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公元15世纪世界历史大事记:地理大发现及葡萄牙西班牙的海上霸权

15世界世界地图

公元15世纪世界主要大国排名:1、明帝国 2、法兰西王国 3、奥斯曼帝国 4,西班牙帝国

地区强权:1,德里苏丹国 2,葡萄牙帝国,3、日本国 4,莫斯科公国 5 ,桑海帝国

公元15世纪人口状况:

公元1500年世界人口约为4.25亿。主要人口大国:1、大明帝国,8500万人口,2、德里苏丹国,3200万,3、奥斯曼帝国,900万人口,4、法兰西王朝 ,1130万 5,日本国 1550万

大事记:

  • 1399-1402年 靖难之役。朱元璋第四子朱棣起兵,击败建文帝朱允炆,夺得明帝国皇位,是为明成祖

  • 1402年 安卡拉之战帖木儿击败并俘虏奥斯曼帝国君主“雷霆”巴耶塞特一世。奥斯曼帝国扩张势头遭遇重创。

  • 1405-1433年 郑和七下西洋。明帝国政府先后七次派遣郑和率船队出使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海各国家地区。

  • 1406-1407年 明朝攻灭越南胡朝政权,对越南进行直接统治,越南进入“属明时期”.

  • 1409年 明成祖朱棣遣大将丘福率兵10万讨伐蒙古鞑靼部,全军覆没,丘福战死。

  • 1410年 格林瓦尔德会战波兰-立陶宛联军3.9万人与条顿骑士团约2.7万人的军队展开决战。条顿骑士团在此战 中精锐尽失,8千名骑士被杀,2千人被俘,骑士团大团长冯·容金根等多数首领阵亡。条顿骑士团从此一 蹶不振。

  • 1410-1424年 明成祖朱棣先后5次御驾亲征北伐蒙古,先后击破鞑靼,瓦剌等部,极大削弱了蒙古的势力,稳定了 边境,但同时对国内经济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 1415年 阿金库尔战役。英军以由步兵长弓手为主力的军队于此击溃了法国由大批贵族组成的精锐部队,为随后 在1419年收服了整个诺曼底奠定基础。

    葡萄牙王国的航海家亨利率军攻占休达。对休达的征服标志着葡萄牙成为海上强权的开始

  • 1418年 越南爆发蓝山起义,先后重挫明军,至1427年,明军撤军,册封安南国王,越南独立地位得以维持。

  • 1418-1450年 朝鲜世宗在位时期是朝鲜王朝的鼎盛时期,朝鲜社会文化得到长足发展,在此期间创造了谚文,对朝 鲜之后的语言和文化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后世的韩国史学家通常都尊称他为世宗大王, 同时,他也被 称为“海东尧舜”,包括田制改革等在内的内政、文化的改革取得较大成果。

  • 1419-1434年 捷克农民战争 又称胡斯战争。。这次战争以捷克民族英雄胡斯的宗教改革为旗帜,以胡斯党人为领 导,所以称胡斯战争。它是欧洲历史上时间较长、影响深远的一次农民战争。

  • 1419年 己亥东征 朝鲜历史上唯一一次主动进攻日本的战役。朝鲜以打击马岛倭寇为目的,发动“己亥东征”,日 本则称为“应永外寇”。结果是朝鲜战胜了盘踞在对马岛的倭寇,迫使倭寇投降,朝鲜也从岛上撤 军。此役之后在一段时期内朝鲜和对马岛恢复和平,双方的长期贸易互利互惠,倭患基本消除。

  • 1421年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 1424-1435年 仁宣之治,明帝国处于全盛阶段。

  • 1429-1431年 英法百年战争中一直处于下风的法国在圣女贞德的率领下经过奥尔良解围战等一系列战役,给予英国 严重打击,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奠定了法国最终胜利的基础。

  • 1438-1471年 帕查库特克在位时期,印加帝国在中安第斯山地区进行大规模军事扩张。

  • 1444年 瓦尔纳战役 奥斯曼苏丹穆拉德二世率领的土耳其军队(约4万-6万人)和由波兰国王兼匈牙利国王瓦迪 斯瓦夫三世及匈牙利将领亚诺什·匈雅提率领的匈牙利和瓦拉几亚联军(约2万-3万人)在黑海沿岸发生的 会战。结果联军几乎全军覆灭,瓦迪斯瓦夫三世阵亡,匈雅提逃生。

