用于古代宫廷雅乐,表示乐曲开始。敔,状如伏虎,用竹条刮奏,用于古代宫廷雅乐,表示乐曲终结。

匏(páo二声)音包括笙、竽。匏是葫芦的一种,古人用匏吹出乐曲,笙竽属匏类乐器。笙属吹孔簧鸣乐器,是簧片乐器的鼻祖。竽也是簧管乐器,形似笙而略大,一般有三十六簧。

竹音包括箫、笛、管、篪(chí二声)。篪是用竹管制成的像笛子一样的乐器,一般有九孔。篪与埙合奏声音和谐,表示兄弟和睦,故埙篪也代指兄弟。  

     2、音级。

在乐音体系中的每一个音都叫做音级,其中,具有独立名称的七个音叫做基本音级,有音名和唱名两种标记方法。以C大调为例,七个音级从低音到高音分别标记为:C、D、E、F、G、A、B,与其对应的唱名则分别是:do、re、mi、fa、sol、la、si七个音,这个唱名即是简谱1、2、3、4、5、6、7的读音。音名、唱名、简谱对应如下:

 

音名

C

D

E

F

G

A

B

唱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

简谱

1

2

3

4

5

6

7

 

 在乐音体系中基本音级的标记是循环使用的,但每个循环中的音级的音高是不同的,其中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的关系叫做“八度”,以简谱为例,1i之间为八度。

在七个基本音级中,除了E和F、B和C,其它两个相邻的音级之间还可以得到一个音,人耳可以分辨出来。比如在C和D之间得到一个音,这个音比C高,比D低,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升高C音或降低D音得来的,这种升高基本音而得到的音叫做变化音级。升高音级用“#”(升号)表示,标记在音名前;降低音级用“b”(降号)表示。如C、D之间的一个音可标记为#C或bD,实际上,#C和bD是同一个音。

     3、音程。

音与音之间音高的距离叫做音程,用“度”表示。以简谱为例,从1到1或从2到2都是一度,从1到3或从2到4都是三度,从1到5是五度,所以度是一种度量单位,它用来衡量音与音之间在听觉上的距离。

物体振动频率的多少决定音的高低,音高是构成语音的要素之一。现行国际标准音高是1935年伦敦国际会议确定的,标准音A=440赫兹(Hz)。频率呈倍数关系的音听起来有相似性,比如220、440、880Hz等,以简谱为例,1234567i,低音1与高音i听起来有相似性。

1与i相差八度,由1到i为高八度,由i到1为低八度。喜欢唱歌的朋友大多有这样的体会,当某些高音唱不上去,往往会低下来唱,虽然与原唱相比低了许多,但调子并没有变,这叫“低八度唱”。于是我们知道,在倍频关系的两个音之间共有八个自然音级,称为八度。

     4、全音半音。

音有全音和半音之分,二者在音程上的宽度是二倍关系,即一个全音等于两个半音的宽度。十二平均律就是把一个八度的音程等分十二份,每一份为一个半音。一个八度的音程之间共有五个全音和二个半音,合计十二个半音,半音是构成音乐的最小单位。

一个八度音程之间全音与半音的排列是有规律的,这与音乐的调式(也叫音阶)有关。调式中的各音,从主音开始自低到高排列起来构成音阶,分大调式和小调式。

以简谱为例:简谱的大音阶(大调式)符合“全全半全全全半”的结构:

        1   2   3   4   5   6   7  i

         \ / \ / \ / \ / \ / \ / \ /

                     

简谱的小调式(小音阶)符合“全半全全半全全”结构,第一个音符一般从6开始:

        6   7   1   2   3   4   5   6

         \ / \ / \ / \ / \ / \ / \ /

                     

不管是大调式还是小调式,半音都在3、4(E、F)和7、1(B、C)之间。

 5、音程属性。

音程有大、小、增、减、纯之分,是由音程所包含的音级数和半音数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仍以简谱为例说明:1到3音程为三度,共有四个半音,这叫大三度(三度四个半音);3到5也是三度,但只有三个半音,叫小三度(三度三个半音);1到4是四度共五个半音,为纯四度;1到5是五度七个半音,为纯五度。在“大”和“纯”的基础上再加半音叫做“增”,而在“小”和“纯”基础上再减半音叫做“减”。在和声学里,一、四、五、八这四种度数被认为是最和谐的音程,称为“完全音程”。

     6、音阶。

音阶是以全音、半音及其它音程顺序排列的一串音,基本音阶是C调大音阶(大调式),其中应用最广的是自然七声音阶,其八度音程内有五个全音,分成两个一串和三个一串,两串之间以半音隔开。

在我国,最早出现的是五声音阶,称为“五声”或“五音”,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角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按音高顺序排列为:

 

    1   2   3 5   6

              

 

    五声音阶详称“不带半音的五声音阶”或“全音五声音阶”,音程内有三处全音,即宫商角一串两个全音,徵羽单独一个全音,中间隔开。在 音隔开的区间可以插入不同的附加音而形成七声音阶(即通过变徵和变宫),调式名称以阶名命名,如以第一级音宫作主音时,称为宫调式,以商作主音称为商调式。

    五声音阶的主要结构特征是:相邻音阶间没有小二度关系;相邻两音级间的距离是大二度或小三度;宫音和角音之间为大三度,而且是唯一的一个大三度。

下面我们转回来讨论“五音”。

(二)五音。

宫、商、角、徵、羽五音,又叫“五声”。五声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而五音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汉书·历律志》这样解释五音:“角者,触也,阳气蠢动,万物触地而生也。徵者,祉(福喜)也,万物大盛蕃祉也。宫者,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之经。商者,章(彰)也,物成章明也。羽者,宇也,物藏聚萃,宇覆之也。”这里大致也就是生、长、化、收、藏的意思

