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分耧铃响

♣ 李志胜

“秋分”的寓意有两个:一是这一天昼夜均分,各12小时;二是从这一日开始,气候开始由热转凉。按农历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霜降”为秋季的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处于秋收、秋耕、秋种“三秋大忙”的节骨眼上。“三秋大忙”,贵在一个“早”字。在我国华北地区,流传有这样的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明确规定了该地区冬小麦播种的适宜时间。

早些年农播技术落后,冬小麦的播种,都是用人拉或牲口拽的木耧耩。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有“锄得五遍,已上下不烦耩”的说法——“耩”,即用耧播种或施肥,譬如耩粪、耩种子、耩棉花等。

“耧”即耧车,又称耧犁,是汉武帝时期搜粟都尉赵过发明的一种畜力条播器。据东汉崔寰《政论》记载:耧车由三只耧脚组成,下有三个开沟器,播种时,用一头牛拉着耧车,耧脚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播种,同时进行覆盖和填压,一举数得,其效率可达“日种一顷”。农耕实践表明,用耧车播种,可以保持行距、深度、疏密“三一致”,便于作物出苗后通风透光和田间管理,使得播种质量得以提高。

“耧铃”,是耧车上的配件,常见于北方农村,似枣一般大,做工精细,由黄铜制成,挂于“耧斗”下。播种时,“耧斗”晃动,“耧铃”摇摆,迸发出“叮咚、叮咚”的声响,散溢着浓郁的古老文化韵味。早些年在老家,随父母下地耩麦子,一听到那“耧铃”声声,什么疲劳、烦恼啊,全跑到了九霄云外。

如今回老家,不少邻居家仍有这样一架“耧”,只不过它们已由木质变成铁器的了,且外形更加轻便些。据介绍,“耧”耩麦子的功能,早就被现代化的小麦播种机代替,家家户户时下的铁“耧”,仅是偶尔下地“耩化肥”用。

我国耧车的发明,启迪了后续诸多同类的发明创造,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璀璨的道路。曾被视作欧洲农业革命标志之一的英国杰思罗·塔尔1731年发明的同类农具,正是来源于中国“宋代智慧”。现代系列的播种机、耕地机、插秧机等,无不是“耧铃”声下,农业科技人员那挥洒的一粒粒“金灿灿的种子”所收获。

我国主要口粮小麦的丰产丰收,有多方面的因素,除了土地、水利、气候、种子外,播种时机的把握也很重要。而退出了历史舞台的“耧铃”声,日渐衍变成为一个个不可或缺的农事符号——“麦子早下种,十年九收成”“秋分麦粒圆溜溜,寒露麦粒一道沟”“勿过急,勿过迟,秋分种麦正适宜”“小麦精量播种机,深浅宽窄能调剂,下种均匀省良种,苗子出来壮又齐”……

上周三,我去位于黄河滩区的扶贫村回访,见一户农民仍用手拉式播种机耩小麦。男劳力和女人在前边拉,一个像是留守儿童的女孩子在后边扶耧。也许是年龄过小的缘故,小女孩几次让播种机里的麦子洒了出来。男人回回头,叹口气;女人用衣袖抹抹额头,随之将目光又投向了远方。

夜晚,我孤坐在灯下写扶贫日记。秋分时节,凉风习习,碧空万里,天高气爽,是非常美好、怡人的季节。然而“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如何循着远逝“耧铃”的机响,适时播下“乐观通达,神志安宁”的种子,进而让思想的土壤,尽快长出理解、宽容、富足的“禾苗”,该是我们“人生之秋”所要崇奉、践行的养生之道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难以了却的今秋 || 作者:高光锋​
耩子
条播机耧车
临汾市开发研制成功超窄行小麦播种机
改变欧洲的中国播种机,明朝时被传教士“窃取”,可惜鲜为人知
古代农民怎么播种?从点播到条播,一口气搞懂耧车的前世今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