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坐耙?梁海潮
?梁海潮
坐 耙
春雷响,农耕忙。父亲是种地老把式,过罢正月,就开始套牲口犁地,进入春耕生产。那时候,乡村没有幼儿园,五六岁才能入学上学前班。这之前,孩子们闲在家里没事,常跟父亲下地玩。
最有趣的,就是父亲耙地时让我坐耙。
地离村很近,父亲什么时候下地套犁不知道,我被母亲叫醒已经是天快“饭时”,(“饭时”是我们这儿的方言,指吃早饭,约早上七八点;午饭叫吃晌午饭,晚饭叫喝汤。)母亲牵着我的手,来到村头大田地。父亲蹲坐在田头石块上抽旱烟,初升的太阳把大地镀上一层金灿灿的颜色,父亲汗渍渍的脸上映射着古铜色的光芒。刚犁的土地散发着泥土清新的气息,鼻子像感冒吃了大葱一样清爽剔透,有种想打喷嚏的痛快感。两只牛或卧或站地在那里倒沫(反刍)。
只要牛倒沫,就该耙地了。听父亲说,牛倒沫预示着牛歇过了劲。如果不倒沫,说明牛的累还没歇过来,继续使牛,会把牛累坏的。
父亲不识字,没文化,可父亲对农耕谚语却能一说一大堆。父亲说: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光一刻值千金。犁要深,耙要匀,庄稼保墒长得勤。
父亲把卧着的牛吆起来,扶正牠们脖子上的牛梭头,然后将犁钩摘下来,换成耙,把缰绳的一端绑在耙的右外角或左外角。这个动作便于耙地时提耙压碎大坷垃。
耙第一遍,父亲是不让我坐耙的,梨浪大,地沟深,耙在上边走不平,小孩坐在上面不安全。父亲左手拽着缰绳,右手抡着牛鞭子,右脚先踏在耙沿上,“打打喔”一声吆喝,牛低头弓脖,打着响嚏,拉耙前行,父亲趁势将身子往前一提,左脚迈上去,稳稳踩在耙的前梁上,保持平衡。耙在父亲脚下,像一叶扁舟,耙过之处,沟壑渐平,如碧波荡漾的湖面,未耙之地倒像翻滚的波涛,对比非常明显。我很佩服父亲驾耙的本领,像茫茫江面上熟练的艄公,潇洒自如。
坐耙是有讲究的,不能面朝前坐,倘若牛猛蹿一下,失去重心,会仰倒在地。坐耙要面朝后,屁股坐在耙前沿中间,两脚蹬住耙后梁,手紧紧抓住屁股两侧的耙撑,这样坐耙稳当。耙梁上绑有绳扣,这是父亲专为我坐耙绑上去的,怕耙蹭破手,让我抓住绳扣环。
回想起坐耙的感觉,实在是一种享受,像坐车,像坐船,起起伏伏,凉凉的泥土撞击着屁股,一似奔腾的波浪在臀下拍打;如果闭上眼睛,还有坐飞机的感觉,晕晕乎乎的,耳旁听到的是牛的喘息声和父亲的吆牛声,加上耙齿划泥土的声音,妙不可言。
遇到稍微上坡的地方,父亲会跳下耙来,让我一个人承耙,减轻牛的负重。牛是庄稼人半个家当,父亲很惜牛。记得父亲对我说:淋牛晒马。牛不怕雨淋,但牛不能累出汗,一旦出汗,牛就累伤了。有一次别人借我家牛犁地,打了牛一鞭子,父亲就对那人吼了一通,心疼地用梳子把牛毛梳理了半天。父亲吆牛声音很大,但从不舍得用鞭子抽,父亲把鞭子在空中甩得炸响,只是吓唬吓唬牛,牛就忽忽地往前冲了。
当年,我们村主要靠种地过生活,成为种地行家里手是一种本领和荣耀。父亲耙地时常对我说:如果坷垃大坷垃多,身子要往前倾,前脚用力,坷垃就易耙碎;如果遇到不平凹地,身子往后斜,后脚用力,耙会把土嗡到低凹处,耙地耙地,就是要把地耙平耙匀。土地长着眼,耙地不偷懒。一般春地要耙四五遍,麦地要耙八九遍,耙的遍数越多,地就越保墒。
我的童年家里贫穷,父母从没给我买过什么玩具,更没有各种各样的童车电车之类,唯一让我感到快乐的,就是坐在耙梁上,感受土地般深邃而厚重的父爱。现在的小孩子们恐怕很难有机会体验坐耙的感觉了。
多想让父亲再叫我坐坐他的耙车呀!
我那遥远的童年!我那难舍的春耕!我那难忘的浓浓的乡愁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犁地
滚动的洋芋
南山有我一亩田种菜种麦种春风 第A10版:阅读日 20200712期 济南时报
【西散原创 • 初语阅读】张呈明作品丨就恋这把土
春耕春种,乡村的符号
【散文】张元军/耕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