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怎样打台球

本节开始介绍怎样打台球.如真能按照我教你的方法练,必成高手.
第一节 握杆 手架 运杆 击球
关于握杆:
关于握杆,可参考戴维斯,庞卫国,潘晓婷,马志宇等人的讲解.职业高手的握杆个自不同.亨得利,希金斯,奥沙利文,威廉娒斯都不一样.到底听谁的?究竟摹仿谁?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又在哪儿?最后要落实到最适合你的方法.在这儿,我要教你什么叫所谓"不松不紧"?什么叫实握,虚握?何谓内扣,外翻?
你用锤子往墙上钉过钉子吗?你是怎样握锤子把呢?你应不会握的太紧!否则是死力,锤头的效力出不来!你也不会握的太松!否则锤子把会把你的手震疼,甚至从你手中滑出!台球的握杆有点类似.握太紧了是死力,体会不到是杆在击球!握太松了杆打到球时会震疼你的手指.并且,太松时出杆也不会稳,也不会直.由于大多数人学台球时都被告戒杆不可握死,所以现实的情况是矫枉过正,大多数人握杆太松.
定义:
公理一.所谓"握杆不松不紧"是指,运杆和出杆时确保球杆平直运动,没有晃动情况时的最小握力.
具体操作:用四个手指的第二关节托住球杆,拇指和食指相扣,轻握球杆,手掌轻贴球杆,虎口贴球杆的力度略大于手掌.
握杆"不松不紧"的验证方发:将白球放在离发球区库边10cm_20cm中点处,将非持杆手置于背后,持杆手单手持杆架于库边,运两三杆后,用杆将白球"弹"入中洞和底洞.出杆过程中,手指逐渐握紧球杆.击球完成后,手指紧握球杆的力度达到最大.击球完成后,身姿不动,杆头平直向前,向下并保持不动,直至白球进袋或停止方可起身.如果运杆和出杆过程中,球杆严重晃动,则是握杆太松.如果不是用杆将白球"弹"出,而是"推"出,则是握杆太紧.反复练习,直至轻松"弹"白球入中洞和底洞,则握杆"不松不紧"大功告成!
上次教你握杆"不松不紧"的方法,你练了吗?练过的请回复一下.如果有什么问题,提出来,我兴许能帮到你.本教程是一个互动的教程.我不会一下教你所有的东西,让你吃的太撑而消化不了.我每次只教你一点点而已,让你觉得不过瘾.
如果你看过我的<怎样打台球?(四.一)>,并按照我的方法去练了的话,你一定会发现问题了:
一.球杆在库边左右晃动,不像有手架时稳.
二.不容易打到白球的中点,击出的球基本上都带了旋转,也就是所谓加了塞.
对初学者来说,以上两点很正常.如果你用单手高杆,中杆,低杆都能不带一点塞"弹"白球入洞,那你就有相当功力了.要想做到这样,除了正确的握杆方法外,站姿,小臂,大臂,运杆等诸多方方面面都得到位.以后会慢慢教你.在握杆这一节,你主要要学会用杆"弹射"白球,而非"推射"白球.要点是:在杆击到球之前,手指不可以抓紧球杆,击球完成后,手指一定要抓紧球杆.
现在讲讲实握,虚握.
实握即紧握,用力.虚握即松握,小力,虚搭.这是个相对的概念.实握不等于大力握紧,虚握不等于完全不加力.有人拇指和食指实握,其它手指虚握(例如,罗宾逊).也有人拇指和中指实握,其它手指虚握(例如,奥沙利文,潘晓婷).还有人拇指,食指和中指实握,无名指和小指虚握(例如,特鲁母普).这些实握,虚握的方法不存在好坏,但发力有一定区别.你可以尝试一下每一种实握和虚握的方法,看哪一种更适合于你.标准是:
一.哪种握法更舒服.
二.哪种握法能出杆稳,出杆直.
三.哪种握法更能打出力量.
