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2)(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形成性检测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形成性检测题
班级         姓名         学号_________
试卷说明:本试卷共150分。积累、阅读95分。卷面书写5分,作文50分。
一、积累(共45分)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一段话抄写在下面的空格内。要工整、规范、美观。(3分)
传统节日凝聚着浓浓的血脉亲情。
2.下面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糯米(nuò)      箍桶(gū)       熹微(xī)     称心如意(chèng)
B.干涸(hé)     囿于(yòu)     玷污(zhān)   相形见绌(zhuō)
C.戳穿(lù)     琴弦(xuán)   荸荠(bí)    惩前毖后(chéng)
D.婆娑(suō)      车胤(yìn)    角色(jué)   不辍劳作(chuò)
3.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家pēi     发niān     挑tì      玉zān     垂tiáo     龙吟凤huì
酬hè      pì   喻   隔hé     发chù     豆kòu     鸭蛋lào   子
4.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将正确的字写在方格内。(4分)
A
B
C
D
A.逢场作戏   引经据典   莫名其妙   顾明思义
B.一马当先   油嘴滑舌   肃然其敬   囊萤映雪
C.大名鼎鼎   和辙押韵   若无其事   如法炮制
D.悠优自在   随机应变   兴高采烈   无衣无缝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到了需要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左右逢源的时候,就更指着杨巴那张好嘴了。看风使舵:比喻跟着情势转变方向。左右逢源:比喻办事圆滑,得心应手。
B.我以一个客人的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面善:熟。
C.走街串巷的小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招徕顾客。招徕:招待。
D.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即物起兴: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
6.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云南的歌会》一文中,作者以云南民歌歌会为线索,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场面中唱歌的情景,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欣赏。
B.《端午的鸭蛋》一文读来从容散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本文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
C.《吆喝》以平易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天津街市上动人的吆喝声,在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快和怀想,引人体味生活中蕴含的浓郁的情趣。
D.《春酒》是一首散文化了的诗。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情,抒发了对春酒的无限遐思。
7.下列作家、作者及内容搭配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云南的歌会》——沈从文——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中篇小说《边城》
B.《端午的鸭蛋》——汪曾祺——当代作家——剧本《红灯记》
C.《俗世奇人》——冯骥才——作家——中篇小说《神鞭》
D.《吆喝》——萧乾——著名作家、记者、翻译家——《北京城杂忆》
8.填空。(8分)
①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是         、         、         、         。
②我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是          ,作者是       ,朝代是   。请用简练的语言写出两个关于孙悟空的故事:                 、               。
③请写出与我国传统节日有关的三句诗,并注明作者。
(       )
(       )
(       )
9.学习本单元要注意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而产生的艺术效果。下面所给的句子都是从本单元课文中选出来的,你能判断它们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吗?请在后面的括号内注明。(5分)
①穿了身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
②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       )
③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
④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着萤火虫。(       )
⑤只见师父的手臂悠然晃来,悠然晃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第三部是《神秘岛》)
B.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的读者,原因在于其小说构思巧妙、情节惊险;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因此,凡尔纳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C.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巴尔扎克苦难和坎坷的一生。
D.《名人传》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而且在提高人们对于历史和伟人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1.生活是一部教科书。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逢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无不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请根据你平时地观察和思考,完成下面试题。(2分)
