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磨心励志数十载躬耕大地粮仓丰 ——记省劳动模范、新乡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王书玉
磨心励志数十载躬耕大地粮仓丰
——记省劳动模范、新乡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王书玉
2012年10月,陈温福院士(中)到新乡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试验基地指导院士工作站科研工作
2013年7月25日,新乡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科研人员在获嘉县职王村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水稻所科研人员就水稻种子活力保存进行研究
2012年10月,时任副省长刘满仓(中左)、省农业厅副厅长薛豫宛(中右)到新乡水稻试验基地视察,了解超级稻育种研究进展
2013年9月10日,王书玉研究员在“原阳稻米博览会”上,就“原阳稻米产业化意见”发言
新乡,地处中原平原腹部,土地肥沃、丰润天泽,是著名的华夏大粮仓。
新乡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就坐落于卫河之滨,市区北隅。
作为新乡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王书玉在这里书写了中原人研究水稻、培育良种、推广种植的传奇。
与其说王书玉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倒不如说他是一位“高级农民”更准确些,他从1985年大学毕业来到这里,29年就没有挪过“窝”,他每天都在和土地打交道、每天都在和禾苗打交道、每天都在和稻粟打交道。仔细算算,其实他与土地的亲密接触要远远多于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雨淋日晒、风霜侵淫,大自然虽然摧残了他的肌肤,但却浇灌了他的心田,让他成长为横贯淮稻区响当当的水稻专家。
王书玉在40岁那年就获得了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殊荣,近30年来他痴迷于水稻育种研究工作,为水稻育种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位农科专家不但“主政”于新乡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目前还是河南省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岗位专家、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产业分会理事、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秋粮专业委员会委员。他是河南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新乡市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新乡市劳动模范、新乡市十大杰出人物。2014年五一前夕,他又荣幸地获得了河南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痴情钻研书写新历史
王书玉1985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学的农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新乡市农科院工作。
“专业对口,得心应手。”王书玉当初想着他学有专长,工作起来肯定很顺心,也会早出成绩,但实践证明他想得简单了。
工作展开之初,他就遇到了“拦路虎”。培育良种,试验田里的水稻多达上万个材料,一行两行一个品种的有,十行八行一个品种的也有,外行人看起来都是稻子,其实每个稻子的品种都不一样,仅如何辨别这一点儿“小本事”,都要他在水稻漫长的生长过程中认真地记下每个品种、每个品系、每个育种材料的详细生长发育资料,无论刮风下雨,都要泡在试验田里。尤其是每年的7月下旬到8月底水稻抽穗扬花季节,更不能有一刻耽误。这个季节,也正值三夏酷暑,每天都得顶着炎炎烈日去服侍这些如“坐月子”般的水稻。
王书玉说:“水稻开花一般都在上午10点至下午两点半,对于杂交水稻研究,这个时间段要观察亲本开花习性。对于常规稻研究,上午11点到下午两点半,又要选配组合,杂交授粉。”就这样,每天在常人午饭、午休的时候,王书玉都要和研究人员泡在稻田里授粉和田间记录,而他们的午饭时间常常就定在了下午3点。
一个育种周期需要种植5~8代,成功了皆大欢喜,那么失败了怎么办呢?王书玉说:“无论搞什么实验都不会一帆风顺,都不会轻易取得成功,但是只要你认准了方向,用对了方法,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大多数都会最终成功的。别看我现在取得了些许成绩,其实当初我试验失败也有成千上万次了。”
坚持和耐住寂寞是研究人员必须养成的习惯。其实养成这个习惯实属不易,除了饥饿还有酷暑的炎热,有时真想到清凉的地方休息一下,吃点儿东西,可是采集科学的数据和观察水稻开花习性、杂交授粉时机就在这个时候,思想如果一抛锚,那就会前功尽弃,那就会又要等一个5~8年的轮回,王书玉等不起、国家提高水稻产量的目标等不起啊。
