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州这百年》之引子:千年古都的历史变迁

《郑州这百年》之引子:千年古都的历史变迁

郑州晚报 2017-05-16 09:40:41

分享到:

历史在于创造,也在于记忆。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无数惊心动魄的事件,然而能够流传下来的只是少数,原因是它们曾经被记录并流传了下来。同样,郑州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这里有8000年前裴李岗文化;有上古时期的“有熊”;有华夏第一王都,有3600年前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都城,是商文明的发源地……然而,郑州的厚重早已被历史的烟云所尘封,直到20世纪下半叶以后才逐渐被恢复了它应有的面目。

20世纪这百年既是中国巨变的世纪,更是郑州巨变的时代,《郑州这百年》我们的目的是要为人们留下这些巨变的记忆。

即日起,郑州晚报《身边》客户端独家连载由紫城编著的《郑州这百年》。数千年的历史烟云与风尘,细微难寻,若读者发现书中资料、说法有值得商榷与不足之处,请在文后留言共订之。

引子:千年古都的历史变迁

一、郑州如何成为“中国第八大古都”?

通常,在国人的心目中,郑州是一个新兴的城市,是“火车拉来的城市”。然而,经过百年岁月的磨砺,郑州竟然成了“中国第八大古都”!

郑州是如何成为第八大古都,一切都源自于20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一个不经意的发现。1950年的秋天,一个叫韩维周的小学教师,在郑州东南郊的二里岗一带,采集到了几块带有绳纹的陶片和磨光石器,在好奇心驱使下,他送往文物部门鉴定,结果竟是距今3600年前的商代文物。在此之前,考古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商代早期的都城,几块陶片的发现,立即引起了他们的高度重视,很快决定在发现陶片的地方进行考古挖掘。

1952年,文物考古人员进驻二里岗,并很快开始了考古发掘工作。令人惊喜的是,商代遗址和遗物越挖越多,发掘工作持续了三年多。到了1955年的秋天,在商代遗址中部的白家庄(今郑州城东路东北),发现了属于商代的城墙,经过进一步钻探发掘,以今天的紫荆山路和商城路的十字路口为中心,这些城墙在南、北、东、西四面都有分布,最后合拢起来的标示竟是一个周长有7公里的一座规模巨大的长方形城垣!

城墙被发现和确认后,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又对古城进行了发掘和研究,许多雄伟的宫殿遗址、大型青礼器和各种各样的手工业作坊纷纷展现在人们面前,人们越来越确定它就是商代的早期国都——亳都。

历史上,由于商代频繁迁都,仅称“亳”的地名就有“西亳”、“北亳”等六、七个之多。在郑州商城是不是亳都的问题上,人们长期争论不休。1996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来自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等学科的170位专家学者,对夏商周时期的重要问题进行了长达5年的认真考察、测试和探索,许多重大问题在这次联合攻关中被解决,郑州由此被“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为商代早期的亳都。

在今天郑州市城东路的南端,依然能看到高大的城墙,这就是商代亳都城墙的一段。据考古发掘,郑州商城北城墙长约1692米,西城墙长约1700米,南城墙和东城墙长度均为1870米,周长约为7公里。城墙底宽约20米,高度可达10米,四面城墙上有11个城门缺口。

在规模巨大的城垣东北部,还发现了约占都城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宫殿区城墙,城墙内分布着规模宏大的宫殿基址。更令人关注的是,在郑州商城的南部,环绕郑州商城内城的南城墙,还有一条略呈弧形展开的半圆形城墙。古人称内城为城,外城为郭,这条城墙应为郑州商城的外郭城墙。它表明郑州商城实际上是由宫城,内城和郭城三重相套的城墙构成的。郑州商城三重城墙的发现,比原来东周时期才有郭城的记录早了1000年。

作为亳都的郑州是一座规模宏大,又相当繁荣的都城。在城墙内,约4平方公里内分布着宫殿区、居民区、手工业区、墓葬区等。考古工作者在宫殿区内发现20多处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基址。其中一座宫殿基址房基高出地面3.7米,宫殿长65米,宽13.5米。城内还建有大型的供水系统。在宫殿区附近发现的一段蓄水池东西长100米,南北宽20米,深1.5米,可蓄水3000立方。蓄水池和大型水井、输水管道相连,构成了完整的供水系统。这样的供水系统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城市供水设施。


