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端午,从粽子和龙舟说起
在线荐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本报记者陈晨 胡春娜
中国人有个奇妙之处,就是能通过食物来判断时节。当身边很多地方都开始出现粽子的时候,就知道,端午节快要来了。
粽子,仿佛是端午节最好的代表,再没有什么能比粽子更能代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人们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那位投江而死的屈子,在端午节这天要吃粽子,赛龙舟。粽子和龙舟显然已经是端午节的代名词了,那么,今天就从粽子和龙舟说起吧。
端午的来历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与演变,端午节早已在古人祛疫辟邪的做法上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但,关于端午起源说的争论却一直都没有停息过,学术界各家众说纷纭:有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说法,还有说是纪念伍子胥的,也有说是纪念孝女曹娥等等。其中,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说法,最深入人心。
尽管这些都是传说,但粽子和龙舟被赋予最初的功能却是“祭祀”。
对端午起源公认为最为可信的,还是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和《端午节的历史教育》中论证的,端午节起源于古百越族举行的龙图腾崇拜活动。
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最重要的两个节目,赛龙舟和吃粽子都和龙有关——竞渡用龙舟,粽子投到水中常为蛟龙所窃。恐怕端午节的中心意义,就要向龙的故事探寻。吴越之地,原本就有着龙图腾崇拜。古吴越人认为自己是蛟龙的儿子,而他们断发文身,就是为了让自己真的像一个“龙子”。
于是闻一多先生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端午本来就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而赛龙舟就是这祭祀中半宗教半社会性的娱乐节目。而将粽子投入江中,本意就是给蛟龙享用。总之,端午是个龙的节日,它的起源远在屈原以前。写到这里闻一多甚至还加强了一下语气,说“不知道多远呢”!
当粽子属于端午
虽然闻一多先生考据出了端午的起源,要远早于屈原,但是端午这个词的出现,却要远晚于屈原的那个时代。
端午在古代文献中第一次出现,是在屈原之后的五百多年后的西晋年间的《风土记》中。
《风土记》的作者为西晋名人周处,他在《风土记》中记载了大量的地方风俗和风土民情,其中就包括端午的习俗。
粽子也是在西晋年间才被正式定为端午节的食品的。《风土记》中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初五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这就是“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的由来。
虽然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以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的“角黍”以及用竹筒装米烤熟的“筒粽”,而东汉末年,也有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再用菰叶包裹的碱水粽,但是直到西晋,粽子才有了端午节的“官方身份”。
西晋时的粽子,原料已经不再是黍米而是糯米,其中也开始掺杂肉类以及板栗等。但是人们熟悉的蜜粽,却要到宋代才出现。著名“美食家”诗人苏东坡有诗云:“时于粽里见杨梅”,说的就是宋朝时出现的“蜜饯粽”。
到了元明时期,包裹粽子的变成了芦苇叶,馅料也开始出现豆沙、松子、胡桃等,而清代则出现了“火腿粽”。
其实,我省不同地区对于粽子的包裹方式和馅料也有不同,比较典型的要数豫西南的槲坠。它是豫西南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和端午节的历史一样悠久。与传统的三角形粽子不同,槲坠是圆柱形的,一般用槲树叶做包,小米或黍子、小豆、红豆、板栗和大枣等做馅,在洗、搓、包、煮、蒸、捂加工下,两天后端午节早晨才能吃到这美味的槲包。由于槲叶经过洗、搓、煮、蒸、捂后,颜色变成了褐红色,也有别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棕绿色的粽子。
就这样,清香绵甜的粽子陪着端午,走过了许多年。
端午该怎么过
内涵丰富的端午节虽然延续了2000多年,今天却有些冷清。人们了解它仅仅因为可以多放一天假和吃粽子。
记者随机采访了省会几家大型超市,各种包装精美、口味各异的粽子已经摆上了显眼的位置。但看似浓烈的节日气息也仅限于此。不少消费者这样告诉记者,小时候都盼着过端午,可以和奶奶、妈妈一起坐在木桌边包粽子,然后一遍遍地跑到炉子前,去看粽子熟了没有。现在,过端午就是从超市买点成品粽子,回家处理一下,就算过节了。传统端午节的“节味儿”正处于愈加边缘化的尴尬处境可见一斑。
我省民俗专家表示,端午节习俗具有增进亲情、密切人际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意蕴。龙舟竞渡时人们集聚在一起,观看龙舟比赛,甚至万人空巷,是人们进行人际交流,密切人际关系的好机会。而龙舟竞渡本身,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体现。
