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超越弗洛伊德,“重新发现”精神分析,换个角度理解人性

精神分析理念——即便是诸如“潜意识”和“移情”这样的基本概念——作为关于心灵运作的隐喻,如果不能随着一个人作为精神分析取向治疗师的发展而演进,那么这些概念将会变得陈腐。

《心灵的母体》除了解读克莱因和温尼科特的理念,提出自己的精神分析发展理论和临床治疗理论之外,还有一个很有价值的部分是,作者用自己提出的这些理念来重新解读了一些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精神分析过程。


“重新发现”精神分析

文|《心灵的母体》译者 殷一婷 序言

《心灵的母体》作为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组织翻译的“精神分析经典译丛”的第一本现已出版。

我还记得在CAPA创始人和主席Elise Snyder女士、我的CAPA同学严文华老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彭呈军老师的推动下,决定成立CAPA翻译小组,引进出版一批高质量的精神分析专业著作,这已经是两三年前的事情了。然后,这件事一步一步地按照CAPA的标准严谨地进行着。书籍是由CAPA的老师和学生们投票选出的,而翻译小组则是经由一个翻译测试,由精通双语的专业人员经由双盲程序选出的。当我作为一名在CAPA受训并获益良多的学员,很荣幸地通过筛选加入小组,并决定接下这本书时,我怀有一种压力和使命感,热切希望可以带给读者一本精准流畅的高水准译作。

早在我刚开始接受心理咨询相关培训时,偶然读到了Ogden博士的《精神分析艺术》一书,当时对于精神分析实践一知半解的我,感觉大为新奇和震惊: “啊,还可以这样玩?”但另一方面又觉得有些原本无法言表的很深的体验被说了出来,这文字中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于是记住了Ogden这个名字。后来在CAPA的学习过程中,有数篇Ogden的论文入选阅读材料。每次阅读都感觉,他常常从非常新鲜的视角,说出了一些我在精神分析实践中真实体验到的东西。于是,我去读更多Ogden的著作,他的思想对于我个人在这些年逐渐形成自己的工作理念和风格的过程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我越来越渴望有机会分享自己的收获,这本书的翻译工作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决定接下的。我不仅怀着对CAPA的使命感,也怀着对Ogden博士著作的极大敬意,以及自己受惠于他思想的感激之情,希望可以准确优雅地把他的思想传递给读者。

kalina muhova 作品

本书是Ogden博士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数篇论文的基础上写就的。作者自述,他在第一次接触到克莱因、比昂、温尼科特、费尔贝恩等人的思想时,感觉非常兴奋。他有感于那个时候美国精神分析界与英国客体关系学派这些重要发展的隔离,致力于通过写作这本书来帮助美国读者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及其对临床工作的意义。所以作者在开篇就说,这本书是作解释的行动,是作者试图创造和保存意义、挽回异化的努力,来守护人类交流的丰富性。

在我看来,这既是一本关于精神分析理论的著作,同时又具有极佳的临床应用性,尤其对于和早年发展严重受损的困难病人/来访者工作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具有极大的价值。这本书对于今天中国的精神分析学习者和实践者的意义,首先在于它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解读了英国学派这些重要代表人物,尤其是克莱因和温尼科特思想中的一些重要理念。读过克莱因和温尼科特著作的读者可能大多会觉得,这两位大师的作品并不容易理解。很多人都说得出那些耳熟能详的名词,克莱因的幻想、好乳房坏乳房的分裂、偏执—分裂和抑郁心位、嫉羡;温尼科特的称职的妈妈、抱持、过渡客体和过渡空间等等;但这些概念要怎样在临床中应用,对于许多并未接受过客体关系学派系统培训的中国临床工作者来说,是含糊的。包括客体关系理论这个词本身,也常常被误解为是关于人际关系的理论。我本人也是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得以澄清一些含糊不清和误解之处。

由于作者以既清晰易懂又极具创造性的方式解读了这些重要理念,因此无论你是否熟悉客体关系理论,本书都非常值得一读。熟悉客体关系理论的读者可能会发现,Ogden博士解读的这些理念和原作者的呈现有时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偏执—分裂心位,在克莱因那里是指一个人由于大量采用分裂、投射、投射性认同等方式,导致自己的一部分丢失了,感觉自己不完整、破碎、濒临灭绝、迫切需要采取行动摆脱这种状态,诸如此类的体验。而在本书中,Ogden博士更多地把偏执—分裂心位理解为一种缺乏主体感的非我状态。当然,在我看来,这是对同一个现象从两个略微不同的视角的描述,这两种视角都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个主要处在偏执—分裂状态的人的体验和内在状态。

Ogden博士这样的描述是服务于本书的整体架构的。这个架构就是试图建立一种心理发展理论,同时也是临床治疗路径。这个架构是,人的早期发展要经历两个阶段: 从纯生物性阶段到非主体心理阶段,以及从非主体心理阶段到主体阶段。而在这个过程中,婴儿需要母亲能够放弃自己的边界,提供一个“母—婴”实体,来作为帮助婴儿发展的母体。婴儿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逐渐走出最初完全禁锢在幻想中的主观世界的状态,能够发现外在客体,发现自己的存在,从而走向分离—个体化,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这个容器和所容物,心理内容和心理空间辩证互动的过程,构成了心理发展过程。

kalina muhova 作品

以这样一种架构,Ogden博士不仅解读了克莱因和温尼科特的著作,还对二者进行了整合,并由此发展出自己的早期发展和治疗理念。这种整合在我看来非常有价值。事实上在英国,当代克莱因理论和温尼科特等中间学派也在整合。但我还是经常地听到有人说克莱因认为本能是决定性的,而温尼科特认为母亲的养育是第一位的,以这样的方式,这二者被对立起来,就像精神分析圈非常流行的一个迷思——“是冲突还是缺陷”?而Ogden博士的回答是,这两种说法都是不完整的,要把它们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作者这样架构本书的言下之意是,母亲(分析师)既要去理解婴儿(病人)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状态背后的内在体验(本书中克莱因的部分),同时也要去理解母亲(分析师)在早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本书中温尼科特的部分),也就是说既要理解心理内容的演化发展,也要理解心理空间的创造、维持和变化。只有理解了这两者的辩证交互作用,才意味着理解了心理发展过程。

