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浪荡汉子”魂归“无愁河”——缅怀艺术家黄永玉先生
userphoto

2023.06.18 河南

关注
品人忆事
“浪荡汉子”魂归“无愁河”
——缅怀艺术家黄永玉先生
♣李 韬
编者按 6月14日,著名艺术家黄永玉之子黄黑蛮发布讣告,称其父黄永玉因病于2023年6月13日3时43分离去,并表示“依照父亲生前意愿,将不举行任何告别和追悼仪式”。
1998年,郑州晚报记者李韬曾采访过黄永玉;2013年,黄永玉在国家博物馆举办“黄永玉九十大展”,他又专程赴京观展。今刊发其撰写的《“浪荡汉子”魂归“无愁河”》,以对黄老这个“有趣的灵魂”表示深切缅怀。
北京“万菏堂”矗立着一尊铜像:秃头上支撑着两只夸张的招风耳,两眼笑得眯成了一条缝,一张大嘴乐得咧至耳根,身体赤裸,左手提着腰间的遮羞布,右手端着他那标志性的大烟斗。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谁。
能叫他“老黄”的人已经寥寥无几,大家都亲切地称他“黄老”。
2013年7月,黄老用毛笔小楷亲自为《黄永玉九十画展》写了邀请函:“今年我九十岁了。八月十六日下午四时在国家博物馆开个画展。大部分是近十年的作品,请你有空来看看。照老办法,开门就看。不剪彩,不演讲,不搞酒会,不搞研讨会。有一个月展期,时间长,哪个时候来都行。黄永玉敬约。”
程风子多年前曾给黄老刻过一方大印:“八十岁刀枪不入”,而90岁“不知老之将至”,黄老少了一份戏谑,多了些许淡定。
大展记
当年,沈从文给黄永玉的家取名“罐斋”,言其之小。“罐斋”了数十年、憋屈了前半生的黄老后半生“好大”:《黄永玉九十画展》光5米以上的巨幅就有数十幅,最大的一幅《荷花卷》长2280厘米,高95厘米,拼的不只是技法层面,更延伸至体力精神;场面更大,中国国家博物馆四个大展厅,数百件作品,涵盖版画、工笔、水墨、彩墨、白描、油画、素描、雕塑、书法等各个门类,艺术这口大深井已被他彻底挖穿——合纵连横,为我所用。
黄老属鼠,“饥饿游戏”中练就超强生存能力和超级生存智慧;属鼠的比兔子更狡猾,“狡兔”才“三窟”,黄老北京有“万荷堂”,湘西有“玉氏山房”,香港有“半山居”,意大利利奥纳多·达芬奇故居旁还有栋大house。
黄老是“狮子座”,他从不拉圈子,“只有豺狼才成群结队,狮子永远独来独往”。这是他的笃定。
那次的生日宴和大展前,因为《黄永玉全集》首发,黄老已经占据了各大报刊的文化头条。
别人身后才出的“全集”,出版社已经迫不及待地给黄老“提前总结”:推出8卷画集、5卷文集。
这次展览黄老有一幅89岁时画的《黑和白》,落款已是“黄永玉九十八岁于玉氏山房”。
这是冥冥中的期许,还是老刁民“逗你玩”?
人生路
黄老的原名并不叫黄永玉,而是叫黄永裕,为了写起来省事,把“裕”改成了“玉”。
黄老1924年出生于湖南常德,当时正值政治动乱年代,几个月大就被父母带回湘西边城——凤凰。船在狭长的河道上缓行,行至山间,忽然风声四起,知道土匪又来抢孩子绑票,父母赶紧将船靠岸,将几个月大的黄永玉塞进一个大树洞,母亲则用锅灰抹抹脸,假扮船妇。不一会儿,土匪就包围了过来,问是否看见一对带孩子的父母。母亲害怕得直打哆嗦,说不成话,就用手指了指下游。土匪大呼小叫地向下游追去:“快追,那个小孩至少值三百大洋!”母亲赶紧跑到树洞前,黄永玉正自顾自津津有味地啃着手指头呢。
黄老从小命就硬,所以之后的各种风暴都没有吹垮他。
黄老属于那种把自己活成一部历史的人。不仅因为他身世传奇、艺踪诡异,更因为他洒脱的人生观、普世的价值观和通达的世界观。
谈起对人生观的看法,黄老曾经引用表叔沈从文对自己的教导:一是摔倒了赶快爬起来,不要欣赏你砸的那个坑;二是充满着爱去对待一切;三是死死抱住自己的业务,不要放松。
读书记
黄老仅受过小学和不完整的初中教育,若用现代教育的标准来衡量,还是半文盲呢。但黄老艺术造诣之深、文学底蕴之厚,足可用“非常”和“相当”这样的词来形容了。
或问:缘何?答曰:读书。
在那动荡的年代,黄老之所以没有悲观消极地堕落下去,全赖于他喜欢读书。喜欢到何种程度?黄老有话:我在逃难期间,也不忘背上一捆书,日本鬼子在后面追,实在跑不动了,就忍痛割爱地一本本把书扔掉。黄老说这些时脸上露出很惋惜的神情。
“与一个聪明的人谈话是幸运的,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聪明的人谈话,读一万本好书就是和一万个聪明的人谈话,多划算呀!当然,与一万个聪明的人谈过话后,愚钝的自然也会聪明起来,划算!划算!”