亳都手工业发达,制铜、制骨、制陶各有各的地域。在城西北角有制陶作坊;在北城墙外和南城墙外,有两处铸造铜器的作坊;在城北有一处制骨作坊。商代的许多手工业产品都是在这些地方制造出来的。从这些作坊的规模和出土的大型器物推测,每天至少有数百人在一个作坊里同时工作。尽管我们无法亲眼目睹这座都城当时的壮美景象,也无法亲身体会当时热闹的生产、生活场景,但它遗留给我们的许多实物,却使我们不难感受到它当时的宏大和繁荣。

20世纪二十年代,随著甲骨文在河南安阳的大量出土,殷商的历史逐渐被发掘出来。然而殷墟只是中国商代后期的都城,商王朝前期三百年间的都城设在哪里,一直是一个谜。半个世纪前,一片商代陶片在郑州的不经意发现,从此之后,一座远古都市神秘的面纱经过数十年的考古发掘最终被掀开。郑州古商都的确立,不仅把中国古都的历史,也把中华民族有史科可查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三百年。

考古专家认为,郑州商城作为商代早期建立的一座都城,至今已有3600年的历史,其建筑规模之大,规划布局之严整,文化内涵之丰富,堪称当时世界之最。郑州商城作为商代早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是中国古都发展史上一个不可替代的里程碑,在探索夏、商、周三代文明起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以商都为代表的郑州地区发现的西山、新砦、古城寨、大师姑等一批古代城址,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郐国、虢国、郑国、韩国等诸侯国也曾先后定都于此,都表明郑州所在地域存在一个庞大的古都群落。商都的发现,让郑州这个“新兴”的城市立刻有了厚重的感觉。由此,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上,郑州被正式确认与西安、北京、洛阳、开封、南京、安阳、杭州等古都一起并称为“中国八大古都”。

实际上,郑州的都城历史原不止这些。如今,登封已是属于郑州地界之内,历史上传说王城岗是夏代禹王在此建都城的地方。1954年春,考古工作者在登封的首次文物普查中发现了王城岗遗址。当时曾命名为“八方龙山文化遗址”,简称“八方遗址”。1956年至1958年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曾数次派人对八方遗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古复查,八方遗址即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9年秋,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旭生组织的豫西“夏墟”考古调查团,曾到登封县告成镇对八方遗址进行过深入细致的考古调查,采集了一些龙山文化中、晚期陶片和一些洛达庙类型文化(后来改名为二里头类型文化)的陶片等遗物。1974年春,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在告成镇修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登封观星台”时,得知当地群众在八方村东边平整土地时曾损毁了一部分文化遗址,并出土了许多陶器、石器等遗物。于是,考古工作队到遗址损毁现场进行实地勘查,证明损毁的遗址部分主要是属于洛达庙类型文化的。嗣后,随着探索夏文化的开展,1975年春,经报请河南省文化局和国家图博口批准,即在登封县告成镇设立了“河南省文物工作队登封文物工作站”,开始了以八方遗址为重点的考古发掘工作。通过数年的考古调查与发掘,考古人员发掘出了两座东西并列、其时代略相当于夏代的龙山文化中晚期夯土城垣遗址,此后原称的八方遗址更名为王城岗遗址。

就王城岗龙山文化城址所在的地理位置来看,它与有关历史文献记载和前人考证的夏代阳城地望相吻合;从王城岗龙山文化城址出土木炭的C14测定年代看,距今约4000年左右,和夏代早期的年代相当。因而考古工作者初步认为,登封王城岗龙山文化中晚期城址,可能就是夏代早期的“禹居阳城”(或“禹都阳城”、“夏都阳城”)的阳城夯土城垣遗址。

二、郑州的历史究竟有多长?

