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吕布是不是见利忘义之人,这则成语故事给了出人意料的答案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董卓传》注引《汉纪》,时间是在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故事的主人公是吕布和王允。原文如下:

布兵败,驻马青琐门外,谓允曰:“公可以去。”允曰:“安国家,吾之上愿也,若不获,则奉身以死。朝廷幼主恃我而已,临难苟免,吾不为也。努力谢关东诸公,以国家为念。”傕、汜入长安城,屯南宫掖门,杀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吏民死者不可胜数。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吕布兵败,撤退至长安城的青锁门外。他对王允说:“你可以与我一起撤退。”王允回答道:“安定国家,是我最大的愿望,若不能达到这个目的,我宁愿以身殉国。年幼的皇帝目前只能靠我辅佐,遇到灾难便苟且偷生,这种事情是我坚决不会答应的。我么要经历劝诫关东诸公以国事为重。”后来,李傕、郭汜等人率部攻入长安城,驻扎在南宫的旁门外,杀了太仆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晚颀,其他京城官员及士卒、百姓的伤亡更是不计其数。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王允口中的“临难苟免”,意为遇到危难时苟且偷生。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礼记·曲礼上》中的“临财勿苟得,临难勿苟免。”

说完了成语,再来说说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司徒王允联合吕布诛杀了董卓,汉末朝廷终于赢得了喘息之机。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王允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不肯特赦原董卓集团的残余势力,逼得李傕、郭汜等人举兵围攻长安。经过一番血战,吕布兵败。吕布离开长安之时,想请王允与自己一起离开,却遭到王允的拒绝。最终,王允及其家族都死于叛军之手。

这里附带说一句,后人都认为吕布这个人见利忘义,但从长安一战来看,情况却并非如此。叛军围攻长安之际,吕布率部与叛军血战,伤亡惨重。《三国志·吕布传》载,吕布逃出长安城时,“将数百骑出武关”,几乎全军覆没,可见吕布对于汉末朝廷还是非常忠诚的,要不然既犯不着这么拼命,更不用建议王允与自己一起离开了。

参考书籍:《三国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允算不算老炮儿? | 《三国志》里被忽视的八卦(20)
王允手把手教你如何作死自己的企业—三国志被忽略的八卦57
吕布曾有过一次忠义之举,汉献帝印象深刻,却被后人遗忘
汉献帝是否有机会,使曹操安心地做一名治世之能臣?
史说三国:二十六 李郭起兵(3)
不一样的三国:董卓之乱内幕解析(37)——最后悲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