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荀子》卷27大略篇诗解7礼无不在口言身行

《荀子》卷27大略篇诗解7无不在口言身行

题文诗:
和鸾之声,步中武象,趋中韶护,君子听律,

习容后出.霜降逆女,冰泮杀止.坐视膝,

立视足,言语视面.对立视前,六尺大之,

远者不过,三丈六尺.文貌情用,其互相为,

内外表里,礼之中焉,能思索,谓之能虑.

无不在,真情常再,本末相顺,终始相应.

所致,财物为用,贵贱为文,多少为异.

下臣事君,事君以货;中臣事君,事君以身;

上臣以人.小畜:复自,何咎之有?

春秋贤赞,秦穆公者,以为能变,悔改前非.

士有妒友,贤交不亲,君有妒臣,贤人不至.

蔽公谓昧,隐贤谓妒,奉妒昧者,谓之.

谲人妒臣,国之薉孽.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器也.

口能言之,身不能行,用也.言善行恶,

妖也.治国者,敬宝爱器,任用除妖.

  【原文】

  和鸾<1>之声,步中武象,趋中韶护。君子听律习容而后出<2>。

  〔注释〕


  <1>和鸾:车上悬挂的铃铛。另作“和乐”。此下参见第十八篇注。 <2>出:《集解》作“士”,据《礼记·玉藻》改。

  〔译文〕

  车铃的声音,在车子慢行时合乎《武》、《象》的节奏,在车子奔驰时合乎《韶》、《护》的节奏。君子要听听走路时佩玉的声音是否合律,并练习好举止仪表然后才出门。


  【原文】

  霜降逆女<1>,冰泮杀止<2>,内<3>十日一御<4>。

  〔注释〕


  <1>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阴历的九月,在阳历的10月23日或24日。 逆:迎。 <2>《集解》原脱“止”字,误与与下句“内”字接读为“冰泮杀内”。据《诗·召南·摽有梅》孔颖达《正义》所引荀卿书之语补。 泮[pàn 音判]:(冰)溶解,化开。杀:结束,收煞。 <3>内:正屋,引申指正妻。 <4>御: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称御,此指行房。十日一御:指天子对正妻所要尽到的夫妇之礼。天子妻妾嫔妃甚多,但对正妻至少要十日一御。参见《礼记·内则》。

  〔译文〕

  从霜降开始娶妻,到第二年河里的冰溶化时就停止婚娶。对正妻,十天同房一次。

 【原文】

  坐视膝,立视足,应对言语视面<1>。立视前六尺而大之,六六三十六,三丈六尺。

  〔注释〕

  <1>此章是指臣、子与君、父相见时的礼仪,可参见《仪礼·士相见礼》。这几句指相见时必须注意对方将会发生的动作。

  〔译文〕

  对方坐着,注视他的膝部;对方站着,注视他的脚;回答说话时,注视他的脸。对方站着时,在他前面六尺处注视他,而最远,六六三十六,在三丈六尺之处注视他。


  【原文】

  文貌情用,相为内外表里<1>。礼之中焉,能思索谓之能虑。


  〔注释〕


  <1>此文可参见第十九篇。 文:文采,花纹,引申指表现义的礼仪制度,如表示等级制度的车制、旗章、服饰、各种礼节仪式等等。《韩非子·解老》:礼者,义之文也。

  〔译文〕

  礼仪容貌和感情作用互相构成内外表里的关系,这是适中的礼。善于思索叫做虑。
 【原文】

  礼者,本末相顺,终始相应。


  〔译文〕

  礼制,它的根本原则和具体细节互不抵触,人生终结的仪式与人生开始的仪式互相应合。


  【原文】

  礼者,以财物为用,以贵贱为文,以多少为异<1>


  〔注释〕

  <1>此文可参见第十九篇注。

  〔译文〕

  礼,把钱财物品作为工具,把尊贵与卑贱的区别作为礼仪制度,把享受的多少作为尊卑贵贱的差别。
原文】

  下臣事君以货,中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

  〔译文〕


  下等的臣子用财物来侍奉君主,中等的臣子用生命来侍奉君主,上等的臣子推荐人才来侍奉君主。


  【原文】

  易曰:复自道,何其咎<1>《春秋》贤穆公<2>,以为能变也。

  〔注释〕


  <1>引文见《周易·小畜·初九》。 其:助词。 <2>《春秋》:见第一篇注。 穆公:秦穆公,名任好,春秋时秦国君主,公元前659—621年在位。 《春秋》贤穆公:体现在《春秋·文公十二年》所记载的秦伯使遂(或作”)来聘一语。《公羊传》解释此语说:遂者何?秦大夫也。秦无大夫,此何以书?贤缪公也。何贤乎缪公?以为能变也。遂,即西乞术。公元前628年,秦穆公不听老臣蹇叔的劝告,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率师袭郑,结果于次年被晋伏击,败于崤山,穆公悔改前非,终于在公元前624年报晋之仇,并告诫秦军:有事与老年人商量就不会犯错误。所以说他能变

  〔译文〕

  《易经》说:回到自己的道路,有什么过错?《春秋》赞许秦穆公,认为他能够转变。

  【原文】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蔽公者谓之昧,隐贤者谓之妒,奉妒昧者谓之交谲<1>。交谲之人,妒昧之臣,国之薉孽也<2>

  〔注释〕


  <1>交:通。 谲[jué 音决]:欺诈,玩弄手段。 <2>薉:同,污秽。

  〔译文〕

  士人一旦有了喜欢妒忌的朋友,那么和贤人交往就不会亲密;君主有了妒忌的臣子,那么贤人就不会到来。埋没公正的人叫做欺昧,埋没贤良的人叫做妒忌,奉承妒忌欺昧的人叫做狡猾诡诈。狡猾诡诈的小人,妒忌欺昧的臣子,是国家的垃圾和妖孽。
【原文】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译文〕


  嘴里能够谈论礼义,自身能够奉行礼义,这种人是国家的珍宝。嘴里不能谈论礼义,自身能够奉行礼义,这种人是国家的器具。嘴里能够谈论礼义,自身不能奉行礼义,这种人是国家的工具。嘴里说得好,自身干坏事,这种人是国家的妖孽。治理国家的人敬重国家的珍宝,爱护国家的器具,使用国家的工具,铲除国家的妖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荀子]卷十九 大略第二十七
经解第二十六
上博楚简《缁衣》篇试译(二)
《荀子》全文及翻译(君道、臣道)
《荀子》解蔽第二十一
《荀子》释义(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