  • 1449年 土木堡之变。蒙古瓦剌部南下,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土木堡一战兵败被俘。

    北京保卫战。瓦剌部乘土木堡大胜之威,围攻北京。明朝兵部尚书于谦等大臣拥立新皇,指挥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部队。

  • 1451-1481年 穆罕默德二世在位时期,奥斯曼帝国在东欧和西亚进行大规模军事扩张。

  • 1452年 1452年4月15日(公历4月23日),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画家,达芬奇出生在美第奇家族统治下的佛罗伦萨共和国。

  • 1453年 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延续1100多年的拜占庭帝国灭亡

    英法百年战争结束,法国收复了英格兰国王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

  • 1455-1485年 英国玫瑰战争。英王爱德华三世的两支后裔: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的支持者为了争夺英格兰王位 而发生断续的内战。战争最终以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与约克的伊丽莎白联姻为结束,也结束了法 国金雀花王朝在英格兰的统治,开启了新的威尔士人都铎王朝的统治。 也标记着在英格兰中世纪时期 的结束并走向新的文艺复兴时代。

  • 1456年 贝尔格莱德之围 ,匈牙利军队在名将匈雅提·亚诺什的带领下打败奥斯曼帝国军队。

  • 1457年 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夺回帝位。

  • 北京保卫战首要功臣于谦被朱祁镇所杀。

  • 1458年 法军攻陷加莱,英军失去在欧洲大陆的最后一个据点。英法百年战争以法军将英军从欧洲大陆彻底驱逐出 去获得最终胜利而结束。

  • 1462-1505 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在位。在位期间,迎娶拜占庭帝国的末代公主,在拜占庭帝国灭亡后,某种程度 上获得了拜占庭帝国继承人的身份,停止了对金帐汗国的进贡并于1480年击败金帐汗阿合马,彻底摆 脱了金帐汗国的控制,结束了蒙古对俄罗斯240(1240-1480)的控制。1502年,彻底消灭了金帐汗 国。被尊称为伊凡大帝。

  • 1467-1477年 日本应仁之乱。应仁之乱开启了持续150余年的日本战国时代。

  • 1479年 卡斯特王国和阿拉贡王国因两国国王的婚姻关系而合并成为西班牙王国。  

  • 1480-1518年 蒙古达延汗重新统一蒙古各部,被称为“中兴之主”。

  • 1488年 葡萄牙人迪亚士的舰队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 1492年 格拉纳达被西班牙军攻陷,最后一个穆斯林王朝奈斯尔王朝灭亡,为时七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正式告终。

    哥伦布率船队由西班牙加迪斯出发,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从而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开辟了从欧洲到美 洲的航路。

  • 1493年 日本明应之变 幕府将军足利义材亲自讨伐细川氏,反而遭到细川氏策动京都当局罢免其将军职位。关东 大乱。

  • 1494年 《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该条约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签订的一份旨在瓜分新世界的协议。协议规定两国 将共同垄断欧洲之外的世界,并特别将位于佛得角群岛以西300里格(约合1770公里或1100英里),大 约位于西经46°37'的南北经线,为两国的势力分界线:分界线以西归西班牙,以东归葡萄牙。这就很好的 解释了为什么西班牙在西半球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而葡萄牙在巴西,非洲,及远东地区拥有极大影响力。

  • 1497-1499年 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从欧洲绕道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

  • 1493-1528年 穆罕默德-杜尔在位时期,桑海帝国在西非进行扩张,处于全盛时期。

  • 1494年至1559年 意大利战争。又称哈布斯堡-瓦卢瓦战争,是1494年至1559年间一系列战争的总称,战事地包括 多数意大利城邦、教宗国、西欧各主要国家(法国、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英国与苏格兰)以 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战争起源于米兰公国与那不勒斯王国间的纠纷,随后迅速转变为各参与国 间争夺权力与版图的军事冲突。这场战争原本是意大利的强邻为宰割和瓜分意大利而发动的,后 来演变成了争夺欧洲霸权的战争。

