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乙未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访谈侧记
首次来到河南心中满是震撼
——访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詹春柏
本报记者 孙 娟
“我的詹姓就来自河南,这里是我祖先发源的地方。”前来参加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詹春柏,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感慨道。
昨日上午9时许,詹春柏从汉阙处下车,在摆好的书台前,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写下了“万流归宗”的题词。站在故里祠前留影,他说,来到河南,心中满是震撼,来到这里才知道,中华民族历史的厚重。
他在祈福牌上写下了“多福多寿多子孙”的祝福话语,挂在祈福树上。祈福牌随风摇摆,熠熠生辉。
詹春柏说,慎终追远,崇拜祖先,这是中华民族的特性,世界各地的华人都有共同的想法,炎黄子孙从小所受的教养、血脉里面所流的基因就是这样,所以自己特地从遥远的台北前来拜祭祖先。
“第一次来到河南,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大陆发展变化很大。两岸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人员往来非常频繁,大家相互帮助、化异求同,充满了祥和之气,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向前推动,一定会对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做出很大贡献。希望两岸继续坚持和平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拜祖大典已成河南文化品牌
——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赵德润
本报记者 陈 凯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成为河南一个文化品牌!我就是见证者。”参加完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今年拜祖文的撰写者、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赵德润对记者说,“撰写拜祖文感觉很神圣。”
无论是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还是黄帝文化国际论坛,都少不了赵德润的身影。在他看来,黄帝故里拜祖系列活动,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很有益处:“这些活动有助于我们缅怀始祖功德,突出中华民族寻根拜祖的主题,也象征炎黄子孙血脉相连、薪火相传,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谈及今年拜祖文的写作历程,赵德润说,他接到拜祖大典组委会的通知后,感觉非常神圣,沉淀多年的感情令他夜不能寐。“初稿我几乎是一气呵成的,然后利用一周的时间反复斟酌、润色。写作了一辈子,总想为黄帝故里写点东西,这次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
历经多年发展,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成为全球炎黄子孙表达民族感情的重要载体,也成为当代中国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符号。对此,赵德润深有感触:“黄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文化。一个伟大民族的崛起,必须追溯自己的文化源头也就是根文化。要从文化源头汲取智慧,加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从而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
谈及如何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赵德润说:“以黄帝文化为代表的中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更广泛地向全世界传播。这不仅是新郑、郑州及河南省的责任,也是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希望早日上升到国家层面。”
在拜祖震撼中激发创作灵感
——访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冯双白
本报记者 陈 凯
“拜祖大典现场给我很大的震撼,这种震撼不是文字和语言所能表达的,是一种心灵上的震撼。”参加完昨日的拜祖大典,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冯双白说。
冯双白对于拜祖大典现场的歌舞表演很有感触,他说,从周代开始,已有乐舞祭祀。在拜祖大典现场,用歌舞拜祭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符合中华传统文化。在冯双白看来,歌舞是一种很好的身体语言的展示,其实也是一种身体文化的展示,用歌舞去唱诵,去拜祭黄帝,对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亲历拜祖大典盛况,冯双白说:“参加完拜祖大典,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打算创作一部关于黄帝的歌舞,希望通过这样的表现形式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不过,这是一个积淀的过程,回去后,我还要多去找些素材。”
