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向《说苑》卷8尊贤诗解5贤佐士归继绝安昌务得民心失贤危亡

题文诗:

禹以夏王,桀以夏亡;汤以殷王,纣以殷亡.

阖庐以吴,战胜无敌,于天下而,夫差,

于越,文公以晋,国霸厉公,以见弒于,

匠丽之宫,威王以齐,强于天下,愍王以弒,

死于庙梁,穆公以秦,显名尊号,而二世以,

劫于望夷,其所以,君王者同,功迹不等,

所任异也!故成王,处襁褓而,朝诸侯由,

周公用事.赵武灵王,五十年而,饿死沙丘,

任李充故.得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失管仲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为天下笑,

一人之身,荣辱俱施,在所任也.故魏,

公子无忌,削地复得;任蔺相如,秦兵不敢,

鄢陵,任唐睢,国独特立.有申包胥,

昭王反位;齐有田单,襄王得国.国无贤佐,

俊士而能,成功立名,安危继绝,未尝有也.

国不务大,务得民心;佐不务多,务得贤俊.

得民心者,往之,有贤佐者,归之,

文王请除,炮烙之刑,而殷民从;汤去张网,

之三面也,而夏民从;越王者也,不隳旧冢,

而吴人服,以其所为,顺于民心.故声同则,

处异相应,德合,未见相亲,贤立本朝,

天下之豪,相率趋之,何知其然?曰管仲也,

桓公,鲍叔以为,贤于己而,进之为相,

七十言而,乃听,遂使桓公,除报雠心,

委国政焉;桓公垂拱,而朝诸侯,鲍叔之力;

同声鲍叔,管仲所以,桓公,无自危心.

纣杀王子,比干箕子,被发佯狂,陈灵公也,

杀泄冶而,邓元去陈;自是之后,殷兼于周,

陈亡于楚,以杀比干,泄冶而失,箕子邓元.

燕昭王也,得郭隗而,邹衍乐毅,以齐赵至,

苏子屈景,以周楚至,举兵攻齐,栖闵王莒,

燕校地众,非与齐均,所以能信,意至于此,

由得士故,无常安国,无恒治民;得贤安昌,

失之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明镜所以,

昭形往古,所以知今,夫知恶往,古之所以,

危亡而不,务袭迹于,所以安昌,未有异乎,

却走而求,逮前人也,太公知之,故举微子,

之后而封,比干之墓,圣于死尚,如是其厚,

况当世而,生存者乎!则其弗失,可识矣. 

【原文】


  禹以夏王,桀以夏亡;汤以殷王,纣以殷亡。阖庐以吴战胜无敌于天下,而夫差以见禽于越,文公以晋国霸,而厉公以见弒于匠丽之宫,威王以齐强于天下,而愍王以弒死于庙梁,穆公以秦显名尊号,而二世以劫于望夷,其所以君王者同,而功迹不等者,所任异也!是故成王处襁褓而朝诸侯,周公用事也。赵武灵王五十年而饿死于沙丘,任李充故也。桓公得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失管仲,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为天下笑,一人之身,荣辱俱施焉,在所任也。故魏有公子无忌,削地复得;赵任蔺相如,秦兵不敢出鄢陵;任唐睢,国独特立。楚有申包胥,而昭王反位;齐有田单,襄王得国。由此观之,国无贤佐俊士,而能以成功立名,安危继绝者,未尝有也。

   故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佐不务多,而务得贤俊。得民心者民往之,有贤佐者士归之,文王请除炮烙之刑而殷民从,汤去张网者之三面而夏民从,越王不隳旧冢而吴人服,以其所为之顺于民心也。故声同则处异而相应,德合则未见而相亲,贤者立于本朝,则天下之豪,相率而趋之矣,何以知其然也?曰:管仲,桓公之贼也,鲍叔以为贤于己而进之为相,七十言而说乃听,遂使桓公除报雠之心而委国政焉。桓公垂拱无事而朝诸侯,鲍叔之力也;管仲之所以能北走桓公无自危之心者,同声于鲍叔也。纣杀王子比干,箕子被发而佯狂,陈灵公杀泄冶而邓元去陈;自是之后,殷兼于周,陈亡于楚,以其杀比干、泄冶而失箕子与邓元也。

   燕昭王得郭隗,而邹衍、乐毅以齐赵至,苏子、屈景以周楚至,于是举兵而攻齐,栖闵王于莒,燕校地计众,非与齐均也,然所以能信意至于此者,由得士也。故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太公知之,故举微子之后而封比干之墓,夫圣人之于死尚如是其厚也,况当世而生存者乎!则其弗失可识矣。  

