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口气搞懂郡国五铢---“猫老师”带你学五铢

今天主要讲一下郡国五铢的一些特点、辨认方法。

        先说一下什么叫郡国五铢。西汉元狩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18年,汉武帝进行货币改革,废三铢钱和半两钱,昭令各郡国铸行五铢钱,所以这种五铢称为郡国五铢,或者也叫元狩五铢(一般都叫郡国五铢,很少有人叫元狩五铢

        到武帝元鼎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13年,改铸上林三官,郡国五铢基本上全面废止。

        根据出土的钱范显示,郡国五铢理应分为中央,内史郡国和地方郡国三大类,地方郡国五铢应当是以中央颁制的五铢钱范为标准进行大量铸行的。 也就是郡国五铢不一定都是地方郡国在铸,中央也在铸。

        郡国五铢钱范在全国很多地区都有出土,而且钱型繁多,记号也有不同。这也是为什么郡国五铢无论在形制,文字上有很多变化,有的非常精美,有的则比较粗劣。

        这里我重点说一下郡国五铢的辨识方法。大致可以从形制,文字,记号,等几个方面综合去辨别。

        形制上说,郡国五铢的背模是最有特色的一点,和后面铸行的上林三官有很大不同。以武帝三官为例,武帝三官的背模大多较为平浅,边郭经过非常精心的打磨,精美程度非一般的郡国五铢可比,而郡国五铢背模则较为肥厚,特别是内郭,多见四角成圆弧形,而三官钱多数则多为正方形,西汉晚期的背模虽然也有一些背模较为肥厚,但仍然有一定差异。这些都是常见的郡国五铢:

背内郭的边角比较圆润,背模的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


        当然郡国五铢的背模不只是这一类,只不过这一类较为多见。有一类背内郭被称为连廊郭,多见于某些无记号的郡国五铢,这种背内郭棱角鲜明,上林三官极少见有此类背模:


        有些郡国下杠类的背模也是很有特色的一种,这种背内郭比较窄,高高耸起,内穿也经过精心打磨,是形制上非常精美的一类,几乎只看背就差不都是这种郡国下杠。这个图拍的不是太明显,实物比较明显一些。如下图


        前几年比较火的湖州坑郡国五铢也是很有特色的背郭。这种背模非常特殊,也只有湖州坑那批才具有这种背。如下图



        一些地方铸的郡国背模非常粗糙,而且极其不统一。可能有的还行,有点就有点粗劣了:


        这类很多人都熟悉,广穿长字类。有人也把它称为赤仄五铢。但是不是赤仄我保留看法。这种五铢的钱范出自澄城坡头村,并不是钟官遗址。我感觉应该是属于内史郡国。他的背也比较好认,广穿而且精整。如下图


它的钱范是这样的, 铜范


        除了背模,面郭也是郡国的一大特色。郡国五铢大多数的面郭比较窄。比如这些,像某些西汉晚期的磨郭五铢一样:


但这并不是盗铜所致,很多郡国范上的钱模的边郭就是这样的。比如这个,看边廓


        从厚度上看,郡国五铢都比较厚实,2㎜上下属于非常正常的厚度,有的也能达到3mm以上,重量上4克到5克是非常正常的数据,有的能达到7克以上,这样的就比较少见了。直径上,郡国五铢2.5多的是常见直径,个别很大的能达到2.7到2.8,比较少见。郡国多见半成品或者残次品大毛边五铢,毛边五铢的重量和直径不在刚才的那个范围内。如下图


        再说一下记号方面。我记得看过一本书上说郡国五铢是个符号王国,这一点很贴切。郡国的记号非常丰富,从某些记号就可以一眼辨认出是郡国五铢,比如穿上反月,又称为穿上倒三角,同样形状的记号在东汉里都是没有的:

郡国的单记号来说除了三官钱里常见的穿上杠,穿下星外,还有四决,穿下杠,穿上反月,穿上半星,穿上三角,穿上尖星(也叫穿上决文),穿下尖星等等,另外还有一些上杠四决,四决下半星,四决上尖星等组合记号。这些就不一一上图了(有的我也没有



        和东汉五铢比起来,郡国缺少的是阴刻记号,以及一些位置不是很正的阳文记号,郡国五铢的记号位置几乎都是在穿上穿下。

        有些郡国可能背面正面有一些星,但并不是固定版。

        郡国和上林三官虽然都有上杠和下半星,但是记号的形状还是有所区别的,比如郡国的下半星很多就比三官钱的下半星要大


这个是武帝三官的


郡国五铢常见一种带有“面内郭”的,比如这种

也有人叫上下杠四决,实际上这并不是真正的杠或者内郭,真正的杠记号要比这标准的多,这种可以叫隐内郭。所以不要被卖家忽悠


        郡国五铢废除以后,中央收回铸币权,各种记号被陆续取缔,在某个阶段(可能是武帝后期),只剩下了穿上杠和穿下半星两种记号,一直延续到昭帝,宣帝,元帝,成帝等西汉各个时期。


        然后再说一下字风方面,我认识很多喜欢玩郡国五铢的朋友,他们都觉得郡国五铢就像秦半两一样,可以“玩字”。

        郡国五铢由于不是中央统一铸造的五铢,所以在结字方面有很多种变化,我大致先分为古拙类和规整类两种。

这种是比较规整的:


像这种就比较古拙一些,看起来比较“霸气”

有人经常把这类古拙字风的叫做“早期泥范”,实际上这是非常不准确不科学的说法,这类古拙字风的只能说很可能只是一些地方铸的郡国,采用的钱范有可能采用了只能使用一次的钱范,所以这种郡国几乎找不到两枚字完全一样的,当然这里我只是一种猜测。


        理论上说,中央铸的郡国五铢应当更为规整,毕竟是作为当时的标准器嘛。

        规整类的大多数为铜范铸造,中规中矩,有些几乎和某些武帝三官相类似,但是背模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如这个


        另外郡国五铢的字上看,铢字金头有三角形的,也有菱形的,也偶见实心金,金点有一些是圆点,朱旁既有方折也有圆折,五字交笔有直笔也有曲笔


        小字的菱形金头,这种形状的三官钱里几乎见不到,实心金,这种可能是铸造问题,没仔细研究过


圆点金


        总体来说,郡国五铢的字有大有小,有规整也有随意,变化万千,这是中央铸行的上林三官不能相媲美的一点。发一个固定版的郡国出头铢,这也是郡国里字比较有特色的一类



就简单讲到这里吧。最后出一个小测试。这两组四决有一组是郡国。哪组是?

第一组:


第二组:

答案在文末最后 二维码下面


小编有话要说

绝对高深


本文来自古币吧微信交流群

更多讨论尽在百度贴吧“古币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寿比彭祖的汉代“上林三官”五铢钱
从半两钱向五铢钱的转化
小议上林三官五铢钱铸行始末
钱币学-两汉时期?2
对些五铢钱的分类(1)
大咖聊五铢收藏——如何辨别赤仄——上林三官五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