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金融琅琊榜


作者:董云峰

来源:新金融琅琊榜(id:finrank)

本文首发于零壹财经网

原本由传统金融机构牢牢占据统治地位的中国ABS市场,正在面临新金融机构的快速“入侵”。

当看到最新数据时,我还是被惊到了。

短短几年间,蚂蚁金服后来居上,成为中国ABS市场的领头羊,其代表的新金融势力,亦在ABS市场上强势崛起。

据厦门国金ABS数据库统计,到目前为止,蚂蚁金服通过重庆市阿里小微小额贷款公司和重庆市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行分别了897.80亿元、689亿元的企业ABS(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产品,合计1586.8亿元。

以发行金额计,在企业ABS市场,蚂蚁金服成为占据绝对优势的最大发行人;即使放在整个ABS市场,蚂蚁金服也是除了国家开发银行之外的第二大发行人。

单看发行数量,蚂蚁金服历年累计发行82只产品,远超国家开发银行的31只,成为全市场最大的发行人。

如果将统计范围锁定在今年上半年,可以看到,上半年蚂蚁金服共发行了34支产品,总金额864亿元,占到同期企业ABS市场的接近1/3。放眼全市场,无论发行数量还是金额,蚂蚁金服都是最大的发行人。

根据厦门国金的数据,上半年,我国ABS市场总共发行了247支产品,发行总额4648亿元,同比增长54%;截止6月末,市场存量达到11935亿元,同比增长62%。

分类来看,信贷ABS发行51支,总金额1910亿元;企业ABS发行185支,总金额2640亿元;资产支持票据(ABN)发行11支,总金额98亿元。

除了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小米金融、百度金融等新金融机构,也在ABS市场上日益活跃,不过在规模上远远不及蚂蚁金服。

从底层资产来说,新金融机构主要通过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这背后则是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

互联网消费金融有多火?截至到2017年一季度,微众银行旗下产品微粒贷累计放款额突破3000亿元,累计用户数突破了2000万人;体量更庞大的是蚂蚁金服旗下的借呗和花呗,其中借呗早在去年底累计放款就超过了3000亿元。

在需求端,这类消费金融资产具有海量、小额、分散的特点,并且新金融机构的风控能力逐渐被市场所认可,加之收益率要高于持牌金融机构(包括消费金融公司),所以它们不难卖。

需要更多监管吗?

随着新金融机构在ABS市场的日益活跃,也引起了一些质疑。最近,一条据称来自某资深银行人士的评论,被广泛转发:

马云说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来改变银行。如今的现实是:本来是银行平均1.5%左右的储蓄存款,到余额宝再变成基金同业存款回到银行,银行负债成本由1.5%变成5.0%。如今花呗、借呗、京东白条、微粒贷余额不断上行,替代的是银行15%左右的消费信贷,而这些互联网公司的资产又变成了ABS重新回到银行,利率6%,比银行自己放消费贷低了9个百分点,关键人家发ABS没任何资本约束,也就是意味着杠杆无限。

问题来了:蚂蚁金服们发行ABS,是否存在什么约束?这隐含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蚂蚁金服们的信贷业务,是不是可以无限扩张?另一个则是,这些机构的资产证券化行为,是不是同样没有上限?

对于新金融机构的监管,北京大学教授黄益平上周末直截了当地表明了态度,他呼吁成立横跨一行三会的数字金融监管委员会,对数字金融和对传统金融设置统一的监管标准,他还建议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新金融机构“做一些压力测试,对资本金、流动性、业务的范围,做一些特殊的监管要求”。黄益平的完整观点,参见《拿什么监管蚂蚁金服们》。

问题的另一面——回到中国ABS市场,在中国债市多头监管的大背景下,也是高度割裂的状态。除了银行间和交易所的分割,银行间还被分为信贷ABS和ABN,各自对应不同的监管部门和发行标准,由此带来了模糊地带和套利空间。

更进一步:现行的一行三会分业监管体系,于过去十多年来基本固化,而近年来新金融势力快速生长、跨界渗透,这样的情形,值得忧虑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废家规,天下大同,银行的抗议有效了
立根租赁首期保监会主管ABS获准设立
消费金融新战局:求规模要质量,千亿级公司必将诞生?
助贷江湖2019 | 十字财经
关注经济转型背后“内生性”机会
早报:P2P信披指引在路上 无牌现金贷恐遭取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