29年的坚持、29年的钻研、29年的磨砺,王书玉和他的伙伴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建立了多品种复合杂交、理想株型塑造、稳定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级稻育种理论技术体系;建立了不育系异交率高、亲本水平高、双亲配合力高的“三高”粳稻杂优利用理论技术体系。先后主持育成国审水稻品种5个(豫粳6号、新稻10号、新稻18号、新稻20号、新科稻21),省审粳稻品种6个(豫粳8号、新稻11号、新稻19号、新粳优1号、新稻22、玉稻518),并创造了多项河南省第一:第一个自育超级稻品种——新稻18号。第一个国审粳稻品种——豫粳6号。第一个沿黄纯自育杂交粳稻品种——新粳优1号。育成的水稻品种在沿黄乃至黄淮稻区水稻生产上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新稻18号目前是我国黄淮稻区主导品种,这一良种的育成,填补了我省自育超级稻品种的空白,引领了沿黄乃至黄淮超级粳稻育种技术的进步,促进了黄淮稻区水稻生产的新发展。豫粳6号曾长期作为我国北方、河南省、山东省粳稻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对照品种,1995年至2007年10多年间是黄淮稻区第一大品种。王书玉培育的水稻品种在黄淮稻区累计推广7760万亩,总增产稻谷38.8亿公斤,新增社会经济效益约113亿元,对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推广成果稻香飘四省
时任中国水稻所所长程式华对河南水稻业有过这样的评价:“没想到新乡水稻育种搞得这么好,没想到沿黄优质粳稻种植这么有特色,没想到河南粳稻种植面积还不算小。”河南粳稻种植总面积200多万亩,其中沿黄地区约150万亩,新乡市农科院育成的水稻品种覆盖率为80%~85%,鲁中南部、苏北、皖北也是大面积种植水稻区域,“新乡水稻”品种在这些地区很受欢迎,豫粳6号在济宁地区覆盖率曾高达90%。王所长不无自豪地说:“新乡育种在黄淮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
王书玉利用多年积累的市场推广经验走出了一条把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路子。他打破了“等、靠、要”的观念,果断地把育种成果推向市场,实行“审定一个,推广一个”的战略方针,稳住脚步,以足以在市场上取得成果。
他先后主持承担并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及成果转化项目9项,申请农作物新品种权10项;获省部级二等成果奖4项,三等奖3项,均为主持人;获市级成果奖7项。他先后在《中国水稻科学》《杂交水稻》《中国稻米》《作物杂志》《河南农业科学》等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我国水稻育种回顾、现状与方向浅谈”》《水稻豫粳8号蛋白水解酶复性电泳分析》《GS豫粳6号高产农艺措施优化数学模型研究》《水稻花药培养再生植株》等论文51篇,主编专著1部。
他还作为第3主持人,完成了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沿黄优质水稻亩产600~700公斤高产研究与开发”。该项目围绕提高水稻成穗率,提高结实率,提高经济系数,减轻病虫害,研究总结了育秧、插植、平衡施肥及肥水管理等一整套水稻高产栽培理论、措施,并将品种与高产栽培措施组装配套,进行示范开发,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项目的实施使沿黄5市11个科技示范乡25万亩水稻亩产由原来的423公斤提高到638.5公斤,从而推动沿黄100万亩水稻完成项目计划目标。
钟爱事业忠孝两难全
说起王书玉的事业,不得不说他的家庭。因为他常年要泡在稻田里,试验田成了他的另一个“家”,甚至于曾经的一件家事让他内心对孩子的歉意久久不能释怀。妻子平时上班也很忙,但仍义不容辞地扛起了家里家外的一切事宜,虽也有抱怨,但妻子给予他最多的还是支持。有一年的秋天,难得一次他下班早点儿,想着平时妻子那么累今天就不让她去接孩子了,刚骑上车子走了几步却犯了难,孩子的学校在哪儿?电话那头儿妻子哭笑不得地告诉他学校的地址,一路上他边找边问,终于在幼儿园看见了当时5岁的孩子孤零零的身影,此时此刻心酸涌上心头,化作了泪水,他一把把孩子搂在了怀里……
王书玉的老家在原阳,从辉县市(水稻研究所所在地)到老家也不过六七十公里,但他一年也难得回去几次,对父母对妻子对孩子,深深的爱和歉意也只能放在心里。
为了提高种子质量,他从种到收每个环节都坚守在基地。这些年来,他根本没有什么工作之余,没有什么周末和节假日,更没有黄金周。他既要当“导演”又要当“演员”,有时候还要“跑龙套”。因为新乡水稻研究所在海南省还有一块实验基地,所以他还要奔波于海南和新乡两地,因气候的差异影响,每年“五一”左右海南地区水稻要收获,忙完收获要马不停蹄地赶回来播种。
由于长期工作压力大和生活饮食的无规律致使血压偏高,现在每天都依靠药物控制,即使是这样,也不能阻止他对育种的热爱和对工作的满腔激情。这位一丝不苟的科研人员视育种工作为己任,把育种当做崇高的使命。
种业发展要想更快更好,需要传统培育方式和现代科学技术密切的结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和时代接轨,而黄淮地区的品种选育工作一直是他工作的主导方向。
牧野唱新歌,大地稻香飘。王书玉忠于事业,执著探索,他正用他的艰辛和努力丰盈着国家的大粮仓。
□本报记者李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国优质稻品种有哪些?
95岁杂交稻奠基人走了,“南袁北杨”俱往矣
停止推广国家审定农作物品种目录(第二批)
黑龙江省农科院:超级稻“家族”再添新成员|“龙粳3013”“龙粳3010”通过农业农村部专家组验收
章回小说《魔稻传奇》:心血汗水加技术 大妈南繁一炮红
瑞华农业小麦育种概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