郑州商城遗址和登封王城岗遗址只是代表了郑州的都城历史,那么,郑州的历史究竟有多长?也许这对关心郑州的人来说也是一个很想知道的事情。

很久以来,中国人一直都传说,黄帝同炎帝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是我们的祖先。以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开创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先祖,是中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黄帝的诞辰是农历三月初三,即上巳节,是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中国很多地方自古还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传说黄帝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对于黄帝的具体出生地点,史学界并没有统一的观点。史记上说,黄帝居于轩辕之丘。

轩辕之丘古为有熊国都城,其父少典为有熊国国君。但也有人认为在其它地方。传说一:黄帝出生于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的沮源关降龙峡。传说黄帝的母亲是黄土高原上的一名少女,一天傍晚(也有说是夜晚)突然看见北极光,然后就怀孕、生下了黄帝。传说二:黄帝生于山东省曲阜市周围。有古史记载“黄帝生于寿丘”“寿丘在鲁东门之北”,而寿丘位于曲阜城东四公里的旧县村东。传说三:公元前4856年,在今河南新郑的轩辕丘有个龙图腾的国家,君主名曰少典氏。他是伏羲帝和女娲帝直系的第七十七帝,他的夫人有二,一是任姒(女登),二是附宝,她们是姐妹,是有蟜氏之女。在今新郑市区北关的轩辕丘的有熊国的宫殿里,传来了婴儿出生时呼吸大自然之气时的“哇哇”哭啼声。这一说法得到包括中国古都学会在内的部分民间机构的认可。

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以来,关于黄帝祭祀的记载不绝于史。从2002年开始,“炎黄文化节”始祖山拜祖大典在郑州新郑举行。2005年改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印发国发〔2008〕19号文件,确定新郑黄帝拜祖祭典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类别为民俗类,序号480,编号X-32)。不管黄帝是否真正出生在郑州新郑,郑州的历史上溯到黄帝时期是毫无疑问的。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921年,首先在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所以被命名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持续时间为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最早在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仰韶文化”遗址之后,安特生还在郑州荥阳西北20公里的北邙乡秦王寨村西部发现了秦王寨遗址,这是中国最早发现的四处仰韶文化遗址之一。秦王寨遗址因发现的时间较早而被学术界作为秦王寨类型的典型遗址。2013年5月,秦王寨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在郑州还发现有仰韶文化大河村类型等多处仰韶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自西向东发展,郑州地区的仰韶文化遗址大都属于仰韶文化晚期,时间距今约5300年左右。另外,郑州地区还发现多处龙山文化遗址。仰韶文化的发展由西向东,无论黄帝是否出生在新郑,这些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都证明郑州的历史至少在5000年以上。

实际上,郑州的历史还远不止这些。裴李岗文化把郑州的历史年轮至少拉长到七八千年前。裴李岗遗址是公元前5500年至公元前4900年类文化遗存。裴李岗遗址出土的器物是一种新型的新石器,它代表一个历史阶段的文化,又发现于新郑裴李岗的西台地上,后来被命名为裴李岗文化遗址。裴李岗文物遗址从1956年发现到今天已经超过半个世纪,在五十多年里经过曲曲直直反反复复的探索、试掘论证,科学鉴定,其文化内涵是8000年前人类的文明史。

根据我们的研究,裴李岗文化、河北磁山文化是两种大体同源的文化,其中隐含着华夏(中华)文明起源的诸多秘密(这里我们暂不做过多叙说)。我们的研究发现,华夏文明起源有一个轴心,这个轴心是从甘肃的天水向东到陕西的宝鸡、西安、渭南,再向东到河南的三门峡、洛阳、郑州。在这个轴心的起源过程中,天水、郑州的历史有7000~8000年,西安、渭南的历史有6000~7000年,三门峡的历史有5000~6000年,洛阳的历史有5500年左右。能够让郑州历史拉长到7000~8000年的物证就是裴李岗文化遗址。郑州地区是裴李岗文化的中心区,有多处遗址。

三、从郑县到郑州

在地理坐标中,郑州位于东经112°42'-114°13',北纬34°16'-34°58'。郑州东西宽166公里,南北长75公里,北临黄河,西依嵩山,横跨中国大陆的二、三级地貌台阶,西南部嵩山属第二级地貌台阶前缘,东部平原为第三级地貌台阶的组成部分,山地与平原之间是低山丘陵地带。郑州的最高点位于登封市的少室山,连天峰海拔约1512.4米;最低点位于中牟县韩寺镇胡辛庄,海拔73米。郑州山地面积约有2377平方公里。

中国历史上,夏商两朝先后在郑州地区建都。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至前1600年,夏朝的元老人物禹建都于登封阳城王城岗,以嵩山为中心的伊洛河和颍河上游一带以及山西南部是夏人的活动中心。