总之,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绝对的.关键是适合于你,并把它固定下来
怎么样?上次教你的各种实握,虚握方法你试了吗?试过的请回复.如果试过了,你发现有什么不同了吗?为什么职业选手会有三种实握,虚握的握杆方法,你想过了吗?如果你想知道答案,回复我后,我再告诉你.并非卖关子,而是本教程原本就是为那些打过一阵儿台球,而又苦于球技无法提高的人设立.只看不练又谈何提高?!

如果你有梦想,我们设个简单的标准:黑八清台;高点的标准:斯诺克过百分关.你可跟随本教程边学边练,边练边学.直至你梦想成真.假如你真要跟我学,就得具备一定的条件,见<怎样打台球?(一)>.记着,要和我互动哟.

现在讲讲内扣和外翻.
所谓内扣是指握杆时,手腕向身体内侧倾斜.所谓外翻是指握杆时,手腕向身体外侧倾斜.
说的更具体点,握杆时,应是手指的第二截冲下,即与地面基本平行.若第二截与第三截关节冲下,甚至是第三截冲下,则为内扣.若第一截冲下,甚至是指尖冲下,即是外翻.
说的再简单点,握杆时,手背与小臂外侧应基本上在一个平面上.手背与小臂外侧形成的角度大于一百八十度,则为内扣.小于一百八十度,即是外翻.
为什么这么点事儿会讲的这么啰嗦,是因为有些球手压根就没有内扣和外翻的概念!也不知道他实际打球时一直是内扣或是外翻!,更不知道内扣或外翻对他打球的影响!有一个球友,出杆一直不直.只要发大力,就固定往一个方向偏.一度对台球失去信心.后来,我告诉他调整一下手腕和小臂的角度试试.现在他远台直线球特准,甭提多高兴了,见面就嚷着要请我吃饭.
那么,内扣或外翻是不是特别不好呢?这还真不能一概而论!
现有的台球教程,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无论是斯诺克,黑八,还是九球的;也无论是大师级的,专业级的,还是业余级的都一致强调握杆手腕不要内扣或外翻!我想说的是,他们说的是对的,但是应该是指不要"严重"内扣或外翻.难道一点内扣或外翻都不许有吗?他们自己打球没有一丁点的内扣或外翻?事实完全不是这样!其实,大多数球手多多少少都会有那么一点儿内扣或外翻,只是自己意识不到而已.威廉姆斯有点内扣,亨特有点外翻.他们可是公认的高手.
那么,是不是就不用再管什么内扣,外翻这回事了呢?完全不是!恰恰相反,这是个特别需要重视的问题!试想,如果威廉姆斯外翻,亨特内扣会怎样?我想他们应该照样能打球,但还能那么准吗?
因此,首先要搞清楚人体生理结构的普便一致性及个体差异性之间的关系.每个人的胳膊,关节,手掌,手指等从结构上来说是相差不大的,这是普遍性.但每个人胳膊的粗细长短,关节的灵活度,手掌的大小,手指的粗细长短等等是相差很大的,这是差异性.反映在台球上,就是即要遵从"标准",也要遵从"个体差异".顺应自身的身体结构,则事半功倍.逆向,则事倍功半!
到此,我想你应该明白了吧.但你必须去实践一下,到底是完全没有内扣或外翻适合于你,还是带一点内扣或外翻更适合于你.标准依然是:

一.哪种握法更舒服.
二.哪种握法能出杆稳,出杆直.
三.哪种握法更能打出力量.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握杆方法:

一.握杆松紧度要合适.既不可太紧,也不能太松;
二.握杆手指有实握,有虚握.要固定自己的实握,虚握方法;
三.手腕与小臂配合要协调.不能严重内扣或外翻.

好了,在<怎样打台球?(四.一)>里开篇时,我提到职业选手握杆的方法各自不同.到底听谁的?到底模仿谁?现在,你是否有自己的答案了呢?你能否找到最适合你自己的握杆方法呢?要是有结果了,请告诉我.希望和你分享.要是依然困惑,也请告诉我,不过要练过以后喔!

