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博古通今 展古都风采 ——走进郑州博物馆
博古通今 展古都风采
——走进郑州博物馆
本报记者 左丽慧 文 李焱 实习生 李阳 图
走过嵩山路中原路的市民都会看到一座造型别致的建筑,它以郑州出土的商代青铜方鼎为造型基础,配以圆形碟状屋顶,取“天圆地方”“鼎立中原”之寓意——这座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巧妙融合的现代化建筑,就是郑州博物馆。
藏品丰富 免费开放
郑州博物馆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成立于1957年。原址在郑州市建设东路碧沙岗公园内,1999年迁至嵩山南路168号,建筑面积11291平方米,其中主展馆8337平方米。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郑州博物馆承担着文物收藏、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多种职能。从2000年至今,郑州博物馆接待服务各界观众达 517万人次。
“我们馆现有藏品5万余件,其中史前至唐宋时期的文物最为丰富,在业内都享有一定的声誉。”郑州博物馆馆长张霆介绍,根据馆藏文物特点,博物馆设计了不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秀展览,有《郑韩故城陈列》《古代石刻艺术陈列》《创世王都郑州展》《中原青铜之光展》《我们的生活展》等百余个陈列展览,“全年365天,除周二闭馆检修外,天天免费对外开放,若遇周二为节假日,同样正常开放。”
现代科技 创新服务
博物馆工作人员谢婷告诉记者,郑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藏品上自旧石器时代,下迄近现代,包括青铜器、陶器、瓷器、铜镜、铜造像、石造像、碑刻、石器、化石、骨器、玉器、铁器、货币、书法、绘画等,其中以青铜器、陶瓷器和石造像最具特色,“这些藏品曾多次到日本、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展出呢。”
徜徉在郑州博物馆内,5个展厅各有千秋:其中《古都郑州》为基本陈列、《古代石刻艺术陈列》为专题陈列,其他展厅布置安排临时展览。
“《古都郑州》是郑州博物馆的核心展览,它以郑州地区辉煌灿烂的夏、商、周三代文明为展览主线,着重表现郑州商都和郑州古都群,凸显郑州在中华民族文明起源、国家诞生等领域所特有的历史地位和鲜明特征。”谢婷介绍,展览运用辅助的声光电场景,以及信息多媒体技术等陈列形式,展示了郑州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八大古都的历史风采;而《古代石刻艺术陈列》以石雕造像为主,展出北魏、北齐和唐代佛教造像,以及苏轼草书《醉翁亭记》石刻等。
“在利用科技手段创新服务方面, 郑州博物馆走在了全省前列。”张霆告诉记者,博物馆在2012年8月和2013年5月率先开通了官方微博和微信,借助网络平台发布信息,与观众互动交流。观众通过微博、微信了解郑博概况、陈列展览、参观事项等,还可以自助收听展厅文物的语音导览介绍,足不出户就能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在网络平台上还能发布学术讲座、研究成果以及各类社教宣传活动等,提高了博物馆的社会关注度。
活动多样 欢迎参与
记者了解到,郑州博物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主要分未成年人教育、对外巡展、关注弱势群体、开展志愿者服务等多方面。
公共文化服务主要利用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如在春节、国际博物馆日、六一儿童节、中国文化遗产日等重要节日期间,举办“博物馆里过大年”“文物猜谜乐翻天”及专家鉴宝等活动。
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针对孩子天性,开展各种各样寓教于乐的活动。“拓片小专家” “触摸文物 体验历史”等活动,引导孩子们在快乐的体验中提高动手能力,增强知识学习;在对外巡展上,结合形势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设计制作的《中华传统美德展》《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展》《中国梦——中国科技成就展》《重读郑州——中华民族最早文明之地》等系列流动展览,先后在全市大中小学以社区展出,已使200万人受益。
郑州博物馆积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通过“国宝走进福利院”、“福利院盲童触摸文物”、“学雷锋 送温暖 情系残疾人”等形式的活动,让他们触觉历史文化、感受人间温暖。
博物馆还经常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先后联合部队院校、地方大中专院校及中、小学校培养志愿者500余名。另外,利用举办文物专题讲座、到其他单位参观学习、打造志愿者交流平台、优秀志愿者评选表彰等多种形式,为志愿者们创造提升与学习的机会。
“下一步,我们还会做好重点展览、策划大型原创展览、坚持办精品展览,并引进省内外好的展览,让观众来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张霆表示,在手法上,还将积极探索新路子和新方法,打造鲜明的博物馆文化,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让老百姓关注博物馆,走进博物馆,接受博物馆文化熏陶。
筹建新馆 选址西区
“郑州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5万余件,展厅面积只有3000平方米,展线400余米,只能展出文物1000余件。按每月换一次展览,要全部把馆藏文物呈献给大家也要5年,如果一年换一次陈列,全部文物展出要50年。”张霆坦言,由于目前场馆面积的局限,使郑州博物馆无法和同级博物馆进行大中型展览交流,观众参与项目和举办活动缺少场地,如历史教室、学术报告厅、多功能演示厅等这些基本的场所都没有,博物馆的职能难以发挥。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至2012年底全国博物馆数量达到3589座,河南省博物馆数量220座。郑州博物馆的场馆建于1999年,展馆规模目前已排在省内博物馆十名之后。
张霆还表示,2004年郑州博物馆按照市政府要求免费开放后,观众数量大幅增加,而观众对博物馆的服务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博物馆正常运转成本也成倍增加,但“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现有编制和人员不足”,使一些正常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郑州博物馆扶持力度,从人、财、物多方面给予支持,确保公益性文化单位能正常运转,发挥作用。”
记者了解到,2011年起,我市已开始着手规划郑州博物馆新馆建设;2013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西区建设一座新的郑州博物馆,并要求相关部门今年立项。
为积极推进新馆建设,郑州博物馆在郑州市文物局的领导下,积极筹划,从展馆规模,功能定位,展览策划以及服务内容等做了大量调查研究。一座设施更加先进、功能更加完善的郑州博物馆新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可呈现在全市人民的面前,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馆藏40万件文物,洛阳博物馆荟萃中华千年历史文化精华
国内10大必打卡博物馆,有都去过的吗?
85. 青州市博物馆
博物馆陈列展览与商业展览区别分析
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融合与创新——苏州博物馆建馆六十周年纪实
河南博物馆:重现消逝的时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