“希望拜祖大典以后越办越好,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做出贡献。也希望自己能早日创作出关于黄帝的歌舞,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冯双白满怀期待地说。
传统文化是民族之根文化之魂
——访国务院侨办国外司司长王晓萍
本报记者 郑 磊
“来到拜祖现场是一种心灵启迪,能够强烈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作为祈福嘉宾,国务院侨办国外司司长王晓萍表示,这是自己第一次参加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动,“上一次来河南是两年前。”
王晓萍透露,每年国务院侨办都有很多活动在河南举办,比如今年世界杰出华裔青年华夏行,河南就是其中一站。“这是寻根之旅,来的都是各个国家、各个领域的杰出华裔新生代,尤其要让他们来'河南老家’看看。”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根、文化之魂、复兴之路。从炎黄二帝开始,中华民族就有着统一的思想。”王晓萍说,海外侨胞参与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成就,对民族有着很深的感情,而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动的举办,激发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对团结海内外儿女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经济+文化会有1+1>2的结果
——访台湾著名学者邱毅
经济+文化会有1+1>2的结果
本报记者 孙 娟
作为台湾著名学者,邱毅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研究。在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现场,邱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重视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要与文化发展战略结合在一起,这样就会产生1+1>2的结果。
同时,邱毅建议两岸同胞不管时代如何发展,都要把自己的“本”给顾住。“这个'本’就是中华文化的本,更是炎黄子孙的本,有了这个本,未来中国人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好。”邱毅说,此次两岸同拜的拜祖形式非常好,代表了两岸同属一源,本就一家亲的感情,通过拜祖给强调出来。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何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扬光大?邱毅建议,可以利用新媒体,透过文化创意,把中华文化编制成动漫形式或者电影,让其更好地在网络新时代发展,要创新赋予中国古典文化一个新的生命,让它有更好更高的发展生态。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故事
——访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胡志强
本报记者 孙 娟
昨日上午,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现场,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胡志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原有着独特的意义: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有古迹,都有她的故事,而且都是我们熟悉的故事,中华民族的起源地就在这里、中华民族的心跳就在这里。
在故里祠,胡志强认真聆听黄帝故里历史讲解,不停点头称道。“来河南太迟了,以前没有来过,工作太忙了,这次来,让我真正了解什么叫中原。”胡志强感慨。他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非常有意义和价值,过去都是在台湾听别人讲,这次自己走到这片土地来感受,希望今后有机会常来。
胡志强说,黄帝精神的影响是全球性的,中华文明在全球受到重视,炎黄子孙一定要好好表现,要让民族成为我们共同的骄傲。
他还希望,更多的台湾基层同胞参加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更多的台湾旅行团来组织参加三月三拜轩辕的活动,中国人敬重祖先,找到起源是一件好事,毕竟“民族同根,血浓于水”。
带动更多华人企业家来投资
——访世界华人企业家联合会荣誉主席李济华
本报记者 武建玲
“今年参加拜祖大典,我在净手上香仪程为轩辕黄帝敬香。不少看到直播的朋友,通过微信、电话等表示祝贺,我特别开心。”昨日,世界华人企业家联合会荣誉主席、香港铜锣湾集团总裁李济华激动地说。
李济华说,作为中国人,不管走到哪一个国家,都不会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在拜祖大典现场,炎黄子孙“同根同祖同源”的感觉尤其强烈。“这是拜祖大典的意义所在,它把全世界炎黄子孙紧紧团结在一起了。”