下节,我要介绍非持杆手.非持杆手是干吗使的?有人会说,手架呗.没错!但仅是手架那么简单吗?...........?
本节介绍手架,非持杆手.
没人规定打台球非得用双手.有人单手就打的很好.职业球手即便用单手,业余球手恐怕也不是对手.但要同等水平的两人对打,单手跟双手根本没法练.原因谁都知道:双手比单手稳!
稳,这就是手架及非持杆手的作用!稳,包括两方面:
一.身体稳固,平衡.
二.球杆平稳伸缩,不晃动.
在<怎样打台球?(四.一)>里,我介绍过一个练习:非持杆手置于背后,单手握杆,架于库边,"弹射"白球入洞.你要是试过,你就会有体会:不稳.
在这儿,我要教你如何正确使用非持杆手及手架来稳固,平衡你的身体,以及为球杆提供一个稳定运行的平台.
关于手架,以及根据白球在球台上各种不同的位置及各种障碍球的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手架,已有不少教程介绍过,也是你必须要学习和参考的基础知识.但仅仅知道这些还是不够的.问题的关键是你在使用各种手架时,
一.你的身体是否轻松,平衡和舒适.
二.你的出杆是否能稳和直.
三.你是否能打出力量及各种杆法.
首先,讲讲手架的架杆点和身体平衡点.
手架的架杆点,母球击打点和进球点要在一条直线上(先不考虑加塞情况).在这条直线上,根据架杆点和母球之间距离的远近,理论上有无数个手架的架杆点.一般的说法是,架杆点和母球的距离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还有一种说法是,手架距离母球应是十五公分到二十公分距离.这些说法不错,但你千万不可照搬!
我们看到每个职业好手架杆点和母球之间的距离是不同的.你想过没有这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是习惯不同.是习惯不同,但习惯不同的背后又是什么呢?
在<怎样打台球?(四.三)>里,我讲过每个人的身体情况是有差异的,要顺应自身的身体结构打球.这体现在非持手和手架上就是:
定义,非持杆手和手架的置放的必要条件(一).
公理二.非持杆手和手架的置放务必要能让身体轻松,平衡.
换句话说,非持杆手和手架的置放不能明显地让你的身体前倾或后坐,也不能明显地左倾或右斜.一句话,要找准自身身体的平衡点,要稳!有人打球一天也不累,职业选手可连续作战十几个小时.有的人打球没多会儿就腿酸胳膊疼的.为什么?有人说姿势不对造成的.完全正确!打台球打的就是个姿势!姿势对了,万事具备,姿势不对,万事皆休!
现在回到架杆点上来,职业好手们的架杆点的不同,都是根据自身身体的平衡点的不同来确定的,进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并将之固定下来.你现在应该明白了:最适合你的架杆点和母球间的距离是能让你的身体最舒服,最稳固,最平衡的那个距离.它可能是十五公分,也可能是二十公分,还可能是三十一点五公分,谁知道呢?用不着精确测量.但你需要去试,去感觉,手架和母球间什么样个距离,才舒服,才不累呢?!
上节介绍了非持杆手和手架的置放要让自己的身体平衡.你是不是已经做到了呢?如果已经做到了,下一步就要考虑手架的稳固性了.
能让身体平衡的手架置放点不是唯一的.实际上,有很多个手架置放点都能让身体保持平衡.但这些个点中有许多点不能让手架稳固.这个问题在实战中往往被忽视.很多球手在手架不很稳固的情况下匆忙击球,结果打歪了,丢下一句:唉,手架不舒服.以示没办法或可原谅.实则谬矣!
手架不稳,出杆必不稳!出杆不稳,不打歪才怪!
定义,非持杆手和手架的置放的必要条件(二).
公理三.非持杆手和手架的置放务必要能让手架稳固,为运杆和出杆提供一个稳定的运行平台.