闻一多在《端午节的历史教育》中写道:如果我们还要让这节日存在,就得给他装进一个我们时代所需要的意义。幸好,我们已经开始行动。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把端午节活动纳入当地整体文化发展的框架,丰富的活动让人们的假期有了更多的选择。那还等什么?认真规划一下,让我们一起在端午假期享受生活的快乐吧。
闲话
端午节里的文化印记
端午节临近,大街小巷已经开始有竹叶香和叫卖声了。
年年端午年年过,又是一年端午时。两千年的历史长河,流淌了时光,留下了怀念和各种文化活动,后人用绵延的习俗,证明其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性。
称谓
“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民间节日资料《岁时广记》云:“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如有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浴兰节等等。
食物
从古至今,人们对食物的追求永远放在第一位。为了让大家记住这些节日,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与节日相关的特殊食物,并赋予各种各样的意义和一些使用的功效。提到春节就会想到饺子,提到端午节自然就会想到粽子。古时粽子称角黍,按晋朝周处的《风土记》记载,除包角黍,还要煮肥龟。有些地方吃食樱桃、桑葚、荸荠、桃、杏及五毒饼、玫瑰饼等。
礼节
端午时节用蒲草扎成龙、艾蒿扎为虎,悬门户禳毒气。清代诗人李静山的“节令门·端阳”:“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但“雄黄酒”不是喝的,是从端一(五月初一)日起,用雄黄少许泡酒,涂在小孩的额头与耳根上,以辟毒。孩子们还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保安康。
习俗
“红杏单衫花满头,彩扇香囊不离手。”古人佩戴香囊的习惯亦如今天我们喷洒香水一样稀松平常。香囊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佩在胸前或腰间。文献资料记载,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制作也日趋精致。???6
趣读
古时女人怎么过端午?
古时候,端午节里的女人十分忙碌。当天要早早起床,采摘艾草、菖蒲,打捆缚于门外。然后备好“兰汤”给一家老小沐浴,用这水洗头、洗身子,尤其要洗眼睛。屈原《楚辞》里,就有“浴兰汤兮沐芳华”的句子,以艾草、菖蒲、白芷等香料煮水,来祛疫避瘟。由于古时没有蚊香、驱虫剂等,所以就将“兰汤”(或加米酒)洒在墙角、门周围。
女人忙的不止于此,还要将前几日编织好的“长命缕”挂在孩子脖子上,给孩子穿上绣好的五彩肚兜(寓意驱五毒)。在这一日下午,女人们最好带着孩子回娘家躲端午,以求娘家的护佑。而准女婿要在端午日带上东西拜访丈母娘、丈人,对方则以纸笔、扇子回礼。
这些古老的遗风如今很多已经散失。
出行
当周末碰上端午
端午小长假要来了!
据国务院办公厅通知,今年端午节放假调休时间为6月9日至11日,共3天,6月12日正常上班。放假通知一出,微信朋友圈就开始晒“端午拼假攻略”:你只需请上6月6、7、8日三天假(年假是最佳选择),加上周末和端午调休,就可以拼出8天长假,为自己和家人安排出一个“任性”旅行。
那么,今年端午小长假,你是周边游,还是撒欢旅?
交通篇:
高速 易堵路段时段要避开
端午假期以探亲、城市周边旅游等中短途出行为主,车流量较大。对于经常出现交通拥堵的路段,高速交警部门将根据车流情况及时进行引导疏通,敬请广大驾驶员注意收听交通广播,观察路面LED提示牌。
铁路 旅游旺季提前订票
据火车站工作人员介绍,由于端午小长假出行人数较多,大家提前购票,尤其是热门旅游地的车票,合理安排出行。此外,由于电话订票实行全国通取,因此大家成功通过电话订票或互联网购票后,都可以在出发地取到返程车票,以便放心出行,轻松返回。
飞机 出行高峰提前办理登机
市民如果想要走得更远一点,可以选择乘坐飞机出行。目前也有不少航线打折力度较大,性价比相对高铁更高一些。值得注意的是,航空公司规定航班起飞前40分钟停止办理登机手续,市民最好在起飞前1个小时到机场。
活动篇:
项目:第五届中华轩辕龙舟赛地点: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如意河时间:2016年6月9日—10日
项目:2016中国(开封)客家国际龙舟邀请赛地点:河南省开封市西湖风景区时间:2016年6月9日
项目:我们的节日端午——河南(青天河)首届民间工
艺美术绝活绝技及特色饮食展
地点: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青天河景区
时间:2016年6月9日—11日
任性篇:不解释,你可以周游“列国”了!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制图/单莉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端午节习俗及寓意 端午节有什么寓意
端午习俗
端午节来了!该说端午安康还是端午节快乐?
端午临仲夏,时清日复长。
端午节的传说、来历及习俗
有了3D打印机,今年端午节这么玩才够Fashion!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