作为香港铜锣湾集团总裁,李济华曾多次来河南、郑州。她十分看好河南的人文地理条件、投资环境和投资前景。她认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为发展现代商贸流通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作为专业性大型零售企业,香港铜锣湾集团主营城市综合体、综合百货店、步行街三大业态,分店遍布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集团与郑州的合作项目正在洽谈中。
“拜祖大典在华人世界很有影响。能够多次受邀参加大典,这是我的荣幸。”李济华表示,作为世界华人企业家联合会荣誉主席,自己会带动更多的华人企业家来河南投资。
弘扬传统文化有重要现实意义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
本报记者 孙 娟
受邀参加拜祖大典,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表示,对自身来说,学到了很多知识,通过学习感受到了更多文化的魅力以及对现实的影响。
刘炯天认为,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个伟大的民族,如今我们的国家强盛了,繁荣富强了,更应该不忘祖、不忘根本,弘扬传统文化,让文化的动力形成民族的凝聚力。
“弘扬传统文化非常必要,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刘炯天说,中华民族有着非常好的文化基础。作为现代人,更不能忘本,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包括创新。
在如今的教学中,刘炯天认为,既要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升,也要加强全面发展培养,包括对价值观的培养、做人的基本操守和文化的养成。“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学到很多,这对未来和现实的教育都会有很好的作用。”他说。
拜祖大典强化中华民族凝聚力
——访香港文汇报董事长、社长王树成
本报记者 郑 磊
“拜祖大典的形式很好,进一步传承了中华文明,强化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我觉得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意义。”香港文汇报董事长、社长王树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成功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
王树成说,他已参加了三次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每次都深受感动,感触良深。新郑黄帝故里在每年的三月三举办拜祖大典,这一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都会怀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带着发自内心的最真诚的感情来到这里寻根问祖,体现了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对炎黄文化的高度认同和美好的情感。
谈及郑州的发展,王树成表示,郑州的发展变化很大,和周边几个省份的城市相比,这些年不管是城市面貌还是人们的精神状态,变化都很大,发展潜力很大。
“我特别关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情况,我觉得这是一项具有战略眼光的决策,航空港区必将成为联结河南与世界的纽带,也将提升郑州及河南在全世界的地位。”王树成说。
“我们回到了家找到了根”
——访世界客属总会副理事长邓昆耀
本报记者 孙娟 高凯
“我是代表台湾500多万客家乡亲来参加拜祖大典,祝贺大典圆满成功。”71岁高龄的世界客属总会副理事长邓昆耀说,他是郑州的老朋友。
早在2003年在郑州举行的第十八届客属恳亲大会,邓昆耀就曾参加,他也多次受邀参加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邓昆耀表示,举行庄严大气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全世界的炎黄子孙诚心诚意来拜祭轩辕黄帝,让大家有一种“回到家、找到根”的感觉。连续数届成功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不仅是弘扬黄帝文化和精神,也拉近了中华儿女的距离,祝愿拜祖大典越办越好,更加有影响力。
“我其实就是河南人,老家在邓州,后来祖先迁至广东,又到台湾。”邓昆耀说,他数十次来郑州,感受到了近10年间这座城市发生的巨大变化。
“全世界我走过了好多地方,郑州发展变化是最快的,可以说让我'惊艳’。”他举例说,“比如郑州东站,当时开工奠基时我来过,周围都是空地,什么都没有,可是看看现在,东区已是高楼林立,非常现代化的一个新城区。郑州新郑机场的建设也很好,发展势头迅猛。”
谈及未来郑州的发展,老先生充满了期待:“郑州在地理上是内陆城市,也是中国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一座大城市的发展需要交通枢纽来支撑,我对郑州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看好。”
为实现中国梦汇聚正能量
——访市政协主席王璋
本报记者 武建玲
“今年的拜祖大典举办得很成功。”昨日上午,乙未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告成后,市政协主席、乙未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组委会常务副主任王璋在大典现场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王璋认为,今年的拜祖大典遵循“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的主题,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增强了感召力和凝聚力,为中原更加出彩、为实现中国梦汇聚了正能量。