     1、五音之数。

古人以宫音为五音之本,正如以黄钟为律吕之本,也是用三分损益法计算五音之数,如下:

    宫音之数八十一    (黄钟之数同)

    徵音之数五十四    (下生。林钟之数同)

    商音之数七十二    (上生。太簇之数同)

    羽音之数四十八    (下生。南吕之数同)

    角音之数六十四    (上生。姑洗之数同)

将五音十二律与现代西乐对照如下表:

 


                         表039-1  五音十二律与西乐对照表

 

古代至迟在战国已出现五音加变徵变宫的七声音阶,如《战国策·燕策》记载,燕太子丹送荆轲,“至易水上,既祖(祭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在《管子·地员》中,以动物的鸣叫声形容五音:“凡听徵,如猪豕觉而骇。凡听羽,如鸣马在野。凡听宫,如牛鸣窖中。凡听商,如离群羊。凡听角,如雉登木以鸣,音疾以清。”这段话很重要,医者闻音候疾可以参照。

     2、五音配属。

五音与五脏相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论甚详:脾“在音为宫,在声为歌”;肺“在音为商,在声为哭”;肝“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心“在音为徵,在声为笑”;肾“在音为羽,在声为呻”。清·林之瀚《四诊抉微》:“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五脏之正音,得五脏之守者也。”这里是候五脏正常之音,以辨音诊病。

五音与音韵的配属关系。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分别与音韵学上五类声母的发音部位喉、齿、牙、舌、唇相配。一般练习发音,要做到吐字正确,就是必须正确掌握五音发音的部位,才能做到五音齐全,否则就是“五音不全”。

五音与五行五方相配。宫居中央属土,商居西方属金,角居东方属木,徵居南方属火,羽居北方属水。《脉鉴》云:“金声响,土声浊,木声长,水声清,火声燥。”

五音与五色相配。《五行大义》:“子产曰:‘章(花纹色彩)为五声。’蔡伯喈云:‘通于耳者为声,青作角声,白作商声,黑作羽声,赤作徵声,黄作宫声。’”

五音与人物相配。宋·张炎《词源·五音相生》说到,宫属土,君之象。商属金,臣之象。角属木,民之象。徵属火,事之象。羽属水,物之象。

现将上述五音配属列表如下:

 

                           表039-2  五音配属表

 

(三)十二平均律。

讨论律吕五音,不能不说一下十二平均律,前面已经有所涉及。十二平均律是将一个八度的音程按频率等比例分为十二份,其中每个等分为一个半音。用三分损益法分出的十二律吕不是等比级数,比基音高八度或低八度的音并不正好是倍频关系,而是存在一定的差数,而十二平均律则解决了十二律吕不能周而复始这个千年难题。

从时间上算,十二平均律是明代音乐理论家、数学家朱载堉于1584年发明的,欧洲人发明十二平均律是在他之后半个多世纪的事。朱载堉的理论被传教士带到西方,产生深远影响,朱氏也随之享誉欧洲,但在中国,时至今日知道朱载堉的人依然很少。在古代中国,玩方技音乐的在三教九流中排名很低,南面者可以在房纬间无所不用其极,但一出大门必定是道貌岸然,好在朱载堉并不介意,因为他是一个奇人。

朱载堉(1536-1611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系明太祖朱元璋第八代孙。朱载堉的父亲朱厚烷承袭父爵封郑恭王,朱载堉十岁时封为世子,所以后人避其名讳,多尊称他为郑世子。郑王朱厚烷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比较正直廉洁的藩王,《明史》说他“自少至老,布衣蔬食”,他因上书嘉靖帝要修德讲学,不要相信神仙而触怒龙颜,将其发往中都凤阳软禁。郑王被带走后,十五岁的郑世子做出了一个让世人目瞪口呆的举动,他在王宫外搭起一间土屋,独自一人搬到里面,“席藁独处十九年”,直至隆庆初年,郑王遇赦返宫,他才搬回王宫居住。万历十九年(1592年),郑王病逝,郑世子上疏神宗,恳请将爵位让给同族兄弟,此举在朝野引起巨大震动,惊为“天潢中之异人”。朝廷不许,但他执意辞爵,“累疏恳辞”,十五年凡七疏,明神宗才终于答应。让爵之后,他自称道人,迁居出生地怀庆府,潜心著书立说,取得了伟大成就。嘉靖帝没有想到,他龙颜一怒,竟造就了中国科技史上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郑世子在科技上的发明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突出的贡献是发明了十二平均律。这个理论被广泛应用在各类键盘乐器上,包括钢琴,所以他被誉为钢琴理论的鼻祖。他又提出异径管说,设计制造弦准和律管,故又被称为“律圣”。他用横跨81档的特大算盘进行开平方开立方计算(有人认为算盘开方也是他首创),求出十二平均律的参数,即2的根号12次方,其计算结果的精确度达到二十五位数,所以他又是科技史上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郑世子求得的频率公比数为1.059463094,该数自乘12次即得出十二律中各律音高,且黄钟正好还原。如C4(黄钟)频率为261.62557Hz,乘以这个公比数得277.18263HZ,为#C4(大吕),至B4(应钟)为493.88330Hz。B4乘以1.059463094得C5为523.25113Hz,与C4为倍数关系,还原。十二平均律已成为人类科技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音律常识
为什么音程是整个乐音体系的灵魂?
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在电子琴演奏中的应用
初学钢琴,小心别混淆了唱名、音级与音名!
古典音乐基础知识
借助力学概念学一点音乐知识:律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