其实,这点儿道理很多球手不是不知道,只是在实战中往往做不到,或不知道怎样做到.举个例子,当母球和目标球都靠近非持杆手一侧边库时,要将目标球发力低杆打进同侧底洞,并且是中远台.这种情况下,什么样的手架才稳固呢?很多球手都采用斯诺克式手架,将小指,无名指,甚至中指放置库边,仅用食指或食指加中指支撑于台面,拇指和拇指一侧手掌悬空.这种手架不是很稳,要想稳,要经过很好的训练.其实,这种情况下,封闭式手架(又称凤眼手架)是最稳的.但很多球手懒得学习封闭式手架,又不能很好的训练稳固的斯诺克悬空式手架,遇到这种球对他们来说就很难了.再举个例子,母球距离库边三四十公分左右,非持杆手和手架的置放应是怎样呢?此时,至少有四种架杆方法:
一.斯诺克悬空式;
二.斯诺克提肘式;
三.库边斯诺克封闭式;
四.库边凤眼式.
第四种多见于九球或黑八选手.前三种为斯诺克和黑八所用.下面重点谈谈前三种.
第一种 斯诺克悬空式
这种架杆手臂置于库边上,四指撑于台面,拇指和手掌悬空.这种方法不是很稳.职业球手也有用的,但要历经长期训练才稳.
第二种 斯诺克提肘式
正常标准斯诺克手架,但需将肘部弯曲并提高.这种方法最稳.
第三种 库边斯诺克封闭式
将球杆放在库边上,拇指贴住球杆,食指从上面扣住球杆.这种方法和前两种方法相比,手臂和身体会舒服一些,架杆的稳固度介于第一种和第二种之间.
我给这三种架杆方法起个别名:
第一种叫懒汉式;
第二种叫追求式;
第三种叫自然式.
不管你采用哪种,最后一定要落在一个"稳"字上.你一定要试试,究竟你用哪种,才能达到你自己的"稳固式"手架.
最后讲讲母球贴库情况时的手架.
"母球一贴库,心里就打怵."别说业余球手,职业球手有时也打不好母球贴库球.但高手不会.在高手眼中,母球贴不贴库没多大影响,顶多就是杆法有点受限,准度不会有所下降.为什么?
我告诉你吧,关键在手架.
水平一般的球手打母球贴库球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经常打滑杆
二.打点不纯,不正,打成加塞球
三.只能轻推,打不上力量
出现以上问题主要是手架不正确或不稳造成的.
母球贴库时的手架主要有三种:
一.将五指放在库边上,手掌在台外,手腕略低于库边,食指和拇指略分开,架杆于食指和拇指之间.
二.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或食指和中指指尖放在库边上,其他部位均在台外悬空且略高于库边,食指和拇指夹紧,架杆于食指和拇指之间.
三.整只手放在库上,标准斯诺克手架.
第一种用的最多,其特点是稳.缺点是运杆距离短.
第二种运杆距离长,能发大力,但不稳.其要领是手臂尽量伸直,指尖用力抵住库边,以便平稳运杆.
第三种出杆方向与库边呈小角度时采用,手掌尽量放平.
母球贴库时的手架练习方法:
一.短边贴库练习
将短边两底洞之间均匀摆放十颗贴库球,1.将左边五颗发力打进右边中洞,将右边五颗发力打进左边中洞.2.将十颗球的每一颗分别发力打进对面两底洞.这样,总共有三十种情形.
二.长边贴库练习
将长边两底洞之间均匀摆放二十颗贴库球,将二十颗球的每一颗分别发力打进对面两底洞及中洞.这样,总共有六十种情形.
你要能将上面介绍的三种手架合理应用,并且要会举一返三.在这九十种情形中,哪种失误了,就重点练哪种.直至你能连续五次击打九十种情形而不失误,即总共四百五十次击打必须一次成功.只要你做到了,母球贴库时的手架就算练成了.到时,面对母球贴库,你就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恐惧了.只要你肯练,早晚有一天,你也能像高手一样:"就算你贴库,我也不打怵".并最终有一天你要能自豪地说:"母球贴库,照准不误!