王璋说,今年的拜祖大典就像一棵大树,呈现了向上发展、枝繁叶茂、扎根基层的特点。一是提高了大典的举办层次,体现向上发展。海内外同胞同拜人文始祖,包括台湾政要、台港澳知名企业界人士等都参加了大典,大典正朝着打造“世界华人拜祖圣地、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目标进一步迈进。二是扩大了大典的影响,体现枝繁叶茂。今年不仅在黄帝故里举办大典,同时也在台湾举办“同时同像同主题同拜黄帝”活动。下一步,还将在世界其他地方,以华人为主广泛开展拜祖活动,拜祖大典影响将进一步扩大。三是更加倾向民本,体现扎根基层。今年除了继续邀请各界精英参加大典为民族祈福外,农民代表、市民代表和退休职工代表也受邀参加大典,体现了扎根基层、倾向民本的特点,嘉宾代表性进一步扩大。
王璋说,今年的大典还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新闻媒体进行传播,使全世界的华人都能及时了解大典盛况。大典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为中原更加出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了力量。
《轩辕大帝》是我最上心的电影
——访电影《轩辕大帝》制片人李文秀
本报记者 郑 磊
作为资深电影人,李文秀格外引人注目,不仅仅因其独具的文艺气质,更因其投拍的电影《轩辕大帝》刚刚首映就好评一片。李文秀表示,新郑就像自己的家乡一样,因为投拍电影《轩辕大帝》,李文秀曾多次来到新郑,而且今年也是她第三次参加拜祖大典。
谈起《轩辕大帝》,李文秀说,自己参与过的电影不计其数,然而《轩辕大帝》却是她最上心、最感压力的电影。“中华文明五千年源远流长,拍摄这样一部电影,难度可想而知。”为这部电影,主创团队足足筹备了10年,可谓十年磨一剑。
“历史有痕迹,有证据,容不得我们有半点想象的空间。我们走访了数十位黄帝文化研究专家、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后才正式宣布筹备。其间,到新郑博物馆查资料更是不计其数。”李文秀说,目前这部电影正在制作3D版,预计今年夏季观众就能看到。
寻根祭祖感受传统文化
——访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刘兴元
本报记者 陈 凯
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鄢陵县黄庄村村民刘兴元、刘贺龙父子的英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乙未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邀请刘兴元参加拜祭。“能参加拜祖大典,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刘兴元兴奋地说。
第一次参加拜祖大典,能与这么多同胞一起寻根拜祖,刘兴元感受到了暖暖的亲近感。“我们都是中华儿女,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与这些嘉宾还有全球炎黄子孙一起拜祖,我感觉一下子拉近了彼此,大家的亲近感增加了很多。”刘兴元颇有感触地说。
作为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刘兴元身上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在他看来,寻根拜祖正是一个传递正能量的好机会。“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样也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黄帝是中华儿女的共同祖先,我们在拜祭的同时,也能感受传统文化的洗礼。我们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正能量,正好可以借助寻根拜祖,感受传统文化,向外传递正能量。”
“强国富民实现中国梦”是刘兴元写在祈福牌上的一句话。谈及他写这句话的感受,刘兴元充满期待地说:“希望我们伟大的祖国能够不断强盛,我们的人民能够不断富强,通过所有中国人共同的努力去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寻根祭祖感受传统文化
——访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刘兴元
本报记者 陈 凯
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鄢陵县黄庄村村民刘兴元、刘贺龙父子的英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乙未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邀请刘兴元参加拜祭。“能参加拜祖大典,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刘兴元兴奋地说。
第一次参加拜祖大典,能与这么多同胞一起寻根拜祖,刘兴元感受到了暖暖的亲近感。“我们都是中华儿女,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与这些嘉宾还有全球炎黄子孙一起拜祖,我感觉一下子拉近了彼此,大家的亲近感增加了很多。”刘兴元颇有感触地说。
