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 春 联
♣ 王宏治
我见过很多人写春联,但我唯独佩服父亲,因为他基本没上过学,靠自学识字,而且越写越好,写春联在老家那个小村子里小有名气。
父亲从小家里穷,只读过一年多小学,就退学随爷爷种地务农。后来遇上1942年大旱灾,爷爷被抓去当兵,在家生活无着落,只好跟着奶奶逃荒投亲到陕西宝鸡烟厂当了学徒工,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返回老家。1952年,父亲随同本村长者去到山西省运城地区国营机瓦厂打工。其间,业余时间除积极参与职工夜校读书外,一直注重自学。由于学习、工作成绩突出,被发展为中共党员,转为国家干部。曾先后在国家、省、地级报刊上发表过文章。父亲学习的精神一直都是我们姐弟几个学习的榜样。
父亲年轻时,看到别人写春联非常羡慕,就帮着扶扶对纸、研研墨汁。村里有两个老写家,父亲很是佩服。看他们写得多了,父亲就自己学着写,一开始写不好,就下苦功练,直到写出了一手像样的毛笔字。从那之后,为附近的乡亲写春联就成了父亲推不掉的活儿,年年腊月,也是他最忙碌最充实的时候。
父亲一直非常注重内容,一方面收集报纸上发表的新春联,另一方面年年都要买《农家历》,那上面有很多对联,然后再反复琢磨,写出自己满意的内容。他给我和弟弟写的大门对联都是极有意义的家风方面的内容,每一次看到,都能感受到父亲的期望。
前几年,父亲不知在哪发现了一幅书法中堂,内容特别好,主幅内容是: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萤学,孙康映雪读;诸人家虽贫,有志自勤苦;终亦酬壮志,功名留千古。两边的对联是: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让人看后很受启迪。他就开始临摹,中堂的隶书、对联的大篆、落款的行楷竟然越来越像。他出于兴趣,又到市场上的字画装裱店与老乡攀谈,要跟着人家学习装裱。老乡看出他是真想学,近80岁了也不会撑行,也就没有保守,教会了全过程。就这样,父亲写好自己去装裱,给人家掏点成本费。两个姐姐的儿子结婚时,都把父亲写的这幅字挂在正厅,得到了满堂喝彩。后来,要的人多了,父亲都尽量满足,前前后后写了二十多幅。传得最远的是在陕西泾阳的表弟,在他儿子结婚前求到了这幅中堂字,回去挂上,立马给在农村的家增色不少。表弟很快寄来了结婚录像光碟,迎亲之前摄像机首先对准的,就是那幅中堂,老父亲看了,笑逐颜开。
“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这估计是86岁的老父亲写得最多的一副对联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又到一年挥春时:我和春联的故事
那时春节,写对联的乐趣,如今已体会不到了
邂逅楹联——一朵文学艺术百花园中雅俗共赏的奇葩
赵之谦最全的隶书作品(二)
春联追忆
春联左右怎么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