黄老爱读些杂书,且读书时讲感觉:“我不喜欢读《红楼梦》,男男女女、吃吃喝喝的,离现实生活太远,没有感觉;而《儒林外史》《水浒传》却非常喜欢,因为它们和我的感觉对路。”读书读到高兴时,黄老还爱在书眉上写些联想和看法。
他说,读书先为求乐,其次才是求知。
品人录
黄老一生阅人无数,但有四个人与其神会深交:一是他的表叔沈从文,二是他的挚友金庸,三是他的故交钱钟书,四是他的知己黄苗子。
先说沈从文。
在黄老眼中,表叔沈从文是一个“像水一样,很柔顺,永远不会往上爬”的人。黄老在与表叔几十年的交往中,很少有机会与表叔谈到学习和改造。但使黄老意想不到的是,表叔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中运用得相当实在、相当好。他更没想到把文物研究和哲学原理联系起来,结出丰硕成果的竟是表叔沈从文。这也正应了沈从文先生的一句话:我一生从不相信别的,只相信智慧。
次说金庸。
前些年,香港一家电视台请黄老谈谈对金庸的看法,黄老是这样说的:金庸根本不适合写武侠小说,他应该干别的事,他怎么会写起武侠小说来了呢?
不知这是黄老对挚友太了解了,还是跟查先生开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再说钱钟书。
1947年在上海,黄老曾与钱先生合办过一期《同路人》杂志,还一同挨了骂,且被骂得“狗血喷头”,说两个人“在文化上做的事对人民有害,迟早是末路一条”。末路倒没来,后来反而一同住进了北京西郊三里河的资本主义复辟楼,黄老说这正所谓“夫子宫墙之内”。钱先生也说:缘分!缘分!又绑在一起了。
最后说黄苗子。
黄苗子比黄老大11岁。16岁的孩子可以哄抱5岁的孩子,33岁的黄苗子与22的黄永玉却成了终身知己。
一家子
聂绀弩曾写过一首《永玉家》诗,可算是对黄氏一家子的最佳写照。诗云:
夫作插画妻著书,父刻木刻子构图。
四岁女儿闲不住,画个黑猫妙矣呼。
此是凤凰黄永玉,一家四口斗室居。
画满纸墙书满架,书画气压人喘吁。
偶尔开门天一线,鸡鸭猫兔乱庭除。
道是米家书画舫,多他两代女相如。
君家不乐谁家乐,一体浑然盘走珠。
2020年5月8日,黄永玉的妻子张梅溪在香港逝世,享年98岁。黄老工工整整、一字一顿、手书讣告:
尊敬的朋友:梅溪于今晨六时三十三分逝世于香港港怡医院,享年九十八岁。多年的交情,因眼前的出行限制,请原谅我们用这种方式告诉您。
——黄永玉
黄黑蛮 黄香
黄黑妮 黄田
2020年5月8日于北京
黄老在一幅画作上题款曰“小屋三间,坐也由我,睡也由我;老婆一个,左看是她,右看是她”。
这份深沉的爱,74年后画上了一个圆圆的句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永玉笑谈“养生”秘诀:爱抽烟,不吃水果不爱锻炼
不留骨灰、没有仪式:宠妻76年的他,走了|宠妻|新凤霞|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沈从文|画家|白岩松|老顽童|郭敬明|骨灰|黄永玉
缅怀黄永玉丨黄永玉的故乡情
收藏美好(2023)168◎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
黄永玉:了不起的文学行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