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考古诗词赏析题的几点应对策略

  近几年的中考,年年都有古诗词赏析题,学生在这方面的得分普遍不高。虽然说做这种题目,得分高低有时与所选诗词内涵的难易程度有关,但也还是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在做这类题目时摸不着头脑。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在学习积累的基础上教给学生一定的答题技巧。

  一、了解考题类型:1.鉴赏字词。(1)动词。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中,着一“随”字便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动态感。(2)修饰词。如崔灏的《黄鹤楼》:“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的“空”,就写出了人去楼空,岁月流逝,时光不再的感慨。(3)特殊词。包括起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或是起强调作用的叠词。典型的例子就是杜甫的《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

  2.把握情感。(1)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同情民生疾苦,对国家民族的担忧等。(2)建功立业:如范仲淹的《渔家傲》,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3)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边关思乡,闺中怀人等。(4.)生活杂感:有热爱山水、田园的,感伤时光流逝的,苦闷于仕途失意的,感慨于昔盛今衰、借古讽今的。

  3. 赏析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这其中描写、抒情是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2)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对比、反语、反复等。(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用典、象征、对比、烘托、以小见大、动静结合、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二、掌握答题技巧。1、字词的鉴赏。鉴赏动词时一般应提到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表现手法,给人以动态的美感,有时虚词的使用还可能涉及到作者的情感。2、主旨的把握。有时诗词的题目中便可体现作者的情感,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怀古”一词,便有吊古伤今的意思。另外,我们可以从作者的经历、写作背景去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还有,很多作家都有自己的文风,如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等,我们也可以从这一点上去把握作者的思想脉搏。3、写法的学习。在所有的文体中,作者为了使自己的文章更富于表现力,一般都会用上一些修辞、表现手法什么的,诗词的写作也不例外。在做这种题目时,有不少学生能说到一些写法,但答题太过笼统,不能结合诗词的具体语句来回答,且不能说出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好处。比如赏析“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一句时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学生普遍能答出“以动衬静”,却不能联系这两句诗说一说。做老师的有必要强调一下答题规则:写法+具体语境分析+好处分析。     

  宿城区中扬中学  宋清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考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摭谈
浅谈古诗词的赏析
​“赏析”“分析”之辨
穿越时空遇见你:中考真题里的古诗词之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中考古诗词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