作为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刘兴元身上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在他看来,寻根拜祖正是一个传递正能量的好机会。“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样也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黄帝是中华儿女的共同祖先,我们在拜祭的同时,也能感受传统文化的洗礼。我们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正能量,正好可以借助寻根拜祖,感受传统文化,向外传递正能量。”
“强国富民实现中国梦”是刘兴元写在祈福牌上的一句话。谈及他写这句话的感受,刘兴元充满期待地说:“希望我们伟大的祖国能够不断强盛,我们的人民能够不断富强,通过所有中国人共同的努力去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十年拜祖硕果累累成就斐然
——访著名策划人、作家朱海
本报记者 张乔普 李 娜
对于熟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人来说,著名策划人、作家朱海的名字一定不陌生:他不仅连续十年参加拜祖大典,那首在丙戌年大典上首次演唱、之后年年吟唱的《黄帝颂》,就是他的作品。
“《黄帝颂》其实是一个‘命题作文’。”朱海介绍了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应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气质,因此采用了“赋”的写法来体现传统美;希望歌曲能流传下去,因此歌曲的内容讲述的是真善美;同时歌曲要利于传唱,因此请作曲家做了很好的曲子,传唱起来难度很小。
朱海说,十年大典,“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的主题深入人心,黄帝故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灵故乡、精神家园和民族圣地。十年来,收获了跨越海峡两岸、影响全球华人的政治影响,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唱响了十次《黄帝颂》、留下了十篇与时俱进的拜祖文,记载着国家的变化、民族的变化和河南的变化。“可以说硕果累累,成就斐然。”
黄帝文化博大精深,未来十年,应该继续“固本”:就是要继续弘扬黄帝文化;同时要“强基”:就是要弘扬姓氏文化,在中华姓氏文化工程上迈出新步伐。“如果说黄帝文化是祈福树的躯干的话,姓氏文化就是上面灿烂的枝叶。”
《黄帝颂》能给炎黄子孙带来力量
——访著名歌唱家廖昌永
本报记者 孙 娟
“接到乙未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演唱邀请只有短短两三个星期,我初次听到这首《黄帝颂》就带给我太多的触动。”昨日,在参加拜祖大典前,今年演唱《黄帝颂》的著名歌唱家廖昌永接受了记者采访。
廖昌永说,我们有过民族的伤痛,起起落落,文化仍然不断流,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应当感到骄傲。今天中华民族的日渐昌盛,中华儿女能扬眉吐气,要感恩先祖,提振精神,通过拜祖,找到自己的精神动力,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更找到走向未来的信心。
对于《黄帝颂》,廖昌永赞不绝口。他说,这首歌带给人安详、庄重的感觉,像殿堂一样,令人慎终追远,内心平静,但又带给你精神动力。“大风起兮云飞扬,吾土吾心吾欢畅”,把炎黄子孙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四海之内皆和谐,吾思吾梦吾向往”表现出了中国人坚持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国梦的信心。
“只要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了解中国文化,弘扬和发展中国文化,我相信我们的中国梦肯定会实现。”廖昌永说。
推广传统文化人人有责
——访泰国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泰国各姓氏宗亲总会联合会名誉主席丁文志
本报记者 陈 凯
从2006年起,泰国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泰国各姓氏宗亲总会联合会名誉主席丁文志就开始参加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今年的大典,丁老先生又一次如约而至。谈及每年参加拜祖大典的不同感受,丁老颇有感触地说:“每次来新郑参加拜祖大典,都能感受到这里的变化。城市在不断发展,大典受关注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他认为,推广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丁老告诉记者,从第一次参加拜祖大典开始,他就不是一个人而是带着家人与朋友一同前来。“我在做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推广,拜祖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我更有责任带着家人和朋友一同来,从我做起,向他们推广传统文化,让他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丁老的发动下,不仅他的家人,他的朋友,他家人的朋友,他朋友的朋友……也都组团前来参加拜祖大典。随着拜祖队伍的不断扩大,丁老也愈发感受到推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他说,黄帝是我们中华儿女的祖先,每一个姓氏在黄帝故里都能找到来历和根源,而我们可以去很好地挖掘姓氏文化,把他与黄帝文化结合起来,这样可以让不同姓氏的人都能在拜祖中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利于我们去推广传统文化。“推广传统文化人人有责, 只有我们人人去推广传统文化,才能让中华民族的这个瑰宝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拜祖是一次心灵洗礼