除了解读克莱因和温尼科特的理念,提出自己的精神分析发展理论和临床治疗理论之外,本书还有一个很有价值的部分是,作者用自己提出的这些理念来重新解读了一些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精神分析过程。举个例子,在第八章讨论了潜在空间的概念之后,作者提出,共情是发生在他人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辩证关系背景中的心理过程。在这个潜在空间中,一个人把玩着成为他人的观念、同时知道自己不是他人。因为知道自己不是他人,所以减少了被困在他人里面、甚至最终失去自己的危险。而投射性认同可以被理解为辩证性潜在空间的坍塌,从而使得互动双方无法灵活地体验个人意义,感觉自己被迫无可避免地只能以某种方式行动。因此,分析师处理投射性认同的过程是致力于重建潜在空间的努力,从而得以重建体验、思考和理解的能力。这样一种对投射性认同和共情的解读,清晰地描述了分析师和被分析者之间的互动过程,帮助分析师理解在投射性认同中发生了什么,怎样可以回到具有共情能力的状态。

关于几个概念的说明和翻译:

Object:这个词在本书中出现频率很高。比如客体关系object relation。客体关系按照字面意义,是指一种主体(自体)和客体(他人)的关系。object这个词翻成中文有多个意思,可以是客体、物体、对象等。需要注意,在本书中,object有两个不同的对应的词,self和subject。在这两种情况下,object的内涵有细微的差别。在self和object配对时,指的是自身和被体验为他者的客体之间的配对。而在subject和object,或者subjective和objective的配对中,更多地是强调主体和不具主体性的(或者作为主体的对象和目标的)客体的差别。根据作者的理解,自体(self)并不必然具有主体性(subjectivity),比如在偏执—分裂心位的自体就是一种以客体状态存在的自体(self as object)。考虑到本书的主题是讨论客体关系理论,object在本书中尽可能翻译为客体,但根据上下文需要,偶尔也会翻译为物体、对象等。

Egoself:严格来说,ego是指弗洛伊德拓扑心理结构理论中的概念自我,相对于本我(id)和超我(superego)。在这种语境下,自我(ego)指的是一种心理结构和功能。self指自体或自身,和客体/他人(object)对应,指人格中被体验为是自己而不是他人的部分。原则上,本书将self翻译为自体,而ego翻译为自我。但偶尔作者会混用这两个词,即用ego来指代self,这种情况下ego会翻译为自体。在第六章讨论内部客体关系的形成过程中,作者认为自我(ego)通过分裂,会形成自体(self)部分和客体(object)部分。


作 者

托马斯·H·奥格登(Thomas H. Ogden),加州精神病高级研究中心院长,医学博士,已有十二本著作出版,包括关于精神分析理论和实践的论文集,以及关于Frost, Borges, Kafka, Heaney, Stevens等作家的写作评论集。他近期的一些著作包括: Reclaiming Unlived Life: Experiences in Psychoanalysis, Creative Readings: Essays on Seminal Analytic Works, Rediscovering Psychoanalysis: Thinking and Dreaming, Learning and Forgetting 以及 This Art of Psychoanalysis: Dreaming Undreamt Dreams and Interrupted Cries。他的著作已被翻译为二十多种语言。

奥格登博士被授予国际精神分析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2004年“年度最重要论文”奖;他由于“作为精神分析临床工作者、教师和理论家的杰出贡献”而被授予了2010年Haskell Norman奖;他还由于对“精神分析领域的贡献”而被授予了2012年Sigourney奖;此外,他还由于对精神分析领域的终身贡献,而被授予2014年Hans Loewald奖。他在加州旧金山居住并从事精神分析理论与实践和创造性写作两个领域的教学工作。

图 书

精神分析经典著作译丛

《心灵的母体:客体关系与精神分析对话》

(美)托马斯·H·奥格登 著

殷一婷 译 李孟潮 审校

《心灵的母体》既是一本关于精神分析理论的著作,同时又具有极佳的临床应用性,对于和早年发展严重受损的困难病人/来访者工作的专业人员尤其有参考价值。

作者以清晰易懂而又极具创造性的方式解读了英国客体关系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尤其是克莱因和温尼科特思想中的一些重要理念。无论是对于想要了解和学习客体关系理论的读者,还是熟悉客体关系理论的读者,本书都非常值得一读。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克莱因和温尼科特的思想进行了整合,并进而提出了自己的早期心理发展和治疗理念。此外,作者还用自己提出的这些理念来重新解读了精神分析的一些核心概念,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精神分析过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深刻的思想家 比昂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心理学女神
尝尝《精神分析简史》的味道 第三章 精神分析简史
【连载】拜昂精神分析容器理论(一)
『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理论下
克莱茵云笈•篇二 |克莱茵及其继承者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