在前两节我介绍了非持杆手和手架的置放要:
一.能让身体保持平衡
二.能使手架保持稳固
这两点你是否已经做到了呢?我想你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吧.但是本节要讲的第三点对你来说就没那么容易了.
定义,非持杆手和手架的置放的必要条件(三)
公理四.非持杆手和手架的置放务必要能出杆直,出杆稳,并且要能打出力量.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试验.在做这个试验之前,你要放弃所有你已经学到的台球知识,尤其是所谓的"正确的打球姿势".好比一个学习武功的人,在你学习一门新的武功之前,不管你以前学过什么门派,必先暂弃之,抛之脑后.一句话,要先将你自己清零.
现在试验开始:
在发球区固定某一点,将母球放在该点上.现在要求你用中杆将母球直线最大力量打向对面底库.击打十次,每次记录一下母球运行的距离.十次当中母球运行最远的那一次你要记住母球吃了几库并最终停在了哪点上.现在前移你的手架一点(比如三公分或五公分),再击打十次,同样,记录每次母球运行的距离,同时记住母球运行最远的那一次.现在后移你的手架一点(比如三公分或五公分),再次击打十次,并做同样的记录.现在比较一下,哪一回合母球运行的平均距离最长及母球运行的距离最长.反复试验,直至你找到你能打上最大力量时你的手架距母球的最佳距离.为了增加趣味性,你可以和你的同伴或球友比试比试,看看谁的力量大,谁能让母球跑的最远(必需击打母球中点,即中杆.虽然打中高杆能让母球跑的更远些.).一般来说,要想打出最大力量需要你:1.身体尽可能放松;2.拉杆至最满;3.出杆最快.同时,需要做到"非持杆手和手架的置放的必要条件(一)和(二)"{见<怎样打台球?>(四.四)及(四.五)}.
在这个实验完成后,你大概就能知道你的击球力量最大能到多大以及你的手架距母球多远你才能打出最大力量.那么,我们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呢?下面就是关键了.
将目标球放在五分点上(对黑八或九球放在中洞连线的中点),母球放在发球线,打直线球将目标球打入底洞.要求你用前面提到的手架距离及最大力量中杆或中低杆击打.此时,你的准度怎样呢?如果你很准(比如,十进八以上),并能打出很漂亮,很标准的定杆(母球撞击目标球后,纹丝不动,稳稳钉在原地),那在此恭喜你了,你有相当的台球天赋和潜质.如果你不准,或目标球虽进洞,但母球却在旋转(被加了塞),甚至母球满场乱跑,你也不必过于悲哀,因为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如果仅仅要求五分点直线十进八其实不难,但要用标准定杆做到就有点难了,如果同时要求用最大力量打出标准定杆就更难了.因为一般人用最大力量击球时很难做到让球杆平直,这会导致母球打点不正,不纯,自然就打不出标准定杆.那么,怎么办呢?
于是,有人把心一横:练!好不容易找到了自身最大力量击球的手架距离,就不信打不到母球的正中点上!练呵,练呵,从中午练到晚上,从晚上练到深夜,每天第一个到球房报到,最后一个离开.结果呢?很遗憾,收效甚微.于是,开始怀疑自己的胳膊是不是长的和别人不一样.为什么别人能大力打出标准定杆,我就不能.这,是发生在我的一个球友身上的真实故事.
其实,台球这东西,千万别叫劲,别钻牛角尖儿.凡事都有方法.我告诉我的球友前移手架,一点点前移,一公分不行,就两公分,两公分不行,就三公分,同样满弓大力击球.终于,前移五,六公分左右,母球定住了,而且是蚊丝不动.反复试了几遍,效果很好,打点都很正,很纯.我告诉他,虽然不是击球最大力量的手架距离,但这个距离是你能把杆出直,出稳的最长手架距离,也就是你的最佳手架距母球的距离.常规击球时,就用这个距离.在这个距离下,虽然打不出自身最大力量,但也是很大的力量了,够用了.最大的力量留着玩黑八时开球用吧.开球歪点也不要紧.某些时候,母球距库边较远,又不需要用架杆,手架距离被迫长于常规距离时,一定不要拉满,拉满必打歪.现在我的这位球友不仅能打出很漂亮,很标准的五分点定杆,而且能低杆直线拉回,还能高杆让母球跟目标球落袋,让旁人十分羡慕.看他乐得那么开心,我也跟着开心.