综述:15世纪是一个令人激动的世纪,文艺复兴的蓬勃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以及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中心,正在由东亚的中原文明,西亚的伊斯兰文明,逐渐转向欧洲文明。在15世纪,东亚的明帝国继续维持着强大的国力,并在与蒙古残部的持续较量中,保持着优势,1449的土木堡之变给予了明帝国沉重的一击,但是明帝国在随后恢复元气并继续保持着对蒙古的优势;日本则爆发了应仁之乱,开启了长达150余年的充满血腥和下克上的战国时代。中亚的帖木儿帝国在帖木儿死后便分崩离析,陷入分裂局面,统一的帖木儿帝国不复存在;西亚的奥斯曼帝国在1402年被帖木儿击败,扩张势头受挫,但是很快再次回复元气,继续攻城略地,1453年攻占千年帝国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彻底结束了拜占庭帝国;持续了100多年的英法百年战争迎来了最后的终结,圣女贞德的神迹则是这场战争中最令人激动的一幕,如果不是历史本身就站在那里告诉我们发生什么,我们无法想象,一个19岁的少女,是依靠什么样的力量,能够彻底扭转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的劣势;在伊比利亚半岛,收复失地运动也走向了终结,最后的穆斯林王朝被消灭,在被穆斯林占领700多年以后,伊比利亚半岛再次成为基督教的势力范围;新兴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进行的航海行动,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并开辟了通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新航线,在教皇的仲裁下,两个国土面积人口都不算大的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达成了最令人惊讶的瓜分世界的协定,并成为最早的世界性殖民帝国。



公元15世纪主要的战争和事件

地理大发现:发现美洲大陆,和印度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探索

1492年,最后的穆斯林王朝被消灭,伊比利亚半岛的收复失地运动终告结束。为寻找通往印度的新的商业路线,葡萄牙和西班牙资助了一系列的航海探索行动:1492年,西班牙伊莎贝拉女王资助了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探险活动,哥伦布终究没有抵达亚洲,但他却意外地发现了一片新大陆——即美洲大陆;1487年,迪亚士在葡萄牙政府的委托下到达好望角;1498年,瓦斯科·达伽马借由一位熟悉西印度洋季风规律的回教徒领航员之助,发现了通往印度的新航线,使得陆上丝绸之路不再是通往东方市场的唯一途径。

地理大发现对全世界,尤其是欧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它让地中海沿岸的经济活动进入了数千年来最活跃的时期。起初,地中海的权力和财富掌握在位于意大利与希腊人手里;随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阿拉伯人开始显赫于地中海;后来,葡萄牙与西班牙进行了收复失地运动,发现了新航路并进行了环球航行,意大利城邦失去了他们对东方贸易的垄断,欧洲的重心转移到伊比利亚半岛上。

随着远洋探索的展开,跨洋的商业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海外贸易累积的财富激发欧洲人在美洲和亚洲的殖民事业,促使资本主义与工业革命的发展,最终直接、间接地激发了帝国主义。此外,在欧洲社会结构方面,商人们先后取代了南欧与北欧的封建领主,成为社会中最具权势的阶层。在英国、法国及其他欧洲国家,资产阶级逐步控制了本国的政治和政府。

文艺复兴

蒙娜丽莎的微笑

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的概念在14-17世纪时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当时的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因此称为“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最先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达到顶峰,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艺复兴是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一。

在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之后,文艺复兴迎来了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达芬奇。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画家。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的杰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作品,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他认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画家应以人为绘画对象的核心。

土木堡之变 和北京保卫战

于谦《石灰吟》

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土木之祸,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土木堡是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土木堡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组成部分。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侵犯他人领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令异母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行军路线屡变,士兵疲惫不堪。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入居庸关,以保安全,但王振不准。后勤不续退至土木堡时王振下令移营,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起,人马失序,瓦剌军趁机进攻。