——访“感动中国”人物、陇海大院英模群体代表樊石头
本报记者 郑 磊
“神圣,崇敬,自豪!”谈及第一次参加拜祖大典的感受,2014“感动中国”人物、陇海大院英模群体代表樊石头一脸兴奋,他是首次参加拜祖大典,神圣的氛围让他深受震撼:“内心有崇敬,因为炎黄子孙同根同源;有自豪,因为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至今还如此兴旺。”
“陇海大院是一个群体,我是代表我们集体,有幸前来拜祖。” 说起陇海大院如今享誉全国,樊石头说,这是一个群体的荣誉,是郑州的荣誉河南的荣誉。他介绍说,高位截瘫的高新海,连遭家庭变故,父母双亡后孤苦伶仃。一个自发形成的爱心群体自觉承担起照顾他的义务——洗澡、理发、上车下床……至今39年从没间断。
“郑州从来就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城市,陇海大院事迹充满了正能量。”樊石头说,今天能有幸参加拜祖大典,也是心灵上的一次洗礼。炎黄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希望能有更多炎黄子孙前来新郑拜祖寻根,多关注郑州这座大爱之城。
我要让我的孩子了解黄帝文化
——访上好佳(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施学理
本报记者 孙 娟
“我是菲律宾第三代华侨,这次也是第一次参加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并且受邀成为‘祈福中华’的嘉宾之一,非常感动。” 上好佳(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施学理说,亲身参与到大典仪程中,深深感受到了根亲文化的力量。
“我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根。这次回去后,会很快再回来,带我两个孩子一起过来,让他们也认知和了解黄帝文化。”施学理说。
在祈福牌上,他写下了美好祝福:“中原大地,炎黄故里,同根同源,天佑中华。”
谈及经贸合作,施学理说,上好佳其实和郑州很有缘分,早在2002年就在郑州建厂,但是目前规模还比较小,希望此次郑州之行能够实现合作的共赢,在郑州选址进一步扩大上好佳的生产规模。
“老家河南”得到广泛认同
——访著名策划人、作家齐岸青
本报记者 张乔普 李 娜
齐岸青是一位连续十年参加拜祖大典的学者,他说:“很荣幸作为大典的参与者和亲历者。”
一方丝巾,连起炎黄子孙中国心。中国人把炎帝、黄帝作为自己的远祖,称自己是炎黄子孙,这不是任何人为的力量所能达到的,而是薪火相传发自内心的。
而拜祖大典作为黄帝文化开发的一种有效载体,吸引了全世界的华夏儿女在这里汇集,加强了黄帝文化的研究与对外宣传,使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从而为中原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贡献。
齐岸青谈到了他注意到的一个细节:来黄帝故里拜祖的嘉宾,不管来自哪里,大多会有一个共同的动作:在百家姓广场上寻找自己的姓氏。当找到那个字的时候,那种兴奋是溢于言表的。
其实他们找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汉字,更是找到了家。
盛世大典提升了郑州乃至河南在世界的知名度影响力,从而使“寻根之树”枝繁叶茂。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河南是全国人民的老家。齐岸青说,“老家河南”是我们河南的文化符号,现在在国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黄河流域是最早有先民活动的区域之一,百家姓的前100个姓氏有70多个起源于河南,历史上很多民族的融合、姓氏的融合很多也都起源于河南。他希望河南的姓氏文化能够作为黄帝文化的延伸,在今后的拜祖大典中继续发扬光大。
“高唱颂歌”是我与众不同的经历
——访著名歌唱家王莹
本报记者 孙 娟
“这是一次与众不同的经历,第一次参加拜祖大典,也是第一次演绎‘颂歌体’的歌曲,十分荣幸和自豪。”在乙未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高唱颂歌”环节前,著名歌唱家王莹一直在和廖昌永排练对词,十分重视这次演唱机会。
王莹说,来到河南的演出机会很多,比如少林武术、客属恳亲大会等,但是从未参加过拜祖大典,过去更多演唱的是晚会、庆典类歌曲,偏艺术,“颂歌体”是第一次接触,希望完美演绎好这首庄重的歌曲。
她认为,炎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拜轩辕更增强了中华儿女对祖先的认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这次参加拜祖大典也让她认真思考了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传统文化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我认为用音乐来传播,也是一种很好的形式。”王莹表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拜轩辕黄帝 看出彩新郑
【田氏文化】河南新郑举行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河南郑州举行
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炎黄祭典"
行走隋唐大运河系列纪实十九:走进新郑“祭祖大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