【译文】


大禹依靠夏朝成就王业,夏桀却因为夏朝自取灭亡。商汤依靠殷商建立王业,商纣却因为殷朝自取灭亡。阖庐因为吴国战胜而天下无敌,但夫差却因此被越王所擒。齐威王依靠齐国在天下称强,但齐湣王却因此被吊死在祖庙的梁上。这些人作为君王都是相同的,但功业事迹却不一样,原因就在于他们所用的人不同。因此,成王在年幼时就能使诸侯朝拜,是因为有周公摄政;赵武灵王到五十岁时却饿死在沙丘宫,是任用了李兑的缘故。齐桓公得到管仲,多次会盟诸侯,一举匡正天下;管仲去世后,任用竖刁、易牙,就身死不能入葬,被天下人讥笑。一个人的身上,既享受了荣耀也遭遇了耻辱,就在于任人的不同。魏国有公子无忌,使被割去的土地重新收复;赵国任用蔺相如,秦兵不敢再出函谷关;鄢陵君任用唐雎,国家便能独立保全。由此看来,国家没有贤能的臣佐和优秀的人才,而能够使事业成功树立美名,安定危难延续亡国的,从来都未曾有过。


所以国家不求大,而要务得民心;臣佐不求多,而要务求贤才。得民心的人,百姓追随他;有贤臣辅佐的人,士人归附他。周文王请求废除炮烙酷刑,殷商的民众就顺从他;商汤网开三面,夏朝的民众就顺从他;越王勾践不毁坏吴王的祖坟,吴国人民就归服他;因为他们做的事顺从了民心。


所以意气相投的人,居处不同却能互相感应;品性相同的人,虽未见面却能心里亲近;贤人站在本朝,那天下的豪杰就会相跟着赶来。凭什么知道会如此呢?可以这样说:管仲是齐桓公的敌人,鲍叔认为他比自己贤能就举荐他给齐桓公,进言七十多次齐桓公才听从,终于使齐桓公消除了报仇之心,并将国政托付给他。齐桓公垂衣拱手无所事事,而使诸侯前来朝拜,是因为鲍叔荐人的功劳。管仲之所以能够使齐桓公败逃而无自危之心,是于与鲍叔意气相投。纣王杀死王子比干,箕子披发装疯;陈灵公杀死泄治,邓元离开陈国。从此以后,殷商便被西周吞并,陈国便被楚国消灭,因为他们杀死了比干、泄治,而失去了箕子与邓元。燕昭王得到郭隗,就使邹衍、乐毅从齐国、赵国赶来,苏秦、屈景从东周、楚国赶来,于是兴兵攻打齐国,将齐闵王困在莒城。考较燕国的土地和人口,不能与齐国相当,但是它之所以能够实现自己的意愿并做到这一步,是因为得到了贤士。


所以说没有始终安定的国家,也没有永远顺从的百姓,得到贤人的就会安定昌盛,失去贤人的就会危亡。从古至今。没有不是这样的。明镜能用来照出事物的形状,往古的事能用来察知当今的事。知道厌弃往古君主危亡的原因,却不寻求追踪他们使国家安定昌盛的原因,那就跟倒退着跑却要想赶上前面的人没有区别。姜太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推举微子的后人立国,并为比干的坟墓封土旌表。圣人对于死去的贤人还如此厚待,何况当代活着的贤人呢?那么这不能丧失贤人的道理就可以明白了!
 【注释】 燕昭王得郭隗,而邹衍、乐毅以齐赵至,苏子、屈景以周楚至,于是举兵而攻齐,栖闵王于莒,燕校地计众,非与齐均也,然所以能信意至于此者,由得士也。(选自《战国策》《燕昭王招贤》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①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②,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燕王吊死问③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④,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注】①卑:降低身份,指谦卑。②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③问:慰问。④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
译文:
  燕昭王在被齐国打败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纳贤才。他对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同治理国家,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先生您看起来就是那样的人,就请您帮我吧”郭隗先生回答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
  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士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博览】《史记》 中的三种用人模式
齐国攻略(附:吕氏齐国世系、田氏齐国世系)
几分钟看懂齐国历史!
为什么管仲能够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呢?
读《史记》之齐太公世家—太公建国,桓公称霸
齐桓公要么正在开会,要么正在赶去开会的路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