商部落从君主契开始至商汤共迁徙8次,公元前1675年,商汤以“吊民伐罪”的名义攻占夏朝国都封丘,灭掉夏桀,创立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汤建都亳(后称南亳,今商丘),后迁都。至于郑州商城是汤迁都的西亳还是偃师商城是西亳目前考古界有不同的看法,根据对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两地分别用高精度系列样品方法做的碳十四年代测定表明,郑州商城的年代为将近公元前1500年;偃师商城一期的年代要比郑州商城的年代早,但仍未到公元前1600年,因而究竟郑州商城还是偃师商城是“汤亳”需要考古学界重新审视。但无论如何,郑州商城是和偃师商城年代相近的早期商城遗址。

郑州商城遗址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城垣呈长方形,外城城垣呈圆形围绕着内城。其“外圆内方”的城郭布局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它的规模亦超过中东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城和亚述城,以及印度恒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

两周时期,管国、郑国、韩国也先后建都郑州地区。公元前1046年,姬发灭商殷建立西周,周王将其弟管叔封于郑州,称管国。周王在郑州的封国还有郐国、东虢国、祭国和密国等。郑武公将郑国国都建在荥阳,成为郑国第二代国君。郑国随后吞并了郐国、东虢国和胡国。公元前765年,郑武公迁都至原郐国所在地,将郑国定名新郑。

公元前375年,韩国灭掉郑国迁都新郑;公元前230年,秦军灭韩。新郑做为郑国和韩国国都达500年之久。郑州大部分属于三川郡,新郑属于颍川郡。

秦代,郑州境内始置荥阳县、巩县和京县,属于三川郡;新郑、苑陵、阳城属颍川郡。三川郡是秦朝的郡级行政区。最早是由战国时代的韩宣王置,以境内有河、雒、伊三川而得名。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复置,西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又置密县、成皋等县,并将新郑、苑陵二县划入河南郡。

秦汉时期,今郑州地域以荥阳为中心,因处交通和运河要道,经济日趋繁荣。西汉时期,巩义和荥阳成为国内重要的冶铁基地,荥阳在汉代设有铁官,从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发掘出的大型炼钢高炉炉基和球墨铸铁遗物,反映了汉代已达到最高的黑金属冶铸技术水平。东汉元鼎五年(前112),故市、中牟两个侯国合并为中牟县。

隋开皇元年(581),改荥州为郑州。开皇十六年(596)从郑州分出管州。唐初武德四年(621),从郑州分出管城。贞观七年(633)郑州从武牢移治管城县。天宝元年(742)改郑州为荥阳郡,仍治管城县。开明元年(619),太尉王世充废杨侗自立为帝,国号郑。这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三个郑国。

北宋建都汴京后,宋代建郑州为西辅,属京西北路,郑州于公元1105年被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国内各地选山林名声之地建立书院,位于登封峻极峰下的嵩阳书院是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

金代和元代时期,郭守敬和王恂主持在全国设立了27个天文观测台,登封观测台则是全国观测中心。明朝建立后,郑州划归开封府。

清朝末年,平汉和陇海两条铁路在郑州交汇。随之郑州成为中国东西、南北大动脉的纽带,经济地位不断提升。1912年,日本经济学者林重次郎在其著作《河南省郑州商情》中称郑州为中国的芝加哥。

民国建立之后,1913年郑州被撤销市制改为郑县,但依旧保留市级规模。1920年,河南省议会通过了在郑县设立商埠的议案。1923年3月,北洋政府正式下文将郑县开辟为商埠,在郑县设立商埠督办公署。1927年,上海《旅行杂志》把郑州(县)称为华北大都会。

1928年,冯玉祥将郑县改为郑州市。1931年,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大战之后,将郑州撤市复改为郑县。1933年为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1948年10月22日,郑县解放,设置郑州市。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

郑州现辖6区5市1县(其中,巩义为河南省直管县行政体制改革试点市)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东新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市总面积7446平方公里,人口956.9万人,市区面积1 0 1 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37.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69.9%。郑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郑州历史上曾五次为都、八代为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城市。

(未完待续 每日更新)

作者 紫 城

统筹 刘德华

编辑 黄修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州为什么位列“八大古都”?商代都城是这样的古老
【文化】商文化“打卡地”!郑州商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
两博物馆同日开馆,郑州到底还有多少宝藏?
炎黄文化定位及其黄帝故都问题商榷
颛顼遗都——“帝丘”与濮阳高城遗址的发现
我也来瞎扯淡——兔子的考古【第1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