(1)用一句话概述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答:
(2)近年来,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外来节日倍受青睐,其火热程度有时甚至超过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阐述观点。(3分)
答: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端午的鸭蛋》选段,回答问题。(28分)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12. 依次填入文中“□”内的动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绕灌扔抵          B.绕装丢顶
C.缠装扔顶          D.缠灌丢抵
13.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端午节的哪些风俗?这些风俗反映了家乡人怎样的心理与追求?(4分)
14. 既然文题为《端午的鸭蛋》,作者为什么用大段文字来写家乡端午的其他风俗?(4分)
15. 对施放“黄烟子”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是一种燃放的炮仗。     B.用以熏除室内的害虫。
C.用来避邪。             D.给小孩练习写字。
16. 这段文字写家乡风俗是从成人还是孩童的视角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7. 作者在选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怎样的情感?(4分)
18. 在你的家乡,人们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对过端午节,你有什么感受?(4分)
(二)阅读美文《坐歌堂》,回答19—24题。(22分)
坐歌堂
张喜洋
在川西北农村,至今仍保留着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坐歌堂”。
姑娘出嫁的前一天晚上,众多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早早聚在女方家的院子里,摆上十几桌酒席,在四川叫做吃“十大碗”。顾名思义,“十大碗”就是每桌限定十个菜,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四川的传统菜,像扣肉、东坡肘子、墩子肉等。这些菜都是厨师用竹制蒸笼蒸出来的,空气中弥漫着四川特有的咸菜香。土制的高粱酒香在席间弥漫,混合着菜香味儿,夹杂着锅碗瓢盆交响曲,渗和着乡亲们的欢声笑语,婚庆气氛格外热烈。孩提时代的我,觉得那就是农村最美好的生活。
“十大碗”刚一散席,只见三四张八仙桌往堂屋正中并排一放,两边都摆上长条木凳,供大家围坐。这时,出嫁女由村中两个年龄较长的姑娘陪伴着坐在八仙桌的最上方,“坐歌堂”节目就要开场。
“坐歌堂”开场时有个规矩:大家得合唱一首歌,由村中比较有威望的长者主持,随后他宣布:“‘歌堂’开始,‘东方红,太阳升……’预备起!”黑夜中的山村被悬挂的煤油灯照得通明,这里便开始成了歌的海洋,因此,当时村里的男女老少没有不会唱《东方红》的。
虽然没有任何伴奏,但是这朴素的歌声余音绕梁,在充满浓雾而又潮湿的夜空中穿行,久久回荡在山谷中,乡亲们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欢乐。
接下来,便开始你一首、我一首竞唱。往往这首歌的最后一个字还没有唱完,那首歌在另一个角落里已开始唱了起来。歌唱者不分男女,不分尊卑长幼,不设任何奖励,反正谁的歌唱得最多,嗓门儿最亮,谁得到的掌声就最多。歌曲类型不限,不管老歌新歌儿歌,只要你不停地唱,争着唱、抢着唱,就可以通宵达旦,乡亲们越是掌声雷动、呐喊声声,主人家就越高兴,也越觉得自己有面子。有时大家因为一首歌谁先唱、谁后唱竟然争得脸红脖子粗,不过大家并不真正生气。那热烈的场面,绝不亚于港台明星的演唱会。
还记得当年奶奶唱的那首古老的川西北情歌:“陈妹儿生得一枝花呀,花呀,李哥儿看了很爱她呀,爱她呀,爱她就爱她呀,请到我家耍,说来就要来哟,我在家里打草鞋呀,打了三双零一只呀,伊儿呀儿哟,把草鞋打好了呀,我就接你到我家呀……”
长大成人后,我一直在南方的城市间穿梭,十余年没回家乡参加“坐歌堂”了,想必乡亲们“坐歌堂”的热情一定会不减当年吧!
19. 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4分)
20. “坐歌堂”开始的时候,大家合唱《东方红》,寄托了一种怎样的情感?(4分)
21. 文章结尾写奶奶唱情歌有什么作用?(4分)
22. 孩提时代的我,为什么“觉得那就是农村最美好的生活”?(4分)
23. 男女老少合唱《东方红》的时候,作者说“这里便开始成了歌的海洋”,这样写什么好处?(4分)
24. 本单元结束后,任课教师组织了“到民间去采风”的活动,请把你“采撷”到的“风”写下来,与同学们共享。(2分)
三、卷面书写评价(5分)
得分:
四、作文(50分)
作文题目:我家乡的__________节
写作前请先补全题目。要体现出家乡过这个节的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抒发自己的感情。
第四单元
一、1.略。2.D 3.醅蔫 剔 簪 髫 哕 和 譬 阂 怵 蔻 落 4.A名B起C合D游5.C 6C
7.B 8①《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②西游记吴承恩 明  如:真假孙悟空 大战红孩儿③a爆竹声声辞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9.①描写②议论③抒情④议论⑤描写10.C 11.(1)中秋吃月饼,象征团圆。(2)略。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二、(一)12.D13.风俗有: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⑥放黄烟子;⑦午饭要吃“十二红”。心理与追求:避邪祛灾,祈福吉利、美食健体、喜庆红火。14.写家乡端午的其他风俗是为下文写咸鸭蛋作铺垫,也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恋乡情结。15. B16. 从孩童的视角写的。这样写使家乡风俗更显淳朴,使文章更生动有趣,更有人情味。17. 流露出对淳朴欢乐的童年生活、对丰富奇妙的家乡习俗的怀念之情。18. 略。
(二)19. 排比;增强语势,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写出了婚庆的热闹气氛。20.不但营造出“坐歌堂”的气氛,而且表达了对毛主席的怀念、感激之情。21. 将文章情节推向高潮,增添了文章的情味。22. 因为“坐歌堂”表现了淳朴的民俗风情。23.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参加合唱的人员多,歌声高,热情饱满。24. 示例:贴春联;闹花灯;吃年夜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汪曾祺谈吃: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端午个鸭蛋
名家笔下的端午
你真的会吃烤鸭了吗--陈建功
名家笔下的端午风情(4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