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线妈妈是超人,硕博家长爱编程 ,新中产怎么养娃? | 晓报告




“一个数学、一个英语、一个音乐,还有一个乐高。”

 

在被问及为孩子报了哪些课外班时,一位4岁孩子的爸爸如数家珍。

 

在他看来,学数学培养理科思维;学英语有助于留学;学音乐是希望孩子有生活情调;而“乐高其实跟数学一样,一方面锻炼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他以后学编程打基础”。

 


和这位新中产爸爸一样,中国大部分家长,通常很早就为孩子规划出了一套周密的课外计划。

 

汇丰银行发布的《2017年全球教育报告》显示,在全球15个国家中,中国孩子上课外班的比例最高,占比93%。

 

为了了解中国新中产阶层的课外教育情况,吴晓波频道与西瓜创客联合出品《2018新中产家庭课外教育白皮书》,从地域、收入、学历三个维度分析新中产家庭的课外教育情况。

 

以下是报告中的六大看点,小巴先带你一睹为快。

 

1.新中产家庭的新观念武器:以编程为代表的STEAM教育正兴起。


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家长对学校教育心存顾虑。沈阳的李女士认为,学校教育最大的短板,是无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有反对意见”。

 

相较之下,她更推崇STEAM教育,“孩子只啃书本,对书本以外的东西了解得太少,中国现在就缺这种综合性的培养模式”。

 

STEAM教育:

STEAM教育是集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Arts(艺术)、Maths(数学)于一体的综合教育。

 

STEAM教育,最早由美国政府提出,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为了向孩子们宣传STEAM教育,甚至加入全民学编程的队伍,写下了自己的第一条代码。


 

美国对STEAM教育的推广,目的是从小培养孩子的科技创新精神。

 

靠科技才能强国,而孩子是未来的生产力。

 

2015年,我国教育部在未来五年规划中,第一次明确指出要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2017年,浙江省也把以编程、数据库处理等信息技术纳入选拔人才的参考依据。

 

从调查来看,以西瓜创客为代表,倡导将语数外学科知识融入编程,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STEAM教育模式,在新中产家长群体中的认可度颇高,八成以上的家长表示支持。


 

从美国到中国,从政策到民众,弥补传统教育短板,重在培养科创思维的STEAM教育理念,正从新中产家庭中全面崛起。

 

2.在线课外教育在新中产家庭的渗透率超过45%。


除了教育理念的革新,教育形式也有了变化:新中产家长不再拘泥于线下的课外班,他们对于线上课程的态度更为开放。

 

调查显示,线上课程在新中产家庭中的渗透率,整体已经超过45%。



对于线上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以线下获取门槛相对较高的科创类为例,在线编程类的科创课的参与比例中,一线城市以21%的比例领先,三线城市紧跟其后,为20%。 




一线城市的家长,可能更具国际化视野,因此科创课程线上学习的比例也高而三线及以下的新中产家庭,对于STEAM教育趋势的追随,也不弱于一线和新一线。但线下科创资源相对有限,他们选择线上学习的比例相应也高,甚至能与一线城市比肩。

 

另外,在评估线上线下课外教育效果时,二者的满意度大致相当,均在中上水平,线上线下评分分别为3.1、3.3(满分5分)。

 

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发展,以及家长对知识和教育本身的重视,线上教育正日益成为课外教育的一种必要补充。

 

3. 高学历高收入的家长,偏爱以编程为代表的科创教育。


在具体的课外班类型上,除了传统的“学科培优”和“兴趣培养”外,以编程、机器人为代表的科创类课程成为第三大类别,占比27%。



对于在STEAM教育理念下兴起的科创类课程呈现“家长学历越高、收入越高,选择比例也越高”的规律。

 

在硕博及以上的高学历家长群中,科创课程参与比例高达31%,远远超出其他较低学历级别约12个百分点。 



而年收入从20万~40万到80万~100万的家长群体中,科创课程的参与比例,也从19%逐步增加到30%以上。



高学历高收入的家庭,前瞻性思维更强,他们对于科技创新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也相对更高。

 

一位为孩子选择过西瓜创客在线编程课的家长表示,编程和英语一样,是面向未来的基础技能。这项技能所培养的思维能力,在未来五年十年,孩子也一样受用。”

  

4.家长学历越高,给孩子课外班报得越多。

 

在课外班数量上,过去一年,接近六成的新中产家长为孩子选择了1~3个课外班。但在分析数量较高的区间(“4~6个”及“7个以上”)时,可以发现,家长学历越高,为孩子选择的课外班明显也更多。



新中产家长大都凭借知识晋升阶层,高学历带来的往往是更高的收入。2017年复旦大学发布的“80后的世界”长三角地区社会变迁调查结果显示:在80后群体里,收入和学历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高学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规划,可能也正是出于“知识就是力量”的信念。


5.有钱的家长更有闲,少钱的家庭爱花钱。

 

在教育投入上,调查显示,越有钱的家长确实越有闲,他们对孩子的时间投入相对更多


在新中产阶层中,高收入家庭(家庭年收入80万~100万),平均每天陪伴孩子2小时以上的比例为32%,远远高于较低收入水平家庭平均14%的比例。



而在新中产阶层中,较低收入水平的家庭(家庭年收入20万~60万),对孩子的金钱投入则显得更为“在所不惜”。超过15%的家长,愿意拿出年收入的30%~50%,甚至50%以上的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  



为了争取与更高阶层同等的教育资源,如各种花费高昂的海外夏令营、机器人培训班等,收入较低的家庭往往需要“垫垫脚”,在年收入中划分出更多的教育投入比例。

 

6.新一线城市爸妈爱商量,一线三线更多妈妈说了算。


在孩子的教育上,到底谁负责?


在不同级别城市的比较中,我们发现,新一线城市中,父母共同决策的比例最高,甚至也是唯一一个突破50%的城市级别。他们对孩子受教育的事儿更爱商量着来。


  

一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则有一半以上的妈妈主导着教育权

 

在采访中,一位北京的新中产妈妈表示,家里孩子相关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基本上都是自己操心。“他爸工作忙,他也不擅长管孩子。”

 

中国传统观念中的“男主外,女主内”,导致在孩子教育上,大多数家庭里父亲的角色淡化甚至缺席。而母亲,则像目前热播的综艺名一样,“妈妈是超人”。

 

大多数妈妈们不仅在职场上叱咤风云,回到家同样也得十项全能:“文能为娃找培优,武能带娃去旅游,上可登高换灯泡,下可俯身修马桶。”这种情况也让很多妈妈们自嘲“丧偶式育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业动态丨教育培训行业类型及现状
你凭什么教育下一代?!
中小语文课内课外知识点大集锦!益智、提分两不误,轻松更高效!
最牛班主任的讲话,字字珠玑,句句戳心(强烈建议老师和家长给孩子看看)
留学生真实家境:年入百万以上家庭仅占4%,大部分来自工薪家庭
五大维度描摹K12在线教育家长用户画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