讲了半天,我想你已经知道我要教你什么了吧.
定义,手架距母球的最佳距离
公理五.手架距母球的最佳距离是:满弓大力击球的情况下,确保出杆能够很稳,很直时,手架距母球最远的那个距离.
再解释一下:
手架距母球的距离若大于最佳距离,满弓击球力量虽然可能更大,但出杆会不稳,不直,导致母球打点不正,不纯;手架距母球的距离若小于最佳距离,出杆虽然稳,直了,但打不出应有的力量.
好了,该轮到你去实际验证一下了.你一定要尽快找到适合你自己的手架距母球的最佳距离.常规击球就用这个距离,并把它固定下来,形成习惯.以后不用再管别人对你的手架距离的指指点点,什么远了,近了的,什么十五公分,二十公分的,那只适合他.你要的是适合你自己的.
最后,我把非持手和手架的置放做一下小结:
一.非持杆手和手架做为身体的第三个支撑点,要让身体保持平衡.既不要过于前倾,也不要明显后坐;更不能左倾或右斜.打球一整天,胳膊和腿都不应有酸痛的感觉.身体稳,打球才轻松.
二.手架务必稳固,为运杆和击球提供一个稳定运行的平台.手架有很多种,稳最重要,不稳的手架要少用.有很多成名高手,由于手架不稳,匆忙击球,导致失误,痛失好局不是屡见不鲜吗?要养成一个好习惯:手架不稳,就不出杆.想方设法也要把手架弄稳.母球贴库时的手架是难点.在<怎样打台球?(四.五)>中节绍的母球贴库的练习方法是很管用的.练会了,你会终身受益的.甚至会成为你的杀手锏.关键时候一出手,对手绝对被震慑!
三.非持杆手和手架的置放要能让出杆稳,出杆直,还要打上力才行.这里手架距母球的距离是关键.距离太远,很难保证出杆稳,出杆直;距离太近,力打不透,杆法受限,母球走位就会出问题.这是一对矛盾.要找到最佳的手架距母球的距离,做到常规球无论准度和走位尽量不失误.
要是吧里的朋友对我的教程还感兴趣话,就请回复我.下节将教你运杆和击球.
上节教你的手架距母球的最佳距离你找到了吗?要是我没猜错的话,你可能还没去试过吧!我估计你还是继续沿用你以前的手架距离,因为你已经习惯了.习惯很难改.一旦你已经形成了某种固定姿势,即便你想改,顽固的思维及身体惯性却总是要把你拉回到以前.下面要教你的运杆和击球则更是如此.要想做到正确的运杆和击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你得做好与你以前的习惯动作做斗争的思想准备.
在讲运杆和击球之前,先讲讲握杆的位置.
关于握杆的位置,一般的说法是:先找到球杆的重心,然后向后(杆尾)移二十至三十公分左右即是常规握杆的位置.根据母球的位置,手架的位置及发力的大小,握杆位置再做适当调整.
那么,这种握杆位置的说法对不对呢?
结论是:以上关于常规握杆位置的说法是模糊的,是不对的,对初学者更是严重的误导!
上节我讲过,每个球手都存在一个常规击球时手架距母球距离的问题.这个距离每个人可能会不一样.如果这个距离对你来说,在最佳距离{见<怎样打台球?(四.六)}附近最好.若远于最佳距离,则稳定性没有保障.在确定了手架最佳距离后,方可确定最佳握杆位置!注意:是非持杆手和手架的置放决定持杆手握杆的位置!而决非先确定握杆位置,再摆放手架!