明军仓促应战,所以兵败,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英宗被俘。

当时京师精锐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万。于谦力排众议请郕王调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各府的运粮军驰援,人心渐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开门,于谦等大臣私立郕王为帝,并亲自率军在北京城下击败也先,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1457年,明英宗通过夺门之变重新登上帝位,北京保卫战的功臣于谦同年被杀。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土耳其电影《征服1453》剧照

15世纪初,衰落的拜占庭帝国领土,只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附近若干城市,以及被土耳其军队切断了联系的伯罗奔尼撒地区,君士坦丁堡实际上已是一座孤城。

1453年初,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亲率步兵7万多,骑兵2万多,战舰320艘,从海陆两面包围并企图占领君士坦丁堡,彻底灭亡拜占庭帝国。

君士坦丁堡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一个海岬上,整个城市呈三角形,北面是金角湾,南面是马尔马拉海,沿海地区筑有防御工事,金角湾有两层城墙。城外是一条深100英尺的壕沟。城内驻军仅9000人左右,海上有一支由20多艘大帆船组成的舰队。

4月6日,土耳其军队从西面发动对君士坦丁堡的强攻,他们用火炮、攻城锤和投石器猛烈破击城墙,并填平壕沟,架设云梯,还在城墙下挖掘坑道。

君士坦丁堡军民在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帕莱奥古斯率领下顽强抵抗,粉碎了土军从西面的进攻。拜占庭帝国的海上援军也冲破了土耳其军在海峡上的封锁。穆罕默德二世改变进攻谋略,他买通热那亚商人,假道热那亚人所控制的加拉太地区,潜入金角湾内,以便水陆夹击。他调动军队5万,并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金角湾之间铺设一条长1.5公里的圆木滑行道。然后在一夜之间将80艘轻便帆船拖上海峡岸边,用人、畜和滑车拉过山头,再从斜坡上滑进金角湾。又在金角湾最窄处架设浮桥,在桥上配置了火炮。

5月29日,土军从海陆两面对君士坦丁堡发起总攻,一面在金角湾用火炮破坏防御工事和轰击防守船只;在西面,穆罕默德二世指挥数万军队从多处突入城堡。

君士坦丁堡军民浴血奋战,誓死保卫城堡,但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城堡最后被陷。延续了上千年的拜占庭帝国至此灭亡。此战是当时比较典型的一次要塞攻防战

圣女贞德和奥尔良之围

巴黎的圣女贞德镀金铜像

圣女贞德(法语:Jeanne d'Arc或Jeanne la Pucelle,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是法国的军事家,天主教圣人,被法国人视为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中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最后被捕并被处决。

贞德原本是一位法国农村少女,她声称在十六岁时的一日,在村后的大树下遇见天使圣弥额尔、圣玛加利大和圣加大肋纳,从而得到“上帝的启示”,要求她带兵收复当时由英格兰人占领的法国失地。后来她几番转折,得到兵权,于1429年解奥尔良之围,成为了闻名法国的女英雄,后带兵多次打败英格兰的侵略者,更促使拥有王位承继权的查理七世于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然而圣女贞德于1430年在贡比涅一次小冲突中为勃艮第公国所俘,不久为英格兰人以重金购去,由英格兰当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处她火刑,于1431年5月30日在法国鲁昂当众处死。20年后英格兰军队被彻底逐出法国时,贞德年老的母亲说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审判贞德的案子,最终于1456年为她平反。500年后被梵蒂冈封圣。

贞德死后成为了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角色。从拿破仑到现在,法国的政治人物都曾以她的伟大形象进行宣传。主要的作家和作曲家,包括莎士比亚、伏尔泰、席勒、威尔第、柴科夫斯基、吐温、萧伯纳、布莱希特都创作过有关她的作品,而大量以她为题材的电影、戏剧、和音乐也一直持续发展直到今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 千年拜占庭灭亡的意义被无限扩大
历史上最为壮烈的“东罗马帝国”保卫战——君士坦丁堡之战回顾
西方人编造的谎言:奥斯曼帝国阻断商路导致了新航路的开辟
奧斯曼土耳其人1453年攻陷拜佔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標志著什麽?
巨人与病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光复旧都、重建帝国,希腊“伟大理想”之梦,为何一场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