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题二推荐材料1:《确定位置》
专题二推荐材料1:《确定位置》

 

《确定位置》
设计者:密云六小 孔晓兴
教学年级:四年级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单元主要内容及课时分配。
本单元为第七册的第四单元,题目为:“确定位置”。主要包括:
确定位置(一)                 1课时;
数学游戏                       1课时;
确定位置(二)                 1课时;
练习八                         1课时。
2.教材编写意图
我所执教的《确定位置》为本单元的第一小节的第一课时内容。“方向与位置”是学生在第4册中初步学会了看图确定方向与位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如:学生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会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方向;知道横行竖列,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第一课时:《确定位置》这个例题是在学生已学过的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的基础上,要使学生学会用“数对”来描述具体位置。
3.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对蕴含着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在平面上用2个参数就可以确定位置,因为平面是2维的。
  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在小学第一学段(1—3年级)学生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会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方向;知道横行竖列,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学生还知道了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2.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
不少学生能够用文字或图形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并且都有确定位置的生活经验,这些都是重要的学生资源。教学中,我通过设计活动充分暴露出学生的经验,并组织他们对这些经验进行讨论。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通过前测,发现学生对于确定位置并不陌生,但学生有自己个性化的方式,如何建立这些方式之间的联系,比如图形和文字,是教学中需要关注的。
附:前测内容及结果如下:
1、你好,我是一位即将来你们班的听课老师,很想知道你们的班长坐在什么位置,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确定出班长的位置吗?谢谢你!

 
图形(人)
文字(人)
数对(人)
其他(人)
准确描述(图形有参照系)
6
14
2
0
百分率
15%
35%
5%
0
描述不准确(图形有参照系)
13+1
3
1
0
百分率
35%
7.5%
2.5%
0
合计
20
17
3
0
百分率
50%
42.5%
7.5%
 

图形错误的有1个,文字错误的有3个。
2、生活中你有过确定位置的体验吗?请举例说明?

有过类似体验的
没有类似体验的
不理解题意的
人数
34
1
5
百分率
85%
2.5%
12.5%

3、你喜欢怎样学习新知识?请选择(  
 A、自学;       B、小组合作;      C、老师讲授;    D、其他:(             )