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之一就是先确定握杆的位置,至于手架则是根据握杆位置和站姿随便一放.任意走进一个球房,握杆位置不对的人满眼皆是.有的人身材不高,却握在杆尾,手架离母球老远;有的人一米八几的大个,握杆却离杆尾很远,手架很随意,站着打球.但个个玩的都挺开心的.
所以,台球这东西,看你想怎么玩.要是只是简单玩玩而已,怎么打都行.但你要想追求提高球技,想成为高手,就得下苦功,精益求精,并要该掉一些不太好的习惯.
定义.最佳握杆位置
公理六.最佳握杆位置是指手架距母球为最佳距离时的握杆位置.
当然,不用我说你也知道,握杆时小臂与大臂间夹角大约为九十度,小臂与大臂构成的平面垂直于地面.当你找到适合你的最佳握杆位置后,记住它,常规击球就用这个握杆位置.根本无须考虑握杆位置距离球杆重心有多远.要是你个头高,没准握在杆尾就是你的最佳位置.一般,杆尾距离球杆重心超过三十五公分,甚至超过四十公分,那又怎样?本来你就该握在那儿嘛!以后只要握杆的位置对了,手架的位置就也对了(当然,这是在正确的站姿前提下.关于正确的站姿以后会教你.).手架和握杆位置是紧密关联的,是相互呼应的.两只胳膊,两只手,尽管我分别做了阐述,但它们其实又是一整体,需要很好的配合和协调.

打台球可不可以不运杆?当然可以!事实上,有的职业球手有时面对特简单的球时,就是不运杆,一杆直接搞定!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不管水平多高的选手还是要运杆的.有的人运杆甚至还运起来没完,运了一会儿,又站起来了,接着,又趴下去了,再运.这时候,你可能会想:他究竟想要干吗?在那儿磨蹭什么呢?
其实,他到不是故意磨蹭,只是觉得没准备好,击球没把握,所以才翻来覆去的.这倒也说明他是个认真的球手,没准备好就不出杆!只是观众看他打球太累.快枪手碰到这样的对手也得受折磨!
但话还得说回来,他也并无大错!并且他把运杆的目的展示的特别明白:
定义.运杆的目的和作用
公理七.击球之前的运杆过程是必要的,目的是为准确击球做最后的准备.正确的运杆能减少击球失误.
现在,就来讲讲运杆过程中为击球做哪些准备.
首先,将杆头指向母球击打点,杆头离母球能多近就多近,只要不碰到球就行.整个球杆要放在和击球线(瞄准线)在一条直线上(这意味着手架的架杆点也必须在这条线上).持杆手指,手腕,小臂及肘关节均要放松.慢慢拉杆,拉至手架距母球的距离一半左右即可,此时要用心感受:1.手指,手腕,小臂及肘关节是否是处于放松的状态.2.握杆的力度是否合适.3.握杆的位置是否合适.然后,再送杆至母球击打点最近处,再慢慢拉回,重复这个过程,将上述1,2,3调整至最佳状态.
其次,在前面运杆的同时,眼睛要盯住球杆,看球杆有没有上下和左右的晃动.要是有晃动,尤其是左右晃动那是必须要调整的.直到调整到运杆走直线并与击球线重合.过程中,眼睛要来回看袋口,目标球,母球和瞄准线.如果感觉瞄准线不对,则需微调后手重新确认杆头指向,母球击打点及瞄准线.若微调后,仍感到没把握或不舒服,则需起身重趴.关于最后一点,有人可能会不认同,有人认为趴下了,后手就不能再动了.其实,这太绝对了.你可以看看塞尔比打球,他上身晃来晃去的在干吗?他是在确认瞄准线呢!然后他微调后手,将杆对准瞄准线!
第三,运杆过程中要感受非持杆手和手架的置放是否舒服和稳固.食指,无名指,小指等指肚及手掌后部要紧压台面.此时,中指指肚会下意识地轻击台面.
