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若无自心,谁来见色?若无自心,谁来闻声?

我人的日用,皆是自心的作用。若无自心,谁来见色?若无自心,谁来闻声?若无自心,谁来思想?若无自心,谁来现山河大地,森罗万相?一切作用,一切现相,皆是自心的作用,皆是自心的现相。世人不识自心,落在了心用上,落在了心相上,随着心相的生住异灭而欣厌取舍。所欣之物,若取不得,便心生烦恼。纵然取得,也保不住,亦生烦恼。所厌之物,若避不得,便心生烦恼。纵然避得了眼,避得了耳,却避不了心,耿耿于怀,也是个烦恼。譬如,讨厌某人,千方百计而避开他,纵然眼不见其人,耳不闻其声,然而,心中的那个他,那个讨厌的样子,却是时时折磨着当事人。当事人心中的这个他,究竟是谁?其实,他只是当事人的一个心相。当事人的心相,那还是当事人。坚固环球认为犹如海浪,是海水的水相。海水的水相,还是海水。自心的相,还是自心。当事人心中的这个他,不是他人,而是自己。为了自心中的这个他而生烦恼,便是为了自心中的这个心相而生烦恼,便是为了自己而生烦恼。

就圣贤的境界来说,莫说心中的他相是自己,即使山河大地,森罗万相,也尽是自己。我们之所以不知这个本真的境界,那是因为没有明心见性,那是因为没有回归自心。若是回归了自心,若是回归本真,则十方世界,无量万相,尽是诸人自己。这是一个“原本的真实”,这是一个“原本的解脱”。古人所谓天人合一,佛家所谓“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儒家所谓“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这不是一个子虚乌有的事,而是一个可以实现的人生境界。其实,每个人的“本真的自己”,原本就是这样的解脱,原本就是这样的自在,原本就是这样的与天地同寿。

若悟得此心,以此心为自己,则一切作用,皆成妙用,则一切现相,尽是庄严。故悟得自心的人,得自心本然的妙用,得自心本然的解脱,得自心本然的不生不灭,得自心本然的明妙安乐。既然是本然的,那么,得而无得,只是发现自家本有。犹如自衣之中,有无价宝,自己不知。不知之故,则向外乞讨,以求活命。偶遇智者,指示其人,衣中之宝。其人依教而行,反手摸到自宝,是名得宝。不从外得,故名得而无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入而不自得
爱不是恨的反面, 爱是大圆满
将心安住在本然的境界
第八章 辨音菩萨所问章
闻声而静,品味自已!
修行者的五重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