 
A
B
C
D
人数
4
18
14
4
百分率
10%
45%
35%
10%

选D的有四种建议:
        家长教学;
        自学+研究;
        小游戏;
        开展活动。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在具体的情境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确定位置和表示位置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列举生活中确定位置的实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和表示位置的方法;在方格纸上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学生多种个性化确定位置方式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活动
课前谈话:
一直听说咱们四年级(5)班的同学非常聪明、热情,个个多才多艺,有写字明星、朗读明星、计算明星等等,我早就想和你们认识了,今天正好有这个机会,你们愿意让老师们认识你并记住你吗!谁愿意向老师介绍一下我们班的小明星?可以把他们的名字写到黑板上来。
(一)尝试探究、总结方法(20分钟)
1.揭示课题(1分钟)
通过大家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这位同学的名字和特长,可是现在,你们知道他坐在哪,可是老师们还不知道呀!那我们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帮助老师确定出他在教室里的位置吗?——(板书)确定位置。
2.探究方法(5分钟)
1)学生尝试:用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方法确定这几位同学所在的位置。可以写,可以画。(每人发一张纸,要求用彩笔,字写大)
2)师巡视收集学生的方法。
3)学生方法展示
        图形。
——还有哪些同学和他的方式是一样的呢?
——这位同学是用图形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的,谁和他一样?你们的方法很形象。
——还有谁和他的方法不同的吗?
        文字
——这位同学是用文字的方式,谁和他一样,你们的方法很简练。
——还有谁和他的方法不同的吗?
3.观察比较(8分钟)
     比较一:将类似“他在我的左方看第几位”这样的原点不确定的表示方法,与类似于“第几列第几行或第几组几位的”这样的方法进行比较。
——目的:使学生感觉到哪种方法更准确、更方便的确定位置。
      比较二:将“某在第4列、第2个”没写方向的例子,与“某在从左边数起第4列、第2个”这种有方向的进行比较;“你们通过读他描写的同学位置有什么启发吗?”
——目的:使学生明白为了确定的位置准确明白,必须要先明确是从哪个方向开始确定的,可以人为的有个事先约定。
      比较三:将图形与文字进行比较;问:“大家观察这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目的:使学生感觉到图形和文字是相互对应的,每个点都可以用文字描述,每段文字都可以在图上找到一个点对应,实际应用中是将两者结合的,有意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比较四:将类似于“几排几列”的进行比较,寻找相同点。
——目的: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相同点,为引入数对奠定基础。
小结并引发思考:我们经过尝试、比较、分析总结发现了,如果规定好我们的观察方向,今天咱们班从一进门开始数起为第一列,用类似于“第几列,第几行或第几组第几个”这样的方式可以准确的确定出了同学的位置。大家真得很了不起。
4.介绍数对(3分钟)
将类似于“几排几列”的方式进一步简洁化,询问学生哪些可以省略?
介绍数对:可以将所在列的数和所在行的数直接写出来,用逗号隔开,再用括号括上,我们叫它“数对”。师板书:第()列第()行,()。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用数对来确定生活中物体的位置。
5.反思应用(3分钟)
1)这种方法是否能很准确的确定位置呢?我们应用一下。(请一行学生站起,再请一列学生站起,使学生体会“交点”为某个学生的位置。)   
2)小结评价:同学们经过自己的思考、探究共同发现了一种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数对”。数对的认识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学好数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二)巩固应用,深入认识(11分钟)
1.游戏
1)请同学们静静想一想自己在班里的位置怎样用数对表示。(1分钟)
        第一关:听声音,找位置。(3分钟)
——(11)(23)直接站起来。
——4
(预案)生:你只说了第几列没说第几行。
        师;谁能帮我补充完整?
——通过第一关游戏,你发现了什么(看来数对中的两个数缺一不可。)
        第二关:用数对的方式写出好朋友所在的位置,让同学们猜(3分钟)
师写:(25)(52)——这两位同学是我的新结识的好朋友,你们猜出她是谁吗?
引导学生发现:通过观察这两组数对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案)生:这两个数字的排列顺序不同,第一个是2在前,5在后,第二个是5在前,2在后。第一个2表示第几列,5表示第几行,第二个5表示第几列,2表示第几行。相同的数字排列顺序不同确定出的位置也不同。
通过第二关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这两个数具有自己独特的含义,而且有一定顺序性,是不能任意调换位置的。)
同学们很善于发现问题,总结方法,在小小的游戏中都能学到深刻的数学知识,很了不起。在教室中你能用数对确定位置,那在图上呢?试试看!
2.在图上——点子图上——方格纸上确定同学的位置(课件演示)
图上:(1分钟)
        问题:在图上我们怎样用数对确定同学的位置呢?先确定第一列,第一行。
        分歧:第一列从那数起(左、右);第一行从那数起(上、下)
        解密:出示一位同学的“数对”让同学明确从左往右数起。
点子图:先横着找在哪列,在竖着找在哪行。(1分钟)
方格纸:(2分钟)
        现在在方格纸上,小敏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多少呢?(课件依次演示横轴、纵轴变色,相交于某点,用数对表示出该点的位置。)
        小明(3*),你认为小明应该在哪呢?——对,就像这位同学说的只能确定他在第三列上,但不能唯一确定在哪一点上。
3.机动环节:——百宝箱
2008年,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吉祥物是什么?——北京欢迎您,引导学生发现坐标之间的关系。
(三)联系生活,反思提问(9分钟)
1.同学们不仅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确定位置,而且在模拟情境中也能用数对确定位置,同时还能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推测,很会学习,那请大家想一想,在生活中哪里需要确定位置。(3分钟)
在电影院找位置、乘坐火车……
神州6号着陆地点、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
2.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数对这个新朋友你有什么想对它说的吗?(2分钟)
今天,咱们班同学经过共同的探究讨论、思考分析、总结发现了数对这种既简便又科学的方法,其实,人类也是经过这样的过程。做出最大贡献的就是笛卡尔。
3.你们还有哪些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呢?(4分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一单元
2.1 位置(课件)2021-2022学年度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位置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试卷及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