然后,进入运杆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将杆头指向母球击打点最近处停住.屏住呼吸.双眼紧盯母球击打点片刻,然后是目标球和击球线,余光扫视袋口.双眼重复以上过程两三遍,并努力记忆,直到完全确认,就可做最后一次拉杆了.这个过程就叫前停.前停的目的主要是瞄准.根据巴甫洛夫理论,前停时,人的大脑会形成一个瞬间记忆.这个瞬间记忆会指挥你的出杆打在母球的击打点上并沿击球线延伸.
最后,也就是运杆的最后一步,慢慢拉杆至你预期的位置(根据你预期的击打力度及杆法),比如说,拉满,准备满弓大力击球.这时你要有一个瞬间停顿,也就是所谓的后停.就像弓箭手拉满了弓弦准备发射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做两件事情.1.向后拉杆时,你要看清球杆是否偏离了击球线,此时,后手手指从小指到中指要根据需要依次放松,甚至放开,以便确保球杆平直运动,仍在击球线上.2.最后拉杆完成后,眼睛要从母球过渡到目标球,并最终盯住目标球,准备以你预期的杆法和速度出杆.此时的你仍在屏吸状态,瞬间的你积聚了势能,异常安静,全神贯注,蓄势待发,那是你最神彩的一刻!如果你要照张打台球的照片,非次刻莫属!
好了,你瞧,击球前要做这么多准备,不运杆哪行?所以,你也不用怪某些球手打球慢.他想的多呀.他非得把上述步骤做完美才行.完美主义者未必一定值得欣赏,但至少值得同情吧.
其实,打台球运杆是本能.不信,你可以试试,你要是一点不运杆,你一定会感到很别扭.就像飞镖手掷飞镖一样,总得比划比划,找找手感,瞄瞄准.没见那个飞镖手比赛时直接把镖仍出去的.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要不要运杆,而是怎样运杆才能达到要求!那么,运杆对次数有什么要求吗? 前停和后停时间有什么要求吗?有没有最佳的运杆节奏呢?
你应该看过不少职业选手和业余高手打球吧.你看他们运杆次数一样吗?前停,后停时间一样吗?是不是不太一样,甚至差别很大吧?丁俊辉运杆四,五次;亨得利运杆三,四次;希金斯运杆两,三次;奥沙利文运杆一,两次.并且,他们运杆拉杆的长短和节奏及前停和后停的时间也不太一样.职业球手尚且如此,业余高手则差别更大.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够根据不同球型和击球难易程度及自身特点,合理安排运杆次数,前停和后停时间.并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一种打球节奏.丁俊辉也有运杆一两次的时候,奥沙利文也有运杆五,六次的时候,个别情况时,奥沙利文后停时间还挺长的.但他总体比一般人快不少,当今台坛,"火箭"的称号非他莫属!
定义.最佳的运杆节奏
公理八.所谓最佳的运杆节奏是指,根据自身特点及各种不同情形,采用最合理的运杆次数,最合理的拉杆长短和速度及最合理的前停和后停时间,在确保运杆为击球已做好准备的前提下,尽量加快节奏,最终建立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相对稳定的一种节奏.
如果站在比赛的角度,运杆节奏的快慢各有利弊.慢稳定性好一点,快容易失误.但慢比快也多耗费体力和精力,长局制比赛到后期失误也会增多.但站在观赏的角度,谁又愿意看至少运杆七八次的选手打球呢?谁又愿意和那些奇慢无比的人打球呢?一项运动,要是不能给人带来快感,那还不如趁早,歇了吧!这也就是大家为什么喜欢奥沙利文和特鲁母普的主要原因之一吧.看他们俩打球,就一个字:痛快!
所以,建立并形成你自己的最佳运杆节奏是蛮重要的.你需要自己对照一下,在运杆方面和高手相比,是否还有差距呢?运杆方面的每个环节你是否都做到位了呢?运杆直接关乎击球的稳定性,在你学习正确击球之前一定要过运杆这一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你怎样打台球 为那些球技停滞不长的球友而写
最详尽和最科学的台球教程 怎样打台球[推荐
详解台球的用力理论
台球技巧(图解)Skills of billiard
百度贴吧准老师的台球技巧教程完结篇
图解台球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