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赏析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高清大图(局部)
江帆楼阁图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设色绢本立轴,101.9cmx54.7cm,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李思训(653〜718),唐代书画家。字建現,一作建景。出身唐宗室。唐高祖从弟长平王李叔良孙,李孝斌子。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人。唐高宗时江都令,因武则天朝杀戮唐宗室而弃官隐居,至唐中宗神龙初年又出任宗正卿,历官益州长史,唐玄宗开元初年,官至左武卫大将军,任左羽林大将,晋封彭国公。因玄宗官至右武卫大将军,卒后追赠秦州都督,画史上称他为“大李将军”。擅画青绿山水,受展子虔影响,笔力遒劲,色彩浓重。
李思训画风精丽严整,以金碧青绿的浓重颜色作山水,细入毫发,独树一帜。在用笔方面,能曲折多变地勾画出丘壑的变化。法度谨严、意境高超、笔力刚劲、色彩繁富,显现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与成熟的过程。其作品均散佚。《宣和画谱》记载尚有《山居四皓图》《春山图》《海天落照图》《江山渔乐图》《群峰茂林图》等十七幅,现在仅见《江帆楼阁图》和《九成官纨扇图》。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艺术特色:
《江帆楼阁图》构图章法严谨,以山之一角衬浩瀚江波,以树之青翠欲滴,烘托沁人心脾的清凉,运用散点透视法,聚万千景象于一纸之上。具体创作中,画家采用先勾线再填色的方法。用粗细、转折略带方笔的墨线勾勒山石轮廓,曲折多变地表现丘壑的变化,近粗远细,熟练地表现出前后远近的空间透视。画树木的方法比以前更为细致,线条有勾斫变化,枝叶用双勾线描,松树则更具特色。此前,展子虔画松没有松针,只用绿色点染,画法较为古朴。李思训先用石绿点染,再用石青添上两笔交叉的线,代表松针,这与北宋李成描绘的“攒针”式松针虽有差距,却是绘画发展承上启下的见证。在设色上,仍以青绿为主,有时为了突出重点,画家在墨线转折处勾以金粉提示,所谓“青绿为质,金碧为纹”,“阳面涂金,阴而加蓝”的色彩运用,很好地出现出山石的阴阳向背及质感,因而使画面产生了金碧辉煌的装饰效果。从《江帆楼阁图》中可以看出,李思训的山水画显现出山水画从小青绿到大青绿的发展过程,其创作技法较前代已臻于成熟。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艺术导读:
由于唐朝宗室的身份及优游富贵的生活,李思训特别钟情于金碧辉煌的楼阁殿宇和秀丽瑰奇的青绿山水创作,这也与唐王朝的盛世气象合拍,符合宫廷贵族的审美趣味。其流传至今的《江帆楼阁图》体现了我国早期青绿山水画的风格特色。
《江帆楼阁图》为立轴绢本,青绿设色,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现藏于中围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展现的是游春的情景。画家以细笔勾出轻漾的水纹及远处飘荡的小舟,舟行渐远渐小,凸显了江天的壮阔浩渺。江岸的山峰耸峙峻秀,山上的树木蓊郁苍翠,层叠错落。密树掩映的曲折山岭间有碧殿台阁,水榭赤栏修筑于松竹小径,其间有游人穿行于桃红丛绿之中;坡岸之上,两人正临水驻足,赏春抒怀:另见四人沿山上小路而来,主人骑马,三个仆人或引领,或挑担,或提物,前后簇拥而行。此图使人远离尘世,倾情自然,纵目千里,给人以清新而“超然物外”之感。
作者融汇了山水丘壑和人物动态,阐明唐代山水画已着意于生活与自然之交织、辉映,一派明媚春光景象。画中山石用墨线勾勒轮廓,石绿渲染。画树、松已用交取势,整体势态葱郁,富有装饰味,和有勾无皴的山石,起伏均匀的水纹,精丽工致的屋宇,图案形状的夹叶,十分相称,而且还可以看出其中吸取域外绘画的痕迹。此画是我国山水画步入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也是为数极少地被完整保存下来的唐代卷轴之一,代表了唐代工笔山水画的大体面貌。
小南美术网 »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赏析
打赏
标签: 中国古画大全
上一篇吴道子《送子天王图》赏析下一篇阎立本《历代帝王图》赏析相关推荐
南宋李唐《万壑松风图轴》赏析
元代唐棣《仿郭熙秋山行旅图轴》欣赏
唐寅《骑驴归思图轴》欣赏
周昉《簪花仕女图》赏析
张萱《捣练图》赏析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韩干《照夜白图》赏析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赏析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赏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 ·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唐宋绘画高清大图典藏(11)
唐代李思训《江帆楼阁图》:荒远闲暇,一派明媚
北宗山水画派之祖 唐代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李思训 《江帆楼阁图》
国宝《江帆楼阁图》只是宋人临摹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