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村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暨“三村建设”工作总结

村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暨“三村建设”工作总结


**村地处县铁山以西,距县县城23公里,辖12个社,602户2345人,8个党小组45名党员,耕地面积1556亩,广开路及场镇街道横贯其境,是镇政治、经济、文化腹心区。昔日的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民主法制观念不强,群众生活质量不高。通过一年来的示范村和“三村建设”,使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新的典范。现将该村以工代赈示范村、“三村建设”情况总结于后。

一、项目来历及背景

建设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是省办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工作创新。2005年村以工代赈示范村的成功打造,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标杆,也积累了示范村建设经验。为了把这一成功经验引入县的西部——铁山以西,去年初,县上主要领导多次带领县以工代赈办的同志前往省、市以工代赈办汇报,表明建好示范村的决心和信心,得到了省办的大力支持。按照省办相关要求,我办同志深入铁山以西,认真调研、反复论证,采取竞争、比选的办法确定了村作为拟建项目村,同时组织县级相关部门科学规划、精心编制了《县村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建设实施规划》,赢得了省办领导的充分肯定,于2007年6月批准村为全省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投入国家以工代赈项目资金150万元,实行一次性投入、整体打造。

二、示范村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亮点凸现

在示范村项目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效率推进,狠抓领导、宣传管理三到位,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形成了三大显著特征,成为了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一)基础设施大变样。

1.解决了群众出行运输难问题。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该村生产条件改善、经济发展的瓶颈,改变落后现状,是村民的热切期盼。以工代赈项目入村后,农民群众热情高涨,积极投资投劳,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完成新建、整治维修硬化村公路7.5公里,硬化生产路5.5公里、维修便民路4.5公里,实现了家家户户通水泥路,彻底解决了当地农民生产资料运不进、农副产品拉不出的问题,让他们告别了肩挑背磨的人力运输历史。

2.抓好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该村整治塘堰6口、蓄水池2口;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平方公里,完成坡改梯50亩,封禁治理195亩,保土耕作375亩,基本农田中低产田改造300亩,修治排灌沟渠0.45公里,耕作道路0.46公里,沉沙凼8个;打井118口,有效解决了该村水土流失大、生产生活用水难问题,实现了农田旱涝保收。

3.改善了农民居住生活环境。在示范村建设中,我县采取政府补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实行统一规划,对民居环境进行“一建三改”(建沼气、改厕、改圈、改厨)和墙面粉刷、封檐座脊、整治水沟等综合整治,共新建沼气池125口,实施“三改”166户,其中改厕142个、改厨135间、改圈156个,硬化院坝3793平方米,贴砖6820平方米,粉墙30387平方米,封檐座脊460间,门窗刷漆2582平方米,打造民居199户,有效实现了“六化”即山坡绿化、院坝硬化、房屋亮化、人畜粪便无害化、燃料沼气化、饮水自来化,充分展示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景象。

4.加强了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在县“三村办”的大力支持下,该村社会公共事业蓬勃发展,绿化道路5公里、绿化塘堰8口、美化庭院154户,相继配套完善了党支部活动室239平方米、硬化院坝392平方米,新增卫生站、综合管理室、阅览室、农民学校、柑桔交易市场和远程教育中心等公益设施各1个,安装上了有线电话和光纤电视,并即将配备电教设备、卫星天线、电脑、桌椅、书报、健身器材等基本设备。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方便了群众集会、议事,解决了群众“办事难”、“就医难”、“通讯难”问题。

(二)产业发展大提速。示范村建设,产业是核心、是支撑,我们在注重建设基础设施的同时,十分注重产业的发展。一是传统柑桔产业得到改良。针对该村传统主产业柑桔品种老化,产量和质量不高的问题,县上派出专家指导柑桔专业协会会员及其他果农科学管理,精心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严格技术操作规程,严把苗木品种关和定值质量关,成功引进美国优良品种“哈姆林”、红心柚,高接换种改良柑桔300亩,新栽优质大苗柑桔110亩,柑桔种植总面积已1000余亩。2007年,全村产柑桔450万斤,产值460余万元,仅此一项人平收入1900余元,比上年增收200多元;新植柑桔将于2009年陆续投产,柑桔产业将成为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二是塘堰渔业养殖蓬勃发展。塘堰整治后,在保证农田灌溉的前提上,为渔业发展提供了条件,目前,全村塘堰容量已34.5亩,现已全部蓄水养鱼。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大大加速了该村的经济发展。

(三)示范带动大彰显。

村项目建设带来的深刻变化,给远近村社带来了积极影响,起到了标杆作用,尤其是毗邻的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成效,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新的亮点。特别是全县新农村建设推进会和州市农建工作现场会将村作为样板推出后,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谋发展、搞建设、建新村的热情,全县各地迅速掀起学、赶、超的热潮。

三、示范村项目建设方法得当、措施有力

在示范村的建设中,我们根据县委、县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的安排部署,按照省办提出的“富裕、文明、和谐、生态”总体目标和“整体规划、整村打造、一次投入”要求,圆满地完成了这一项解民忧、顺民意、得民心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其主要做法是:

(一)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副组长,相关业务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村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强化县级部门、乡镇“一把手”职责,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做到了“五有”:有一套强有力的班子、有主要领导亲自抓、有分管领导具体抓、有良好的工作机制、有很好的以工代赈工作条件。保障了资金整合,解决了部门配合,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在项目规划、工程实施、资金管理中自始至终注重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集中民智、调动民力。项目启动后,我们先后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发放民意调查表、明白册,张贴宣传画等,宣传以工代赈及其它相关政策,研究示范村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并就重大问题公告公示20余次。统一了农民群众的思想,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激发了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建沼气、修生产路、通户路、发展产业的热情,占地毁树主动不要补偿,自愿自主投资(含投劳折资)196.7万元,充分发挥了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主体作用。

(三)切实加强项目管理。为了使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建设上水平、上台阶,我办建立健全了项目规划、施工进度、质量监管、资金使用及项目预决算、比选和竣工验收等制度,并层层签订了《县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建设责任书》,使各相关部门在建设质量、标准及资金管理等关键环节的责任更加明确。特别是在资金使用上,严格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落实专帐专户、专用专款制度,切实加强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监督,确保有限的项目资金补在关键处、用在刀刃上。

四、示范村项目建设思路清晰、感受深刻

村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举措是“顺民意、解民忧、得民心”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是实现“有序、清正、民心”以工代赈的良好形式,对于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一)科学合理的规划是示范村建设成功的前提。以工代赈示范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工程建设量大、涉及行业多,因此,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编制好建设规划是统揽项目村建设的前提和关键。在规划中,我们严格按照项目示范村建设指南和新农村建设要求,高起点完成了建设规划。主要做到:一是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把群众的想法作为项目确立的前提条件,群众反对的项目坚决禁止立项建设;二是充分调查当地资源,优势是什么、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项目建设内容、项目的选址、规模等都要经过充分调查,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做到建设一个,成功一个,不留问题、不摆“摊子”;三是充分调查市场,市场需要什么、当地适宜发展什么,一定要充分调查、论证,尊重市场规律、遵循价值规律,不闭门造车和盲目求新、求异。二)精心实施项目是示范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县委、县政府把村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建设作为2007年全县新农村建设重点,实行进度、质量旬报制和“四定”(定投资、定工期、定质量、定效益)责任制,由专业技术人员把关,村民代表监管,党委、政府监督,县委、县政府目督办督查,保证了项目的高标准建设,快速度推进。

(三)整合部门资源是示范村建设的有效方法。项目示范村建设需要的资金量大,仅靠项目补助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在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同时,县上成立了整合办,在投入国家以工代赈150万元的基础上,整合组织部、财政、交通、农业、水利、卫生、文化、农机等方面的项目资金374.8万元,农民自主投入(以劳折资)196.7万元,共投入资金721.5万元,实现了投资多元化,发挥了以工代赈资金的引导作用,解决了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示范村建设的核心。我们在示范村建设中始终坚持紧紧围绕群众增收这一主线,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和村民增收平台,2007年人均纯收入增加4310元,比上年增加560元。在村产业项目建设中,我们重点是通过柑桔品改和新品种引进扩大原有的柑桔产业规模,收到了明显效果。去年仅柑桔一项产值就460多万元,人平增收200多元。如村民高玉石一家人,过去由于村社道路无法通行,没有客商进村收购,每当柑桔收获季节,望着堆成山的柑桔发愁,全家起早贪黑挑着柑桔四处叫卖,仍有成堆的柑桔霉烂。他说:“今年好了,以工代赈项目给我们带来了实惠,道路畅通了,名声打响了,商贩上门收购,价格也高了”,不到春节,他家的柑桔已全部卖完,比上年多卖了几千元。在壮大柑桔产业的基础上,该村渔业养殖也已兴起,增强了示范村发展后劲。

(五)建立长效机制是示范村项目发挥永续效益的关键。自示范村建设以来,我们一直把建立长效机制、发挥项目永续效益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之一,力求通过以工代赈的投入,全面增强项目村的自我发展能力。在该村重大事务管理上,落实和完善村民议事制度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群众的事情群众做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在公共设施管理上,按照“民决、民建、民管、民享”的原则,实行分段、分类、轮流管护或专人管护,并将公共工程的管护与经济组织联系起来,由协会建立管护基金,提供管护费用。如,村社道路管护,以社为单位实行分段管理责任制,塘堰、沟渠等实行业主承包管护制,公共卫生由村委会牵头实行共同出资,请专人定期清理;在产业发展上,以专业协会为主导,建立和落实评价、淘汰机制,提高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水平,实行动态管理,保证了乡村柑桔市场的公平竞争、有序管理。

(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示范村建设的目标。在项目建设中,我们实行开放、和谐的以工代赈,在发挥以工代赈在项目示范村建设中投资主体作用的前提下,主动融入新农村建设大局,实行部门联动、共同参与,不断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高规格、高起点、高质量的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建设为当前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对于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全面推进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各级领导多次到村视察,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年来,在省办的真情关怀和市办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和当地群众的通力合作、相互支持和积极配合下,我们圆满地完成了村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的建设任务,但与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探索创新、扎实工作,切实抓好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后期管护工作,继续发挥好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的示范作用,为县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十大问题
大姚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在全县新农村建设暨建整扶贫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我市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亿多元!今年第一批
以工代赈是什么意思?具体有什么好处?附以工代赈政策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